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858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

《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哲第四章复习题.docx

马哲第四章复习题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竟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竟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5.资本主义地租是()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

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

 

材料分析题

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

「材料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家合资,但本身不是价值。

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

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

或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

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请回答:

(l)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

(l)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管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

(2)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赞同威廉·配第所讲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

它们认为,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市场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财富即使用价值。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区别:

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混为一谈。

[材料1〕某企业为了追求效率,推行差别工资,使劳动者收人差距扩大。

[材料2」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为了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人职工的生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并积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l)运用有关原理,分别说明材料1、2的合理性。

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2)两类做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答案要点〕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要求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完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追求效率的最大化。

在生产力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为了使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充分施展出来,企业必须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业绩相挂钩,以鼓励多劳多得。

(2)价值规律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

例如,在竞争中造成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造成分化,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产生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为此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把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降低到最小。

政府对困难、破产企业的职工,实施救济、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就是具体表现。

(3)企业追求效率和政府维护公平的做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一,我们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要求效率,社会主义强调公平。

所以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其二,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高为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形成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材料l]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

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

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9一170页)[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

我们那位还只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必须大于他投人的价值。

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

171页)

请回答:

(l)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

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

为什么?

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答案要点〕

(l)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

(2)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

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以及对策。

〔答案要点」

(l)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从而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壁垒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

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