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433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实验室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年月修订)

 

预案编号:

版号:

 

实施日期:

年月日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编制

文件批准页

 

编制:

审核:

王明泉

批准:

闫菊

 

 

应急预案简介

应急预案编制目的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适用围

应急预案发放围

概况

单位基本情况

危险废物管理情况

应急预案的启动

危险废物溢出

火灾

爆炸

应急组织机构

学校应急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

校应急..

外部应急救援力量.........................

事故发现及报警

部事故信息报警和通知

向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报警和通知

向邻近单位及人员报警和通知

事故控制

响应分级

警戒与治安

应急监测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后续事项

污染物处置

事故总结和责任认定

人员安全救护

人员急救

人员撤离

危害区域人员防护

应急装备

应急预防和保障措施

制度保障

应急装备的保障

应急培训和演习保障

预案修正

事故报告

事故的新闻发布

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

附件......................................

应急预案简介

应急预案编制目的

为保证学校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我校在危险废物产生、收集、暂存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导致危险废物泄漏而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并且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处理,实施救援;依据《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适应我校的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年月修订);

()《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年月日实施);

()《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年月日实施);

()《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年月日实施);

()《中华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年月日实施);

()《中华人民国消防法》(年月日实施);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年月日实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年月日印发);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年月日发布);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本预案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团结协作”的方针,在事故救援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人员防护,组织人员撤离,再处理好现场,消除危险后果;要能够迅速正确果断、有条不紊地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全力将事故解决在初期状态,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努力将事故的损失、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应急预案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国海洋大学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实验室在危险废物收集、暂存过程中发生的灾难事故的防和应对工作。

应急预案发放围

本预案接受地方政府应急业务指导,本预案审定发布后到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本预案发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保卫处、规划建设与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以及相关院(系)、实验室。

 

概况

单位基本情况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工程”和“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现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设有个院,个基础教学中心,个社会科学部,个本科专业。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自己的特殊使命。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余人,博士生导师余人。

其中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现有在册各类学生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余人、本科生余人、留学生余人、继续教育生近人。

危险废物管理情况

生命学院、水产学院、医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实验室在开展教学科研实验活动中,因有些实验项目使用危险性的实验材料、化学试剂等产生相应的危险废物。

产生危险废物情况如下:

废物名称

废物代码

废物类别

有害物质

名称及含量

物理形态

数量

单位

废有机溶剂

废有机溶剂

甲苯、丙酮等

废试剂瓶等

其他废物

甲苯、丙酮等残留

废塑料实验器皿

有机树脂类废物

甲苯、丙酮等残留

废物

染料、涂料废物

溴化乙锭

重金属废物

含铬废物

为加强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规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防止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学校逐步完善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组织机构,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为相关实验室配备了危险废物收集容器,在鱼山校区八关山上建设了实验室危险废物暂存库,与新天地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公司、高晶化学签订了危险废物处置合同;规了实验室危险废物从收集、暂存到转运各环节的工作,并按规实施了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工作。

实验室危险废物从产生、暂存到转移出校进行处置,涉及到实验室、学院(系、中心)及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集团等单位,接触危险废物的人员包括相关实验室的师生以及负责危险废物转运及暂存库管理的人员,整个危险废物处置工作,环节较多、接触人员较多。

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环节主要由实验室负责,院(系)部暂存环节由学院负责,学校收集、转运入库、暂存管理由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转移出校及处置由公司负责。

严格的过程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的安全性。

应急预案的启动

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以下事故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危险废物溢出

()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易燃液体泄漏,可能造成火灾或气体爆炸;

()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有毒液体或气体泄漏;

()危险废物的溢出导致土壤污染或者水体污染。

火灾

()火灾导致有毒烟气产生或泄漏;

()火灾蔓延,可能导致其他区域材料起火或导致热引发的爆炸;

()火灾蔓延至校外;

()使用水或化学灭火剂可能产生被污染的水流。

爆炸

()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因产生爆炸碎片或冲击波导致安全风险;

()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引燃校园其他危险废物;

()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导致有毒材料泄漏;

()已经发生爆炸。

 

应急组织机构

学校应急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学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重大问题及时向教育部、省政府、市政府等报告信息。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分管校领导

成员: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学生处、保卫处、规划建设与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及各院(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职责如下:

()在日常工作中,负责制订和管理应急预案,配置应急人员、应急装备,对外签订相关应急支援协议,并制定应急演习工作计划和组织应急演习等;

()在事故发生时,负责应急指挥、调度、协调等工作,包括就是否需要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做出决策;

()接警后,启动紧急联络网,对整体行动进行指挥并保持联络,并根据事故等级,下达启动应急预案指令,同时向地方政府和上级应急处理指挥部报告;

()负责制定危险废物事故的处置方案并组织现场实施,做好事故处置、控制和善后工作,消除事故影响;

()当紧急情况解除后,发出解除警报的信息;

()组织事故调查,评估事故损失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负责编制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并将事故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

()督促做好重大紧急事故的预防措施和紧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各相关院(系)“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1)第一时间接警后,立即赶赴实验室现场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通知单位可能受事故影响的人员以及应急人员和机构。

(2)组织开展救援工作,直到上一级人员到达现场后,指挥权

自动向上移交。

()开展事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

校应急

学校总值班:

校园:

(崂山校区)、(鱼山校区)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外部应急救援力量

火警:

;急救:

;公安:

市环保局应急管理处:

市安监局:

市南区环保局应急中心:

崂山区环保局:

新天地固体废物综合处置:

高晶化学:

 

事故发现及报警

部事故信息报警和通知

发现紧急状态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应当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发现事故的人员应当初步评估并确认事故发生,立即警告暴露于危险的第一人群(如操作人员),立即报告本单位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如果可行,则应控制事故源以防止事故恶化。

但在储存、运输中,如操作人员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时,才执行以上流程。

(2)各有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当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相应的工作。

(3)本单位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做出初始评估(如事故性质,准确的事故源,数量和材料泄漏的程度,事故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通知单位可能受事故影响的人员以及应急人员和机构(如学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如果需要外界救援,则应当呼叫有关应急救援部门并立即通知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必要时,应当向周边社区和临近单位发出警报。

(4)当校园发生危险废物安全事故启动应急预案时,学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火速赶往事故现场,并以领导小组人员为基础,立即成立救援现场指挥小组,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指挥小组组长任现场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直到上一级人员到达现场后,指挥权自动向上移交,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有秩序的顺利进行。

向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报警和通知

事故围较大时,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按专业对口迅速向市主管部门等上级领导机关(消防、公安、环保、医疗卫生、安监等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报警和通讯一般应包括以下容:

①联系人的和;

②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和地址;

③事件发生时间或预期持续时间;

④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泄漏等);

⑤主要污染物和数量(如实际泄漏量或估算泄漏量);

⑥当前状况,如污染物的传播介质和传播方式,是否会产生单位外影响及可能的程度(可根据风向和风速等气象条件进行判断);

⑦伤亡情况;

⑧需要采取什么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

⑨已知或预期的事故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以及关于接触人员的医疗建议;

⑩其他必要信息。

向邻近单位及人员报警和通知

在事故可能影响到校外的情况下,应立即向周边邻近单位、社区、受影响区域人群发出警报。

事故控制

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的影响围和可控性(所处理危险废物的类型,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的即时影响,事故对外界环境的潜在危害,以及事故单位自身应急响应的资源和能力等一系列因素),将响应级别分成如下三级:

①级:

完全紧急状态

事故围大,难以控制,如超出了本校的围,使临近的单位受到影响,或者产生连锁反应,影响事故现场之外的周围地区;或危害严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极端威胁,可能需要大围撤离;或需要外部力量,如政府派专家、资源进行支援的事故。

例如:

危险废物大量溢出并向周边区域快速扩散。

②级:

有限的紧急状态

较大围的事故,如限制在实验室的现场周边区域或只有有限的扩散围,影响到相邻的实验室;或较大威胁的事故,该事故对生命和财产构成潜在威胁,人员需要有限撤离。

例如:

液态污染物在以面状方式扩散;储罐、管线起火,有较多的危险废物泄漏,但可以安全隔离。

③级:

潜在的紧急状态

某个事故或泄漏可以被第一反应人控制,一般不需要外部援助。

除所涉及的实验室人员外,不需要额外撤离其他人员。

事故限制在实验室小区域围,不立即对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例如:

某一实验室发生固态污染物泄漏;可以很快扑灭的小型火灾;可以很快隔离、控制和清理的危险废物小型泄漏。

警戒与治安

()在级响应和不需要外部支援的级响应状态下,如需进行警戒和隔离,由学校保卫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治安。

()在级响应和需外部支援的级响应状态下,当外部救援的公安或武警到达应急现场前,由学校保卫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治安。

当公安或武警到达应急现场后,保卫处负责人向公安或武警汇报现场的警戒和治安情况,并将警戒、治安指挥权交由公安或武警,保卫处协助公安或武警的现场警戒和治安工作。

应急监测

由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必要时,委托专门机构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现场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在实际发生事故时,应当根据事故污染的特征及遭受危害的人群和生物的表象等信息,判断该污染物可能的类型,确定应急监测方案。

对于情况不明的污染事故,则可临时制定应急监测技术方案,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判明污染物的类型,进而监测其污染的程度和围等。

在进行数据汇总和信息报告时,要结合专家的咨询意见综合分析污染的变化趋势,预测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并将所有信息上报给现场救援现场指挥小组,作为应急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隔离警戒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逐级对事故地实验室、学院楼、学校周边设置警戒隔离区域,限制人员、车辆进入。

一旦发生Ⅰ级事故,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实施交通管制,除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抢险物资运输车、指挥车辆可进入事故隔离区,其它车辆均不得进入事故隔离区;对原停留在隔离区的车辆实施疏导。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处理措施

()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并视情况送往医院救治。

()根据事故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若危险废物泄漏:

.少量泄漏

)确定泄漏物名称,性质和泄漏量。

)现场警戒,在彻底收集处理前严禁他人接近。

)应急人员必须熟悉此泄漏物质的后进行处理。

)应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相应的应急使用的防护用品。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则必须首先消除泄漏污染区域的点火源。

)收集方法:

.气体泄漏,应急人员首先止住泄漏,如可能合理通风和喷雾状水。

.液体泄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切断泄漏源,使用相应的吸收棉或砂土,锯末等吸收后妥善处理。

.固体泄漏,使用适当的工具和容器收集泄漏物。

)收集后装入专用容器,标记清楚后送往危险废物暂存库。

.大量泄漏

—撤离到安全地带

—通报周围工作人员,并报告学院“实

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保卫处封锁现场进出口及可能扩散

的地带,防止闲人出入

—回忆泄漏物特征(容器标签,物理状

态,气味等)确定泄漏物

—参考泄漏物,确定是否会有火灾

或爆炸危险,是否有中毒危险

—救援现场指挥小组决定现场处理方法

(如封闭泄漏点,收集泄露物等)

—根据物质,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封堵泄漏源

—将泄漏物收集到专用容器中,标记清

楚后送往危险废物暂存库

—若有外部救援组织(消防队等)赶到,

交与外部救援组织处理

—清洁地面,恢复实验室用品

—用清水冲洗被污染的衣物

—清洁保养防护用具

—人员沐浴,换洁净的衣服

.发生危险废物泄漏后的具体预防及应急措施

针对危险废物泄露的部位和原因,用提前准备好的沙袋、消防等设施,进行覆盖、拦截、引流等措施,同时采取相应的回收、吸附等措施清除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要重点防污水排入附近水环境。

若危险废物发生火灾:

但不同的危险废物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此外,由于危险废物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

因此,扑救化学危险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又非常危险的工作。

 

.初期、小型火灾

)确定泄漏物名称,性质和可燃危险废物量。

)现场警戒,在彻底扑灭火灾前严禁他人接近。

)应急人员必须熟悉此火灾物质的后处理。

)应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相应的应急使用的防护用品。

)必须首先消除泄漏污染区域的点火源。

)扑救方法:

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它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中后期、大型火灾

—撤离到安全地带

—通报周围工作人员,并报告学院“实

分析泄漏情况

封锁现场

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保卫处封锁现场进出口及可能扩散

的地带,防止闲人出入

—回忆泄漏物特征(容器标签,物理状

态,气味等)确定泄漏物

—参考泄漏物,确定是否会有火灾

或爆炸危险,是否有中毒危险

—救援现场指挥小组决定现场处理方法

扑灭火灾

恢复和清污工作

召入外部救援组织

—根据物质,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用灭火器材灭火

—若有外部救援组织(消防队等)赶到,

交与外部救援组织处理

—清洁地面,恢复实验室用品

—用清水冲洗被污染的衣物

—清洁保养防护用具

—人员沐浴,换洁净的衣服

.灭火注意事项 

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

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包括木材、布料、纸、橡胶以及塑料等的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可采用水冷却法;

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

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来灭火。

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事故救援工作结束的确定

当事故污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处置已完成,现场监测符合要求,受伤人员已得到救治,泄漏区基本恢复正常秩序,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宣布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工作结束,并进行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理,进行恢复、重建工作。

事故危险的解除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通知学校相关部门,事故危险已解除。

涉及周边社区及人员疏散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后,由上级有关部门确认后,宣布解除危险。

 

后续事项

污染物处置

事故等到控制后,发生事故的实验室进行收集、分类污染废物,确定现场无污染物遗留,并确保不在被影响的区域进行任何与泄漏材料性质不相容的废物贮存或处置活动。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委托相应的公司对污染废物进行转运、处理。

事故总结和责任认定

事故得到控制后,由学校实验室安全与环景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总结和责任认定,总结工作包括:

①调查污染事故的发生原因和性质,评估出污染事故的危害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影响和损失评估、遗留待解决的问题等。

②应急过程的总结及改进建议,如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应急组织机构是否合理,应急队伍能力是否需要改进,响应程序是否与应急任务相匹配,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是否得当,防护设备是否满足要求等。

③根据安全事故的性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④对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对现有管理、操作等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人员安全救护

现场急救

现场救护

中毒患者应迅速脱离现场,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将中毒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开扎紧的衣服,脱去被污染的衣裤,防止散发毒气再吸入,并注意保暖,仔细检查病人的病情。

在搬运过程中,

要注意冷静,注意安全。

及时到医院就诊后,由医师根据病情进行中毒分级。

现场紧急抢救

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具体方法:

.人工呼吸。

采取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方法:

抢救者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孔,以每分钟次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气。

.按压术。

针对心跳骤停者,方法:

患者平躺在硬地上或木板床上,抢救者用双手挤压患者胸骨下端略靠左方,每分钟挤压次,挤压时不要用力过猛,防肋骨骨折,心跳恢复的可靠指征是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恢复,血压复升,听诊有心音。

.除立即作心脏胸外挤压术外,同时做人工呼吸、输氧、心注射三联针(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碳酸轻钠注射液并输液、升压、纠正、酸中毒,为保护脑细胞,用脱水和低温冬眠疗法及脑细胞代谢促进剂。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分钟。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

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受伤人员应有单位人员护送,给医生提供个人一般信息;

()所接触毒物的名称、接触的时间、毒物浓度及现场抢救情况;

()接触的有毒物质理化性质、中毒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

人员撤离

各相关学院在本单位区域贴位置图,标识在紧急状态下可选择的撤离路线以及最近应急装备的位置。

当事故威胁到人身安全时,应由救援现场指挥小组组织人员撤离。

在撤离过程中,应戴好所配备的防毒面具,在无防毒面具的情况下,不能剧烈跑步和碰撞容易产生火花的铁器或石块,应憋住呼吸,用湿毛巾唔住口、鼻部位,缓缓地朝逆风方向,或指定的集中地点走去。

疏散集中点由救援现场指挥小组根据当时气象条件确定,总的原则是撤离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

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危及周边区域的单位、居民安全时,救援现场指挥小组应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并配合工作人员引导相关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地方。

危害区域人员防护

检测、抢险、救援人员进入危害区域应急时,必须事先了解危害区域的地形、建筑物分布,有无燃烧爆炸的危险,危险废物存在的大致数量和浓度,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如产生有毒有害气态污染物的事故,着重呼吸道的防护;产生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的事故,重点明确阻燃防护服和防爆设备;产生易挥发的有毒有害液体的事故,重点明确全身防护措施;产生不挥发的有毒有害液体的事故,重点明确隔离服防护措施等。

进入危害区域应至少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照应;并应用通信工具随时与救援现场指挥小组联系。

 

应急装备

名称

数量

存放地点

报警

一批

各实验室、办公室

灭火器

一批

各实验室、办公室

消防水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