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572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

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

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

可以用它来……。

今义:

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

礼物 今义:

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

跑  今义:

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

宫廷侍卫 今义:

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

周围侍从。

今义:

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

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

……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

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

到,往)

   无所取(所取:

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

跟从)

   亡去不义(亡:

逃跑;义:

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

估量:

当:

抵挡)

     与臣游(游:

交往)

   籍吏民(籍:

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

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

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

你;为寿:

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

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

责备)

   留谢(谢:

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

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

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

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

却)

   因言曰(因:

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

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

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

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

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

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

“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

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意外的变故。

今义:

副词,很。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

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

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  而听细说。

古义:

小人的谗言。

今义:

详细说来。

5.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崤山以东。

今义:

山东省。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

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4)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

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

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λ       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λ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λ       名:

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多义词

1.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2.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3.其

⑴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

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六、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十分之一。

今义:

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不平常。

今义:

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

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

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

“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

合用为一个连词。

《寡人之于国》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                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                  涂—途,道路   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             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赵氏求救于齐           向

2.以  请以战喻                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3.之   填然鼓之               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               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

4.胜  谷不可胜食              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               士兵

穷兵黩武               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

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

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

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

4.请以战喻:

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

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

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

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

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    直……耳    只是……罢了,不过……罢了     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过秦论》

【通假字】

1、合从缔交(“从”通“纵”)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8、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    (像用包布)    (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 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 (向西)    (向东)   (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6、 序八州而朝同列 (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  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

8、以愚黔首         使……愚蠢

【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 被动句

①为天下笑者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