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3018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0一二年防治水工作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配备工程技术人员4人(采矿、地测、通风、机电专业各一人、毕业于云南省能源职业技术学校),特种作业人员50人,全部经培训合格持证。

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6万吨/年。

煤矿于2004年进行3改15的生产规模改扩建。

三、煤矿储量情况

矿山可采煤层数9层,为C8、C9、C11、C13、C16、C17、C21、C23、C24,地质储量791万吨,工业储量620万吨,可采储量395万吨。

第二章煤矿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恩洪矿区7-2井田与8井田分界处,佳兴煤矿东南部,地表水由西向东南排泄,流入块择河进入南盘江,属珠江水系。

地貌为云贵高原中山相间的高原地形,属构造剥蚀、侵蚀低中山类型,区内沟谷发育,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的排泄。

本区内属高原季风气候,大气降水是各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

在沉积型碎屑岩(P2l、T1k、T1f)分布区,大气降水沿风化裂隙及层间裂隙渗入地下,并贮存和迳流于这些岩层裂隙中,在沟谷的两侧以裂隙及沿层面以泉点形式排泄出地表;

在松散岩层及滑坡分布地区,大气降水沿孔隙渗入地下,迳流于(P2l、T1k、T1f)层状岩层的孔隙中,在地形的低洼处以泉点形式排泄。

矿区地处低中山地带,地势为南东低,北西高,标高一般在2000~2100m,最高标高为矿区西北边界的山顶2135.2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区东测边界的溪沟,标高为1988m,相对高差为147.20m。

区内沟谷较发育,故1988m标高以上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

一、地表水体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有2条季节性沟谷。

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巷道若经过大面积回采时,地表水可能沿冒落裂隙带渗入矿井,产生涌水现象,生产时应加强防范措施。

二、地层的含、隔水性

矿区内外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

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龙潭组(P2l);

下三迭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HP、Q)。

根据岩性、岩相的组合特征及富水性分述如下:

1、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裂隙弱含水层:

仅在矿区的东部有零星出露,厚度大于200m,主要为灰绿~暗绿色玄武岩,顶部夹玄武质凝灰岩薄层,具杏仁状构造,浅部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发育,含丰富的裂隙潜水,无泉点出露。

2、龙潭组第一段(P2l)裂隙弱含水层:

主要出露于矿区的东南部,厚60~95m,一般厚75m,其顶界至C16煤层底板,底界至P2β玄武岩,岩性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为主,渗透系数0.002623m/d,钻孔平均单位涌水量0.00133L/s·

m,富水性极弱,为相对隔水层。

3、龙潭组第二、三段(P2l2+3)弱裂隙含水层:

主要出露于矿区的西南部及南东部,厚144~167m,一般厚153m,岩性为浅灰~浅黄、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出露地段浅部风化及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老窑繁多,地表垮塌严重,渗透系数0.009523m/d,钻孔平均单位涌水量0.01034L/s·

m,工作期间生产矿井(XJ2)实测涌水量为2.777L/s,水质类型为HCO3-K+—Na·

Mg·

Ca型水,PH=7.8。

为矿坑直接充水含水层。

4、卡以头组(T1K)裂隙弱含水层:

主要出露于矿区的北部。

一般厚约100米,岩性主要为紫~黄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及紫色粉砂质泥岩薄层。

浅部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发育,随深度增加风化裂隙减少,含水性相对较弱。

地表泉水流量为0.610L/s,渗透系数0.018552L/s,钻孔平均单位涌水量0.01521L/s·

m,该含水层,在开采中后期通过塌陷裂隙对矿井充水有间接的影响。

5、飞仙关组(T1f)裂隙弱含水层:

矿区内未出露,一般厚约280m。

岩性主要为紫灰~浅黄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夹3层10~20m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隔水层。

本组地表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弱,泉水流量为0.014~0.128L/s。

该含水层,由于存在隔水层,故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

⑹第四系(Q)松散孔隙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沟谷及缓坡地带,厚0-15m,由冲积物、坡积物和残积物的砂砾粘土组成,有季节性泉点出露,对深部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

三、滑坡体的富水性

矿区内有HP5、HP6(沿用原井8田编号)2个滑坡体,属古滑坡残留体。

HP5:

该滑坡体位于矿区的南部,长400m,宽约550m,面积0.12km2,深度大于20m。

形状为平勺形,滑动方向为180°

滑坡体本身富水性差,岩石破碎,工程地质条件差,7号以上的煤层受到破坏。

HP6:

该滑坡体位于矿区的东北部,长约500m,宽约850m,面积0.39km2,深度大于20m。

形状为正勺形,滑动方向为80°

滑坡体岩石受到严重破坏,富水性较好,干季泉水流量0.01~0.37L/s,地下渗流量为24.35/ls·

km2。

8~17号以上的煤层受到破坏。

滑坡特征:

滑坡体在地形上多为斜坡状。

滑坡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差,富水性极弱,该滑坡体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以天窗式补给矿井。

四、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

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矿区南部地表出露一条F8断层,倾向北北东,倾角55~60度,落差为38m,从地表上看无含水迹象。

其次为矿区的西北部有一条F11断层,倾向北西,落差约14m。

根据原有井田报告资料,矿区断层破碎带的富水性及导水性微弱,断层带的含水性也较差,跟地层含水性相近似,因此断层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五、生产矿井及老窑积水

矿区外围开采历史悠久,老窑硐口炸封,难以调查清楚,据访问与调查其特点是,大部份老窑沿煤层露头开采几十至一百米左右。

开采方式为平硐和斜井,其延伸的方向有限,沿露头在一定范围均产生大量塌陷裂隙,因此大气降水沿硐口的塌陷裂隙流入矿坑造成老窑积水,积水量一般为几十方,最大可达上千方以上。

因此矿井开采过程中应根据老窑积水特点,加以防范。

矿区内无生产矿井,永安煤矿为原采矿范围内的生产矿井。

矿井(XJ2)开采8、9煤层,井口标高(XJ2)为2026.731m,开采最低标高为1920m,采区面积为159500m2,水位标高为2020.15m,经矿山抽水资料而得,矿井一般涌水量为10吨/小时。

六、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及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地处高原山区,各含水层均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动态变化严格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具有雨季补给,长年排泄和季节性排泄的特点。

季节性的泉点充分证实本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的补给。

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大气降水易形成地表径流流走,少部分渗入地下,形成一些流量不大的长年性泉水出露地表。

本区各主要含水层在浅部可分为裂隙潜水(砂岩)和松散地层潜水(滑坡、第四系),但都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随着深度增加,岩层裂隙减少,潜水性减弱,交替循环缓慢,含水性相对较弱,属于以侧向交替为主,垂向交替极弱,排泄条件较好的较畅流型地下水迳流。

各含水层受地形地貌的控制,风化导水裂隙发育深度有限,大气降水渗入大多数未经过深部循环,大多以下降泉的形势排泄出地表。

综上所述本区为中高山区,地形切割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地表水体不发育。

滑坡、第四系(HP、Q)松散岩层区,含水性相对较强。

下部的P2l、或上覆T1k、T1f地层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及煤层为裂隙弱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弱,煤矿煤层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矿井涌水主要来源于P2l2+3含水层,其次是T1k和P2l1含水层,大气降水渗入地下,转化为地下水。

因此,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以裂隙含水层充水及滑坡充水的中等类型。

第三章防治水工作组织机构

一、机构任务

为切实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做到领导有方、措施有力、防治有效,提升防治水工作的积极性,落实防治水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矿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

组长:

苏国有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矿长

副组长:

刘家有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安全副矿长

王明利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生产副矿长

钱小克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生产副矿长

尹德良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技术副矿长

苏建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机电副矿长

成员:

苏华国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机电科电工

李德全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机电科电工

施孟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机电科电工

张新发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机电科电工

苏强理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技术员

李永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技术员

侯任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技术员

刘文龙富源县竹园镇永安煤矿技术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技术科,王新富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

李卫、叶稳奎

三、责任划分

1、技术科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管业务科室,负责防治水监督、管理方面的全面工作,技术科设专职水文地质人员,负责防治水的日常工作,定期分析研究、预测预报,解决防治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防治水办公室负责编制防治水计划及工程设计,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内容,并负责监督、检查工程施工和验收工程质量工作;

观测井上下各地点和工作面水量、水压、水位变化情况,搜集整理各种资料,防治水管理人员要经常分析、研究防治水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水措施。

每月月末对当月防治水工作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报告汇报矿有关领导。

2、机电科负责矿井各排水点、水平排水系统排水设备的选型、安装、维护及主要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测试等工作。

负责对各水平变配电、泵房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水泵正常运转。

3、生产科负责防治水工程如水仓、水沟及泄水通道的设计。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根据煤矿设计规程要求综合考虑防治水工程及各采掘工作面的涌水量对水沟的断面积及流水坡度进行优化设计,并根据涌水量大小在采掘巷道设计一定数量的沉淀池,工作面回采前必须预留防治水工程施工时间及有突水危险采面防突水预案的制定。

4、调度室负责协调井下生产运输,保证防治水设备、材料运输畅通,负责全矿公共区域内的水沟、沉淀池责任区的划分,制定清仓计划,并按时安排清仓队伍,保证水仓的空仓容量经常保持在有效容量的50%以上,督促水沟的清理工作。

5、采购人员负责防治水排水设备的购置,并配合机电科做好购置排水设备的选型工作。

防治水办公室要定期召开防治水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防治水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领导小组成员要按照各自业务分工,认真做好协调和处理防治水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四、防治水方针及基本原则

矿井防治水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

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基本原则。

五、工作目标

确保2010年圆满完成生产任务,及时发现存在威胁的水害,及时对威胁的水害进行处理。

认真开展水患调查工作,加强对井下各掘进点探放水的管理,组织开展好年度防治水计划的实施工作。

第四章矿井水患调查报告

根据行业主管部门规定,为使我矿的安全性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我矿组织了水患调查小组对本矿进行了调查,形成以下调查报告:

一、矿井排水系统:

地面开挖里防洪沟6条,900余米,建筑挡墙1200余米,认真开展了“雨季三防”工作。

井下排水路线为:

1620水平以上的水通过自流进入1620水平水仓,再通过1620水平水仓用矿用水泵抽出地面。

矿井水的正常排放量达46立方米/小时,最大排放量138立方米/小时,可将井下污水顺利排出沉淀池进行处理。

二、地面小窑开采及井下开采情况

地面的小窑开采情况见井上下对照图上的标注。

由于我矿矿区内多为煤系地层分布,部分地段有煤线出露,有少量的老窑分布,部分老窑坑口已跨塌甚至绝迹。

并且老窑多为当地农民自采自用,故一般开采规模不大,主要分布在煤层露头线附近,采掘深度较浅,故基本上对井下开采无太大影响。

但在实际开采过程中,仍然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井下开采北翼虽与云乡煤矿接界,但矿界在F10断层,所以采空区互不影响,况且在开采过程中,我矿严格技术管理,及时测绘填图,严格控制开采范围。

上水平采空区均预留有排水管,采空区积水通过排水管排至水仓。

三、情况分析及结论

根据上述的调查情况,我矿发生水患的可能性较小,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无较大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不满足水患发生的条件。

所以目前我矿可以安全生产。

四、采取的措施

我矿虽然可安全生产,但还是要做进一步的防范工作:

加强“雨季三防”工作,对防止水患、水灾的建筑物及设施要建设齐全;

健全井下排水系统,井下防尘、消防要合理使用,达到整个矿区的排水、给水要协调。

总之,我矿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照《煤矿安全规程》执行,努力做好煤矿的安全工作,加大安全的投入,为今后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年度防治水计划

一、前言

水为煤矿生产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山生产企业必须制定年度防治水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一)气候及地表水

矿区属亚热带气候:

年降雨量为1200—1850毫米,雨季多集中在5—10月份,月最高降雨量为4200毫米,最小降雨量50毫米,气温-6℃-30℃;

区内泉点较小,仅在滴水南测,煤矿工业广场东北方向小河边附近等处有下降泉水点出露,一般流量不大,地型为东高西低,地面降水形成冲沟汇入核桃冲小河,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区内地表水体为核桃冲小河,其坐标位置均在矿井开采范围以外,故不致对矿井开采造成影响。

(二)地层富水性

煤系地层上覆地层卡以头,飞仙关组均为弱含水层,下部玄武岩组为隔水层不致构成对矿井充水,主要煤系地层具有一定的富水性,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

(三)构造断裂带

本区主要断层为F1-F6断层;

F3断层为压扭断层,不致通过断层透水,而F1-F5断层为张性断层,且断距大,可能会与基它水体形成一定的水力联系,因而在接近该断层时应密切注意涌水量大小,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三、矿井充水条件

根据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影响矿井涌水量的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采空裂隙带,断层裂隙带构成矿井涌水的补给水源,其次为煤系地层地下水,因此可通过防排水工程进行矿井水防治。

四、其计划如下:

(一)、防排水措施

为防止大气降水灌入井下,每年雨季来临之前清理地面水沟,必要时需要砌挡墙的应该砌挡墙,防止水土流失。

(二)、井下防治水

1、采掘工作面接近采空区位置,断层裂隙带时必须探放水。

2、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当在井下发现水叫、挂汗、挂红、温度突然变低,潮湿时必须探放水。

(三)、避灾线路

井下遇水原则为“遇水往上”,即二水平→一水平→主提升(或副提升)→地面

如井下遇水位置离提升井较远的情况下,可选择向风井避险,但遵循的原则不变。

(四)、防排水工程

序号

项目

工程量

计划工期

完工日期

备注

1

主水仓清理

30m

5天

5月前清理

2

副水仓清理

80m

3

水泵及管路维修

8天

6月前

4

应急用水泵及管路购置

3台300m

4.20日

5

地面排水沟清理

300m

第六章探放水措施

一、措施针对点

本措施仅从本矿井宏观角度出发,制定矿井探放水措施,从宏观理论进行阐述,适用于矿井任何地点(出现疑水点或将要探水点)措施纲要指导,当井下某一地点需要探放水时根据探放水地点地质条件、初步估计含水情况、水文情况等制定详细探放水措施,本措施次而从之。

二、编制目的

为井下防治水工作作指导,切实保障探放水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指引井下防治水工作正常开展,使井下防治水工作程序化,杜绝违章作业,违章对疑水地点进行探放导致事故发生。

三、编制依据

《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规定》、《防治水计划》及相关文件、规程、规范及煤矿矿井涌水量调查资料、水患调查资料等。

四、探放水措施

当井下任一地点需要探水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出现疑水地点时,必须及时向矿技术负责和矿长汇报,由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论证后,决定是否实施探水。

2、在探水前,必须保证有探水附近有避难硐室或首先选择逃生路线,探水有危险后能迅速逃离现场。

3、除探水施工人员外,其它任何人不得接近探水地点,更不允许在低于探水点的巷道内停留。

4、当发现探水孔水流逐渐增大时,应立即停止钻进,不得拔出钻杆,认真分析原因后做出处理。

5、若采取注浆钻孔注浆时,必须根据措施要求掌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

6、探水工作必须至少有一名矿领导现场指挥,现场工作实行首任负责制,即探放水现场只服从该领导指挥和决策(出现重大险情时以逃生为主)。

7、打探水钻眼时严格遵循自下而下的原则打钻,目的是:

一能分析出疑水地点的大致水量和压力,能迅速决定探水工作是否继续;

二增加透水阻力,使透水不至于立即出现。

五、防治水措施

1、全面贯彻落实防治水管理规定和矿防治水计划,防治水工程未做出之前,相关的任何采掘工程不得施工。

2、严格工程质量验收。

为保证防治水工程质量,防治水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对钻孔下套管、耐压试验、钻孔参数、注浆钻孔注浆方式、注浆量、注浆压力必须严格认真检查验收,若因疏忽大意或者把关不严等出现钻孔质量问题,将追究有关验收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并严肃处理。

3、提高采掘工作面的防排水能力。

在排水系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的同时,各个掘进、回采工作面内的防排水设施、排水工程也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矿上制定的有关防治水专项措施中的要求配备、施工,以提高井下各工作地点的防灾、抗灾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4、各岗位及责任人员要高度重视防治水工作,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严格按方案及要求的工期施工,确保各项防治水工程按期完成。

5、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监督与考核,矿防治水领导组要组织人员深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防治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防治水工程及时进行验收、结算。

每月要对防治水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并将检查结果及整改意见上网下达。

6、要建立健全防治水队伍,指定专门人员进行防治水技术管理,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满足水文条件探查及水害治理的要求。

防治水管理人员要经常分析、研究防治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新情况,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7、单项防治水工程开工前要有专门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程序逐级审批;

工程结束后要形成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并提出防范措施,经矿技术部门组织生产、安检、地测等有关部门审批实施。

8、采掘工作面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重点做好岩巷超前探测工作,确保不发生误揭断层和误揭煤事故。

9、强化各类防水煤(岩)柱管理,严格按有关规程规定留设防水煤柱并报分局审批,未经允许,严禁在防水煤(岩)柱区进行采掘作业。

11、探放老空积水、断层水、钻孔水及富水含水层水严格按《矿井防治水工作条例》相关要求作业,不得出现人为导通水源造成突水事故。

12、已施工完成的长观孔每月应观测两次水位,并建立专门台帐进行动态分析,汇总后连同矿井涌水量观测结果于每月5号前上报生产科。

13、根据现有水文观测系统,建立和完善矿井充水性图及突水等值线图(意向性),分月对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水害预测评价,月度水害预测评价表于当月月底前报生产科。

14、加强职工教育,使广大职工掌握突水预兆及特性,当采掘工作面发生突水征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调度室,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处理;

如果情况危急,必须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15、按《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做好水文地质的基础工作,完善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各类图纸及台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