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3125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屋建筑学考点整理Word下载.docx

 

第2章建筑平面设计

1.房间的形状常用的有矩形、方形、多边形、圆形等。

设计时应从使用要求、结构形式与结构布置、经济条件、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房间形状。

绝大多数的民用建筑房间采用矩形,原因如下:

(1)形平面体型简单,墙体平直,便于家具布置和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利用室内有效面积,有较大的灵活性。

(2)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

(3)矩形平面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及空间的组合。

2.满足试听要求,①为防止第一排作为距离黑板太近,第一排的距离必须≥,以保证垂直视角>45°

②为防止最后一排座位距黑板太远影响视觉和听觉,后排距黑板的距离不宜>。

③为避免学生过于斜视而影响视力,水平视角应≥30°

(教室设计的依据)。

3.一般房间多采用单侧或双侧采光,为了有良好的天然采光。

一般单侧采光时进深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2倍,双侧采光时进深可较单侧采光时增大一倍。

4.结构布置经济合理:

~经济板房,楼板的较经济的开间尺寸是不大于;

梁是5~9m;

房间的开间和进深一般以300mm为模数。

5.门的宽度一般常取900mm,普通教室、办公室等的门应考虑一人正在通行,另一个人正在通行,另一个人侧身通行,常采用1000mm。

当房间面积较大,使用人数较多时,单扇门宽度小,不能满足通行要求,应相应增加门的宽度或数量。

当门宽大于1000mm时,为了开启方便和少占有使用面积,应根据使用要求采用双扇门或多扇门。

双扇门的宽度可为1200~1800mm,四扇门的宽度可为2400~3600mm。

(当空间不允许时,厨房≥800mm,卫生间≥700mm)。

6.房建书P22,民用建筑采光等级表,关注窗地面积比(窗洞口面积之和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7.对于公共建筑中面积超过60m2,且容纳人数超过50人的房间,如观众厅、候车厅、营业厅、合班教室等,为确保安全疏散,这些房间的门必须向外开。

8.卫生间防水要求:

⑴防水层施工应在找坡层之后进行。

地面向地漏处排水坡度为2%,地漏边缘向外50mm内排水坡度为5%;

大面积公共厕浴间地面应分区,每个分区设置一个地漏,区域内排水坡度为2%,坡度直线长度≤3m;

⑵地面四周与墙体连接处,防水层应向上返250mm以上;

有淋浴设施的厕浴间墙面,防水层高度≥,并与楼地面防水层交圈;

⑶施工顺序:

先做地面与墙面阴阳角及管根处附加层处理,再做四周立墙防水层;

⑷防水层质量验收:

①厕浴间防水层完成后,应在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在最高处20-30mm,确认无渗漏时再做保护层和面层。

②设备设施做好后,再做第二次24h蓄水试验,达到最终无渗漏、排水通畅为合格;

⑸给水系统应用含20-30mg/L氯离子浓度的清洁水进行消毒;

氯溶液在管内滞留24h,再用饮用水冲洗,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

⑹管道安装前应认真清理内部污物,施工中临时敞口应及时封闭,设专人复查。

系统施工完毕,应进行通球试验,球径≥排水管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9.建筑厕所指标设备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1.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

医院病房楼为、居住建筑为、其他建筑为;

2.对高度超过24m的重要高层建筑,12层以上的住宅及高度超过32m的其他高层建筑,应同时设置客梯和消防电梯。

3.民用建筑常用的结构类型有三种,即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混合结构根据受力不同可采用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等3种方式。

出现的大跨度的新型空间结构有薄壳、悬索、网架和索膜结构等。

1.平面组合方式:

①走道式组合(特点是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不被穿越,相对独立,同时各房间之间又可通过走道保持必要的功能联系);

②套间式组合(特点是把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寓于房间之内,房间之间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③大厅式组合(特点是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主要房间与辅助房间联系紧密);

④单元式组合(特点是规模小、平面紧凑、功能分明、布局整齐、外形统一,各单元之间互不干扰,且利于建筑的标准化和形式的多样化);

⑤混合式组合(特点是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大、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

2.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

朝向:

主要是综合考虑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主导风向、建筑使用要求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h,方位角是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与南北轴线所成的夹角A。

间距: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应根据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与建筑防火安全要求来确定。

L=H/tanh,式中L为房屋间距,H为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h为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当房屋正南向时)。

第3章建筑剖面设计

1.设计视点是指按设计要求所能看到的极限位置,以此作为视线设计的主要依据。

设计视点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地面升起的坡度和经济性。

2.视线升高值C的确定与人眼到头顶的高度和视觉标准有关,一般定为120mm。

当错位排列(即后排人的视线擦过前面隔一排人的头顶而过)时,C值取60mm;

当对位排列(即后排人的视线擦过前排人的头顶而过)时,C值取120mm。

1.房间的剖面设计,首先需要确定房间的净高和层高。

房间的净高应不低于,而梁下高应不低于。

2.窗台高度。

窗台高度与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家具尺寸及通风要求有关、主要考虑方便人们的工作,学习,保证书桌上有充足的光线。

窗台高度一般常取900mm左右,这样窗台距桌面高度控制在100-200,mm,保证桌面的光线。

特殊要求的房间,厕所、浴室窗台可提高到1800mm左右。

3.在建筑设计中,一般将底层室内地坪标高定为±

,高于它的为正值,低于它的为负值。

4.建筑防火要求: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民用建筑,原则上层数不受限制;

三级民用建筑,允许层数为1-5层;

四级的民用建筑则不超过2层。

第3章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1.符合建筑美的构图规律包括⑴统一与变化⑵均衡与稳定⑶对比⑷韵律⑸比例⑹尺度(①自然的尺度,常用于住宅、办公楼、学校等建筑②夸张的尺度,常用于纪念性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③亲切的尺度,如庭园建筑)。

2.立面的虚实凹凸处理:

⑴“虚”是指立面上的空虚部分,即窗、空廓、玻璃幕墙、漏空花饰及阳台等突出体产生的阴影,给人开敞、轻巧、通透的感觉;

⑵“实”的是指立面上的实体部分,包括墙、柱、阳台、雨蓬、栏板等可见的、不透明的实体,给人封闭、厚重、坚实的感觉。

3.立面的线条处理:

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线条,并加以适当的艺术处理,将建筑立面韵律的组织,比例尺度的权衡带来不同的效果。

以水平线为主的里面,轻快、舒展、宁静、亲切。

竖线位置的里面,挺拔、高耸、庄重向上。

4.立面的色彩与质感处理:

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感觉,暖色,冷色,浅色,深色各有特色,不同的色彩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建筑性格、地方特色及民族风格:

①注意和谐统一且富有变化;

②符合建筑性格(医院用浅色调给人以安定感,商业建筑用暖色调增加热烈气氛);

③与环境相协调;

④考虑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第5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1.一幢民用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楼梯板、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几大部分构成的。

1.外力作用的影响方面:

风力和地震力(水平力)。

1.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⑴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⑵必须有利于结构安全;

⑶必须适合建筑工业化的需要;

⑷必须讲求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

⑸必须注意美观。

1.热传导系数、传热阻,传热阻(R0)指热量在材料中传递时受到的阻碍作用。

某单层材料的热阻R=δ/λ,δ为该材料的厚度。

(注:

P105例一例二)

2.切断热桥的作用:

在外围护构件中,常有导热系数较大的嵌入构件,如外墙中的钢筋混凝土梁和柱,过梁、圈梁等。

其保温性能差,容易出现凝结水。

这些部分通常叫做围护构件的热桥。

为了避免减轻热桥的影响,首先应避免嵌入构件内外贯通,其他应对这些部位采取局部保温措施,以切断热桥。

3.减少日常耗能量的建筑措施。

(简答或者论述)

①选择有利于键能的建筑超像,充分利用太阳能,。

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建筑耗能少,在相同面积下,主朝向面越大,这种情况也就越明显。

②设计有利于节能的平面和体型,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建筑物的外表面积越大,采暖制冷负荷也越大,因此,尽可能去最小的外表面积。

③改善周围构件的保温性能,这是建筑设计中给的一项主要节能措施,节能效果明显。

④改进门窗设计,尽可能将床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改革窗玻璃,防止门窗缝隙的能量损失。

⑤重视日照调节与自然通风。

4.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地震的强烈程度成为震级,一般称里氏震级,它取决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我国地震烈度表中将烈度分为12度。

(抗震设防只要考虑6o、7o、8o、9o)

5.建筑防震设计要点: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

①宜选择对建筑物防震有利的建设场地,②建筑体型和立体处理力求匀称,建筑体型宜规则,对称,建筑立面宜避免高低错落、突然变化。

③建筑平面布置力求规整,如因使用和美观要求必须将平面布置成不规则时,应用防震缝将建筑物分割成若干结构单元,使每个单元体型规则。

④加强结构的整体刚度,选择合理结构类型,合理布置墙和柱加强构件和构件链接的整体性。

⑤处理好细部结构。

6.砖混结构(混合结构)采取的抗震措施:

⑴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⑵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可靠连接;

⑶加强墙体连接,楼板、梁可靠连接;

⑷加强楼梯的整体性;

⑸设置防震缝。

第6章墙体

1.墙体的作用:

1承重作用,一是承受建筑物屋顶、楼层、人、设备及墙自身荷载。

二是承受自然界风、地震荷载等。

2围护作用,抵御自然界风、雨、雪等的侵袭防止太阳辐射和噪声的干扰等。

3分隔作用,把建筑物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

4装饰作用,装修墙面,满足室内外装饰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2.墙体在平面中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和内墙、纵墙和横墙。

1.合理选择墙体结构布置方案:

①横墙承重:

楼板、屋顶上的荷载均由横墙承受,纵向墙只起纵向稳定和拉结的作用。

它的主要特点是横墙间距密,加上纵墙的拉结,使建筑物的整体性好,横向刚度大,对抵抗地震力等水平荷载有利。

但开间划分灵活性差,适用于房间开间尺寸不大的宿舍、住宅等小开间建筑;

②纵墙承重:

楼板、屋顶上的荷载均由纵墙承受,横墙只起分隔房间的作用,有的起横向稳定作用。

纵墙承重可使房间开间的划分灵活,多适用于需要较大房间的办公楼、商店、教学楼等公共建筑,但整体性差,抗震效果较差,开门开窗不方便;

③纵横墙承重:

房间布置较灵活,建筑物的刚度亦较好。

混合承重方案多用于开间、进深尺寸较大且房间类型较多的建筑和平面复杂的建筑,如教学楼、住宅等;

④半框架承重:

墙体和钢筋混凝土梁、柱组成的框架共同承受楼板和屋顶的荷载。

适合于室内需要较大使用空间的建筑,如商场等。

四周靠墙体承重,里面靠梁柱。

2.提高墙体强度的途径:

加大截面积或墙厚;

提高墙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3.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公式:

β=Ho/h≤μ1·

μ2·

[β]提高墙体稳定性的途径:

通过控制高厚比、增设壁柱、墙垛、圈梁等。

例题:

某外墙厚240mm,内墙抹油20mm厚石灰砂浆,求此墙的实有热阻。

解:

根据公式:

Ro=Ri+R+Re

将有关数值代入:

Ro=+++=+++=·

K/W

5.P114页表中的层高,粘土砖不宜超过4m,各种砌块不宜超过。

6.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的要求。

①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②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③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近端或者转角处。

④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7.设置防震缝:

在8度和9度设防区,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①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②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③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防震缝的两侧应设置墙体,缝宽可采用70~100m)。

8.在8度和9度防设区,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②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③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表中。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为烈7的P116页表最小配筋4∮8∮6@250。

10.增加圈梁。

圈梁的作用是增强楼层平面的整体刚度,防止地基的不均匀下沉并与构造柱一起形成骨架,提高抗震能力。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为240mm以上时,其宽度可以为墙厚的2/3,高度不应小于120mm,最小截面为240mm×

120mm。

11.钢筋混凝土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部位增设相同界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两倍且不小于1m,设计烈度≥8度时,圈梁必须贯通封闭,不准截断。

12.增设构造柱:

8度设防时构造柱一般加设在:

①外墙四周转角处;

②内外墙交接处;

③楼梯间的内外墙处;

④较大洞口处。

(图纸上用涂黑的矩形表示)。

13.增设构造柱:

构造柱的作用是与圈梁一起形成骨架,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1)构造柱的加设原则,即外墙四周,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处,楼梯间四角。

(2)构造柱的主要数据,构造柱的最小断面为240mm×

180mm,构造柱的最小配筋是:

主筋4Ф12,箍筋Ф6~200mm。

14.构造柱的构造要点:

①施工时,应先放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再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

这样做的好处是结合牢固,节省模板;

②构造柱两侧的墙体应做到“五进五出”,即每300mm高伸出60mm,每300mm高再回收60mm,构造柱靠外侧应该有120mm厚的保护墙;

③构造柱的下部应伸入地梁内,无地梁时应伸入室外坪下500mm处,构造柱的上部应伸入顶层圈梁,以形成封闭的骨架;

④为加强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应沿柱高每8皮砖(相当于500mm)放2∮6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⑤每层楼面的上下各500mm处为箍筋加密区,其间距加密至100mm。

15.构造柱两旁砌墙要求:

①五进五出、②先退后退、③退60mm进60mm、④每500mm高设2∮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⑤底部砌3~5皮实心砖(若是砌块墙)。

1.标准砖的规格为240mm×

115mm×

53mm,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单位N/mm2分别为MU30、MU25、MU20、MU15、MU10、六个级别。

(砂浆强度等级用M、混凝土用C、砖用MU来表示)。

2.砂浆:

砂浆是砌体的胶结材料,将砖之间缝隙填平。

密实,便于砖块承受的荷载能逐层均匀传递。

砂浆还能起到防寒,隔热和隔声的能力。

砌筑砂浆除要有一定强度外,还应具备适当稠度和保水性,便于施工。

常用的砂浆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石灰砂浆。

砂浆的强度等级是用龄期为28d的标准立方试块,以N/mm2为单位的抗压强度来划分的,强度等级划分为7个级别:

M15、M10、、M5、、M1、.。

3.砖墙组砌方式:

横平竖直、上下错缝、砂浆饱满、组砌得当。

4.水平防潮墙身防潮层的位置在P124的图的C图。

水平防潮层的做法:

①油站防潮层,防水效果好,但导致墙的整体性差,易老化,长期使用会失去防潮功能;

②防水砂浆防潮层,整体性好,适用于抗震设防地区,但是易开裂及压碎,不适用于地基易产生微小变形的建筑中;

③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兼具1、2的优点。

5.门窗过梁宽一般同墙宽,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每边不少于240mm。

6.窗台表面用1:

3水泥砂浆抹面做出坡度,挑砖下椽粉滴水线,以利用雨水沿滴水槽下落。

7.砌块隔墙:

1、隔墙顶端立砖斜砌2、最下端3-5皮砖,防潮3、每一层砌到尽头处,不够整块用标准实心砖补砌4、水平方向,每隔或铺设水泥砂浆带5、在隔墙与砖墙交界处,设置1Ф6拉结筋。

8.图砌块隔墙的制作方法

(1)判断什么墙。

(2)技术要求。

(3)最上面一层砖立砖斜砌。

(4)不够整一块砌用标准砖堆补砌。

【一定要看看图】。

9.饰面装修的基层处理原则:

①基层应该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饰面不至于开裂,起壳,脱落等。

②基层表面必须凭证,是达到美观的必要条件。

③确保饰面层附着牢固。

10.底灰主要起与基层粘结和初步找平作用。

中灰主要起进一步找平作用,材料基本与底层相同。

面灰主要起装饰美观作用,要求平整、均匀、无裂痕。

第7章基础与地下室

1.基础是建筑物与图层直接接触的部分,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本身的重量一并传给地基。

2.地基:

在建筑工程中,把支撑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3.地基应该满足的要求:

①强度,地基要满足足够的承载能力②变形,地基要有均匀的压缩量,保证建筑物在许可的范围内可均匀下沉,避免不均匀下降,致使建筑物产生开裂变形。

③稳定,要求地基具有抵抗产生滑坡、倾斜的能力,当地基高差较大时,应加设挡土墙,防止滑坡变形的出现。

4.影响基础设置深度的因素。

基础埋深一般不应小于500mm①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②地基土土质条件。

③地下水位的影响-当地下水位较高,宜将基础地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0mm。

这种情况基础采用耐水材料,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

④冻结深度的影响。

基础地面应埋置在动图线以下200mm。

5.按基础所用材料和受力特点分类:

按所用材料可分为:

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刚柔性基础等。

6.按基础的形式分类:

⑴条形基础(适用于多层建筑);

⑵独立基础(适用于框架结构);

⑶联合基础(常见有井格基础、片筏基础和箱型基础如地下室)。

7.按基础所用材料和受力特点分类:

(1)刚性基础:

用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刚性材料是指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的材料,如砖。

石。

混凝土等(不同材料的基础刚性角是不同的,通常,砖砌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26o~33o之间为好,混凝土基础应控制在45o以内)

(2)非刚性基础:

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为增加基础底面Bo,势必导致基础深度也要加大。

钢筋混凝土基础为柔性基础。

在同样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与混凝土基础比较,可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土工作量。

1.地下室按埋入地下深度分为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全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的1/2者;

半地下室地下室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的1/3,且不超过1/2者)。

2.人防地下室掩蔽面积按每人2计算,净空高度不小于,梁下净高不小于。

3.内防水构造做法:

此法防水较弱,仅用于维护修缮,如P182页图:

①先做地下室;

②垂直方向;

③水平方向卷材;

④做好地面保护层;

⑤保护墙。

4.外包防水是将防水层贴在地下室外墙的外表面,防水有利,维修困难。

铺贴卷材应先铺平面,再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

防水层须高出最高地下水位500~1000mm为宜。

内包防水是将防水层贴在地下室外墙的内表面,施工方便,容易维修,但对防水不利。

铺贴卷材时应先铺立面,再铺平面。

铺贴立面先铺转角,后铺大面。

第8章楼板层、地坪层构造

1.楼板成主要由面层、结构层。

顶棚及附加层组成。

2.地坪层构造:

地坪层是由建筑物底层与土壤相接的构件,和楼板层一样,它承受着地坪上的荷载,并均匀传给地基。

地坪层是由面层,结构层,垫层,和素土夯实层构成的。

3.楼板层、地坪层的设计要求:

①必须具备足够强度和刚度;

②隔声要求;

③热工要求;

④防水防潮要求。

【q为荷载、L为楼板跨度、E弹性模量、I惯性矩】

4.楼板层应根据建筑物耐火等级:

分为四级,一级为,逐级递减。

1.根据梁板式楼板的传力特点和四面支撑情况,其中组成部分板又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它们的受力和传力方式是不一样的。

当板的长边L2和短边L2之比,即L2/L1>2时,受荷载作用后,板基本只在L1方向挠曲,而在L2方向的挠曲很小,。

由实验知,传给长边的力仅为1/8左右,这表明荷载主要沿L1方向传递,称为单向板;

当L2/L1≤2时,虽长、短边受力仍有区别,但板的两个方向均有挠曲,均不可忽略不计,称为双向板。

双向板使板的受力更为合理,构建的材料更能充分发挥作用。

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优点有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缩短建设周期,对建筑工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是一大促进;

缺点是整体性较差。

3.先张法是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以后切断钢筋,使回缩的钢筋对混凝土产生压力。

小型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并多在工厂中进行,大型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多在施工现场进行。

4.楼板的细部处理:

当缝≤30mm,用细石混凝土灌实即可;

当板缝≥50mm,应在缝中加钢筋网片再灌细石混凝土;

当板缝≤120mm,可将缝留在靠墙处,沿墙挑砖填缝;

当板缝>120mm,可采用钢筋骨架现浇板带处理,如楼板为空心板,可将需穿越的管道设在现浇板处。

5.板在梁上的搁置分为①板搁在矩形梁上,长度不少于60mm;

②板搁在花篮梁上(可以节省一个楼板的宽度,楼的净高大)空心板吊装时有:

坐浆、堵孔、用C20的混凝土灌缝。

6.吊顶式顶棚由龙骨架与面层两部分组成。

吊顶棚龙骨架与次龙骨组成,主龙骨是承重结构,次龙骨是吊顶的基层。

悬吊件由吊筋和吊挂件组成,间距。

7.常用的简单的雨蓬是悬挑梁板形式,它是将雨棚板与入口处门上过梁浇注在一起,悬挑板长度应小于。

第9章楼梯

1.一般楼梯由楼梯梯段、楼梯平台、楼梯护栏三部分组成。

楼梯分为踏面b和踢面h。

2.取值为b+h≈450mm,或b+2h≈600~620mm,不同类型的建筑,其要求也不相同、一般而言,b≮250mm,h≯180mm。

(h≈150—170mm,b≈280—300)。

3.计算题:

例一:

某建筑物开间3300mm、层高3300mm,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