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314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银川九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文档格式.docx

面对争论和质疑,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网络文学”,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它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新”在形式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没有变化。

B.它的载体形式发生变化,由以“书”为载体转为以网络为载体,传播方式由静态转为动态。

C.它影响当代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使传统文学期刊的作品用对话和叙述代替描写或抒情。

D.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基本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都是日常口语的翻版。

2.关于网络文学的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文本样式上,网络文学的叙述以对话为主,段落容量短小,阅读体验轻松、快捷。

B.在语言形式上,网络文学大量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网络语言,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C.在寻求意义表达上,网络文学某些类型的作者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

D.它将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上,人的精神世界的表达是“常量”,文学的形式是“变量”,文学的变化多是形式上的变化。

B.在文学的“返祖”方面,网络文学追求的是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

C.“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思考,因为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

D.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的文学主流表达方式,面对争论和质疑,要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

建中三年,徙东道。

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

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

“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

”耽曰:

“是何谓邪?

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吾今趋觐,得以君俱。

”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迁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

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

“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

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帝然之,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

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

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

列传第九十一》)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比如:

征: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除:

任命,授职,擢:

在原官上提拔。

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迁:

调动官职,都指提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

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

他不随意评价别人;

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

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

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

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

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8.“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

别后有没有人来?

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5分)

9.“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醉翁亭记》中用色彩鲜明的语言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2.《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3.《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月光清澈透明的语句是,。

4.杜牧《赤壁》中“,”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可能导致的结局。

5.杜牧的《秦淮河》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6.《夜雨寄北》中描写诗人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将军骼

刘建超

将军参军时,还不满14岁。

团长摸摸将军大大的脑瓜壳,又捏捏他细瘦的胳膊,说,还没有三八大盖高呢,去卫生队吧。

他撅着嘴说,我要上前线杀鬼子,为我爹娘报仇。

团长说,救治伤员也是为了打鬼子。

去,执行命令。

将军被送到了卫生队,队长拍拍将军的肩膀,去吧,帮护士洗绷带。

将军涨红了脸,我要杀鬼子,我不洗破布。

队长瞪着眼,还反了你了,洗不好绷带,你就给我滚蛋。

将军跟在护士后面,到河边浣洗绷带。

看着清清河水被绷带染红,将军想起了爹娘倒在鬼子的刺刀下,鲜血染红了全身。

将军就坐在河边哭,嘴里不住地嘟囔着,我要杀鬼子,我要报仇。

卫生队组织拔河比赛,将军兴奋地找这个寻那个,没有一个队要他。

队长拍着他的肩膀,去,到护士队。

将军和女护士组成了一个队,尽管他憋红了脸用足了劲,护士队还是一输再输垫底,听着大家起哄,他气得掉眼泪。

有一场硬仗就要打响,卫生队加紧培训准备,将军满脑子想的都是杀鬼子报仇,队长讲的战地抢救包扎知识他根本听不进去。

反围剿战斗打得艰苦,将军的团担负着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刚在救护队学习了几天的将军也跟着上了战场。

敌机狂轰滥炸,炮声震耳欲聋,每打退敌人的一次攻击,部队就有伤亡。

山头被削矮了几尺,阵地被硝烟战火啃得寸草不生,部队伤亡惨重。

鬼子又一波炮弹狂虐,炮弹炸中了指挥部,弹片划伤了团长的肚子,肠子流出体外,鲜血染红衣裳。

断了一条胳膊的营长冲将军直喊,快给团长包扎。

将军不知所措,两手捧着团长散着热气的肠子,哭着喊着,我不会,我不行啊,团长,团长!

团长睁开眼睛,看着孩子样的将军,说,哭哭啼啼个啥?

老子还没死。

记住了,以后好好学,当个好医生,不然我到了阴曹地府也饶不了你。

团长把肠子塞进肚子,扎上绷带。

说,我们已经完成了阻击任务,一连随我留下掩护,一营长带领部队立即撤退。

这是命令!

那场战斗,将军终身难忘。

从战火硝烟中走向和平年代,将军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

他奉命筹建医学院校,成为医学院的首任院长。

将军每年都会去老团长的坟前坐一坐,静静的想一想。

点一支烟,敬一杯酒,说说从死亡线上挽回生命的喜悦欣慰,聊聊回天无力生命逝去的无奈焦灼。

那年老营长重病去世,将军觉得这是个很特殊的病例,建议家属给遗体做个病理解剖,查明病因的实象。

老营长的儿子解放不同意,人都死了,查明病因对死人有什么意义?

我不能让故去的父亲再开胸剖腹给你们做实验。

有本事等自己去世了让人解剖。

将军无语,两行泪在脸上流淌。

在将军的额头刻下年轮的是风雨的刀;

染白将军如漆黑发的是岁月的霜。

堆满各类抢救器材的病房,弥留之际的将军,握住夫人的手,哆嗦的嘴唇张开又合,合了又张。

夫人平静地对围在病床边的人说,首长说他去世后,遗体捐给学院,制作成骨骼标本,留以教学用。

屋里的空气霎那间凝固了一般,没有一丝的声响,将军的女儿哭喊着扑到爸爸的身上,抱紧爸爸瘦弱的身体。

将军吃力地抬起手,抹去女儿脸上的泪水,对身边的院长解放说,你要好好待我的女儿。

我要你亲手制作标本,这是我最后的请求。

将军的遗像旁,女儿的泪水还在雨珠般的划落,爸爸,你戎马一生,披肝沥胆,枪林弹雨里抢救战友,和平年代里救死扶伤,你是将军,你是教授,你是专家,你更是我的爸爸。

我不能也不忍心让你去世后,还被抽筋剥皮,还被强酸腐蚀,变成一副供人观赏的骨架。

解放搂紧将军的女儿。

解放带领技工一起对将军的遗体酸腐、消毒、冲洗、漂白、风干、粘合、定型,206块遗骨组合成一幅无色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座立体的雕像。

将军的骨骼呈站立姿势,右手搭在胸前,两个大孔的头颅望着前方,微张的下颚仿佛有许多话要讲,骨骼的基座上刻着一句将军的遗言:

让学生摸着我的骨骼,走进医学神圣的殿堂!

解放挽着将军女儿的手,伫立在骨骼标本前。

解放说,爸,您的骨骼越来越高大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将军为父母报仇心切,再加上羞与女护士为伍,所以在卫生队培训中心不在焉,根本没有学到任何战地抢救包扎知识。

B.在拔河赛中将军受歧视没有一个队要他,所在的护士队又成绩垫底,他因为这两个原因气得掉泪,说明他自尊心和好胜心强。

C.将军每年都去老团长的坟前坐一坐,既是对首长的祭奠和告慰,也可以借此机会反思自己的工作,获得内心宁静。

D.解放囿于传统观念拒绝对父亲进行解剖,让医学界错失了一次病理研究得大好机会,将军为此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E.小说从将军参军始,到将军为医学奉献骨骼终;

从“细瘦的胳膊”始,到“骨骼越来越高大”终,看似随意,实则别具匠心。

(2)小说题为“将军骼”有哪些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塑造解放这一人物有何作用?

(4)小说重点讲述了将军捐献遗体制作骨骼标本的故事,为什么之前用一半的篇幅讲述将军参军和参加第一次战斗的情景?

请简要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钱穆:

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潘剑冰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

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

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

“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

”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

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

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

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

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

“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

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

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

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

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

“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

”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

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

“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

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

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节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B.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D.“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6分)

(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请简单分析。

(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_________。

②想到众兄弟就要________,他不免一番悲戚。

③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___________。

A风流云散烟消云散销声匿迹B.烟消云散风流云散销声匿迹

C烟消云散销声匿迹风流云散D.风流云散销声匿迹烟消云散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

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

国际田联愿进一步加强同中方的交流与合作。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

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①⑤⑥③④②B.⑤⑥④①②③C.④②③⑤⑥①D.②①⑥③⑤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

这两条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两条, 

 

① 

有了这两条,物质的东西少一点也是幸福的。

从主观上说,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 

② 

,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从客观上说,是好的状态,如果你二者的状态是好的,那么从客观上评价你就是幸福的。

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幸福问题就变得清楚简单了,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因为 

③ 

17.中国奥委会2014年11月3日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为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

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

请说明此次申奥标识的内容及内涵(5分)

注:

BEIJING底下的文字为“ApplicantCity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刷微博、看公众号、逛朋友圈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假新闻、假信息和谣言也“与时俱进”,搭载科技快车混入其间,不断忽悠民众。

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不仅成为虚假信息和谣言的阅读者,还在不经意间轻触按键,以娱乐或者无所谓的心态随意转发,加入了谣言传播的队伍之中。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