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3184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传统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你说对吧。

(有称呼,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2.(2016▪辽宁丹东)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A.郎朗在27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

B.“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涉及民间文化方面的知识。

仔细阅读各项内容,抓住表述的知识要点,根据积累积累判断正误。

A错,“而立之年”是三十岁。

【考点定位】识记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2016•长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直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

“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

“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

”小玲回答:

“惊蛰和春分。

B

解析:

A.考察重阳节习俗。

B.考察十二生肖的排序,姐姐的生肖是“巳蛇”,弟弟比她小2岁,所以弟弟的生肖是“巳蛇”后两位,应为“未羊”。

C.考察敬谦词,“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D.考察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名惊蛰”,“春分”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

4.(2016▪湖北宜昌)

(1)请根据字义,将文段后的4个选项分别填充到恰当的方框内。

古人发现月有四相,并据此以订历法。

于是,有了旧历。

旧历每月初一无月谓之,十五圆月谓之,初七初八见上弦月谓之,每月最后一天谓之。

算来一个月分四段,与古犹太人每月四个星期之制相同。

A.弦B.朔C.晦D.望

(2)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当年南开校门侧,曾悬一大镜,镜旁镌有箴词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勿傲、勿暴、勿怠。

宜和、宜静、宜庄。

”学生出入,知所儆戒。

A.颜色B.气象

(1)(2分)①B②D③A④C(此题旨在通过汉字字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2)(2分)①B②A(此题旨在通过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箴言考查学生对古今字义差异的掌握情况。

5.(2016▪浙江绍兴)附加题(5分)

(1)写出下列诗句中典故的常用义。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饮马长城窟行》)()

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2)写出下列富含哲理的名言分别出自哪一部作品。

(3分)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②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③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

是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l)①书信②信使(送信的人)

(2)①《道德经》(《老子》)②《围城》③《飘》(《乱世佳人》)

6.(2016▪广州)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

“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

”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

“写得不好,见笑..了!

”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

“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

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

你对他说:

“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献丑B.见笑C.笑纳D.光临

C

“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对象误用。

7.(2016▪山东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

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

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

“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D

8.(2016▪内蒙古呼呼浩特)综合性学习(5分)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

承习俗

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在答题卡选择题处填涂答案)(1分)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

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2分)

语文试卷第1页(共1

0页)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

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活动二:

学对联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

的修辞格。

如: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

“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

“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

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2分)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综合性学习(5分)

(1)C(1分)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B项两句中,“满地春”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

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

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

9.(2016▪甘肃省武威、平凉、张掖、白银等市)综合性学习(8分)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

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

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

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

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2)

【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3)

【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

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1)(3分)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3分)示例:

(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2分)示例1: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

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

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

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

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10.(2016▪天津)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恪守规则B.传承保守规则

B.传承恪守准则D.传播保守准则

C

11.(2016贵州安顺)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10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安顺巾-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请你也来参与!

【魅力汉字】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

巾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山字格内。

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演变规律:

【传统文化】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

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②鸟鸣山更幽③泉和万籁声④风定花犹落⑤窗外见南山

(1)上联:

①,下朕:

(2)上联:

,下联:

【众说纷纭】

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

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

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

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分)

(2) 

 

12.(2016▪吉林省)学校“语文节”即将拉开序幕,届时要开展“书法展示”“诗词吟诵”“国学品读”“名著赏析”“戏剧表演”等活动,让翰墨书香、清音雅韵流淌校园。

请依据活动内容,自拟一副对联。

(每联不少于5字。

示例1:

上联:

品国学涵养正气

墨香盈雅室 

书声溢芳园

13.(2016▪山东省聊城)

14.(2016▪黔西南州)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19题(共12分)

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朱筱新

古人的服装与今人的服装差异很大。

其中,在古人服装外面,是见不到口袋的,这与古人的物质生活有直接的关系。

古代的许多生活用品、用具都比较大,无法装在身上。

如作为古代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文房四宝”,就不能装在衣服内的口袋里。

古人外出远行时,行李及“文房四宝”等一些体积、重量较大的物品,多放在随身携带的行囊中。

行囊是一个缝制的长形口袋,可以斜跨在肩上。

此外,个人也可将这些物品装入包袱,捆扎后背在肩上。

除背负行囊、包袱外,在古人服装中,也有口袋。

古人穿的服装,有一种交领服,如:

交领衫、交领袍等。

穿着时,交领服的两襟于胸前相交后,需在腰间系带。

于是在胸前相交的两个衣襟与束带处的怀中位置,就形成了一个口袋。

这个口袋可以盛放一些稍大的物品。

如果还有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等细小轻巧的贵重物品,即“细软”,则可以放在袖子内的口袋中。

古人服装的袖子比较长,一般以垂臂时手不外露为宜,故常称为“长袖”“修袖”等。

而且袖子还很宽大,故又称“大袖”“广袖”等。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

马廖传》)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袖子的宽大。

正是因为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动作时往往见不到手,见到的只是袖子的摆动

,所以古代诗文中便有“拂袖”“挥袖”“奋袖”等描绘。

置于袖子里的口袋,其位置是在肘的上方,即肘后部位。

而一些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拿物品只是伸到袖筒内很浅的位置。

古人将袖中的口袋缝制到肘后,是很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

这是考虑到日常手臂的动作对口袋的影响,可以避免因手臂的动作导致袋内的物品滑落。

因为诸如戴冠、正冠、插钗等动作,小臂往往要向上抬举。

如果将口袋缝制在距袖口很近的小臂处,一旦小臂抬起,口袋中的“细软”就容易掉出来。

而缝制在肘后的部位,因大臂在日常生活中高抬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不会出现“细软”掉落的现象。

将口袋缝制在肘后,虽然拿东西也很不方便,但因在口袋里盛装的只能是些细小、轻便的贵重物品,加之袖子比较宽大,手伸到袖内口袋里取物,也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

如:

东晋时期的医学家葛洪广泛收集当时民间流传的用于常见病的处方后,编成《肘后备急方》。

其书的名称就使用了“肘后”一词,意在表明书是放在肘后的口袋中,是可以随身携带、查阅的,具有应急救助的寓义。

由此也说明,古人上衣中的口袋位置是在袖内的肘后。

此外,由于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古代的一些微型兵器,也能藏在袖内,故称“袖器”或称“暗器”。

如“袖刃”“袖箭”等。

这些兵器所藏的位置,则是位于袖内的小臂处,以便拿取或投掷。

这与袖内的口袋无关。

正是因为放在口袋内的物品都具有细小、轻便的特点,所以便引申出“袖珍”之名,诸如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等。

冠以“袖珍”之名,就在于表示其小之意。

现在,我们服装中口袋的位置和功能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反映了服装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

(《百科知识》总第406期,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分)

(3)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谈谈它的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B.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

C.本文属于生动的事理说明文。

D.文中说明服装口袋的位置和功能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

(1)古人服装中口袋的位置和功能(答到位置、功能各给1分,共2分)

(2)逻辑顺序(3分)

(3)举例子作比较引资料(引用)作诠释等(2分)。

作用:

运用举例子,通过东晋葛洪编成《肘后备急方》的事例,说明了古人当时是把书放在肘后的口袋中的,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要答出……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

引资料要答出引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诠释要答出对古人服装口袋“长袖”“修袖”或“大袖”“广袖”的具体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4)C.(3分)

15.(2016▪山东滨州)综合性学习。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

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

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识字,更思“知”字,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探秘汉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你也来一试身手吧!

(1)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

这个字的本义是。

(2)“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

”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

今天,汉字中文随着海内外修习者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

如果有外国友人来你校考察交流,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你心中的汉字?

(1)书写:

略。

本义:

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

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

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凝结着我们祖先的知识,将我们源远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

如“家”字,有“家”才能遮蔽风雨,有“家”才能丰衣足食。

(1)试题分析:

仔细观察图中“采”字字体的变化,根据字体的结构即上为“手”下为“木”即可分析其表达的含义。

(2)试题分析:

根据汉字的特点,可以从汉字历史的悠久、字形独特的方块字的方正之美、丰富多彩的含义等方面具体举出例子来介绍。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