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3398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利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

1.1.5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平利县林业调察设计队

1.1.6项目性质

新建

1.1.7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即2009年~2011年)。

1.1.8项目建设地点

平利县千家坪林场场部办公楼、冯家梁护林站、松鸦护林站、正阳河护林站、青龙坪护林站、龙洞河护林站;

平利县蜡烛山林场:

古仙湖护林站、松河护林站、金石护林站;

平利县药妇山林场;

洛河护林站、老场护林站、三阳护林站。

1.1.9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维修管护国有林场公路120公里,供水系统建设10000米,供电设施改造升级20杆公里,棚户区(护林站危房)改造5000平方米;

改善办公条件及通讯设施建设;

森林消防配置。

1.1.10投资规模

经估算项目总投资2010万元,林区道路维修1200万元,占总投资的59.7%,供水系统建设60万元,占总投资的3%,供电设施改造升级200万元,占总投资的10%,护林站危房改造400万元,占总投资的19.9%。

1.1.11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2010万元,建设资金采取申请中央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筹措。

其中申请中央林业固定资产投资1608万元,占80%;

地方财政配套工程资金402万元,占20%。

1.1.12建设目标

(1)国有林林区公路维修,通过项目建设使陈年失修,无法行车的林区道路得以恢复,从而改善林区交通条件,为资源开发和森林防火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

(2)供水系统工程:

项目建设可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吃水难的问题,饮用安全水,确保职工的生命健康;

(3)供电系统工程:

项目建设可解决国有林场职工照明取暖问题,活跃林区职工文化、娱乐生活;

(4)护林站场房危房改造工程:

项目建设可改善国有林场职工办公住宿条件,实现环境美化,确保生命、财产安全,从而更好地服务林业;

(5)办公条件及通讯设施建设工程:

项目建设可解决目前国有林场护林站通讯闭塞问题,从而为护林防火等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

(6)森林消防配置:

项目建设可增强国有林场森林消防设施及扑灭森林火灾的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1.2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依据

(1)国家林业局关于继续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意见;

(2)《国家林业局、林场总体设计概算编办法》;

(3)陕西省计委《陕西省地方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指标》;

(4)《陕西省林业局(场)总体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1国有林区道路维修:

10万元/公里;

1.3.2供水系统:

6万元/千米;

1.3.3供电设施改造升级20万元/杆公里;

1.3.4护林站(场)房维修800元/㎡。

1.4综合评价

项目区位于平利县三个国有林场,自然、地理、交通条件差,处于人口密集区的边缘,是天然林的重点区域,三个国有林场在全县的林业生产、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天保工程启动后,林场的经营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变“砍树人”为育林人护林人,没有自营收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基础设施滞后,没有资金维修更新,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影响了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削弱林业健康发展。

项目建设不存在风险。

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平利县三个国有林场管护着全县77万亩国有林,是天保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现有林区公路120公里,15个护林站,150余名职工。

天然林禁伐后,林场的主要职责转变为天然林保护。

林场的产业建设滞后,缺乏自营收入,基础设施陈旧,没有资金维修建设,严重阻碍林业事业的正常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把生态环境建设,绿化造林和天保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平利县把“生态立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是天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对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就业,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备意义。

2.2项目建设是林业发展的需要

天然林禁伐后,国有林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林区公路长期失修,车辆无法正常行驶,一些护林站房屋成了危房,个别地方连照明问题都未解决,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文化娱乐枯燥,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给天然林保护和森林防火埋下了隐患。

基础设施的滞后,与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形成极大反差,阻碍了林业的正常发展。

为实现林业和谐发展,加强天然林保护,为林场职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促使天保工程顺利进行,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具有深远意义。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区位于平利县三个国有林场,国有林多处于集体林上部,护林站大多建在集体林与国有林交界的结合部位,离农户较远,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地处偏远是其特点。

地理坐标介于东径108°

58-109°

20′,北伟31°

57-32°

12′之间。

东邻湖北竹溪县,西接岚皋县,南与镇坪县及重庆市的城口县接壤,北与本县广佛、长安、洛河、三阳镇毗邻。

3.1.2地形地貌条件

境内以山地地形为主,具有中、高山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地势南高北低。

基岩以片岩、千枚岩、板岩为主。

海拔为1500-2972,河道密布,溪流如织,是汉江支流岚河、黄洋河、坝河的主要水源区。

3.1.3气候条件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958.5㎜,年平均气温13.9,极端最高气温40.2C,极端最低气温-11.2C。

无霜期252天。

气象灾害以伏旱、秋涝为最重。

项目区气候温和,垂直气候特征明显,形成南北植物共生特点。

3.1.4土壤条件

项目区土壤以黄棕壤为主体,土层厚度一般在30-50厘米。

3.1.5森林植被

项目区以阔叶林为主,植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结构呈垂直分布,由下而上依次为落叶常绿阔中林带、落叶阔中林带、暗针叶林带、其中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银杏,红豆杉等。

天然林一般分布在海拔1500-2700米左右,尤以海拔1200-1500米居多,为阔林混交林,呈团块状分布,林分郁闭度一般左0.5-0.8。

3.2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位于八仙、广佛、长安、洛河、三阳、正阳等乡镇总人口15万人。

多为农业人口。

有乘余劳力2.2万人。

人均粮食年产量360公斤,年人均收入1900元。

农户以农业及林特产品种植培育为主要经济来源。

3.3政策保障

2000年起,国家启动天保工程,加大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力度,天保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决策。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这为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3.4技术与组织管理条件

平利县为林业建设重点县,长期以来对林业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以三个国有林场为主体的天保项目建设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和技能工人,为项目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县林业局成立了天保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天保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四章项目建设任务、原则及目标

4.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实施生态立县,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林业工作建康发展。

4.2项目建设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注重突效的原则;

(2)坚持提高建设质量的原则,改善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天保工程;

(3)坚持规划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原则。

4.3主要建设任务

维修养护林区公路;

供水系统建设;

供电设施改造升级;

棚户区(护林站危房)改造;

办公条件及通讯设施建设;

森林消防设施建设。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建设规模及布局

(1)维修养护林区公路120公里,其中千家坪林场75公里,蜡烛山林场20公里,药妇山林场25公里;

(2)供水系统建设10000米,其中千家坪林场6000米,蜡烛山林场2000米,药妇山林场2000米;

(3)供电设施改造升级20杆公里,其中千家坪林场13杆公里,药妇山林场7杆公里;

(4)棚户区(护林站危房)改造5000平方米,其中千家坪林场3000平方米,蜡烛山林场1000平方米,药妇山林场1000平方米;

(5)办公条件及通讯设施建设为3个国有林场15个护林站;

(6)森林消防配置为3个国有林场。

5.2建设地点及布局

根据对3个国有林场的情况分析,公路维修养护地点确定为千家坪林场森林公园至青龙坪护林站二道桥至猪槽沟以及南溪河、龙洞河、正阳河3护林站的林区公路;

蜡烛山林场罗强沟、古仙湖、金石3个护林站;

药妇山林场老场、洛河、田坝3个护林站。

供水系统建设为千家坪林场场部及青龙坪、冯家梁、龙洞河、正阳河、南溪河5个护林站;

蜡烛山林场古仙湖护林站;

药妇山林场场部及三阳、老场2个护林站。

护林站危房改造为千家坪林场场部及龙洞河、正阳河、松鸦、冯家梁4个护林站;

蜡烛山林场为古仙湖、松河、金石3个护林站;

药妇山林场为新建老场护林站,维修洛河护林站。

供电设施改造升级为千家坪林场青龙坪护林站、冯家梁护林站;

药妇山林场老场护林站。

办公自动化及通讯设施建设工程为3个国有林场场部和15个护林站。

森林消防配置为3个国有林场。

5.2建设内容

5.2.1林区公路维修养护建设

要求有效路面达到4.5米,平整路面,加固路基,砌防护挡墙,修通边沟,清理垮方,架设桥涵,确保常年正常通车。

5.2.2供电设施改造升级

更换陈旧高、低压线、杆及变压器,清理障碍物,确保线路安全,拆换室内电线、插座、开关,排除安全隐患,达到安全正常用电标准。

5.2.3供水电系统建设

修建过滤池,埋设室外供水管道,安装室内水管,配置排污消毒设施,水质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

5.2.4房屋改造维修建设

加固屋基、墙体,加盖隔热层,做好房顶漏水处理,室内外墙涂白,更换陈旧门窗,搞好配套附属工程建设。

5.2.5办公条件及通讯设施建设

3个国有林场及15个护林站实现自动化办公,护林站架设有线通讯电话。

5.2.6森林消防设施配置

3个国有林场购置防火专用车辆、防火用对讲机、扑火工具。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

(1)采石取土:

林区公里维修,供水系统建设需采石取土,若地点选择不当,易造成山体崩塌,河道阻塞,破坏植被。

(2)供电设施改造升级砍伐部分树木及杂灌,造成局部的植被破坏,产生的剩余物如不及时清理,会招引病虫,影响林内卫生,破坏环境质量。

(3)房屋维修改造会形成建筑废弃物垃圾,有些工业制品含有毒成分,若处理不当会形成大气及水资源污染,且对林内野生动物危害较大。

6.2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把环境影响降至最低限度,针对影响环境的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下列措施:

(1)根据《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及当地的有关管理规定

行宣传教育,提高施工队伍和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2)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废弃物,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生活垃圾等要在指定地点堆放,并适时外运、填埋、消毒处理;

施工与管理期间的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放。

(3)林区公路维修养护,应结合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拓宽路面、清理垮方的土石料,就地取材,就地利用防止乱挖滥倒,破坏植被;

供水系统埋设管道填土时,应充分利用开挖沟漕时的土料,防止开挖新的土料。

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对破坏的植被,应及时进行造林恢复,采用大苗栽植,尽快使其郁闭,恢复森林的生态功能。

6.3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属于Ⅰ、Ⅱ类影响,为很少引起不利影响和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避免或减缓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项目建设对环境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废弃物及建筑垃圾等采取了相应措施的环保措施,基本上不构成对环境的污染;

在林区公路维修养护、供电设施改造升级和供水系统建设过程中,对采石取土,采伐树木、砍灌等采取了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控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总之,本项目的实施目的是改善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从而更好地为林业生产建设特别是天保工程服务,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对局部环境有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是局部的,微小的和短暂的和不可避免的,与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相比,更是微乎其微的。

第七章项目建设招标方案

本项目属于国家天保建设资金非经营性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必须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进行工程建设招标。

5.1招标范围

招标范围为国有林区公路维修养护120公里;

供水系统建设10000米;

供电设施改造升级20杆公里;

棚户区(护林站危房)改造5000平方米。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招标以上述6个基础设施建设分别为标底的分包方式。

招标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要求为合格工程。

5.2招标人及招标组织形式

5.2.1招标人

本工程项目建设招标人为平利县林业局。

5.2.2招标的组织形式

(1)招标领导小组

成立以县林业局局长任组长、县计划、财政、纪检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招标领导小组。

其主要职责是:

1领导与协调工程施工招标工作和解决招投标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批准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办法;

3根据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确定中标人;

4审查批准、签订施工合同。

(2)招标办公室

招标领导小组下设招标办公室,招标办公室人员由县林业局、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人员组成,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一半以上。

(3)评标委员会与评标

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和相关部门有关人员组建,评标委员会共5人组成,其中招标人1人,依法聘请的评标专家4人,其主要职责是:

1对招标办公室拟定的评标办法、评分标准进行审查;

2开标时,认真审查投标人的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并按评标办法与评分标准评标;

3负责向招标人、招标办公室推举中标人候选人及中标候选人顺序。

5.3招标方式

5.3.1投标人资质与数量

投标单位不得小于5家,开标时合格的标书不得小于3家。

投标单位必须是林业专业工程施工队,具关多年施工实践经验,没有不良记录,有充足技术人员能独立承担风险责任的法人。

5.3.2开标、评标与中标人选定

开标在招标领导小组的监督下按程序进行。

(1)开标与评标

招标人根据招标条款,宣布合法投标人的名称。

开标后由评标委员会组织评标人对投标人的投标条件进行审查,确定标书的有效性。

对有效标书进行评分,提交评标报告,与中标人员签订合同。

(2)中标人选定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选定中标候选人并公示三天后向第一中标候选人发送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未中标人。

当第一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时,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标单位。

第八章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

8.1.1估算依据

●《国家林业局、林场总体设计概算编算办法》;

●陕西省计委《陕西省地方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投资估算指标》;

●陕西省建设厅《1999年建设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有关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

8.1.2投资估算

经估算项目总投资2010万元,其中林区公路维修养护1200万元,占59.7%。

供水系统建设60万元,占3%,供电设施改造升级200万元,占10%。

护林站房屋维修改造400万元,占19.9%。

办公条件及通讯设施建设50万元,占2.5%。

森林消防设施配置100万元,占4.9%。

(1)林区公路维修养护:

加固路基80公里,3万元/公里,240万元;

砌防护挡墙70公里,2.5万元/公里,175万元;

砌排水边沟100公里,2.5万元/分里,250万元;

清理垮方3.5万立方米,20元/立方米,70万元;

架设桥涵10座,10万元/座,100万元,平整路面120公里,1.5万元/公里,180万元;

设计监理及管理费120万元;

材料费及其它费用65万元。

(2)供水系统建设室外管道安装费10000米,15万元,材料费30万元,设计监理、管理费6万元,室内管道安装9万元。

(3)供电设施改造升级:

20杆公里,电杆、高、低压线材料费4万元/杆公里,80万元,高低压线架设劳务费2万元/杆公里,40万元,室内材料费20万元,室内安装费10万元,变压器及其它30万元,设计、监理、管理费20万元。

(4)护林站危房维修改造:

楼顶隔热层处理200元/平方米,100万元;

内外墙粉刷20元/平方米,35000平方米,20万元;

加固屋基320元/立方米,1000平方米,80万元,更换门窗20万元,室内地面处理50万元,附属工程建设40万元,设计监理、管理费40万元。

(5)办公主设施及通讯建设:

办公自动化配置30万元,架设有线通讯电话20万元。

防火车辆60万元,扑火器具40万元。

第九章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设属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属非盈利性项目,其旨意是服务于林业生产,特别是天保工程的强有力开展。

项目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天保工程建设组成部分。

虽然其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微弱,但社会效益显著。

主要体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解决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和周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给他们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机会,可提供劳动报酬800多万元,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维护林区社会稳定,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能够促使林农尽早脱贫致富,从而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山地气候区,自然、地理条件适宜南北多种针阔叶树木生长,项目区天然林资源丰富,在过去的天保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天保工程的丰富经验,加之平利县是森林资源大县,为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是对十七大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林保护的积极行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改善生态环境、山区贫困落后经济面貌和国有林场突破发展,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对项目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技术措施、建设条件和可行性、生产效益的可能性等多方面进行论证,项目区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强有力的技术能力、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保障。

项目建设不存在风险,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建议早日批准,尽快付诸实施。

第十一章结论

项目区天然林资源丰富,在过去的天保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天保工程的丰富经验,加之平利县是森林资源大县,为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是对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林保护的积极行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环境、山区贫困落后经济面貌和国有林场突破发展,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对项目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技术措施、建设条件和可行性、生产效益的的可能性等多方面进行论证,项目建设能够改善国有林场,成就落后的生产工作条件,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改善林场职工办公住宿条件,从而更加有利地促进天保工程。

项目区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强有力的技术能力、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