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36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n)步”、

“胸(xiōng)脯(pú

)”、“白桦(huà

)树”。

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

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

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

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板书:

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

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

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

”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

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

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

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

鸟怎么会说话呢?

”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

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爱    放

  找  捉

  列宁 爱 男孩

教学反思:

6、小摄影师

6、小摄影师课本页码:

21-24页,教参页码:

27-32页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

能掌握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12个生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5.能从课文中感受到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和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6.续写课文。

1.能掌握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12个生词。

2.能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和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3、能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生字词卡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当高尔基询问小男孩“是你扔的纸团吗?

小男孩是怎么做的?

3、小男孩为什么仔细打量高尔基?

高尔基这样听小男孩的指挥,你有什么想法?

4、男孩为什么哭了?

这时高尔基是怎样做的?

赶紧、大声说明什么?

5、读了这篇课文,你对高尔基有那些了解?

你有哪些体会?

抄写生字词。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2.在作文本上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小摄影师。

教师适时强调“摄”的发音“shè

”,不能读成“niè

”。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摄影”、“摄影师”的意思。

(摄影:

为人拍照;

摄影师:

给人拍照的人)

现在拍照用的相机都不用“胶卷”,以前人们的摄像机必须装有“胶卷”才能用,“胶卷”是摄影师照相的必备工具。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卷胶卷引发的温馨故事。

二、生字练读: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自由认读,并纠正发音。

2.“双轨火车”方法练读生字词。

3.请五名同学上黑板听写需掌握的14个生字、12个生词中的一部分,其余同学在考察簿上写。

(基本、突然、按照、打量、摆弄、准备、胶卷、车辆、秘书、杂志社)

4.重点字词书写指导:

⑴“基、备、卷”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

⑵“突、弄、杂”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

注意“突”字是两点;

⑶“辆”字的偏旁“车”最后一笔为提。

5.齐读听写的10个词语。

三、初读文本:

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做到声音洪亮、发音正确、流利;

(请小评委纠正发音)

四、走进文本:

1.学生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男孩用扔纸团的办法,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

2.学生齐读课文第6-7自然段。

这两段说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准备照相)

3.男生齐读课文第8-11自然段。

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了)

4.女生齐读课文第12-15自然段。

这一部分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小男孩没有来,高尔基还在等着)

五、理清顺序:

小男孩用扔纸团的办法,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照相前)——准备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了(照相中)——小男孩没有来,高尔基还在等着(后续)。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_小摄影师__为苏联文学家_高尔基_摄像,中途,因为小摄影师_忘带胶卷__而没有完成摄像的故事。

期间的曲折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马上去看看!

二、探究文本

1.学生默读第1-5自然段。

⑴思考:

小男孩是用什么方法进到高尔基办公室的呢?

学生回答(扔纸团)之后,

教师继续追问:

你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

学生回答(不好、不礼貌)之后,

继续追问:

那高尔基有没有生气?

有没有拒绝呢?

学生回答(没有)之后,文中找到高尔基的回答。

那你从这里可以看出高尔基对这个小男孩怎么样?

(理解、爱护)

你觉得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讲解门卫不让小男

孩进门,所以小男孩就急中生智,想出了这个不太礼貌但很聪明的办法,直接与高尔基交谈,并得到了高尔基的同意。

(聪明)那小男孩是不是不礼貌呢?

(有礼貌)如何发现的,用圆圈画出1-5自然段描写小男孩有礼貌的词语。

(您、请您、立刻就走、鞠了个躬、请让我)

⑵师生配合读1-5段。

(指定两名同学)体会小男孩的聪明、有礼貌,以及高尔基对孩子的理解与爱护。

小男孩获准进来了,他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呢?

2.学生自由读第7-8自然段。

①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准备照相的?

用“—”画出描写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词语或短句。

(站在高尔基面前、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用手指了指沙发、摆弄了很久很久。

)教师追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品质?

(认真、仔细、对高尔基尊敬)

②高尔基是如何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呢?

用“﹋”画出描写高尔基对待孩子给他照相时的反应的词语或短句。

(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侧过脸、微笑、很久很久)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和蔼可亲,极有耐心)

⑵请两名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认真体会小摄影师的心情以及高尔基的情感。

3.同桌分角色朗读第8-11自然段。

(教师提示从“突然”开始读)

①照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男孩忘带胶卷了)

②高尔基是如何做的?

用“…”画出描写高尔基如何做的词语或短句(问、赶紧站起来、走到窗前大声喊)你能感受到高尔基对小男孩什么样的感情?

(关心、疼爱、担心)(“你怎么啦?

”应读得轻柔和缓;

大声喊道的话语可以读得稍微急促一些。

③小男孩又是如何做的?

用“=”画出小男孩的反应。

(往地上一坐、哭了、哭着跳上了电车、走了)

④小男孩没带胶卷,为什么哭着离开了?

(ⅰ悔恨自己的粗心大意;

ⅱ耽误了高尔基宝贵的时间而羞愧;

ⅲ,白忙活了一阵却未完成任务,很伤心)你能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什么样的感情?

(崇敬)

⑵三组小朋友分角色朗读第8-11自然段。

教师提示从“突然”开始。

高尔基关切的高声呼唤,小男孩听到了吗?

他又来了吗?

我们看看晚上发生的事情!

4.学生默读第12-15自然段。

①当秘书说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时,为什么高尔基会立马问“是个小男孩吗”这样的问题?

(高尔基依然在关心着那个小男孩,担心着他。

应用急切的语气读,带进去读一读。

②为什么杂志社的记者来了,高尔基就很忙,小男孩来了,他却一定要让他进来呢?

一个“很忙”,一个“一定”,反映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深切关爱。

读一读,体会高尔基对男孩的关爱之情(“很忙”“一定”的重读)

5.小结:

高尔基对小男孩是爱的,称之为“爱护”。

小男孩对高尔基也是爱的,称之为“爱戴”。

三、小男孩究竟还会不会来了呢?

请小朋友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续写这个未完的故事吧!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7、奇怪的大石头课本页码:

25-27页教参页码:

32-39页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懂得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1、同学们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2、课文主要讲了关于李四光的一件什么事情?

3、“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呢?

4、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提问的呢?

5、读了课文,从中可以体会到李四光什么可贵品质?

1、完成课后习题。

2、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

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

)、旅行、考察、秦(qí

n)岭、流域(yù

)、遗(yí

)迹、研究、震(zhè

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

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

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

高耸。

第四纪:

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

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

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

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

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

(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

(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

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

老师怎么答的?

李四光又会怎么想?

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

“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

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大石头)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

8*我不能失信

8、我不能失信课本页码:

28-30页教参页码:

39-42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一课时

2、宋庆龄因为什么事情要去伯伯家?

又为何要留下来?

3、爸爸妈妈是如何劝宋庆龄?

4、宋庆龄是如何说服爸爸妈妈,最终留在家的?

5、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

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

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

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

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

你是怎么处理的?

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

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8、我不能失信

    ↘(守信)↗(渴望去)

 劝宋庆龄

 ↗(诚实)↘

  妈妈小珍

  (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课本页码:

31-33页教参页码:

43-46页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四课时

八、作业设计

1、完成习作。

2、背诵读读背背。

3、正确地朗读成语故事。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习作·

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

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

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