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36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7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docx

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2010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一、指导思想

2010年烟台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符合市教育局2010年命题工作的意见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鲁教版《化学》教材为依据,结合我市四年制初中的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为载体科学地选编试题内容,以生产、生活、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情境,全面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试题突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加大了与实验有关内容的考查,加强化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思路贯穿其中,使“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想更加突出,较好地体现了学业水平监测和选拔的功能,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和时代特征,对于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的基本情况

(1)试题的长度

全部试题31个,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题型与分值

题型

单选题

1~2项选择题

填空与简答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数量

10个

10个

6个

3个

2个

分值

10分

20分

39分

21分

10分

与前几年相比,填空与简答题的分值比去年增加了5分,突出了学科特点,加强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察,使试题更趋灵活。

客观性试题的权重有所减少,主观性试题的权重有所增加。

(3)内容分布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试题的实际情况

27

31

12

14

16

把对化学知识的考查依托在一些热点问题上,突出了对身边的化学物质及科学探究的考查,体现了化学的学科价值。

(4)试题效度

试题涉及课程标准的全部五个一级主题和十八个二级主题,直接考查了十八个二级主题中的十七个。

涉及课程内容标准及权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目标和权重的要求;既突出了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又兼顾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试题的二级主题内容的效度,覆盖面较广。

试题全面涉及各级能力指标,并且比例较为恰当。

因此,试题能够较好地测试出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5)试题的难度

试题从烟台“五四”学制的实际出发,试题难度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比2009略有调整,严格控制难度系数0.7左右,易、中、难比例为4:

4:

2(2009年3:

5:

2),控制在6:

3:

1(水平考试的较好水平)与3:

5:

2(选拔考试的较好水平)之间,没有偏题、怪题,充分体现出学业考试的功能,这对深化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质量分析

2010年初中化学学业考试,抽取一个县市区的有效试卷为5009份,最高成绩为100分,平均成绩66.97分,优秀率为44.45%、及格率为68.17%。

中考结束后,我们对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数段

100分

99~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29~20

19~1

人数

3

1059

1165

760

428

319

270

295

342

368

百分比

0.05%

21.14%

23.26%

15.17%

8.55%

6.37%

5.39%

5.89%

6.83%

7.35%

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统计

1、答题情况统计及错误分析(600分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部分

(1)单项选择题

题号

各项所占人数比(%)

主要错误分析

A

B

C

D

1

2.1

1.2

95.0

1.7

对日常生活现象缺乏本质认识

2

86.4

6.4

1.1

6.1

对于空气和氧气的基本知识认识不清

3

93.0

0.0

2.0

5.0

对于溶液的组成和基本性质不甚明了

4

2.7

6.4

87.3

3.6

不会正确操作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过滤、闻气体气味、稀释浓硫酸

5

0.2

93.5

3.6

2.7

缺乏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

97.3

1.2

1.2

0.2

缺乏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解决“绿色化学”关于“废物零排放”能力

7

1.7

2.4

1.9

94.0

对于非氧化性酸溶液所具有通性的根本原因认识不清

8

1.9

95.0

2.7

0.4

没掌握常见金属、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现象,不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9

5.3

6.2

10.2

78.3

没理解有机物、氧化物、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不理解氧化物的组成

10

3.0

4.0

82.0

11.0

不会用所学知识解决葡萄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代谢产物和能量的分析

注:

加粗的为正确率

(2)不定项选择题

各项所占人数比(%)

主要错误分析

A

B

C

D

AB

AC

AD

BC

BD

CD

11

3.9

21.3

2.4

6.0

1.4

1.8

1.3

2.3

58.0

1.6

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元素间的本质区别、常见元素原子结构及最外层电子数基本知识理解得不透彻

12

8.0

45.0

7.0

22.0

6.0

2.0

3.0

2.0

3.0

2.0

缺乏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13

1.2

81.2

7.3

3.0

1.0

1.0

0.3

1.1

1.2

2.7

对于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氮气在食品包装中的作用及原因、甲醛凝固蛋白质的危害、洗洁精的乳化作用的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差。

14

1.2

5.0

7.4

0.2

0.3

0.2

1.3

81.1

2.0

1.3

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微粒模型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物质的分子组成以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5

15.6

3.0

4.5

67.0

2.0

1.1

1.2

3.1

2.0

0.5

对于铁、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盐酸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因基本知识理解得不透彻

16

2.2

1.1

2.0

9.7

0.4

67.0

3.6

1.1

1.1

11.8

对于物质物质分类的基本知识以及纯碱等物质的特性认知欠缺

17

5.0

5.0

51.0

20.9

3.0

9.6

3.0

1.2

0.3

1.1

缺乏分析归纳新物质化学式所蕴含的化学信息的能力

18

57.6

16.7

20.9

4.3

0.5

0.0

0.0

0.0

0.0

0.0

不会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现象确立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19

1.1

9.6

38.4

7.9

1.2

1.7

4.1

16.3

8.7

12.0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欠缺

20

3.6

3.7

7.4

15.8

1.2

1.7

2.3

1.9

61.3

1.1

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注:

加粗的为正确率

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

题号

卷面值

平均得分(率)

错误分析

21

4

39

3.6(90%)

29.6

(75.9%)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22

7

5.8(82.9%)

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灵活运用能力不足

23

7

5.5(78.6%)

基本知识不扎实,对知识归纳总结和灵活运用能力不足

24

7

4.5(64.3%)

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认识不足,知识的迁移能力差

25

8

6.2(77.5%)

基本知识不扎实,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不足

26

6

4(66.7%)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语言表述不完整

27

6

21

4.9(81.67%)

16.71

(79.6%)

实验的基本技能不熟练

28

7

4.97(71%)

对实验设计的信息提取能力不足

29

8

6.84(85.5%)

语言表述能力差、实验设计不完整、缺乏对实验探究的正确理解、缺乏实验探究能力

30

4

10

3.21(80.2%)

6.35

(63.5%)

利用化学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欠缺(尤其对不纯物)

31

6

3.14(52.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欠缺;缺乏对新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迁移生成能力、绘图能力欠缺

2.数据分析

600份样本的统计数据说明化学教学在主体上是正常的。

在60~95分之间基本呈正态分布,人数占了总人数的70%,而60分以下考生在各分数段上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这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过于关注升学率(统招生约占50%),把前60%~70%的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有直接的关系。

另外,抽样分析还说明,学生的失分点大都集中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缺位点”上。

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已适应新课程理念、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校的成绩,一般比较优秀且与其他学校存在显著差异。

统计数据还显现一个突出问题,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在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和分化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城区学校明显好于农村学校,农村学校的尖子生明显少,而分化较明显。

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农村学校的教学从新课程理念建立到教学行为尚未达到要求;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迁移,农村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教育资源极不平衡。

不同学校之间师资、教学设备等存在极大不均衡,公共教育资源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农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能力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四、试卷和选择题的设计意图

题头的元素周期表:

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考查学生是否会运用这一重要的化学工具,体现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弱化“死记硬背”的观念。

第1题:

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的认识水平——是否会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第2题:

考查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性质(能支持燃烧、微溶于水)和用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认识水平。

第3题:

考查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的组成、基本性质、稀释前后溶质量的变化、水溶液的凝固点、导电性的认识水平。

第4题:

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科学探究”中取用少量液体药品、过滤、闻气体气味、稀释浓硫酸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第5题:

考查学生在家庭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6题:

考查学生对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认识水平,能否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判断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绿色化学中能实现“废物零排放”的基本反应类型。

第7题:

考查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酸具有通性的原因的认识。

第8题:

考查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的现象的认识以及是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第9题:

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化学变化”中的中和反应、身边的化学物质中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物质构成的奥秘中氧化物和有机物的组成的认识水平。

第10题:

考查“化学与健康”中学生根据葡萄糖在人体活动中的反应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1题:

考查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元素周期表的认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的确定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

第12题:

考查“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以及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的性质。

第13题:

考查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熟石灰、氮气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健康中甲醛的危害、以及洗洁精的乳化作用的理解水平。

第14题:

考查“物质的化学变化”内容标准中,能否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确定化学反应类型、生成物分子的构成、反应物分子个数比、判断元素化合价是否改变。

第15题:

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铁、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盐酸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因。

第16题:

考查“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物质分类知识,能否从组成上识别纯净物、化合物、酸和碱;以及生活中的不锈钢和硬币的成分。

第17题:

考查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对化学式所提供信息的认识以及对有机物燃烧产物的推断。

第18题:

考查“物质的化学变化”内容标准中根据反应事实推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能力。

第19题:

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酸、碱、盐的性质,根据图像给出的溶液酸碱度的变化确定所加的试剂。

第20题:

考查是否学会“科学探究”中除去混合物中杂质获得纯净物所用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操作。

五、试题特点、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学相关要求

(1)注重考查“四基”,强化能力考查

试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注重考查对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同时,试题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方法、观念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如第2、3、5、8、13、15、16、21、22、23、24等题。

另外试题中大多素材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教材、《伴你学》、《初中学业考试指导与训练》,进行原创或改造,如第6、12、21、25、26、27、29等题,很好地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有利于引导初中化学教学回归教材和基础。

21.(4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为了全民的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

这里的“铁”指的是(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我们的主食是大米和白面,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

(3)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为了使农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应施加化肥的种类是。

(4)在厨房中有一种物质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在医疗上还可以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该物质是。

21题共四个小题,这一题充分体现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考查的都是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具体地说:

考查“化学与健康”中食品中的营养素的类别、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不同化肥的作用、身边的化学物质(发酵粉)的成分。

(1)小题,得分率达到了92%,这也是这个题中得分率最高的题目,对于加铁酱油中的铁,只有极个别的学生错选为“单质”或“原子”。

(2)小题,对于大米和白面中主要成分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哪一类,学生的得分率能达到64%左右,错误答案主要集中在“淀粉”、“蛋白质”这两种情况,错填蛋白质的学生应该是由于对于富含糖类和富含蛋白质的物质不了解,而错填淀粉的学生应该是由于审题不仔细,忽视了要填写的物质属于六大营养素,而淀粉不属于六大营养素。

第(3)小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各种化肥功效的掌握,学生的得分率约为60%,错误答案主要有钾肥、氮肥、复合肥。

通过这个题目反应出,学生对氮肥、钾肥的功效掌握的比较好,而对于磷肥功效有所欠缺。

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含混不清。

(2)、(3)两个小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条理不清,教师方面的原因是强化不够,落实不到位,不要被学生的表象所欺骗,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落实。

第(4)小题,考查了学生们是否了解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得分率为65%,错误答案主要有“纯碱”、“苏打”这两种说法。

错写为纯碱的学生应该是由于审题时只注重了题干中的“厨房”二字(很多学生一想到厨房就是纯碱和食醋),忽略了后面对这种物质用途的描述,而且不明确发酵粉与纯碱的区别,这不仅暴露了学生们生活知识的匮乏,也提醒了我们老师今后在对于物质用途的讲解,尤其是生活中的这些常见物质的用途介绍时,能给学生们进行对比介绍,明确纯碱和小苏打性质和用途的区别,以清晰学生的认识。

22.(7分)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是迄今为止参展国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

(1)上海世博园上空飘浮着“鲸鱼”状巨大的系留气球,全天候为世博会安全保障、电视转播提供服务。

为了安全,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

(2)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意即“四海之宝”。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海宝玩具在售,一种是聚氯乙烯材料的“充气海宝”,另一种是以纯羊毛为外材,内充无毒聚酯纤维的“毛绒海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②聚氯乙烯是有机高分子材料;③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④聚氯乙烯属于复合材料;⑤充气海宝和毛绒海宝都可以用碱性强的洗涤剂清洗

(3)世博金条已面世,成为收藏热点。

俗语常言“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具有的化学性质。

黄金和黄铜外观相似,你可以用哪种化学试剂来区分?

(4)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世博会历史上太阳能发电技术最大规模的应用,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

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

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②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物质A需要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

22题,是一道时代感很强的试题,紧扣社会热点,以世博会为主线。

此题在考查稀有气体的用途、高分子材料、金属活动性、非金属单质(氢气)等知识的基础上,更着重考查对试题中所给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说:

(1)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

(2)考查“化学与社会发展”中对化学材料的分类与性质的认识。

(3)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中金属性质和科学探究中根据物质的性质区分黄金和黄铜。

(4)考查学生阅读最新科技知识、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身边的化学物质--氢气、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安全。

(1)小题,这是这个题目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仅为21%,对于气球中的填充气体,很多学生选择了氢气,这部分学生应该是只考虑了氢气的密度小这一特点而忽略了氢气易爆这个不安全因素;还有的学生选择了氮气,这部分学生应该是只注重了题干上“为了安全”这个方面,考虑到了氮气的性质较稳定这个特点,却忽略了氮气的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多的性质;还有个别学生只笼统的填写为稀有气体,未强调出氦气,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于常见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得不好。

如果学生能够结合物理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考虑,就会加深对选择氦气的理解。

(2)小题,考察了材料的归类属性等问题,学生得分率为64%左右,所犯的错误主要是说法①的漏选和说法⑤的错选。

⑤选项,羊毛制品用碱性强的洗涤剂清洗。

这个选项出自我们教材《碱的性质》中的实验——羊毛线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变化(课本18页),在平常的教学中,这个实验往往被我们的教师忽视,注重了讲实验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取结论,学生没有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仅靠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是不牢固的,因此学生对于⑤选项就不明确,不清晰。

第(3)小题,包括两个问号,第一个问号,是对于金条化学性质的归纳,得分率在65%以上,只要学生答出了“稳定、不易反应”等关键字眼,都算是正确的。

出现的错误答案为“耐高温,熔点高”等物理性质,原因是学生没有将题目全部读完就匆忙下笔,特别是没有注意到空格后面的“化学性质”字样。

还有极个别的学生是从黄金是否可燃的角度考虑的。

第二个问号,考察的黄金与黄铜的区别,此题学生回答状况较好,得分率为82%以上。

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和解题方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解题、讲题过程中注重审题和隐含条件挖掘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第(4)小题,第1问号,混入氧气的后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对于氢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爆炸的后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准确,得分率为80%以上,但对于“硅被氧化”这种后果,很多学生错填为SiHCl3被氧化,无法还原SiHCl3,还有的学生回答为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水导致高纯硅纯度降低。

该小题利用课本112页“多识一点:

从沙子到芯片”的内容进行改编和拓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每部分知识和知识点,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不能放过。

第2个问号,学生的得分率为76%以上,不少学生是由于不会、漏填而失分,还有个别学生误将化学式填写为名称,这些错误充分暴露了学生们在应考过程中的紧张心理,造成了审题不清,读不懂题目,粗心马虎的心理特点,提醒了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于学生们的应考心理及答题技巧进行辅导。

25.(8分)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我市具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1)目前海水淡化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的方法是。

(2)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是,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

(3)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

①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右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

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将t1℃的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2℃以上时,会析出晶体(填名称)。

②将粗盐提纯可以得到纯净的NaCl。

欲用纯净的NaCl配制100g0.9%的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克。

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如果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于0.9%,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任写一个)。

该题以“海洋”为依托,综合考查了海水淡化、海底矿产资源、溶解度曲线、溶液的配制等基础知识。

具体的说:

(1)考查“化学与社会发展”中淡化海水获取淡水资源的方法以及“科学探究”中检验淡水的方法。

(2)考查“化学与社会发展”中对海底矿产资源认识。

(3)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中物质溶解度和科学探究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仪器、误差分析等技能。

各小题具体的答题情况为:

(1)①“目前海水淡化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得分率较高,约82%。

错解主要有:

“膜法”、“蒸发”、“结晶法”等,再有部分学生可能因为不确定,把所有方法都答上了。

错因分析: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②“如何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得分率约67%。

本题有一定的开放度,正解有多种:

加热蒸发后无残留物;液体不导电;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测密度、沸点等。

但学生却出现较多的错解,如:

加热;通电;放入一个鸡蛋不下沉(这个答案不准确);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加入肥皂水观察泡沫的多少;加热煮沸观察是否有水垢产生等。

错因分析:

一、语言表述能力弱,不能正确表达出要表达的意思,或者语言表述不完整,不准确。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点混淆,出现较多答非所问的情况。

(2)“除了常规化石燃料外,在海底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是什么”,这段话是初四课本32页的原文,但得分率不足70%,错解主要是答成“锰结核”、“固态甲烷”。

错因分析:

一、不注意审题,不注意题目上下文的联系。

因为没注意到题目所说的“燃料”、“21世纪能源”等关键词,所以答成了海底蕴藏的另一种矿物“锰结核”。

二、对知识的掌握不细致,不到位。

因为不理解可燃冰的形成过程,所以答成“固态甲烷”。

(3)①共两个填空:

第一个空在25题中得分率最高,约93.3%。

第二空得分率最低,约55.7%。

错解主要是部分学生没有用物质的化学式表示而书写物质名称,这主要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后括号中的要求不注意。

再有的错解就是学生不填或三种物质全填上,考虑原因可能是学生只看见“加热到t2℃”,没注意到是“t2℃以上”,所以答错。

(3)②的三个填空得分率均较高,依次为79.7%、74.3%、79%。

第一空有错解为90.1克、100克、0.009克、9克等,错因主要是计算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