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4225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学总结 1汇总Word下载.docx

层叫做基质类囊体或基质片层。

基质中含有DNA、核糖体、淀粉粒和酶类。

叶绿体含有

绿素(a和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基粒片层上暗反应在基质片层上。

白色体

近球形,不含色素两层膜。

根据所贮藏物质的不同,可分为造粉体、造蛋白体和造油体三种。

有色体

西红柿、胡萝卜、花瓣中存在,球形、梭形等,双层膜,招引昆虫积累淀粉脂类胡萝卜素,

有色体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而呈现黄色或橙黄色,内部片层常变形或解体。

三种之间的关系

白色体在见光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叶绿体,叶绿体也可随细胞的发育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转化

为有色体。

2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被比喻为细胞中的“动力工厂”。

双层膜,外膜包被整个线粒体,内膜在许多部分向基质内褶叠,形成管状

或片状突起,称为嵴。

3核糖体

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或核糖核蛋白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核糖体由大、小两个

亚基组成。

4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层膜形成的囊状、泡状或管状的结构。

两种类型:

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的

粗面内质网,膜的外表面不附有核糖体的称光面内质网。

作用:

(1)支持细胞

(2)把细胞质分隔成许多区域,使代谢活动在特定区域内进行(3)粗

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4)光面内质网与脂类的合成有关(5)内质网是许多细胞器

来源(6)内质网通过胞间连丝和相邻细胞的内质网相连,向内可与外核膜相连,构成一

细胞内与细胞间运输的管道系统。

5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一叠扁平的囊和小泡组成。

(1)合成多糖物质、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2)为细胞提供一个内部运输系统(3)分泌

作用

6溶酶体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围的小泡。

起源于高尔基体。

内含各种水解酶等

(1)消化作用

(2)自体吞噬(3)自溶作用

7液泡

液泡是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内含细胞液。

(1)调节细胞的水势和膨压

(2)参与细胞内物质的积累与移动(3)分解贮藏物质

8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

细胞核(了解)

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

核膜

核膜又称核被膜,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外膜表面有大量核糖体附着,常与粗面内质网相连。

核膜上有核孔。

核仁

核仁是合成、加工rRNA和装配核糖体亚单位的重要场所。

核质

经碱性染料染色后,着色的部分是染色质,不着色的部分为核液。

染色质是由许多称为核小体的基本单位组成的串珠状结构。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不同时期的同种物质。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了解)

淀粉: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贮藏物质,通常呈颗粒状,称淀粉粒。

贮存在造淀粉体内。

淀粉粒可分为单粒、复粒和半复粒。

遇碘呈蓝——紫色。

蛋白质

贮藏蛋白质以糊粉粒存在于细胞质中,多是小液泡或造蛋白体内积累蛋白质脱水而成。

遇碘呈黄褐色

脂肪和油用苏丹Ⅲ滴染呈现橙黄色或橘红色

维生素、激素、抗菌素、晶体、丹宁、花青素、糖类、有机酸

花青素遇酸呈红色,遇碱呈蓝色,中性呈紫色

细胞壁(简答题)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分泌的物质构成的固体结构,保护原生质体,维持细胞形状的作用。

胞间层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形成主要成分果胶质

初生壁新细胞在生长(体积增大)过程形成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

此生壁细胞体积停止生长时形成主要成分纤维素、木质素

(不是所有的细胞都产生次生壁)

次生壁形成时,在初生纹孔场位置不增厚,这种在次生壁层中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纹孔是细胞之间水分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胞间连丝是穿越细胞壁,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膜相互连接的管状结构,是植物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换的通道。

有丝分裂

前期:

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核膜解体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

纺锤体形成和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研究染色体形态学的最适时期)

后期:

染色体从着丝点分开,并分别从赤道面移向两极。

末期:

形成两个子核,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有横缢、出芽、破裂等不同方式。

细胞的生长主要是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变化过程

细胞的分化:

植物体内来源相同的众多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变得互不相同的变化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体的全部组成细胞都是由合子分裂产生的,它们具有与合子相同的整套染色体遗传信息。

在一定条件下,单个的细胞发育形成一种新植物体的潜在能力叫做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

植物体内某些成熟的生活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恢复分裂能力的现象,这个过程成为脱分化。

分生组织

按分布位置:

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按来源性质:

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束间形成层)、次生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木栓形成层)

保护组织

按来源分:

表皮和周皮

表皮由表皮细胞、气孔器的保卫细胞、表皮毛或腺毛等组成。

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薄壁组织

特点:

壁薄、液泡较大、细胞质较少、排列较疏松、有明显的胞间隙,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可以进一步特化为其他组织。

按生理功能分为:

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

机械组织(在植物中起机械支持作用)

厚角组织:

在细胞的角隅处加厚,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不含木质。

它是生活细胞,常含叶绿体。

厚壁组织:

细胞壁次生壁均匀加厚,细胞腔很小,一般无生活的原生质体,可分为石细胞(梨果肉中)和纤维(麻绳){纤维可分为木纤维和韧皮纤维}(简答题)

输导组织

导管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选择题或填空题)

导管和筛管的异同点(简答题)

共同点:

管状细胞纵向连接而成,输导组织

不同点:

导管筛管

1.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同化产物

2.存在木质部存在韧皮部

3.死细胞活的原生质

4.侧壁木化增厚侧壁为初生壁

5.端壁形成穿孔端壁形成筛板

分泌结构

外分泌结构:

腺毛、腺鳞、蜜腺、盐腺、排水器

内分泌结构:

分泌细胞、分泌腔、乳汁管

木质部以导管、管胞为主体,常与木薄壁细胞、木纤维排列在一起组成复合组织

韧皮部以筛管和伴胞或筛胞为主体,常与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排列在一起组成复合组织

有限维管束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不存在束中形成层。

无限维管束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还保留一层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

功能:

吸收、固定、合成、贮藏、繁殖、输导、分泌(填空题)

主根:

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的根,称为主根。

定根:

主根和侧根都从固定的部位发生,属于定根。

不定根:

从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根来,这些根发生地部位都不固定,故称为不定根。

直根系植物:

裸子植物、银杏、水杉、马尾松、柏树、棉花、落花生、黄麻、油菜

须根系植物:

水稻、小麦、玉米、葱、韭菜、棕榈树(选择题)

根的发育与结构

根冠

(1)保护着幼嫩的分生区

(2)分泌粘液(3)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

根的初生生长:

根在生长的初期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初生组织,这个过程称为根的初生生长。

根毛区做横切由外向内可观察到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

表皮为吸收组织。

内皮层的细胞壁在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一木质化和栓化的带状增厚,称为凯氏带

维管柱(中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产生侧根、不定芽、乳汁管、形成层的一部分和木栓形成层。

根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的成熟方式都是外始式

根的次生生长:

由于形成层的产生和活动,不断地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这种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

形成层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根的次生生长的过程(简答题)

初生韧皮部内侧未分化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活动,在横切面上呈若干片段,每条形成层片段从两端向外扩展,直至与维管柱鞘相接,正对原生木质部辐射角的维管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与各条维管形成层片段相连接,形成了一个波浪状的维管形成层环,维管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向外分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外形成次生木质部。

维管形成层细胞还要进行径向分裂,以扩大其本身的周径。

木栓形成层通常发生于维管柱鞘,木栓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木栓成,向内产生栓内层,三者共同组成周皮。

双子叶植物根于禾本科植物根的比较(简答题)

双子叶植物根禾本科植物根

表皮:

表皮细胞寿命稍长表皮细胞寿命较短

皮层:

为薄壁组织,内皮层细胞壁上形成中皮层为薄壁细胞,外皮层常形成

凯氏带栓化的厚壁组织,形成保护作用。

内皮层细胞壁五面增厚

中柱:

为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一般为二初生木质部一般为多原型,在根发育

原型到六原型后期,髓、中柱鞘等组织常木化增厚

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进行次生生长产生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没

次生结构有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植物的根与根瘤细菌或放线菌共生而形成的瘤状结构叫做根瘤。

种子植物的根与土壤中某些真菌共生,所形成的结构称为菌根。

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内外生菌根

输导、支持、贮藏、繁殖

叶痕:

在枝条的节上留下的疤痕称为叶痕

叶芽由生长锥、叶原基、幼叶、腋芽原基和芽轴组成

按位置分:

定芽(顶芽、腋芽)、不定芽

按性质分:

叶芽、花芽、混合芽

按结构分:

裸芽、鳞芽

按生理状态分:

活动芽、休眠芽(选择或填空)

茎的分枝(选择题)

单轴分枝:

松、杨、红麻、黄麻、杉、柏、柚木

合轴分枝:

棉花、番茄、茶、桃、荔枝、苹果、梨、柑橘

假二叉分枝:

丁香、石竹、桂花、狗牙花、茉莉、辣椒

分蘖:

分蘖节上腋芽形成的分枝,就称为分蘖。

茎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茎的次生生长也是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和活动过程。

茎的次生生长过程(简答题)

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保持分裂能力的束中形成层开始分裂活动,与束中形成层相连的髓射线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变为束间形成层。

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相连接,在横切面上形成一个维管形成层圆环。

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核射线原始细胞组成,纺锤状原始细胞进行切向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射线原始细胞也进行切向分裂,形成维管射线。

维管形成层也进行径向分裂,使维管形成层的周径扩大,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可以持续终身,分裂具有周期性。

年轮:

维管形成层在一个生长期中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构成一个生长轮。

如果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只产生一个生长轮,就称为年轮。

早材与晚材的比较(简答题)

早材(春材)晚材(夏材)

春季夏末秋初

次生木质部多次生木质部少

导管、管胞直径较大,壁较薄导管、管胞直径较小,壁较厚

木材质地疏松木材质地致密

颜色浅颜色深

它们都是次生木质部

边材和心材的比较(都是次生木质部)(简答题)

边材心材

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靠近中央的木材

近几年形成较早形成

具有活的木薄壁组织死细胞

具有输导和运输功能没有输导和运输功能

最初的木栓形成层由表皮的外部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

木栓形成层每年要重新产生,产生的位置逐渐内移。

硬树皮:

最后一次产生的木栓形成层外方所积累的多次周皮称为硬树皮

广义的树皮:

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繁殖作用、贮藏作用

完全叶:

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

叶原基形成幼叶的过程中经过顶端生长、边缘生长和居间生长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简答题)

叶表皮:

(1)表皮细胞:

外壁有角质,角质具有保护作用,防止水分蒸发。

(2)气孔:

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下表皮气孔数比上表皮多。

(3)表皮毛:

增强了表皮的保护作用

叶肉:

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部分,内含有大量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大多数叶肉细

胞可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叶脉:

具有支持和输导的功能。

叶脉可分为主脉、大的侧脉、较小侧脉、细脉、脉梢。

细脉

广泛分布在于叶肉之中,它对水分和有机物质的运输都有重要作用,它是水分运输的

终点,有机物运输的起点。

三碳植物与四碳植物的叶片的比较(简答题)

C4植物的叶维管束鞘是单层薄壁细胞构成,细胞较大,细胞器丰富,叶绿体大,无基粒片层,只有基质片层,有大量的淀粉粒。

维管束鞘与外侧紧密眦连的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这是四碳植物的特征。

主要的植物:

玉米、甘蔗、狗芽根

C3没有“花环”结构,且维管束鞘有两层,内层为厚壁细胞,外层为薄壁细胞,叶绿体含量很少。

水稻、小麦

旱生叶与水生叶的比较(简答题)

旱生叶:

朝着减少蒸腾和加强贮藏水分两个方面发展。

旱生植物叶片小,角质膜厚,有明显的栅栏组织,有的有复表皮,气孔下陷,甚至形成气孔窝,叶脉发达,有的有发达的储水组织。

水生叶:

水生植物易从环境获得水分和溶于水的物质,但不易得到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气。

结构特点:

机械组织、保护组织退化,角质膜薄或无,叶片薄或丝状细裂,叶肉细胞层少,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组织发达。

落叶树:

在寒冬或干旱季节来临时,植株的叶全部脱落,这类树木称为落叶树。

常绿树:

植物的叶生长一年或几年之后,在植株上次第脱落,而在生长季节,新叶又不断产生,互相交替,使整株植物终年常绿,这类树木称为常绿树。

离区:

叶柄基部的一部分细胞发生分裂,产生几层较少的薄壁细胞,构成离区。

营养器官的变态(选择或填空)

根的变态

贮藏根:

肉质直根(胡萝卜、萝卜)块根(番薯)

气生根:

支柱根(玉米、甘蔗)攀援根(常春藤)呼吸根(红树、水松)

寄生根

茎的变态

地上茎的变态:

茎刺(山楂、柑橘)茎卷须(葡萄)叶状茎(假叶树、文竹)肉质茎(仙人掌)

地下茎的变态:

根状茎(莲)块茎(马铃薯)鳞茎(洋葱)球茎(荸荠、慈姑)

叶的变态

苞叶、鳞叶、叶卷须、叶刺、捕虫叶、叶状炳

同功器官:

器官的来源不同,但功能相同,形态相似的称为同功器官。

同源器官:

器官的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形态构造不同的称为同源器官。

营养繁殖: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和母体分离或不分离,重新长成为一个新植物的繁殖方式。

根:

根插、根蘖

茎:

扦插、压条、嫁接

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是节间极度缩短,以适应生殖功能需求的变态枝条。

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

心皮:

构成雄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花芽分化:

当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芽内生长锥不再分化形成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是横向扩大,向上突起,成为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以后由这些原基发育成为花的各部分,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花粉外壁的主要成分为孢粉素。

外壁蛋白质由绒毡层制造。

花粉内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蛋白质。

内壁蛋白质由花粉本身制造。

柱头:

是承受花粉的地方,也是传粉后与花粉相互识别和选择的场所

子房由子房壁、子房室、胚珠和胎座。

胚珠的形成:

胎座表皮下的一些细胞进行平周分裂,产生一团突起,成为胚珠原基,原基前端成为珠心,原基的基部发育成为珠柄,靠近珠心基部的表皮细胞分裂较快,形成环状突起,发育成为珠被。

珠被将珠心包围,仅在珠心前端留下一孔,称为珠孔。

开花:

当花中雄蕊的花粉和雌蕊子房的胚囊(或两者之一)成熟后,原来紧包着的花萼和花冠(或花被)展开,露出雄蕊和雌蕊,这种现象称为开花

开花期:

在开花季节,一株植物从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毕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开花期。

自花传粉:

成熟花粉粒传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并能受精结实的过程。

异花传粉:

一朵花的花粉粒借助外力传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并能受精结实的过程。

异花传粉的方式:

风媒、虫媒

风媒花:

常形成小花密集的花序,花被一般不鲜艳、小或退化,形成裸花,无香味,不具蜜腺,花粉量大,细小质轻,外壁光滑。

虫媒花:

具有鲜艳的花被,常具有香味或其他气味,有花蜜腺,花粉粒较大,数量较少,表面粗糙,有粘性,易黏附于昆虫。

(选择或简答)

异花传粉的特性:

1单性花2雌、雄蕊异熟3花蕊异长4自花不稔性(填空)

花粉粒的萌发:

花粉粒首先与柱头相互识别,亲和的花粉粒得到柱头液的滋养,吸收水分,呼吸作用迅速增强,细胞内部物质增多,花粉粒内部压力增大,使其内壁从萌发孔处向外突出形成花粉管,这个过程称为花粉粒萌发。

双受精:

花粉管进入胚囊,两个精细胞流入胚囊,其中一个精细胞与软细胞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胚;

另一个精细胞与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染色体的初生胚乳核,这种两个精细胞分别与软细胞和极核结合的现象,称为双受精。

双受精的作用(简答题)

1通过单倍体的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形成了二倍体的合子,使各种植物的原有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2通过父本和母本所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的重组,使合子具有双重遗传性,就使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可能出现新性状、新变异。

3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具有父本和母本的遗传性,这样作为新一代植物胚期的养料,能使子代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泛。

以荠菜为例,简述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过程?

荠菜合子经休眠后,进行不均等横向分裂,形成两个细胞,近胚囊中央的叫顶细胞,近珠孔端叫基细胞,基细胞继续横向分裂,形成胚柄,顶细胞进行二次纵向分裂,形成四分体,各细胞再横向分裂一次,成为八分体,八分体在经过各方向分裂形成球形胚体。

(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马蹄形胚)球形原胚再进一步扩大,在其顶端的两侧细胞分裂较快形成子叶原基,进而形成两片子叶,子叶间的凹陷处分化出胚芽。

同时球形胚体的基部细胞及与其连接的那个胚柄细胞也不断分裂,共同参与胚根分化。

发育成熟后,胚柄退化消失。

核型胚乳与细胞型胚乳的比较(简答题)

核型胚乳:

初生胚乳核的第一次分裂和以后的多次分裂,都不伴随细胞壁的形成,各个胚乳核呈游离状态分布在胚囊中。

游离核分裂至一定数量后,各核之间形成细胞壁。

细胞型胚乳:

与核型胚乳不同的是,初生胚乳核分裂后立即进行细胞质的分裂和壁的形成,所以无游离核阶段。

多胚现象:

一粒种子中具有一个以上的胚就称为多胚现象。

多胚产生的原因:

1有的由受精软裂生成两至多个胚2有的在一个胚珠中形成两个胚囊而出现多胚3有的是助细胞、反足细胞也发育成胚4有的是胚囊外的珠心或珠被细胞分裂并进入胚囊,与通常受精的软所产生的胚同时发育,形成完整的胚,这种胚称为不定胚,这些不定胚可与合子胚同时并存。

真果:

植物的果实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这类果实称为真果。

假果:

植物的果实除子房外,还有花托、花萼甚至整个花序都参与发育,这类果实称为假果。

单性结实:

有些植物不经受精作用也能结实,这种现象称为单性结实。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种子萌发形成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其中的胚珠发育成新一代种子。

从上一代种子开始至新一代种子形成的全部历程,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

在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中,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和单倍体的配子体阶段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换。

在被子植物的世代交替中,减数分裂和双受精作用是整个生活史的关键,也是两个世代交替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树怕剥皮不怕空心?

树干的维管形成层以外为树皮,包括次生韧皮部和硬树皮。

叶制造的光合作用产物通过次生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根部。

剥皮就是将树皮环割至维管形成层。

使韧皮部及筛管被切断,同化产物无法运输送到根部。

根得不到营养就会死亡,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和输送水和矿物质到地上部分,整棵树就会死亡,所以树怕剥皮。

维管形成层以内为次生木质部,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导管有效的担负输导功能,也有支持作用,称为边材。

靠近中央的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导管以丧失了输导功能,称为心材,主要起支持作用。

树空心就是心材腐烂,边材还在,其中的导管、管胞仍有效的担任输导功能,能将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矿物质运输到地上的枝叶中,所以树不怕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