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43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晨诵资料Word格式.docx

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

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

回到天上去。

琼(qió

ng)楼玉宇: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

ng,旧时读shēng):

经受不住。

胜:

承担、承受。

弄清影: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

赏玩。

何似:

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

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

ng)向别时圆:

(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何事:

为什么。

此事:

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千里共婵(chá

n)娟(juān):

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

一起欣赏。

婵娟:

指月亮。

[1-2]

作品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

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

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

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

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

等闲:

轻易,随便。

靖康耻: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天阙:

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写作背景]

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

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

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

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

nglǔ)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fà

)。

人生如梦,一樽还(huá

n)酹(lè

i)江月。

注释

⑴大江:

指今天的长江。

⑵淘:

冲洗,冲刷。

⑶故垒:

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⑷周郎:

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

周瑜,字公瑾。

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⑸雪:

比喻浪花。

⑹遥想:

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

⑺公瑾: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抗曹,在赤壁大败曹军,史称“赤壁之战”,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

小乔:

乔公的小女儿,名乔婉,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

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同样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⑻英发:

英俊勃发。

⑼羽扇纶巾:

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

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

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⑽强虏:

强大之敌,指曹军(樯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⑿华发:

花白的头发。

译文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1082年(神宗元丰五年),时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当时作者因为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却无从述说,边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公瑾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背景及解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老夫:

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3)聊:

姑且,暂且。

(4)狂:

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

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

黄犬。

苍:

苍鹰。

(6)锦帽貂裘:

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7)千骑卷平冈:

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jì

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

指山脊平坦处。

(8)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

(9)酒酣胸胆尚开张:

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

更。

(10)霜:

白。

(12)会挽雕弓如满月:

会:

会当,将要。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

圆月。

(13)天狼:

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

《楚辞·

九歌·

东君》:

“长矢兮射天狼。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

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众多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手持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1]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

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已:

完结,停止

2.休:

停止

翻译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品注释

①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

茅屋,茅屋的屋檐。

④相媚好: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亲亲热热。

⑤翁媪(ǎo)(也读yù

n和wò

老年夫妇,老翁老妇。

⑥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

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亡赖:

这里指顽皮、淘气。

亡在此与无同音。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辛弃疾南归后,屡遭排挤与打击,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辛弃疾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

词中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农村家庭普通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

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

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

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

⑴寻寻觅觅:

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

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xuá

n)寒:

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

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

对付,抵挡。

晚:

一本作“晓”。

⑹损:

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

可。

⑼怎生:

怎样的。

生:

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

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

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3-8]

白话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

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

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第二部分:

小古文

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字词注释】

①选自《三国志》。

②智意:

知识和判断能力。

③致:

送来。

④太祖:

魏太祖曹操,曹冲的父亲。

⑤咸莫能出其理:

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

咸,都;

出,想出;

其,指称象;

理,文中有“办法”的意思。

⑥校(ji4o):

比较。

【诗文翻译】

曹冲长到五六岁,(他的)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已经比得上成年人的智慧。

当时(吴国的国君)孙权送来了(一头)大象,魏太祖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向手下的人询问这件事,(他们)都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

“(先)把象放到大船上,并且在大船外边河水所能达到、留下痕迹的地方刻上记号,(然后牵下大象,)将石头等物称了以后运载到大船上,(随时察看大船“吃水”的位置,)经过比较就可以知道大象的斤重。

”曹操听了以后很高兴,立即按这个办法做了。

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雅量》

1、尝:

曾经。

2、诸小儿:

小伙伴们。

3、游:

玩。

4、多子折枝:

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

5、竞走:

争着奔过去。

6、惟:

只有。

7、信然:

真是这样。

【诗文翻译】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

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

“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拿来一个真的是这样。

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

司马光传》。

1、光生七岁:

司马光长到七岁。

光,即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2、凛然:

严肃庄重的样子。

3、大指:

大意,主要意思。

指,通“旨”。

4、自是:

自此,从此。

5、释:

放下。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

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那次以后京城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在图中,广为流传。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逐走:

赛跑。

逐:

竞争。

走:

跑。

 

  ②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

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

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

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

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

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

没有赶到。

  ⑨渴:

他感到口渴。

⑩弃:

遗弃。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 

o)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选自《经典史记》

【字词注释】

1、雍:

堵塞、堆积

2、陂:

池塘

3、度:

测量;

勘测。

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房屋被毁。

尧任用鲧来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伏。

后来舜用禹来治水,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勘测了九座大山,花了十三年的时间制伏了水患。

他们两个人治水,一个成功,一个失败,那是因为采用的方法不同啊。

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①盘古开天地,有关这方面的传说,从古至今数不胜数。

但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

这一说法是现代人都认可的说法了。

我就从这一认可的共同点出发,故只选录了这三段,解释其精义的。

  ②首者,古乃与道字通用。

首者,道也。

此句就是:

道生的盘古。

盘古者,人格化的物事。

反说之,就是物事之人格化的产物。

  ③髭者,络腮胡须之谓也。

  天地混沌如鸡蛋样的时候,盘古就从其中生化了出来。

当盘古活到一万八千岁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天辟地,其使清轻者上升以为天,重浊者下沉以为地,而盘古在天地之中,一日九变。

盘古之神与天齐高,亦要与地阔厚。

故此这样的维持了一万八千年,故而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及其长大,这就是天与地的距离九万里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