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361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docx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

《编辑理论与实务》复习

第一章书籍

一、书籍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书籍——用文字、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按一定的主题和结构系统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以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复制在供携带的载体上以向公众传播的作品。

(1)以信息知识为内容;

(2)以文字、图像、声频、视频、代码等作为表述方式;

(3)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为存在的依据;

(4)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出来;

(5)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制作。

2.现代书籍的主要特点

(1)每种书都有单独的名称,不像报刊各期均以同一名称出版。

(2)以提供知识为主,主题集中,具有系统性,论述较深入,内容较稳定,寿命较长。

有些名著已流传几百年,甚至超过一两千年,仍有生命力。

(3)装帧形式有独创性,开本型号一般比报刊小,在正文前有扉页。

(4)篇幅不固定,出版不定期,出版周期一般较长。

(5)可以修订再版。

二、现代书的结构

现代书即是指今天人们所称做的“平装书”和“精装书”两种,其主要区别在封面用料和装订上,结构大致相同,均由正文和辅文两部分组成。

正文是主体,辅文处于从属地位。

1.书籍的正文

正文是一本书的核心,是表现著作主要内容的部分。

2.书籍的辅文——指一本书中帮助读者理解和利用正文内容的材料,以及印

在书上向读者提供的有关本书信息的文字。

可分为识别性辅文、说明和参考性辅

文、检索性辅文三种。

第二章编辑出版工作的性质与行为原则

一、我国古代的书籍编辑活动

1.春秋末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我国最早的编辑家。

孔子的编选原则是:

(1)“述而不作”,保持原来的文辞;

(2)“不语怪、力、乱、神”,删去芜杂妄诞的篇章;

(3)“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排除一切反中庸之道的议论。

2.汉代刘向、刘歆先后校理宫廷藏书和收集到的书籍,提出了一套校雠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后世校书编书活动有深远影响。

3.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现代出版事业在中国兴起,中国的编辑活动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

二、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属性:

系统性

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由编辑、印刷、发行三个环节组成。

三、编辑出版工作的性质

1.广义的“编辑”:

指为社会文化生产所进行的一系列整理、加工、积累、传播的文化创造活动。

2.狭义的“编辑”:

指在出版过程中所从事出版物整理、加工等系列化工作。

3.编辑行为把握“时代精神”的四大依据——社会的发展趋势、文化发展趋势、大众接受性、信息提供者的动向。

五、编辑出版工作的行为原则(P18-25)

1.坚持主旋律原则:

坚持党对传播事业的领导,必须牢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针,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坚持双效益原则:

当两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当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3.文化选择原则(6大选择原则):

a)有关学术界公认的标准、难题以及对已确立理论的反驳的稿件;

b)如无公认标准,力求推出多元化讨论的稿件;

c)开辟新学科和填漏补缺,丰富和具体的现实描绘的稿件;

d)具有独创性,属于沉思和灵感的产品;

e)艰苦的经验主义调查研究总结;

f)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方案与经过模拟测验的对策模式。

4.遵纪守法原则

第三章编辑人员

一、编辑人员的构成

1.编辑人员指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2.责任编辑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编辑方针对出版物进行策划、组织、审读、加工、评价,为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是从本职工作出发,干什么工作必须对什么工作负责,责任编辑应对自己所经手的出版物承担一定的责任。

二、编辑人员的职业意识

1.责任意识

编辑的责任意识是指编辑在出版工作中所具有的对国家与读者的责任感。

它包括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政治敏感力、全局观念等对党和国家的责任,也包括出版物内容与形式方面对读者起的引导、教育作用。

编辑所编的书,代表他那个时代的文化,也照亮着那个时代文化发展的道路。

必须具备责任意识,才能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出版物内容正确、丰富、精彩,发现和培养作者,满足、引导和提升读者的阅读品位,创造和积累文化。

2.中介意识

编辑是作者和读者的中介,只有强调编辑中介意识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编辑的任务才会完成圆满,编辑的劳动才会得到承认,出版才有地位。

3.服务意识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发展,编辑是社会文化的生产、积累、传播者,没有编辑的劳动,稿件永远不会有进入社会流通领域的可能。

编辑的服务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化生活,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4.市场意识

市场意识是现代出版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与出版、经营与管理实践活动中凸现的一种新的编辑出版理念,体现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包括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编辑对图书商品属性的总体把握以及与此有关的图书选题策划、营销宣传、最佳出版效益的等方面。

市场意识既要强调经济效益,更要强调社会效益。

第四章编者与作者、读者

一、编者与作者

1.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客体分成两类:

一是作品(直接客体);一是作品的创作者——作者(间接客体)。

所以说:

编辑与作者之间是主客体关系。

2.编辑挑选作者应着重考虑的两个因素:

①与出版机构的性质、任务、出版范围和出版重点相吻合者适合被选择;

②作者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较高者适合被选择。

3.作者类型按照著作的方式划分,作者可以分为以下9个类型:

(1)著者也称著作者、撰述者。

指写作表述作者思想感情和研究成果的论文、专著和文学艺术作品的人。

(2)编著者指介绍、普及已有的文化成果,根据已有的观点、知识、资料写成书籍的人。

普及读物、教科书和工具书的作者一般属于编著者。

(3)编纂者指按照一定的方针、要求和体例,负责较大型的书籍编撰活动的人。

(4)选编者指文集、选集、资料书等类编辑作品的作者。

(5)主编指某一种书籍编辑活动的主持者和负责人。

(6)译者指将一种语言的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作品的作者。

(7)编译者指既做翻译工作,又做编辑工作的人。

(8)注释者指对书籍的背景、内容、词汇、人物、事件、引文等进行解释、说明、评论的人。

(9)校订者在古籍中,指查考不同版本古籍的异同,改正古籍流传过程中发生的缺漏、颠倒、增添、讹误等问题的人;在译著中,指将别人的译稿和原著对照,纠正其中错译、漏译的地方,对其中不准确的文字进行润饰加工的人。

还指负责校正原稿内容和核对原稿引用资料的人。

二、编辑与读者

1.编辑与读者是供应与消费的关系,也是生产与监督的关系。

从长远看,是读者的需求决定图书的出版的,读者期望什么,编辑就应满足什么,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编辑出版得再多,也只能成为滞销产品,甚至报废。

只有读者需要才是长期的、根本的需要。

满足读者需要是编辑的根本任务。

2.出版物的读者的特点

(1)广泛性

所有具有阅读能力的人都是出版物的读者。

他们不分国界、地域、年龄、性别等差异。

一种出版物要满足所有读者是不可能的,然而多种出版物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是可行的。

(2)复杂性

读者的广泛性带来读者的复杂性、多样性,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爱好兴趣存在明显的差异。

适合此类读者不一定适合彼类读者,今天读者喜欢的作品可能明天就显得浅显,这也带来了编辑出版的复杂性。

(3)间接性

读者阅读不可能立时见效,只有将阅读转化为自己的“本能”才可能发生作用。

从“读”到“用”必须有一个过程。

(4)不确定性

读者的阅读要求受到求知、急用、应试、消遣、娱乐等需要的支配,编辑事先很难知晓哪些具体的人会成为出版物的读者对象,因而也很难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5)自主性

尽管会受到媒介宣传的影响,但是读者的自我意识往往很强烈,需求动机明确。

购买目的清晰,不需要的理所当然地弃之不顾。

我们编者只有了解了读者的这些特点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

第五章编辑过程

一、编辑过程

1.编辑过程——实现编辑目标的基本途径与手段,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作环节,它是以调查研究、收集信息为起点,竭力寻求一个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优秀选题,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整理加工、校订、装帧、宣传推荐等活动,最终奉献一个内容和形式俱佳的出版物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2.编辑过程的三个阶段——编前环节、编辑加工与编后印制宣传

◆编前环节——包括调查研究与收集信息、拟定选题计划、组稿三部分。

◆编辑加工——包括审稿、加工整理、装帧设计和版面编排。

◆编后过程——指校对清样、宣传推荐和信息反馈三个环节。

二、选题策划

1.选题

所谓选题,是纸质媒体编辑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资源或来自于读者和社会的阅读需要而提出的书稿或文章的拟出版题目。

2.选题策划

围绕着选题展开的信息采集、市场调研、文本论证以及统筹性决策等劳动,即称选题策划。

它包括选题的决策和计划两个步骤。

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

3.选题策划的环节(选题策划包括哪几个环节?

(1)信息准备

(2)选题构思

(3)选题论证

(对选题的论证主要从论证价值判断、市场判断、可行性判断三个方面进行。

(4)选题优化

(看书P31—34)

4.选题策划的基本原则

(1)选题的策划需要服从、服务于出版工作全局

(2)选题的策划需要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发

(3)选题的策划需要大胆引入市场观念

三、组稿

1.稿件的来源主要有四种:

自投、推荐、引进、组织

2.组稿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

个别约稿(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组稿的方式)、社会征稿、群体集稿。

3.组稿的原则:

沟通、催化、参谋、服务

四、审稿

1.在我国,无论以哪种方式审稿,都要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三道程序,这个程序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审制”。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三审制的认识。

(2)我国出版界采用的“三审制”存在哪些弊端?

2.审稿的方法有通读、比较、分析、综合四种。

3..审稿的标准(我国出版界对稿件采取什么样的审稿标准?

(1)思想政治方面:

健康的思想内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2)学术(艺术)方面:

学术(艺术)质量是衡量稿件质量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准,这就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坚持审稿原则和出版自由的关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审稿原则和个人爱好兴趣的关系。

(看书P91—94,针对每一个方面略加论述)

第六章编辑加工

一、编辑加工的作用和内容

1.审稿的着眼点是认识原稿,编辑加工的着眼点是改造原稿,两者密切相关。

2.编辑加工——编辑对三审通过的书稿,按照出版社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

润色和提高的工作,就是书稿的编辑加工。

3.编辑加工的内容

(1)书稿内容的加工;

(2)文字加工;(3)技术加工;

(4)事实材料的核实;(5)辅文和图表的编辑加工

(编辑加工整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P111—116)

a)书稿内容加工包括对书稿的政治性、科学性与知识性的加工。

PS:

政治性差错:

涉及引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史料以及党政领导人的言论时;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评价时;涉及领土主权时;涉及国界线时;涉及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时;涉及宗教问题时;涉及保密问题时。

b)文字加工:

1.词章性错误2.语法错误3.标点符号(顿、冒、引)4字词问题5.观点性错误(片面,拔高,随风转,是非不分,泄密)6.事实性错误7.逻辑紊乱、语法不通、语言啰嗦。

c)技术性加工:

(一)统一规范,统一书写格式、人名、地名、数字、名词、术语、版式、格式等

(二)加标注,使用繁体字和冷僻字要写清楚,外文字母的符号、大小写、正斜休的标明,排版要求标清楚。

为了区分正文和标注,标注要用铅笔书写。

(三)整容

 

二、编辑加工的主要方法(P117—119)

1.认真审读,发现问题:

加工时一般应对书稿审读两次,有必要进行加工修改的地方,可以用铅笔写下意见或做出记号

2.拟订加工方案。

方案大体上应该包括加工的内容、标准、重点和难点、方法、完成时间等。

3.先定框架,再定细节。

4.选用色笔,书写端正。

编辑加工时,要用与书稿上作者所用颜色不同的色笔,使修改的字迹醒目。

修改原稿与改正校样时使用的修改符号应有区别。

三、编辑加工的原则与禁忌(编辑加工的原则与禁忌主要有哪些?

(1)编辑加工的原则主要有:

①提高书稿质量②“文责自负”

③尊重作者④画龙点睛之笔

(2)编辑加工主要有“三忌”:

①不假思索,信手涂改;②随意改变作者的风格;

③随意修改作者的观点。

四、书稿整理与发稿(发稿的要求是什么?

或什么是齐、清、定?

1.书稿齐、清、定是加工发稿的基本要求。

齐、清、定——“齐”:

发稿时书稿一定要齐全,包括文稿或图稿,不得遗漏,也不得重复。

“清”:

加工后的书稿一定要清清楚楚,原稿字迹清晰、工整,加工得醒目、规矩,易于辨认。

“定”:

指发稿定稿,所发的书稿内容都要确定,不能存在任何问题。

“齐、清、定”是我们编辑加工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原则,最后整理应该按这个要求来验收。

2.全稿加工后采用普查、单项检查两种方法进行复查。

第七章出版校对工作

一、校对的概念

1.“校对”是由校雠、校勘演化而来的。

(请简述我国校对的历史,它对我们现代校对业务有什么启发?

P135-137)

2.校对——指校对人员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或通读检查,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的工作。

包含着以下两层意思:

其一,校对工作的依据是原稿或定本。

其二,校对的职责是既要根据原稿或定本来发现、订正校样中的差错,又要发现原稿或定本本身的差错。

3.校对的基本功能:

校异同与校是非

(什么是校是非?

它与校异同有何关系?

P137-139)

(1)校异同功能——指校对工作具有的发现校样中一切不同于原稿或定本的地方,并能对其予以订正的功用与机能。

(2)校是非功能——指校对工作具有的发现原稿与定本中的错漏和不妥之处的功用。

订正原稿的是非问题,是属于编辑的职责范围。

校对人员应作出标记,以质疑形式向编辑提出。

关系:

校异同和校是非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互融关系。

两者缺一不可,两者共同构成出版校对工作的基本功能。

a)校异同和校是非目标的统一性。

通过校是非,发现原稿自身的差错;通过校异同,把住录排错误的关口;用校异同与校是非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并订正校对遗留的差错。

b)校异同与校是是非作用的互补性。

校异同的作用是显真保值。

(消灭显性错误)校是非的作用是纠错增值。

(消灭隐性错误)

二、校对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请简要回答校对的基本步骤。

P144-146)

1.校对的基本步骤包括:

(1)校前准备:

安排校次、人员分工、了解原稿;

(2)正式校对:

一校、二校和三校;(一、二校以校异同为重点,三校与通读以校是非为重点)(3)校后的整理与检查(内容:

a.页码整理;b.注释整理;c.附件整理)

2.校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种:

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校对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各有哪些特点?

P147-151)

对校法:

比照原稿校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标点符号与原稿完全相符,达到消灭一切与原稿不符的录排错误的一种校对方法。

特点是比照原稿,逐字核对校样,发现校样与原稿之间的异同,以原稿为依据改异同,保证将原稿正确无误地复制成付印样。

(1.点校法;2.折校法;3.读校法;4.倒校法)

本校法:

在通读校样中通过本书前后、左右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的一种校对方法。

特点是一定要依据本书的内在联系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对照。

他校法:

以他书校本书。

通常是在通过本校发现原稿的疑点之后采用此法,主要是利用各种标准和规范及权威书籍,从中找到排疑的根据。

理校法:

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作出判断的校对方法。

特点是凭借校对者的主观认识来进行是非判断。

第八章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网络出版

一、音像制品

1.音像制品——以电、光、磁介质为载体,用数字或模拟信号,将图、文、声、像记录下来经编辑加工后,通过视听设备播放使用的出版物。

2.音像制品可分为录音制品(录音带、唱片、激光唱盘)和录像制品(录像带、激光视盘)两大类。

二、电子出版物

1.电子出版物——指以数字代码形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P393)

2.电子出版物载体主要有4种:

软磁盘、只读光盘、可刻录光盘和集成电路卡

三、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

1.电子出版——指利用电子手段策划制作、管理、传播出版物的过程。

电子出版经历了电子排版、多媒体出版以及网络出版三次技术上的飞跃。

2.互联网出版——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终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P395)

2.网络出版形式(P395)

a.在网络上发布电子版图书;

b.将电子图书通过电子信箱有偿或无偿地发送给订户离线使用;

c.个性化印刷定制服务。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集成销售模式)

3.中国网络出版现状(请简要回答我国网络出版的现状P400—403)

a.市场;

b.网络图文出版;

c.网络教育出版;

d.网络出版机构建设;

e.法律法规建设。

第九章各类编辑应用文的写作

一、编辑应用文

1.编辑应用文是应用文的一类。

它是书刊编辑人员为处理编辑过程中的各种事务而写作的应用文。

2.编辑应用文主要有以下5种:

书稿文件、工作书信、工作汇报、书刊辅文、书刊评价。

3.编辑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观点鲜明

(2)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3)文字简练,态度平和

(4)签署完整,归档备查

二、书稿文件

书稿文件指的是与选题策划、实现选题方案、稿件处理等编辑工作业务有关,需要存人书稿档案的有关材料,包括选题报告、编辑计划、审稿意见(也称审读报告)、以及送审报告等。

1.选题报告——就是提出选题设想的书面报告。

一般要求一本书或一套书写一份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的形式主要有表格式和文本式。

2.审稿意见——也称“审稿报告”或“审读报告”,是对稿件作出价值评估、质量判断并决定稿件如何处理的书面意见。

为了写好审稿意见,在审稿时要注意作好审稿记录和审稿摘要。

3.三审制——指在我国出版单位的审读稿件的一项基本制度,即责任编辑初审、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

每一审级都必须写审稿意见,但三者各有职责,审稿意见的写法也有不同。

初审是整个审稿工作的基础,要对稿件作出最初的全面评估和判断,至关重要。

4.审稿意见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稿件的基本情况

(2)作者简介

(3)内容简介

(4)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5)提出稿件的不足之处和相应的修改意见

(6)说明待处理问题

三、工作书信

书信是编辑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编辑工作书信有约稿信、退修信、退稿信、与作者日常联系信、答读者信等,种类很多。

这些书信有的可用公文形式,有的可用一般信函形式。

四、访问作者报告(什么是访问作者报告?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撰写访问作者报告。

1.访问作者报告

编辑人员在编辑活动过程中需要与作者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

除通信外,编辑有时还需要登门拜访作者,共同商讨工作,交流信息,同时还能加强感情联络。

编辑访问作者后,应尽可能作一些书面记录,或写份报告,以备日后查考。

不一定每次访问后都要写出报告,但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编辑最好能写出访问报告:

(1)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原来计划要写的内容须作较大的改动,而写作提纲已交出版单位讨论通过。

(2)作者向编辑提供了当前国内外的一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与出版单位的工作有较大关系。

(3)作者对出版单位的工作或出版物提出意见或建议。

(4)编辑参加学术讨论会。

2.访问作者报告的内容

(1)访问的一般情况。

包括访问的时间、地点,访问的对象及其简况。

(2)访问的原因、目的和要求。

编辑访问作者,有时是为了了解稿件的撰写情况,有时是想了解作者新的写作意向,有时是向作者征求意见,有时是向作者请教问题,有时则是为联络感情而作礼节性访问。

访问报告中对这些要作简要说明。

(3)访问的结果。

应该说明访问后的收获,如了解到什么情况、得到什么信息、解决了什么问题等。

(4)编辑的看法。

对作者反映的情况或意见,编辑可作出自己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访问作者报告的写法

访问作者报告属于出版单位内部材料,只供社内有关人员参阅,一般不对外发表。

因此,写作时只要用辞达意,说明问题即可,当然叙述上也要注意条理清楚。

如果报告中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分开说明或列小标题。

有的内容是需要领导表态的,编辑最好能先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以便领导审批。

访问作者报告的行文要求简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的内容是需要领导表态的,编辑最好能先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以便领导审批。

五、书刊辅文

1.书刊辅文指书刊正文的附属文字。

辅文有作者写的、编辑写的或第三人写的。

我们一般指的是需由编辑撰写的内容提要、出版前言、凡例、作者简介、出版后记等。

2.内容提要没有固定的格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评论型、说明型、梗概型、悬念型。

第十章版权贸易

1.版权贸易——又称“著作权贸易”,一般是指我国出版单位与外国出版机构或著作权人,就作品著作权的转让或使用许可所进行的交易活动。

(P281)

2.版权贸易的特点

版权贸易是一种以无形的知识产权为贸易客体的特殊的贸易行为。

具有以下特点:

(1)贸易的客体不同;

(2)贸易方式不同;

(3)支付方式不同。

3.版权贸易的方式:

(1)著作权的卖断;

(2)著作权的有时限转让;

(3)著作权使用许可;

4.开展版权贸易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出版产业结构和图书结构;

(2)有利于实现出版现代化。

(试从版权贸易的特点、方式和意义谈谈你对版权贸易的认识。

看书P283—286,针对各要点略加论述)

特点:

a)贸易客体不同。

普通商品贸易的客体是有形的商品,而版权贸易的客体是无形的,是作品著作权中某项财产权利(所有权)或以某种方式使用作品的权利(使用权)。

PS:

版权贸易中经常涉及的是翻译权和重印权。

b)贸易方式不同。

普通商品贸易对象是实物(有形的商品)的所有权的转移,通过有关商品的购买、运输和交割即可完成贸易。

购买方则通过将该商品整体转让给第三方或自行零售而实现利润。

版权贸易是无形的知识产权的转移,并因贸易客体的不同(即发生转移的是著作权中财产权的所有权或是使用权)而有转让和使用许可等不同贸易方式,并且除著作权“卖断”这一极端形式外,贸易转移是有时限的。

版权贸易一般由合同约定是否第三方再次转让或转授有关权利。

受让方或授权方在获得有关权利后必须进行相应的编辑、制作等工作,生产出相应书刊并销售后才能实现贸易利润。

c)支付方式不同。

普通商品贸易中,货物的买卖价格是固定的,通常货物交割后便要付清货款,银货两讫。

版权贸易中也可以一次性付清约定的固定金额,但更多的是按版税形式支付。

方式:

a.著作权卖断。

指著作权中的部分或全部财产权一次性无时限的有偿转让。

b.著作权有时限转让。

指著作权中一项或多项财产权的所有权暂时有偿转让。

c.著作权使用许可。

指著作权中一项或多项财产权的暂时有偿授权使用,仅仅是使用权的暂时转移,转让方仍是有关财产权的所有人。

意义:

a)有利于优化出版产业结构和图书结构。

出版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最便当、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版权贸易。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