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659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1月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卷

1.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

B.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

C.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

D.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

【答案】C

【解析】

西周时期权力尚未集中,中央王朝对地方控制能力不足所以才建立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只是对题意的重复而不是解释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西周时期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而必然要建立完善的分封制度等制度。

2.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A、C、D项错误;从题干中“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的信息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故B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

【名师点睛】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

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

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

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3.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的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周易》中有关的观念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孔孟学说复兴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融合

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宋代儒学逐渐回归先秦儒学,故A项正确;A项是汉代,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4.从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的关税达185万两白银。

从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达百万匹以上。

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中国棉布、丝绸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来看,说明当时中国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故答案为A项。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C项“完全超越”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且材料中的现象与此无关,排除D项。

5.《清史稿》记载:

“时英吉利货船求往江、浙宁波、珠山及天津、广东等处收泊交易,上不许,仍令照例于澳门互市,向粤海关纳税,并征船料。

”材料反映出清朝

A.推行专卖制度

B.厉行“海禁”政策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禁止与外国互市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朝皇帝不允许英国货轮到中国沿海任意港口交易,只能到政府指定的澳门交易,说明此时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故答案为C项。

专卖制度不是对外贸易政策,且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A项;厉行“海禁”是明代的政策,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来看,允许在澳门交易,并非“禁止与外国互市”,排除D项。

【点睛】闭关锁国政策与海禁政策不同。

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清朝在广州设十三行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也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中外来往。

海禁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但必须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即所谓的“朝贡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外国列强的骚扰,但是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发展势头逐渐缓慢了下来,造成了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

6.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胡适仍然抨击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号召把科学才智用于国家管理,提倡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

这反映出

A.民主进程在当时中国仍步履维艰

B.胡适对国民政府思想改革表示不满

C.胡适坚决捍卫民主、科学的思想

D.国民党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胡适仍然抨击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号召把科学才智用于国家管理,提倡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说明即使是国民政府已经建立,当时的专制主义思潮仍然很严重,说明中国民主化进程缓慢,故A项正确;B材料中国民政府思想改革没有体现;C中重要是科学管理国家思想,不是民主科学思想;D中信息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影响

7.1940年,毛泽东曾指出:

“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

”毛泽东所说的“政权”

A.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

C.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开创了中共民主建设的先河

【答案】C

【解析】

材料“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抗战时期民主政权的建立,主要是有利于抗战群众基础的建立,故C正确;A是1937年;B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中先河不符合事实。

点睛:

本题要注意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时间1940年是解答题目的关键,国共十年对峙时间是1927-1937。

8.“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该措施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逐渐好转,故答案为A项。

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性质的是三大改造,排除B项;这些措施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将其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排除D项。

9.《十二铜表法》规定:

“假如流经公共土地的溪水涧或道使私人领地遭受损失,则(私人领地的)所有者可根据《十二铜表法》提出赔偿损失的起诉。

”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

A.社会矛盾比较尖锐

B.公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

C.法律对土地的保护

D.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私人领地遭受损失”,可以“提出赔偿损失的起诉”来看,说明当时的罗马法保护土地所有者的权利。

故答案为C项。

A、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私人领地受损可以提出起诉,不是反映对公有财产的保护,排除B项。

10.1876年,虽然法国与美国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A.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带有明显的政治妥协特征

D.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876年的法国总统。

可知此题主要考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宪法被称为“一票共和”,体现了共和派与保皇党人之间的妥协。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法国从1789年大革命到1875年最终确立共和体制,共和与专制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A、B、D三项都没有体现法国政体的特征,错误。

11.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

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

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

C.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

D.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

【答案】B

【解析】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运用商品、市场管理经济,材料中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设立体现出国家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故B正确;A是斯大林时期形成;国内战争结束后,国际局势并不是越来越紧张,故C错误;材料不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故D错误。

12.北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北约组织成立后,成员不断增多。

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反映了

A.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B.北约国家的“冷战”意识逐步消失

C.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

D.欧洲军事一体化的不断加深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应当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止存在,但从材料信息看,北约仍然在不断扩大,这是由于北约已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即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了转变。

故答案为A项。

B项不能说明北约不断扩大的事实,排除;1991年底苏联已经解体,排除C项;欧洲军事一体化并未形成,因此不存在“加深”,排除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或是国都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

统治者居住的宫殿大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其他则按照职业分工和城市区位功能分为手工业作坊区、一般居民居住区、商业区和旅馆区等。

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在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

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

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按尊卑等级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上。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整理

材料二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脱颖而出,“由一个近畿的府属县城,发展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城市”。

近代天津工业陆续兴起,私人工业也有重要发展。

各国租界林立,占地达24700亩,租界的一切事务均听命于各国租界的工部局,是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

此时,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建筑先后出现,其中包括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洋行、商场、银行、俱乐部、电影院、舞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近代天津所具有的特点。

简析以天津为代表的近代城市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由“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可以概括出中国古代的城市,城市的政治和军事功能更加突出;由“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可以概括出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由“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

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

”可以概括出体现出浓厚的宗法色彩和集权、等级观念;官府管理严格,具有封闭性。

由“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

”可以概括出古代雅典,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体现出民主、平等和宗教色彩;由“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

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

”可以概括出公共政治活动受到重视;具有开放性。

第二问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

由“1860年后,天津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脱颖而出”可以概括出发展非常迅速;由“近代工业陆续兴起,私人工业也有重要发展。

各国租界林立,占地达24700亩,是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

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建筑先后出现,其中包括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洋行、银行、商场、俱乐部、电影院等。

”可以概括出具有显著的半殖民地特征;城市功能完备,城市管理具有近代化特点;中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工业化、城市化特征显著。

第二问影响可以从中西交流、近代化和半殖民地化角度概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内容为中国和美国部分重要法律文献。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钦定宪法大纲》明显进步。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虽然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公民拥有的权利,但就其本质来看,“皇族内阁”和皇帝大权独揽等规定仍充满着封建专制色彩,它在本质上不具有现代宪法的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主权、民族平等、三权分立等内容,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示例二:

美国1787年宪法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具进步性。

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后者借鉴了前者的三权分立思想。

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特别设定责任内阁制,因人设法,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具有历史局限性。

美国1787年宪法更能体现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更具进步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的解答首先应当理解材料信息,在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从材料来看,《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均属于宪法性文件,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各自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规定有所不同,从而在历史上表现出不同的进步性。

比较各自内容,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后确定主题,可以确定二者的继承关系,也可以从内容的不同来分析各自在历史上的进步性。

本题的解答可以根据材料信息确定多个主题,选定一个论题后,联系所学有关史实来论证,要做到史论结合。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当西汉统治集团腐烂到发臭的时候,王莽能看到当时社会的主要危机是土地均高度集中,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大批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被排除出来成为不生产的流民,乃至沦为奴隶;并且看出了要抢救地主阶级临于崩溃的统治,必须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一次改革。

王莽下诏“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

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除了王田、奴婢以外,还有五均六管。

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大都市设五均司市师,由诸司市负责平抑物价、兼办赊贷。

所谓六管,是把盐、铁、酒、名山大川、钱布铜冶、五均赊贷等由政府经营。

此外,还有币制的改革。

王莽的车子是向前开的,他希望把他的车子开到他理想中的新朝;但中途遇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被迫折回。

历史的车轮是不走回头路的,在折回的时候,他翻了车,被压死在历史车轮之下。

——据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王莽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王莽进行改革的措施。

【答案】

【解析】

(1)由材料“西汉统治集团腐烂到发臭的时候,王莽能看到当时社会的主要危机是土地的高度集中,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大批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被排除出来成为不生产的流民,乃至沦为奴隶,并且看出了要抢救地主阶级临于崩溃的统治”,可见王莽改革的历史背景是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土地兼并,流民严重,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2)第一小问,由材料“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

”、“设五均司市师,由诸司市负责平抑物价”、“把盐、铁、酒、名山大川、钱布铜冶、五均赊贷等由政府经营”和“罢废五铢钱,前后推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货币政策和货币形制等。

”,可见王莽改革有土地制度、工商业管理和货币制度等方面。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迅速崩溃,亚洲、非洲出现了大量的民族独立国家。

受亚非会议精神的鼓舞,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等国反对美、苏等大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张加强新独立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宣言表示,只有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

从此,不结盟运动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其内容和宗旨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政治上由和平中立发展到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主张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在经济上争取实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独立,摆脱新老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压榨,主张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案】

(1)背景:

殖民主义体系迅速崩溃;美苏“冷战”威胁世界和平;万隆会议精神的推动;新独立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等。

(2)历史作用:

促进了不结盟国家之间的联系;维护了亚非新独立国家政治经济的独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和历史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迅速崩溃”“亚洲、非洲出现了大量的民族独立国家”“受亚非会议精神的鼓舞”“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等国反对美、苏等大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张加强新独立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分析概括得出。

(2)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不结盟运动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主张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在经济上争取实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独立”“主张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概括归纳得出。

【点睛】本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

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

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

如“概括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材料信息均有涉及,主要是确定层次,然后概括归纳主要内容。

当然,回答此类试题也可以联系所学,对答案进行适当补充,力争回答完整。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社会意义。

他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原名《逻辑学体系》)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

严复的翻译创造性地启用了很多几乎死亡的中国古典文字,如天演、公理、适者生存等,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相关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用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所译作品种类的倾向及形成这种倾向的原因。

【答案】

(1)态度:

把学习西方文化和发掘传统文化相结合。

用意:

更好地宣传救亡图存思想和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2)倾向:

侧重自然科学著作。

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严复想通过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经世致用的西方文明,来唤醒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严复对西方文化的介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相关性”,可以分析得出严复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联系所学可知,严复的用意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救亡图存思想和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2)达尔文的进化论属于自然科学理论,据此回答严复所译作品种类的倾向。

形成这种倾向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