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952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doc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

姓名沙柳

学号

学生单位镇巴县渔渡镇中心小学

所在分校陕西电大汉中分校

指导教师刘 澍 声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制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

【内容摘要】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反抗封建恶势力的主题。

尤其是对刘兰芝这一正面人物刻画,成功地表现了她的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大方,自始至终不向恶势力示弱的倔强性格。

其次,对于焦仲卿,也写出了他与刘兰芝性格的不同,他所受的封建礼教影响较深,又是个小官吏,性格上比较软弱。

但他是非分明,忠于爱情,与刘兰芝情真意笃,生死相依,不为丑恶势力的威迫利诱所动摇,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实属难能可贵。

  由于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千百年来,《孔雀东南飞》始终为人民所喜爱,传诵不衰。

到“五四”时期,更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以揭露、抨击封建礼教的罪恶。

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舞台的局限性,都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此,我们以这首诗为基础,创作了长篇小说《孔雀东南飞》(我们还要根据本书改编成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由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中心投资拍摄制作)。

我们之所以要写这部长篇小说,是因为这样便于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演绎和展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鞭挞丑恶,歌颂光明、纯真、善良,用历史的眼光和人文精神,观照今天的生活,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尤其是今天这个商品经济时代,社会高度的物质化,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被金钱所激活,肆无忌惮地泛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道德标准的模糊和淡化,使人们丧失了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永恒的,它不以历史和时代的变迁而改变颜色,任何的腐朽和丑恶都掩盖不了人性的光芒。

从这一点来说,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孔雀东南飞》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乐府双璧奇葩浑然天成生死不渝镇定冷静

西汉乐府诗歌“自孝武(创始于武帝(前140—87)而废置于哀帝(前6—3)。

其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歌谣俗曲及歌辞,以创造新声乐调。

)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原题为《焦仲卿妻》。

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

《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

此诗在《玉台新咏》中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

此诗历经千载,依然保留着不朽的艺术魅力,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千古美文。

马克思曾说:

“人也按美的规律来建造。

”文学艺术的美更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

”美应该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属性,没有美就不成为文学艺术的作品。

文学艺术的美或不美,并不在于它是否逼真的摹仿了客观生活,也不全在于它反映的是否是生活中原有的美,而主要看它是怎样反映的,它是不是渗透了作者的审美理想,是不是塑造出了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形象。

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中,处处都体现着美,字里行间更是彰显着文学艺术的美。

它有着完整的结构,曲折动人、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典型丰腴的人物形象,精炼优美的语言,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美不胜收的感觉。

一、完整的结构美

1、前后照应,浑然天成。

诗前有小序云: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小序明确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汉末建安年间,地点是在庐江府,主要人物是焦仲卿和刘兰芝,又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人们在仔细品味正文之前就对故事的脉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刘勰认为:

“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

(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志思蓄愤,吟咏情性;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谢榛认为: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胎,合而为诗。

”他们都认为作者的感情是文艺创作的机缘。

由此可见,此诗的小序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基础之上,又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哀伤的感情基调。

无论是刘兰芝的“投水而死”,还是焦仲卿的“自缢于树”,乃至最后的“时人伤之”,均显示出本文有着浓郁的悲哀色彩,这也就预示着本文的故事是一个悲剧。

结尾云: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诗的结尾交代了整个故事的最终结局。

焦刘两家把焦仲卿和刘兰芝“合葬华山旁”。

他们的合葬,既是生死不渝地为爱情而斗争的完美结局,也是当时人们对待爱情的美好愿望。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就是其最好的见证。

这句诗与后来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活着不能相依到老,那么,死后就让他们在地下永远相伴吧。

为了警示后人,又免重蹈覆辙,文章的最后还不忘提醒人们“戒之慎勿忘”。

可见,作者对焦刘二人的爱情是深感惋惜的,并真诚地劝戒后人,对于爱情要慎之又慎,切勿草率。

2、双线结构、交替发展

诗篇的全部叙事是以仲卿、兰芝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和他们两人间的感情纠葛组织起来的。

这是两条主要的线索。

这两条线交替发展,使诗篇的结构显得非常严谨完整。

先说焦刘二人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这条线索。

在兰芝被遣归之前,有仲卿向母亲求情,与兰芝告辞焦母两个情节。

在兰芝被遣归之后,对立双方的冲突则有刘兄的逼婚和仲卿自杀前辞母的情节。

这条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表面上是焦刘二人与焦母、刘兄的矛盾,实质上是他们二人同整个封建社会那种庸俗腐朽的人生观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封建社会的上开时期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调和的,它必然导致整个故事的悲惨结局。

诗篇的另一条线索是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

诗的一开始便交代了人物间的关系。

兰芝对仲卿,可说是怨其家而爱其人,她信赖地向仲卿诉说所受的虐待,怨愤地说出遣归的话,目的是相得到仲卿的理解支持。

在这之后,诗歌又安排了三个离别的情节,进一步来展示二人间深厚的感情。

诗歌正是通过这两条线索的交替发展,将矛盾不断推向前进,使人物性格不断丰富,主题不断的深化,从而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二、人物形象的典型美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长诗也。

淋淋漓漓,反反复复,亲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真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它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是非常令人值得称道的。

它不仅仅歌颂了仲卿、兰芝二人对爱情的坚贞不屈、忠贞不二,而且还刻画出了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

1、刘兰芝的性格形象

刘兰芝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作者对她的刻画尤其细腻、丰满,主要从她的语言、外貌等方面充分展示出了她年轻美貌、聪明能干、坚贞不屈的性格特点。

首先,她年轻美貌,对于刘兰芝的外貌描写,诗中虽然着墨不多,用字极少,但却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了她那无与伦比、美若天仙的形象。

描写时,诗人先从正面加以描写,“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也无双。

”短短二十个字,就把刘兰芝那纤纤细手、樱桃小嘴的娇美的人见人爱的外貌栩栩如生、有声有色地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诗人除了从正面刻画了她那美丽的外貌,还利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进一步地体现。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媒人去数日,寻遣亟还”。

刘兰芝刚刚被焦母休弃,回到娘家,就有县令和太守分别找媒婆前来为其儿子提婚。

可见,刘兰芝的美貌早就远传千里,只不过以前她明花有主,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罢了,现在她已是自由之身,没有了婚姻的束缚。

于是,这些人都迫不及待的前来提亲。

由此种种,就把她那“只应天上有”的美丽外貌展现了出来。

其次,刘兰芝显得非常的聪明能干。

她出身富贵之家,生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

却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十三岁能织素,十四岁学裁衣,十五岁弹箜篌,十六岁诵诗书”。

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刘兰芝聪明伶俐,在当时算是一个既能女红,又能咏诗的了不起的才女。

她的身上没有丝毫闺女的娇气和人们司空见惯的小姐脾气,更没有富豪子弟那种飞扬跋扈的恶习。

嫁到焦家后,她遵守妇道,深切的爱着自己的丈夫,小心的侍奉着自己的公婆,并且“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

”可以说,她是起早贪黑,熬更受夜,不辞辛劳,一刻不停地劳动。

在她的身上明显的体现出了中国妇女那勤劳勇敢、智慧伶俐的传统美德。

刘兰芝除了具有美丽、聪明能干的性格之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应是她的坚强和不一般的生命力和反抗斗争。

当她感到自己辛辛苦苦而最终还是会被公婆遣回娘家时,便向焦仲卿申诉,自愿遣归“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女子,出嫁后而被婆家休弃回娘家,本是妇女最大的悲哀和不幸,但刘兰芝竟在这样不幸的遭遇面前镇定自如,显得如此从容、如此坚决,这就表现出了她那极其坚强的性格。

在刘兰芝被遣回娘家的路上,焦仲卿安慰她说:

“卿但暂还家”“还必相迎娶”,而刘兰芝此刻却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显得非常的理智,平静地回答说: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焦仲卿虽然对刘兰芝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但刘兰芝却见事甚明,对于婆婆的凶残狠心早已心知肚明,深有感受,不相信焦仲卿能够说服其母,来扭转事态。

虽然刘兰芝对与焦仲卿的破镜重圆不抱任何希望,但她对焦仲卿的感情却是至死不渝,不能割舍的。

当焦仲卿再一次“下马入车”、“低头耳语”发誓终身“不相负”时,刘兰芝又说了一席话“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看到焦仲卿的真情实意,刘兰芝也就忍不住发出了海枯石烂、至死不变的爱情誓言,来慰籍丈夫那颗伤心透顶、却又无可奈何的心。

回到娘家后,不几天就有县令遣媒婆前来为其儿子求婚。

在权贵面前,刘兰芝始终坚守着自己与焦仲卿的爱情誓言,拒绝了媒婆,并对母亲说“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刘兰芝对爱情的执着,得到了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并随即打发走了县令请来的媒婆。

但当太守的媒人前来求婚时,刘兰芝的哥哥却不管三七二十一,逼迫刘兰芝说“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时,刘兰芝就深深地感到自己在娘家已无容身之地,于是愤然地说“理实如兄言。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登即相评和,便可作婚姻。

”刘兰芝的这番回话从表现上看是答应了兄长的逼迫,但实际上她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采取的是一个缓兵之计。

试想,她如果直接拒绝兄长,定会遭到兄长的一翻辱骂;她如果直接以死相逼,定会令其兄产生防备之心,有可能连以死殉情都不能实现,最终只能无奈地嫁给太守的儿子。

正因为她已下定了为情而死的决心,才会有如此镇定、冷静的回答。

当焦仲卿听说刘兰芝将要再嫁时,闻讯而来,痛苦地说出“贺卿得高迁,……吾独向黄泉”时,刘兰芝也看出焦仲卿那颗坚定的心,于是冷静而坚定的回答“同是被逼迫,君尔示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当刘兰芝与焦仲卿诀别之后,就毅然的投水自尽了。

刘兰芝能如此从容、静定的投水自尽,除了她明白自己摆脱不了这个现实外,更主要的是她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性格。

她的死,有力地说明了她对爱情的坚定。

同时,也有力地体现了她坚定的性格,不屈的精神和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

鲁迅说: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刘兰芝之死,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2、焦仲卿的形象

焦仲卿是诗中又一个正面形象。

他的性格虽较软弱,面对母亲的训斥,他“长跪告”,面对母亲的“捶床大怒”,他只有“默无声”,甚至在母亲的淫威面前违心地遣还兰芝,并幻想“必当相迎娶”。

但他始终忠于与刘兰芝的爱情。

始则向母亲表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的决心,继而向兰芝表明"誓天不相负""吾独向黄泉"的心迹,最后"自挂东南枝",实践了自己与兰芝的誓言,表示了自己对封建礼教的抗争。

他与刘兰芝本身是一对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的夫妻,可是在那个三从四德的特殊时代,也只能无奈地接受母亲对自己婚姻的安排。

虽然他在内心里深深地爱着既善良聪慧,又勤劳能干的刘兰芝,更舍不得与她分道扬镳,但在母亲的淫威之下,他只得忍气吞声,苦苦地哀求,敢怒而不敢言,最终只能凄惨可怜地“自缢于庭树。

”当然,今天的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虽也是一个受害者,但他真是太软弱了。

他的软弱、他的严守“孝道”,对他们的爱情悲剧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试想,要是他有兰芝那样刚烈的性格,果敢的作风,或者,要是他早早地与母亲以死相争,这出千古悲剧也就不会上演了吧。

3、焦母的形象 

焦母,是一个封建家长的典型形象,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

她生在官宦之家,思想非常地保守,可以说封建思想早已在她心中根深蒂固了。

刘兰芝是一个贤慧善良、知书达理、勤劳坚强的人,可就是这样好的一个儿媳,在她的眼中却是一文不值,探其根源,也许是她渴望早日抱孙子的愿望在作怪吧,尽管诗中未对此明言。

封建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仲卿与刘兰芝已结婚两三年了,感情也是日渐加深,但却一直没能为这个家庭添上一男半女,作为家庭主宰的焦母,肯定是不会视而不见,坐视不管的。

为了焦家的香火能够延续,而不至熄灭;为了死后有脸见到地下的列祖列宗,她决定棒打鸳鸯,休弃刘兰芝,为儿子迎娶邻家的罗敷。

为了理置气壮地把刘兰芝遣回娘家,焦母可以说是耍尽了手腕,费尽了心思,万般的刁难,在鸡蛋里面挑骨头。

她首先用“妇有七法: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中的第一条,来指责刘兰芝,说她不会侍奉公婆,并且对长辈不孝顺;然后她又用“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来压制焦仲卿,使焦仲卿不得不接受她的安排;最后,她又使用了美人计,用邻家美女来诱惑焦仲卿“东家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以说,在焦母这三板斧的淫威之下,在她的巧言花语的掩盖之下,刘兰芝就不得不离开焦家,卷起铺盖卷,回到娘家。

三、精妙的语言美

有人曾说“此诗‘佳处在历述十许人口中语,各各肖其声情,神化之笔也’”。

这的确说出了《孔雀东南飞》的语言艺术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首诗描摹情态,铺叙事物,全都通俗易懂。

尤其是人物的对话,真实而又贴切的反映出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活动。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对话,显现了他们之间的恩爱和为了共同的爱情愿望而进行抗争的性格;仲卿母子的对话,既写出了焦母对儿子的爱,又写出了她对儿媳的恨;刘兰芝母女、兄长的对话,令人看到了母亲对女儿所特有的感情和刘兄的刻薄势利之心。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呢?

1、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

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的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

最后一段,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焦刘夫妇的爱情永垂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和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控诉。

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生活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焦刘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了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的艺术表现力有了质的飞跃。

2、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章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式。

古人说:

“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杜气势,广文义也。

”这说的正是排比的作用。

正文的一开始就使用了这种手法,用“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来说明刘兰芝是一个聪明能干,德才兼备的奇女子。

当刘兰芝不得不离开焦家时,作者又对她的穿着打扮进行了极力的铺陈。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这浓厚的装束不但体现了刘兰芝对焦仲卿的眷恋之情,而且含有极强的自尊自重之意,既然一定要离开,又何必能像一条丧家之犬,灰溜溜地走,而应走得光光彩彩,体体面面。

这些排比句的使用,无形地增强了文章的语音气势,提高了表达效果,同时还把作者对刘兰芝的赞美,同情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作者在诗中也用到了它。

在描写刘兰芝的美貌时,作者用“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她那白晰的皮肤,红红的嘴唇,给人一种人见人爱、美不胜收的视觉享受。

文中还两次以磐石和蒲苇进行比喻。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个比喻生动、传神地体现了焦刘二人对爱情的坚定不移、至死不渝。

在这里,作者把焦仲卿比作磐石,喻示着他对爱情的忠贞,那怕是天翻地覆、海枯石烂,也不能丝毫改变他对兰芝的爱。

蒲苇柔软而坚韧,正是刘兰芝的最好写照,她既有着蒲苇那样的柔情,又有着蒲苇那样坚韧的性格。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不但生动准确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增加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诗歌的语言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汉代后,历朝均有研究乐府诗者,也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就。

本文从探讨诗歌的结构入手,着重分析了诗歌在结构上的一些特点,还特别对诗前的小序和结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了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然后又对诗中的人物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刘兰芝年轻美貌、聪明能干、坚贞不屈的性格特点;焦仲卿的软弱、委曲求全;焦母的专横。

至于刘兄和刘母,由于文中描写不多,本文也就没有专门对其进行分析。

最后,本文又对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浅析。

诗中的语言是非常精炼、美妙的,其根源在于它使用了比兴和浪漫主义的手法。

同时,诗中还多处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样,就使全诗的语言显得既优美典雅,又形象生动。

总而言之,这寥寥几千字,只能是对这篇千古美文作的一点肤浅的赏析,权当是在抛砖引玉的吧。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

[3]《文学遗产》双月刊限[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第六期

[4]金伟源.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R],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5

[5]王汝弼,《乐府诗研究论文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最佳答案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中心思想: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

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这首叙事诗共35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

主要内容:

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

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捶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

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

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

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

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孔雀东南飞》

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

《孔雀东南飞》大致创作于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佚名。

这首叙事诗340多句,1700多字。

诗中女主人公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善良,嫁到焦家后,为焦母所不容。

被遣回娘家后,兄长逼其改嫁。

兰芝在新婚之夜赴水自尽,以自己的生命对封建礼教进行最后的抗争,表明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从汉末到南朝,《孔雀东南飞》在民间口头传唱中经过不断加工润色,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千百年来,它始终为人民所喜爱,传诵不衰。

到五四时期,更被改编为各种剧本,搬上舞台,以揭露、抨击封建礼教的罪恶。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斫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人

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