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335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模拟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真题

真题及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是【D】

A.教师法B.高等教育法

C.职业技术教育法D.义务教育法

2.中国由国家举办的中等及以下各类学校实行的内部管理体制是【B】

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校党委负责制

3.中国的教育基本法律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教师的身份特征是【D】

A.国家公务员B.教育雇员C.自由职业者D.专业人员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6.引起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就是一般所说的【D】

A.教育法律行为B.教育法律事件C.教育法律后果D.教育法律事实

7.制定部门教育规章的机关是【A】

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B.国务院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国家权利机关

8.中国对高级中学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实行【C】

A.登记制度B.注册制度

C.审批制度D.许可制度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是【B】

A.教育法律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行政规章D.部门教育规章

10.《教师资格条例》的制定机关是【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D.教育部

11.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

【A】

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行政规章

C.部门教育规章D.政府教育规章

12.“学校、教师能够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规范类别是【C】

A.义务性规范B.强制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D.制裁性规范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制定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D.教育部

14.“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规范类别是

【C】

A.授权性规范B.强制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D.制裁性规范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D.教育部

16教师具有独创性的教案属于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中的【D】

A动产B物资C行为D精神财富

17教育行政复议的对象只能是【C】

A处罚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C具体行政行为D强制行政行为

二多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考核教师的内容有【BCDE】

A.法制意识B.政治思想C.业务水平

D.工作态度E.工作成绩

2.能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有【DE】

A.行为B.物C.精神财富

D.组织E.人

3.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是【ABCDE】

A.制定主体不同B.执行方式不同C.规范效力不同

D.调整和适用范围不同E.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4.学生申诉制度的特征有【ABCDE】

A.法定性B.行政性C.准司法性

D.准独立性E.非诉性

5.中国教育立法的原则必须【ABCDE】

A.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B.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C.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E.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6.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有【ABCDE】

A.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B.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C.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D.享有申诉权

E.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

7.学校规章制度建设要遵守的原则有【CDE】

A.平均用力原则B.超前发展原则C.整体性原则

D.重点突出原则E.适量适度原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BCDE】

A.法制意识B.政治思想C.业务水平

D.工作态度E.工作成绩

9.教育立法的程序一般包括【ABCD】

A.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B.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

C.教育法律的表决和经过D.教育法律的公布

E.教育法律的实施判断

10.中国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类型有【BC】

A.董事会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E.党委负责制

11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中的“以学生为本”就是要:

【ABD】

A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B尊重学生的个性C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D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E一切都听学生的

三判断题

1.教育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

2.教育法律事件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所需要的条件或根据。

(×)

3.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

4.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在11至18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5.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相同。

(×)

6.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

7.符合《教师法》所规定的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就能取得教师资格。

(×)

8.教育守法的主体是所有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

9.教育行政复议执行适用调解原则。

(×)

10.无论是依法作为,还是依法不作为,都属于守法的范畴。

(√)

11.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制定主体相同。

(×)

12.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依据申请的行政行为。

(√)

13.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14.受教育者就是学生。

(×)

15.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

16.学前班、幼儿园的学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17.受教育者是指在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人。

(√)

18.教师考核的结果是教师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

19.《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20年)》提出,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两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

20.中国对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实行登记注册制度。

(×)

2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不同教育利益关系进行价值选择和调整的过程。

(√)

22.教育行政赔偿的主体是国家。

(√)

23.学生的考试分数属于学生的隐私,学校有权拒绝学生监护人了解其分数的要求。

(×)

24.教育守法的主体是指所有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

25.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即是教育法规演进的历史源流。

(×)

26.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可是受教育者却不一定就是学生。

(√)

27.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

(√)

28.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

29.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不同的教育利益集团进行价值选择、调整的过程。

(√)

30.教育法律救济是为弱势群体实施的一种专业性的法律帮助。

(×)

31高级中学的教师资格认定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认定(×)

3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力救济制度(√)

33根据《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20)》规定,到2020年,普通高中教师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位。

(×)

四案例分析题

1.某中学一个班级里,接连出现几起学生的物品丢失现象。

为了阻止这种现象继续发生并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老师接受了几个班干部的建议,决定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小偷。

投票结果出来后,学生李某得票最多,因此被班主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此后,李某总感觉同学们对她指指点点,精神大受刺激,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需送医院接受治疗。

班主任老师的这种做法合适吗?

谁应该承担李某的治疗费用?

为什么?

请运用教育法律知识对此事进行分析,并谈谈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答案要点:

①班主任老师的做法不合适。

学校应承担李某的医药费等相关费用。

(2分)

②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侵犯了学生的人格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3分)

③学校应对班主任老师做出相应的处分,并责令其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3分)

④启示:

学校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的教育和信任的教育。

(2分)

 

2.历史课上,学生李某和同桌的陈某相互推打。

任课老师发现后只是说了句:

你们要是有劲,下课后到操场上去打。

下课后,李某感觉头晕,老师便叫两位同学送她到镇卫生院,并通知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马上打电话通知了李某的父亲。

因李某病情危重,又被送往市医院,班主任老师又及时通知了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并向警方报案。

李某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经过尸体解剖,发现死者李某并无外伤,而是因为情绪激动引发潜在性疾病,最终导致死亡。

请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这个事件中的相关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

①学生李某自身有过错,并因潜在性疾病死亡,应负一定责任。

(2分)

②打架并非李同学死亡的直接原因,陈某不承担刑事责任,但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陈某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赔偿责任由其父母代为承担。

(4分)

③任课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有失职行为,学校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学校可对老师做出相应的处分,并可向任课老师追偿学校的赔偿费用。

(4分)

3.为接受上级督导验收,每班学生都在70名以上的某县高级中学,为使每班学生人数达到规定的额度,让全校一、二年级学生24个班近1700名学生全部放假。

三年级的学生分流到一二年级的教室内,充当一二年级学生,并将班级的课桌严格控制在56套以内。

 试运用所学的教育法律知识进行分析:

该校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答案要点:

①学校的做法是错误的。

(2分)

②该校学生严重超编,班额过大,却在检查时弄虚作假,违反了中国《教育法》

关于学校设置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有关规定。

(4分)

③该校没有履行中国《教育法》中有关学校义务的规定,没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

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4分)

4.中学生李某与其它同学玩耍时打坏了教室的一块玻璃。

班主任段老师就此事批评了李某,并决定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由李某赔偿被打坏的玻璃。

第二天上午课间休息时,李某的父亲冲进教室,不问青红皂白,对段老师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而且扬言,如再“欺负”她儿子,还要“教训”老师。

经医院诊断,段老师眼底出血,鼻骨骨折,身上多处软组织受损,经鉴定为轻伤。

请用教育法规知识分析此事。

答案要点:

①段老师按照有关规定对学生进行正常管理,李某父亲却对教师进行侮辱和殴打,

这既是对教师人身权利的侵犯,也是对尊师重教风尚的败坏,应负一定的法律责任。

(5分)

②段老师无辜受到侮辱、殴打,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对李

某的父亲给予行政处罚,并由其赔偿段老师的损失。

如果公安机关认为其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5分)

5.某中学化学教师徐某正组织学生上实验课,其父突然从外地赶来探望儿子并找到课堂上,徐某随即向学习委员交待了几句便领其父回宿舍休息。

等她安顿下父亲后匆忙赶到实验室时,发现学生正乱作一团。

原来徐某离开实验室后,一实验小组的同学因争着动手做实验碰翻了盛有硫酸的玻璃杯,造成3位同学被硫酸轻度烧伤。

请用所学教育法规知识分析此事中的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

①徐某擅离职守的行为与过错与学生烧伤有着直接的关系,徐某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3分)

②徐某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赔偿主体是学校,但学校能够在对烧伤学生赔偿之后向徐某追偿,也能够对徐某给予一定的行政处分。

(3分)

③实验应有秩序的进行,争着做实验的学生违反实验规则,也是导致被硫酸烧伤的原因之一,因此,该实验小组的同学也应当对烧伤的同学承担一定的责任。

这些中学生一般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赔偿责任有其监护人承担。

(4分)

6.某校高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

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吴老师解释说:

“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她。

她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分析高某的出走是否与班主任吴老师有关?

为什么?

答案要点:

①高某的出走与班主任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关。

(2分)

②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和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4分)

③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4分)

8张老师是某中学高一班主任,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小丽把头发染成红色,而且还化了很浓的妆,就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判小丽,“长得不漂亮,化妆也不好看!

现在先不要上课了,立即出去洗掉!

本学期也不能参加优秀学生评选!

”小丽没有出去,张老师就直接把她的书包扔到了教室门外,把小丽赶出了教师。

请用教育法规的知识分析张老师的言行。

答案要点:

(1)张老师的言行是不正确的(2分)

(2)张老师的言行违反了《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相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2分);其中张老师说小丽“长得不漂亮,化妆也不好看”的话,违反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侵犯了小丽的人身权(2分);张老师把小丽的书包扔到教室外面,把小丽撵出教师的行为侵犯了小丽的受教育权(1分);张老师对小丽说“本学期不能参加优秀学生评选”的话,侵犯了小丽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增强教师热爱学生、依法执教观念,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气氛(2分)

8.李某有一女儿名叫李霞,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

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遂于今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孩子自此辍学了。

学校老师、领导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女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

“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多管闲事!

请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此事。

 

答案:

一DBBDADACBCACACADC

二1-5BCDEDEABCDEABCDEABCDE

6-10ABCDECDEBCDEABCDBC

11ABD

三1-10××√××√×√×√

11-20×√√×××√√××

21-30√√×√×√√√√×

3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