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419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国企改革分析报告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中粮屯河:

打造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糖商18

3、中粮生化:

大集团、小市值,同业竞争问题有待解决21

中农发集团

横跨种植、畜禽、远洋捕捞的农业巨头

中农发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唯一专业从事农业的中央企业,主要从事远洋捕捞、生物疫苗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现代种业、农业保险、绿色食品、海外农业六大核心业务。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综合性、国际化的国有中央农业企业,中农发集团对外致力于国际合作,开发利用农业、渔业资源;

目前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4家,在世界4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或基地,与80多个国家(地区)保持经贸往来。

集团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远洋捕捞及农业资源开发、生物疫苗和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销售、农牧渔业相关配套服务为核心的三大主业。

农发种业、中水渔业、中牧股份分别为集团下属三个板块的上市平台。

以种业为核心,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

公司目前主营玉米、水稻、小麦、甘蔗、马铃薯、棉花和油菜等多种农作物种子(苗)的生产、销售,以及农化产品进出口业务。

目前拥有控股子公司9家,包括8家种业子公司和1家农资公司。

公司以种业为核心,整合粮食收储加工的优质资源,构建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农资配送、规模化种植、粮食收储、食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将农发种业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农业种植业综合服务商。

加快做大种业规模,积极拓展农化业务,稳步转型田间综合服务商。

在集团公司和国家政策扶持下,公司以国家资本金通过外延式并购已成为国内小麦种子最大的生产商,公司目前所属的种子企业达到8家,业务涵盖水稻、小麦、玉米、甘蔗、马铃薯、油菜等多种种子产品。

公司率先在小麦种业领域实现了突破,已形成了扬麦、洛麦、泛麦三大品种系列,小麦种子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

公司计划以种子业务为重点,在整合子公司研发资源、销售网络的同时,积极拓展生物肥料、低毒农药业务,依托集团资金及资源优势打造农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并积极布局农化板块,打造农资一体化平台。

同时,在此基础上,公司有望整合持续整合资源,积极谋求向田间综合服务商转型。

在此过程中,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农发集团将在资金、资源(农地资源为主)两个层面给予公司大力支持。

此外,公司也在加快通过技术革新,在生物育种方面加快布局,通过在集团层面体外孵化的方式运作(因研发阶段投入较大)。

整合内外部资源,转型农业田间综合管理服务。

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已形成了在产品种类和区域上相对均衡、齐整的布局。

此前公司公告,与河南枣花面业、黄泛区农场及相关自然人合资成立农业服务公司。

相较于其他企业,公司的服务体系植根于黄泛区农场及周边地区,更接地气。

紧密围绕二级企业(地神种业)的业务拓展,围绕产业链的资源进行整合,把资源夯实,在项目的推广长更有操作性。

从模式上,公司及二级企业(地神种业)在产前具有优势,做种药肥一体化的产品服务;

同时,利用黄泛区农场的资源,主要做产中服务,包括种植培训、气象服务、农机代耕、代收服务等。

此外,枣花面业具有产后的优势:

西华县最大的面粉加工厂,当地最贴近的需求拉动,解决农民卖粮问题。

同时再付公司层面提供收储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期又与益海嘉里投资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积极开展粮食作物、农化、甘蔗等领域方面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农作物的生产技术服务、收储、加工等领域采用多方面的合作模式,推动产业体系建设。

相信未来公司在海内外资源并购整合、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还会有新的突破。

国内远洋捕捞龙头企业,大平台,新发展

中水渔业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渔业企业,,资产规模位居我国远洋渔业企业前列,是我国三大远洋渔业上市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从事远洋捕捞生产和经营,是我国较早开发太平洋金枪鱼和南美鱿鱼资源的龙头企业之一,拥有各类远洋渔船50艘,在中西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从事捕捞生产。

主要产品有阿根廷鱿鱼、秘鲁鱿鱼、秋刀鱼和金枪鱼等海产品及加工制品。

目前,公司在境内外设有十二个分支机构,在北美、南美、南太平洋地区设有五家代表机构及控股公司。

此外,公司还开展水产品贸易、船舶修理、渔船渔机和渔需物资进出口等业务。

公司201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279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10483万元,同比下降6124%,对应每股收益007元。

2014年公司通过一系列收购、重组进行了改革转型。

1)集团优质资产注入,中农发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水产有限公司,拟将部分远洋渔业资产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渔环球注入上市公司,此次重组将扩充远洋捕捞资产、扩展捕捞业务范围、扩增业绩规模,提升盈利稳定性。

2)引入战略投资者,借助复星集团资本运作、产业资源的优势,有助公司提升经营管理,推进远洋渔业产业链延伸。

3)开拓新领域,收购厦门新阳洲水产品工贸有限公司,新阳洲主营干制水产品(紫菜、海带等)加工销售,2013年净利润为36653万元。

面对主业发展瓶颈,公司已确立优化产业结构、开拓渔业相关新业务的未来发展规划。

此外,公司此前公告拟参与中粮集团旗下“我买网”的B轮融资,目前正进行尽职调查,更有望在销售渠道商扩展升级,布局电商。

扩产、升级,中国动保龙头蓄势待发

中牧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动物保健品生产企业,主营业务领域涉及兽用疫苗与诊断试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三大板块,作为中国畜牧防疫领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公司承接与吸收合并了多个历史悠久、技术雄厚的兽药生产机构,基于悠久的生产历史,公司在生产工艺、产品储备、研发实力等方面积淀了深厚基础。

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动物保健品生产企业,也是唯一拥有全部国家强制免疫疫苗定点生产资格的企业。

公司201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35亿元,同比增长108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90亿元,同比增长2317%,对应每股收益068元。

加速发展常规疫苗,向动物保健与营养方案综合提供者转型。

中牧股份正面临中国动物保健行业升级、公司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14年是成长起跑年,15年是加速年。

在传统招标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加速发展常规疫苗、兽用化药、饲料添加剂业务,全面布局产能扩增与新品储备,促进公司转型成为动物保健与营养方案综合提供者。

此外,针对公司常规疫苗相对薄弱的现状,与规模化养殖提速、大幅释放高质量常规疫苗需求的行业前景,中牧股份已经把发展壮大常规疫苗作为未来战略重点,未来三年,公司力争实现常规疫苗的突破性增长,主要依托“优质高价新品持续推出”与“产能大幅扩增”。

兽用化药方面,公司拟采用内延式发展与外延式扩张并举的方法发展这两大业务。

更换新董事长,万象更新。

公司6月底公告,因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工作安排原因,余涤非先生请求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的相应职务。

同时,公司董事会提名并选举胡启毅先生为公司新任董事长,胡总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高级经济师。

曾任中国华冠农业工程开发总公司分公司副总经理、部门经理;

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总署秘书;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处副主任;

北京乐道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南京梅里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董事长;

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党总支书记;

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党委副书记。

现任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

胡总在体制内外均有从业经验,在公司任职期间一手促成与梅里亚等国内外动保领域知名企业的合作,背景与农发种业陈章瑞类似,后续有望在理顺机制,梳理战略,引入新人才厚,带领中牧股份再创辉煌。

中粮集团

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供应商

全球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企业。

自1949年创建以来,集团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

靠着外贸垄断权发展扩充的形势,逐渐向加工业和品牌提升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延伸,建立新的产业发展格局,涵盖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金融九个板块业务,形成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

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蒙牛乳制品、大悦城ShoppingMall、亚龙湾度假区、雪莲羊绒、中茶茶叶、金融保险等。

这些品牌与服务铸就了中粮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

目前,中粮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企业。

1992,中粮集团开始向多元化企业转型,至2004年底集团主导业务还是传统贸易。

2005年中粮集团确立了“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

同年,集团收购深宝恒并更名为中粮地产,收购新疆屯河进入番茄酱加工以及甜菜糖加工产业。

2006年,集团收购丰原生化,打造为中粮发展发展生物产业的平台。

2007年,上市公司中粮国际(0506—HK)拆分为中粮控股(0606—HK)和中国食品两部分。

前者形成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油脂加工、面粉加工、麦芽加工和贸易、大米加工和贸易等五块业务;

后者专注于品牌消费品,包括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可口可乐、金帝巧克力。

2009年,集团分别投资177亿和40亿建设生猪产业链和天津的粮油基地,加强肉食品产业链上游和全产业链的上游建设;

创立自有品牌“悦活”,形成涵盖包含果汁、蜂蜜、乳酪、谷物早餐等众多产品的一个产品群品牌;

收购了五谷道场、德信行、蒙牛乳业和万威客,开始涉足方便面领域和天然精油等香精香料业务。

同年,中粮旗下专业食品购物网站“我买网”正式上线运营。

2010年,集团收购智利Colchagua酒厂以及葡打造中粮葡萄酒产业链,这是其国际产区布局战略的重要举措。

2014年中粮集团通过海外并购,获得荷兰粮食贸易公司尼德拉和来宝集团旗下来宝农业的控股权,与这两家企业的战略合作使得中粮将全球供应链扩大到巴西、美国、乌克兰和俄罗斯。

中粮集团并购尼德拉和来宝农业,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世界农产品市场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旗下拥有八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乳业、中粮包装、大悦城地产五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中粮生化三家内地上市公司。

资产整合或拉开序幕。

中粮集团此前被列入第一批国企改革试点名单,在此前,宁高宁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中粮集团在海外并购尼德拉(种业)和来宝农业后,希望通过资源整合达到协同效应,连接农产品产区和销区,买全球、卖全球,打造一家拥有国际化人才、符合国际标准和产业链支撑的全球化公司。

宁高宁表示,这些业务未来将整合成一家“全球性农业公司”。

此外,2014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刊发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华孚集团注册资本1334亿元,主要承担中央储备糖、中央储备肉的管理和具体操作实施等政策性业务,同时经营食糖、肉类、菜蔬、酒类等副食品的生产加工、批发、零售、进出口、物流、工程设计及承包、食品检测及研发、连锁商场等,拥有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中国食品集团公司、华孚集团、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华孚中商铁菜蔬有限公司、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及国贸食品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子公司。

打造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糖商

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

公司主营番茄加工及贸易、制糖及贸易、林果加工及贸易三大业务,是全球领先的番茄制品和杏酱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食糖生产和贸易企业。

中粮屯河成立于1983年,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2005年6月,在中粮集团成功重组新疆屯河后,公司进入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企业盈利能力、产业规模、行业地位、客户认可度、社会声誉、国际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针对旗下产品,中粮屯河实施全产业链监控,形成种业研发、机械化种植采收、生产加工、品管品控、物流、营销的完整全产业链格局,“从田间到餐桌”,严格把控每一个生产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致力于成为果蔬食品行业的领导者和品质一流的食品企业。

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39亿元,同比减少2064%,主要是食糖销售量和价格及番茄销量下降所致。

实现净利润2,6463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124%,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71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970%,主要是资产处置收益减少,2013年度涉及头屯河土地拆迁补偿净收益903965万元。

中粮屯河以建立具有国际水准、有竞争优势的大糖商为目标,本着“大生产、大流通、大研发”的大糖商发展思路,通过加大农业及研发投入、强化运营、降本增效、创新业务模式、构建全新贸易管理体系等措施,糖业整体核心竞争力得以加强。

逐步形成海内外自产糖、原糖进口、加工、仓储物流、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完整的食糖产业链。

公司在新疆拥有40万亩丰产高品质甜菜基地,旗下9家糖厂年制糖能力达到46万吨(实际生产33-35万吨),是中国最大的甜菜糖生产商,生产的白砂糖、绵白糖等产品拥有良好的声誉和优质的客户群,已与可口可乐、卡夫、伊利及蒙牛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在糖业领域,过去两年公司积极拓展贸易糖和海外业务,将中粮集团下属白糖事业部整体注入上市公司,主要负责白糖贸易、期货交易和配额内进口糖业务(90-100万吨,总配额184万吨)。

此外,2014年Tully糖业榨季压榨能力创造其89年历史的记录,全产季榨蔗243万吨,产糖312万吨。

本报告期,公司积极改变Tully糖业商业模式,并在甘蔗原料供应、销售、融资、资本性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同时通过内部选拔、外部引进实施海外糖业人才培养计划,着重培养贸易、研发、技术、管理人才,为公司未来加快海外糖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014年7月,曹妃甸项目正式投入建设,预计未来将实现日处理原糖3000吨、年产50万吨精炼糖、8万吨国储库容的规模。

看点1:

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业绩反转可期

2014/2015榨季,全球食糖供需格局转变,仍有库存压力受天气因素及食糖种植效益下滑影响,全球食糖主要生产及进出口国巴西、中国、泰国产量出现明显下滑,全球食糖产量预计在1729亿吨,较上一年度调减18%。

消费方面,预计全球糖消费量预估增加03%,至171亿吨。

整体来看,由于全球食糖减产,消费增加,供需格局朝着利多的方向发展,库存消费比明显下滑,但是从供应与需求来看,全球食糖仍旧过剩,库存压力仍较大。

14/15榨季国内食糖或减产18%,15/16榨季或继续减产。

由于过去两年糖价下跌,种植面积下降,加上由于天气原因导致出糖率下降,预计本榨季全国食糖产量约为1056万吨,同比下降18%。

其中,广西糖产量预计为635万吨,同比上下降25%。

未来2015/16榨季,广西计划种植甘蔗面积约1300万亩,同比继续下降150万亩,降幅105%,符合预期。

主要由于广西连续三个榨季下调甘蔗收购价格,导致蔗农种蔗积极性下降,原本的蔗地改种了木薯等其他作物。

减产、限制进口推动糖价持续走高,全行业已扭亏。

14/15榨季收尾,预计供需缺口350万吨,下一榨季供需缺口或突破500万吨,目前国内食糖库存750万吨(商业库存5237万吨,同比减220万吨;

国储糖150万吨,同比增加30-50万吨),供需缺口将快速消耗食糖库存,期末库存拐点推动价格趋势性上涨。

由于甘蔗“一种收三年”的特性,蔗糖的供给及价格波动存在3年一个周期的规律,14/15榨季正是供给下降新周期的开始。

目前,国内白糖现货价格约为5350元/吨,糖企盈利在150-300元/吨。

2014/2015榨季全国食糖产量为约1100万吨,较上一榨季减少16%,预计销费量将在1500万吨,糖市供应缺口在400万吨左右。

预计2015/16年糖价有望持续反弹。

番茄酱方面,2014年,随着兵团限产保价政策的落实,番茄产业从低谷中崛起,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公司加快向高端客户、周边国家、国内市场及向下游产品转换,通过转变销售模式、积极培育周边及国内市场,加大与国内大型终端客户的合作、控制加工规模、优化产能、清理闲置资产、实施降本增效等措施,在中国番茄酱产品“去库存化”后,全球番茄酱市场供需趋衡,市场行情回升,番茄业务扭亏为盈,走出低谷。

看点2:

集团层面资源整合

中粮集团过去一年收购多项资产后,从解决同业竞争角度出发,与白糖、林果相关的资产有望在公司层面整合。

中粮集团收购莱宝农业(荷兰)和华孚集团,莱宝农业全球4个糖厂,150万吨产量,贸易量上千万吨;

华孚集团下属中糖股份,参股/控股4家糖厂,有20余万吨的生产能力。

同时管理27座直属仓库,白糖国储上百万吨。

每年白糖贸易200-300万吨。

按照中粮集团的规划,中粮屯河是集团内部糖业、林果业资产整合的平台。

若莱宝、华孚与公司在某种层次上形成合作,不仅增加了公司的食糖产量、贸易量水平,增强业绩与糖价之间的弹性;

更重要的是,依托中粮糖业(已整合进入上市公司的进口糖贸易企业),莱宝农业,华孚糖业,公司有望在全国乃至全球整合糖业生产、贸易、仓储的资源,成为全球大糖商,提高对全球糖价的潜在话语权,成为真正的制糖行业有江湖地位的公司。

以Tully为平台加强跨国管理人才培养,与来宝农业建立交流机制,引领、带动糖料种植,以国际先进经验带动国内发展,加工环节不断提升效率。

协同华孚集团食糖业务,以产业和进口能力为基础,以华孚食糖业务的仓储设施为依托,构建“品种+区域,大客户串联”的大销售网络,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配送。

在国内外优质资源地区继续扩大生产能力,通过多渠道销售以及套期保值来保证营收和利润的双实现。

同时,以规模为依托,公司也是白糖电子交易领域潜在的王者。

大集团、小市值,同业竞争问题有待解决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发起的农产品深加工生产企业。

加入中粮集团以来,公司实现了快速增长,通过利用“低温液化,清液发酵”专利技术和世界领先的工艺设备,以玉米等农副产品及非粮生物质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

截止目前,已形成年加工玉米近19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燃料乙醇、柠檬酸、氨基酸、L-乳酸、环氧乙烷、玉米蛋白粉及DDGS饲料等系列产品。

中粮生化在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国内外完善的营销体系。

目前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拥有很多国际知名企业为公司客户,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为各类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中粮生化将秉承中粮集团“国际水准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目标,着力发展燃料乙醇、赖氨酸、柠檬酸、聚乳酸、有机酸、环保综合利用等产业,实现全面非粮替代,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公司核心产品为燃料乙醇、柠檬酸、赖氨酸。

2014年,全球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国内经济增长压力较大。

公司主要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柠檬酸、赖氨酸市场持续低迷;

玉米燃料乙醇优惠政策逐步取消;

国际油价深度下跌,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一路走低,燃料乙醇结算价格直线下滑。

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5,31967万元,同比下降254%;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52318万元,同比下降3053%。

燃料乙醇产业所属生物能源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替代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以及对大气雾霾污染、水土资源污染控制都有十分积极的战略意义。

但近年来,公司燃料乙醇业务的发展步履维艰:

一方面,原油价格低位运行,导致石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汽柴油价格持续下调。

燃料乙醇作为汽油的替代品之一,价格与油价汽油价格实现联动,导致价格下跌,利润下降;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中央强调粮食安全的背景下,政策开始全面限制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一代生物燃料,尤其是玉米乙醇的大规模推广,补贴额度不断下调,对生物燃料乙醇企业的补贴越来越少。

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第1代燃料乙醇补贴标准为300元/吨,以木薯为原料的第15代燃料乙醇补贴标准为500元,以农林废弃物秸秆及玉米芯废渣为原料的2代燃料乙醇标准为800元/吨。

同时,自2015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变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同时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用于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的变性燃料乙醇也恢复征收5%的消费税。

目前,中粮生化至今仍受到政策的庇荫,但玉米燃料乙醇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取消,产品利润空间受到多重挤压。

柠檬酸业务所属食品添加剂行业,行业产能趋于集中,国内产能过剩,行业整体环境不景气。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国内经济处于深度结构调整中,国内外需求增长缓慢,2015年柠檬酸市场竞争依然激烈。

2012年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安徽生化全资子公司中粮生化香港、刚桦有限公司、昌泰兴业与FullStandInvestmentsLimited等7家卖方签署协议书,收购卖方全资持有的中粮生化(泰国)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为人民币2000万元。

泰国生化位于泰国曼谷,生产区位于泰国中部的罗勇府洛察纳工业园区,毗邻港口,所在地是泰国木薯产区之一,其设计规模为年产柠檬酸3万吨、硫酸钠18万吨。

公司表示,泰国木薯资源丰富,投资、贸易环境较优越,泰国生化地处泰国木薯主要产区之一,具有原料供应优势。

公司收购泰国生化,可逐步实现原料多样化,进一步完善公司柠檬酸产品的区域布局,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经营压力,公司坚持成本领先为主的产品竞争战略,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积极探索海外发展,推动柠檬酸产业合理布局,完成中粮生化(泰国)有限公司技术改造,正式投产。

但整体看,公司柠檬酸业务盈利大幅反转的可能性不大。

主业复苏短期较难,解决同业竞争背景下的资产整合值得关注。

中粮生化主营燃料乙醇业务与中粮集团(实际控制人)旗下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控股存在同业竞争关系。

早在2007年,中粮控股在香港上市前已与中粮集团签订了《不竞争契约》,中粮控股享有从中粮集团购买其持有中粮生化相应股权的选择权。

如购买中粮生化股权的选择权开始生效的第五个周年内中粮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仍做出不行使该购买选择权的决定,中粮集团应在六个月内将其持有的中粮生化相应股权转卖给非关联的第三方。

相关于中粮生化的选择权于2007年4月3日起生效。

经中粮控股2012年3月16日召开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会议,决定自2012年4月3日起再将中粮生化选择权延期三年。

若中粮控股决定行使购股选择权,中粮集团将在中粮控股行使中粮生化选择权后约三年左右时间力争解决中粮控股与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

2014年12月12日,中粮控股召开独立非执行董事会议,决定自2015年4月3日起再将中粮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