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658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docx

最新苏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综合测试题有配套答案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嬉戏(xī)古刹(chà)瘦骨嶙峋(xún)

B.干涸(hé)崛起(jüé)蜂蝶翩飞(piān)

C.阻塞(sè)污垢(hòu)泠泠淙淙(cóng)

D.涟漪(yī)精髓(suǐ)迥然相异(jǒ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娇饶  泛滥  分道扬镳  万籁俱寂

B.褒贬  恍惚  玲珑剔透  枝缠藤绕

C.屏障  萦绕  登峰造极  千峰竟秀

D.瞭望  怅惘  心往神弛  生意盎然

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短语是(  )(3分)

走进农场,给人一种步入人间仙境之感。

这里树种繁多,葱茏茂密;奇山异石,雄奇美丽;流泉飞瀑,蔚为壮观。

这里,四季风光迷人,美不胜收。

春天,遍地鲜花,        ;夏天,绿树成荫,        ;秋天,        ,层林叠翠;冬天,山清水秀,        。

A.水流潺潺莺歌燕舞满山红叶腊梅争芳

B.腊梅争芳莺歌燕舞水流潺潺满山红叶

C.莺歌燕舞水流潺潺满山红叶腊梅争芳

D.腊梅争芳莺歌燕舞水流潺潺满山红叶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距今二、三百万年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代。

B.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

C.庐山乃避暑胜地,庐山人自豪地称:

“唯我庐山,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

D.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凤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

5.下面语段中有三处问题,请找出来并修改。

(3分)

①烟波浩渺的微山湖千岛湿地位于江苏省沛县东部,是“全国重点保护湿地”。

②千百年的沧桑巨变,形成了沛县湖区唯一独特的千岛湿地景观。

③清代漕运使张大为曾誉微山湖为“人间第一湖”的称号。

④泛舟湖上,但见芦苇摇翠,荷花绽红,点点白帆。

(1)序号(  ),修改        

(2)序号(  ),修改                              

(3)序号(  ),修改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3分)

三月的柳叶杨花还在等着春雨的呼唤,并未完全绽放。

忽然,一簇嫩黄撞进眼帘,定睛一看,   

__________________,饱满的花苞则是凝重的枣红色,像是涂了一层油脂一样圆润,绽开的花朵才是灿烂的黄色,娇小玲珑但很结实。

①阵势犹如T台上名模走秀款款起来,不慌不忙、镇定自若

②压在枝条下的花朵从容地钻出来,既层层叠叠,又错落有致,井然有序

③原来路边一丛迎春花开得正欢,枯干的枝条上,站着一小朵一小朵的迎春花

④风吹过,花瓣像一张张开口的小嘴巴,仿佛七嘴八舌地说,开花啦!

春天来啦!

⑤我忍不住蹲下来贴近它们,伴着一缕清香,我发现细细的枝条枯

黄中泛着绿意

7.阅读下面文字,请以宣传黄山为内容,使用不同的修辞编写两则旅游宣传语。

要求:

主题鲜明,语言简明。

(4分)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境内千峰耸立,拔地极天,气势磅礴,景色奇丽。

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古人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1)使用比喻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对偶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九年级

(1)班围绕“气象物候”主题,开展了下面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现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7分)

(1)下面的古诗词均与物候有关,请将其默写完整。

(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2)写出你熟悉的关于气象物候的两则谚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准备组织“气象物候观测兴趣小组”每天观察天气变化。

佳佳同学认为观测气象物候是气象台的大人们干的事,现在学习这么紧张,没有闲工夫参加这个活动。

请你劝说她加入班级“气象物候观测兴趣小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阅读与理解(41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9~10题。

(4分)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9.这首五言诗前两句写了五月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候现象。

(2分)

10.“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画山绣水》选段,完成11~14题。

(8分)

①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

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只有桂林山水。

②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

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③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

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

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被搅碎了。

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

,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

你也许会想:

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

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④可是你千万不能一味贪看这类有趣的事儿,怠慢了眼前的船家。

他们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

那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位两鬓花白的老人。

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

⑤你不妨这样问一句:

“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

”那船家准会说:

“怎么没有?

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⑥这以后,横竖是下水船,比较消闲,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

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

譬如磨米山头有块岩石,一看就是个勤劳的妇女歪着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

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

⑦迎面来了另一座怪山,临江是极陡的悬崖,船家说那叫父子岩……

11.结合语境,解释第①段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段中的②、③段重点描述了哪两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为什么称船家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

”这句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15分)

冬走伏牛山

逯玉克

山寒水瘦之冬月,伏牛山满目枯黄,背阴处积雪斑驳,偶有松柏几株,绿竹一丛,苍翠着一点生机。

车如小舟,在波峰浪谷间游弋。

至一山高处,文友红枫说,嵩县白河乡很神奇,它处在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脚下这座山,便是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路边一碑载有此事,我们拂去积雪,却拂不尽薄冰,只好作罢。

至云岩寺,满地落叶踩踏成泥,晴空下,几棵高大粗壮筋骨毕现的千年银杏傲然向天。

山谷正中,有一座朝阳的古庙,这就是云岩寺。

些许意外,云岩寺为初唐自在禅师所建,是伏牛山佛教中心,而眼前的寺庙,孤寂、落寞、破败,像孩子外出打工独守空巢的风烛老人,让人心生怜悯。

循墙绕柱,方知乃明代重修。

寺庙背后,两棵参天银杏,裸露的苍劲枝干,像黑色的闪电虬曲在冬日的晴空。

村民说,这是下寺,再往里6公里还有上寺。

我们嗟叹着,开始步行。

谷中一溪,满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乱石,溪水淙淙,在乱石间跌宕喧闹。

我们踩着乱石,逆流而上。

谷中,零星散住着人家,不见青壮劳力,只有几位白发老者在门口或溪边翻拣或淘洗银杏果、山茱萸。

门口的竹席,溪边的卧石,到处晒着那些黄白红艳的山果。

里少土地,这些大山和金秋的馈赠,是山民赖以生存的一项收入。

溪畔、崖壁,一些未及采摘的山茱萸繁星般红果满树,摘一颗尝尝,凉凉的酸酸甜甜,似山楂的味道。

而那些不曾采摘的柿树,因没了婆娑摇曳欲露还藏的绿叶,满树的柿子一览无余地醒目着。

柿子太稠,树枝被压成弧线;经霜后的柿子红得透亮,那浓缩进阳光的诱人红艳,张扬成荒寒中的一抹诗意。

山上谷中,千年银杏随处可见。

与恐龙同时代的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

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其他植物都已灭绝,它却奇迹般活了下来。

云岩寺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聚落着400多棵古银杏树,因而创造了“寺庙内千年古银杏树最多”的吉尼斯纪录。

中午,在农家吃饭,品味一种难得的“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的意趣。

山里人居然还用着烧柴禾的灶台,四壁土墙和屋顶满是烟熏火燎的黢黑,浓浓的烟火味弥散着一种久违的亲切,让人回想起童年的味道。

冬日午后,山村寂寥,土墙古瓦的老屋茅舍间,散发着古旧的气息,不时有家鸡、黄狗、老猫的身影出没,让人恍若时光倒退了一个世纪。

偶尔也有几间贴有瓷砖的洋房,它们扎眼的光鲜破坏了小村古旧的风格,给人一种文白夹杂的别

扭。

山谷尽头,艳阳下一峰巍峨俊秀,那便是伏牛山主峰龙池曼。

山脚处一块石碑,风剥雨蚀,已不易辨认。

农人说,这就是上寺的遗址。

我惊讶,当年声名赫赫,和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的云岩寺,如今寂然破落得只剩一块字迹模糊的石碑了?

还有一处遗迹,是一块巨石,刻有吟咏云岩寺的诗词,可惜已倒伏在地,看不清词句。

莫名惆怅。

唐朝远去了,化为几册发黄的史书;上寺荡然无存了,只余两块字迹模糊的石碑石刻;唯有寺中错落分布的银杏树在寂寞地挺立着。

这些目睹了云岩寺千年兴衰的古银杏是否已然成佛?

它荣枯不惊淡定从容的年轮里可否藏有漫漫岁月的沧桑往事?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月30日)

15.本文是按照游览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请根据文章,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6分)

时间

主要游览点

主要见闻

上午

下寺

中午

吃农家饭

午后

上寺

16.“偶尔也有几间贴有瓷砖的洋房,它们扎眼的光鲜破坏了小村古旧的风格,给人一种文白夹杂的别扭”,请简说“文白夹杂”的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分析“谷中一溪,满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乱石,溪水淙淙,在乱石间跌宕喧闹”句中“喧闹”一词的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游览云岩寺的下寺和上寺时,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14分)

读书如登山

李 裴

①深秋登黔灵山“瞰筑亭”,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眼底尽收筑城美景,顿觉“山高人为峰”,慨叹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由是想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岂不如登山?

山脚、山腰、山顶风景各异,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登顶的毅力,饱览无限风光。

②读书之初,如登山上路。

上大学第一堂写作课,老师就出题:

“书”。

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到“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从“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到“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如意欲前往名山大川的激动,读书的理念深深刻在了脑海里,伴随着学习、工作和生活,凭兴趣读书转向了自觉读书。

③品味书籍,如登山途中。

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有时驻足观望,有时边走边想;时而舒缓,时而峻急,有时沉思默想,有时豁然开朗,这是登山与品书的节奏和乐趣。

读不同的书,就如登不同的山。

童谣里纯真的生活气息,诗词里万事万物的生动情感,武侠作品想象力的拓展,言情小说里的柔肠百结,科普读物的启人心智,历史演义的波澜壮阔……洋洋大观,充塞于目,不绝于耳,仿佛与先

贤哲人对话,越数千年时空交流。

有一点可以肯定,书乃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人类文明延绵的基石。

④领悟书籍,如登山临顶。

随着读书的推进,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随之深入。

古今多少事,尽在登高望远的观照之中,却也是读书润物细无声的沉淀,于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提升自我。

读懂一本书,就像攻下一座山。

鲁迅的“投枪匕首”,马克思的“解剖

刀”,毛泽东的“还看今朝”……林林总总,幕天席地,不解其意则如登山半途而归,不过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疑惑,不懈坚持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融入书籍,如登山归途。

读书,是读如何做人、读道德规范、读人类文明,“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阅历多了,“横看成岭侧成峰”,察古知今、明辨事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优秀文化传统中如鱼得水,沉浸在人类精神世界中,补足精神之“钙”,祛除行为之“垢”,筑牢思想之“魂”,浩浩然扬君子之风,卓卓然做有识之士。

⑥世上没有登不尽的山,只有读不完的书。

书中有你不知道的知识,有你不了解的世界,有你要追寻的梦想。

找一本好书,畅游在文字的山谷沟壑间,穿越层峦叠嶂,更于平凡之中见真知、日常之中见深奥,以之延伸人生长度,拓展人生宽度,增加人生厚度,实现人生价值。

(选自《决策探索·上半月》2015年第1期,有删改)

19.本文结构清晰,论述条理清楚。

下列对本文结构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20.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述的?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怎样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说说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3.“曲径通幽”不仅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还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曲径通幽”不仅是摄影者不断寻觅的景点,还是文人墨客追求的意境;“曲径通幽”不仅能给旅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感,还能给被批评者带来豁然开朗的感受。

请你以“曲径通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B.崛—jué;C.垢—gòu;D.迥—jiǒng)

2.B(A.娇娆;C.千峰竞秀;D.心往神驰)

3.C(抓住季节的特点选择)

4.A(“二、三百万年”之间的顿号去掉)

5.

(1)②删去“唯一”或“独特”

(2)③删去“的称号”(3)④“点点白帆”应为“白帆点点”,与前面短语“芦苇摇翠”“荷花绽红”结构一致

6.③②①④⑤

7.

(1)黄山,中国的一张名片;黄山,独特的天然氧吧!

(2)观黄山四绝,赏千峰奇景。

8.

(1)①月黑雁飞高②竹外桃花三两枝③春风不度玉门关

(2)示例1: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示例2: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示例3: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示例:

佳佳,我们平时作文经常苦于找不到素材,其实参与“气象物候观测”活动不仅能积累写作的素材,还能丰富我们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呢!

快来参加吧,不会耽误学习的!

9.边塞依然白雪皑皑

10.表达了诗人愿意以身许国、杀敌报国的壮志。

11.句中的“泛滥”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这里的山水到处显现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12.漓江水色图、鱼鹰捕鱼图。

13.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心胸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

14.既总结了上文的山的“象形”,又引起了下文关于山的神话故事的叙述。

15.①云岩寺、千年银杏、各种山果②烧柴禾的灶台,火熏黑的土墙和屋顶③山村、伏牛山主峰龙池曼、石碑(上寺的遗址)

16.“文白夹杂”是指土墙古瓦的老屋茅舍与几间贴有瓷砖的洋房交错相间。

17.“喧闹”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遇到乱石阻挡时的情态,动静分明;也衬托出山间的幽静。

18.当看到云岩寺的下寺孤寂、落寞、破败时,“心生怜悯”;当看到上寺荡然无存时,“莫名惆怅”。

19.C(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

20.读书如登山。

作者运用比喻论证法分别从读书之初、品味书籍、领悟书籍、融入书籍四方面来论述。

21.举例论证。

通过具体列举阅读不同书中的内容,有力论述了品味不同的书,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22.阅读优秀的经典书籍,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食粮,能够规范我们的道德行为,能够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

23.参照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参考佳作】

心里美滋滋的

上海一考生

我的家园很普通,普通得在地图上找不到它的位置。

可我的家园确实很美,那里曲径通幽,处处收藏着我的故事,处处流淌着我的幸福。

那个被我称为“家园”的地方,其实就是我的家。

从家里出发,可以直达我的校园。

两三里小路,七八分钟行程,不用太快,也不用太急,引得多少同窗羡慕了好多年。

这条小路,其实也算不上什么。

这么短的路程,除了要拐几个弯,还有好几处坑坑洼洼。

但行走在路上,却总有一种陶渊明笔下的夹岸数百步之感。

清晨打开房门,跃入眼帘的全是绿色。

绿绿的小草,绿绿的禾苗,绿绿的大树,真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天天行走在这么一条绿色长廊上,心情时时都是美美的啊!

放学了,哼着刚刚学会的歌儿,沿着小路一溜烟便进了家门。

这个时候,我得去看看本姑娘的那些朋友们了。

书包一丢,穿过楼梯,打开后门,便到了我家的小院。

看到我回来了,那些朋友乐得不可开交。

垂柳高歌低吟,花草婆娑起舞。

为了迎接我的到来,葡萄架上的那些小家伙,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站了出来,它们的眼睛一天比一天睁得大,生怕我忘记了它们似的。

满架的牵牛花开得正旺,把手儿都伸到了后门口。

这不,几天不见,调皮的花儿都跑到窗台上去了。

我一路摸了摸那即将熟透的葡萄,轻轻地吻几下那金黄的花瓣,心都醉了……

小院虽美,可不能久留。

这不,在院子里才待上一杯茶工夫,妈妈便在楼上喊我去吃点东西。

我知道,那只是一个美丽的借口,我得去做作业了。

我一溜小跑上了楼,进了我的书房。

说是书房,其实只有一个书柜,一张

方桌,几条凳子。

来客时,这里是客厅;吃饭时,这里成了餐厅。

不过,推开窗户,小院里的风景尽收眼底。

有时月光透过树叶照进来,那情景真是无限诗情画意。

有时,一家三口团坐在一起,整个小屋顿时被快乐的气氛环绕着。

说话声,吵闹声,欢笑声,任意在小屋里回荡飞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