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71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导学案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答案:

①“绕”字好,围绕。

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村民安静生活的场景。

此词使之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拂晓。

清晨,燕子自由自在飞翔,绿水缓缓流淌。

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答题指导:

•①正面回答,观点要鲜明,至于孰优孰劣,一般可自由选择。

•②比较鉴赏时应有所偏重,可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进行鉴赏,得出一有一无的结论。

合作探究:

答题步骤----词语比较题:

 

答题模式:

2.古诗中某一诗句的比较鉴赏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问:

此诗第四联"

多病所需惟药物"

,有的版本作"

但有故人供禄米"

,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

“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

(表明态度)只是因为友人供给我钱粮。

(析句意)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

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

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正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满含寄人篱下的伤感,也包含着自已没有得到赏识与重用的不满。

(析妙处)而诗中“多病所需惟药物”则只有身体的多病与潦倒,没有这些丰富感情的倾泻。

(比较句的劣势)

①正面回答,观点要鲜明,至于孰优孰劣,一般可自由选择。

②比较鉴赏时应有所偏重,可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进行鉴赏,得出一有一无的结论。

答题步骤----诗句比较题:

课堂练习:

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比问题: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典例分析: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甲】小池(杨万里)

泉水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问:

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

试作简要分析。

  示例1:

我更喜欢乙诗。

因为它从“大”处着眼,显得境界开阔。

诗前两句虚写,直陈西湖六月的风光不与四时相同;

后两句实写,再现西湖六月的特异风景:

满湖莲叶、荷花,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与艳红真是好看极了。

虚实结合写法的运用,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我更喜欢甲诗。

因为它从“小”处入手,写得细致入微。

此诗取景很特别,“流”是“细流”,荷是“小荷”,叶是“尖尖角”,且这“尖尖角”上还立着个小小的蜻蜓。

不仅如此,本诗还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

诗人捕捉到新荷刚出水面,那小小蜻蜓已自立于其上的稍纵即逝的一瞬,让蜻蜓和荷花相依相偎这一自然界的和谐情景在一瞬间留下永恒。

这种写法是乙诗所不具备的。

合作探究----答题步骤:

解题要领:

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

3、思想感情用语的使用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

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

北京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

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示例解析

①杜诗好。

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

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

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②王诗好。

王诗冷静客观理智地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父老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解答要领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

2、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表达的感情。

3、结合全诗描写内容。

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鉴赏。

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

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具体答题格式:

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2015课表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

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一作:

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解析:

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出于前往边塞的途中;

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2.第一问(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3分):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答要领1、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2、由果寻因,准确理解诗句表达的不同含义。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苹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

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参考答案】: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

【类题支招】

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考察。

自然属性从三个角度去鉴赏,即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

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

意象间的色彩情况。

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

课堂小结:

提问方式: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两首诗都写梅花,在主题上有啥不同:

附:

比较意境的营造:

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

2.语言比较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

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

可从词法(词类活用)、句法(特殊句式)、修辞(拟人等辞格)、意境、音韵、心理感受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3.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巧记: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三.高考真题演练:

1..(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

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问题: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6分) 

2.(2015年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

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

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 

3..(2015年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题。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4.(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5.(14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14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

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

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7.(11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望湖楼晚景

刘敞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四.课后作业: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注],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中圣:

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

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写出两点即可)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

请简述理由。

(3)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

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4、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

回答问题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解答问题: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两首都写到了“春眠”,请指出其不同?

6、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

(1)、

(2)两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荆,但对项别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7.(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

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

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柳诗曰“尖山似剑”,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

(4分)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

9.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

记游庐山》:

“仆初人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人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

[注]谪仙:

李白。

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