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77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也谈长恨歌的主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遥6月28日放学回家,29日即赴浙江昆山打工。

已经快开学了,还没有回家上学。

听说,进厂时,老板不知他是学生,以为是长期打工的,一开始就给他上五险一金,因此,要找借口,拿回被扣的一部分钱。

晚上打通了他的电话,知道已经辞工,明天乘火车到武汉。

他的学校是9月9日开学,看来,不会耽误上学时间。

北遥去年好像还是懵懵懂懂的,只知道上网睡觉。

今年暑假竟然一天也没有休息,自己主动联系同学,出去打工。

小孩开始长大了。

2013年9月4日多云

下午6点左右,北遥回到家里。

见面的第一印象是,两个月的打工生活,使孩子瘦了一圈。

据说,他们同去的四个人,有三个人7月份就回家了。

进厂之时,参加面试的有近200人,最后留下160人,接着进行军训,军训结束,只剩下130人。

分到两个分厂,北遥所致的分厂,到他离开时,只剩下4个人。

孩子们吃不了厂里的苦,所以坚持不下去。

北遥算不错,能够坚持下来。

虽然睡的是硬板床,两个月几乎没有吃过米饭,每天除了正常上班以外,还要加班,十几多个钟头的工作,让人累得吃不下饭,瘦了上十斤。

身体瘦了,身形相貌反而更俊美,性格脾气反而更开朗,精神状态反而更饱满。

看来,劳动的磨练,能使人进步。

2013年9月5日阴时有小雨

五个退休的人,每天下午打个极小的麻将,输赢在40元左右,不伤筋动骨,其乐融融。

可是老隗的疯言疯语,不仅让人生厌,还让人生气。

别人一忍再忍,他仍然不依不饶,最后,只好不欢而散。

老隗坐上牌桌,就紧绷着苦瓜脸,他似乎不是在打牌,而是在遭难受罪。

每次出牌,从左摸到右,又从右摸到左,抽出又放进,放进又抽出,反反复复,不知少打了多少圈牌。

人年纪大了,反应慢,这倒值得原谅。

大家也就习惯了。

但是,他在打牌时,不许别人说话,不许发笑,轮休的旁观者不能开口。

打牌本为图个快乐,如此沉闷,谁能受得了?

于是突破其偏规的事就时有发生。

这时,他就厉声指责,别人反驳,他的火气更大,乱放厥词,什么“我一生行得正,坐得稳”,“我一不偷,二不抢”,“我从来不怕人”等等等等,如此指桑骂槐之语不胜枚举。

别人顾及情面,反陪以笑脸,但他不领情,依然喋喋不休,直到引发别人也动乱肝火。

江先生本来是个性格极其温和的人,竟不止一次地被逼得与他争吵起来。

静言思之,老隗实际上是个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中国人几乎不说这个病,没有人去医治这个病,也少有心理方面的医生。

以致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以致社会呈现出一种病态。

大家看看,那些昏庸的官员,那些以体罚学生为能的教师,那些冷面无心的衙门差役,那些寻衅闹事的街头混混……对他们除了用法律手段予以惩处之外,在其从事某种工作之前,先做一个心理疾病的检查,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并限制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范围,不是很有必要的吗?

2013年9月6日多云

北遥今天上学,9点钟起床,空着肚皮就走了。

昨天中午给他做了一盘苕粉炒肉,一盘炒丝瓜和一盘包菜,他对苕粉炒肉很感兴趣。

我先吃完,叫他把剩下的全吃掉,可是连苕粉炒肉也剩下不少,饭也吃得不多。

按他的个头,应该是能吃下去的。

但每餐都吃得不多,也许为了减肥,也许是没有可口的食物。

早晨为了让他多睡一会,没有喊他起床吃饭,起床后,米粑和稀饭他又不愿意吃,没办法,只好嘱咐他到外面去买早餐充饥。

但小孩并没有因为吃早餐而不高兴,临别,一再回头,叫我回屋不要送行。

忽然有一种感觉,原来对北遥的将来有些担心,现在似乎不用了。

2013年9月7日阴

从昨天开始,改打撮牌了。

撮牌俗称刮胡,其好处有三:

一是不需过多的人员,三个人即可开展,可避免三缺一的尴尬。

二是场地器材要求很低,简易桌子就行,不需电源,无机械故障灯麻烦。

三是噪音小,不会造成噪音污染,不会对周围产生不好的影响。

不管怎样,好歹把时间打发过去就行。

2013年9月8日多云

晚上到周玲家吃饭。

来客有二中的梅老师、宣传部的小张夫妇,还有一个朱总。

这三个人都喜欢文学,主要是喜欢诗歌和书法。

因此有共同的话题。

梅老师书法很好,令我赞叹;

写诗很勤奋,写了不少的诗歌和对联。

一见面就叫我看他的作品。

,于是耐着性子看了一些。

所谓“耐着性子”,主要是觉得她的作为有些欠缺,我和他是第一次接触,如果对别人尊重的话,应主动要求看别人的作品,而不是显摆自己。

就其诗联来说,应景之作多,语言亦平常,古代文化的修养还有待提高。

小张谦虚、热情、彬彬有礼,知道尊重人。

朱总,原是行政干部,后辞职下海,赚了大钱。

此人豪爽,健谈,谦虚,值得一见。

2013年9月9日多云

接亲公老许的电话,他家喜迁新居,邀我于9月20日前往,我欣然应邀。

现在整日无事,正好外出走一走,更何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季节。

2013年9月10日多云

今天是教师节,6点左右接到1991届学生胡立明的祝贺短信,上午又陆续接到一些学生的祝贺,但只有手机号,不知是谁。

上午无事,于是写了一篇《教师节遐想》。

以下是正文。

今天是教师节,独自在家里,除了几个学生发来短信问候先生以外,别无他事。

电视新闻说,领导到学校看望老师,开座谈会,教师代表正接受他们的祝贺。

人在节日里本应该高高兴兴,不知怎么,一种异样的感觉充满了脑际,触发了自己对“节日”的胡思乱想。

中国的节日越来越多,梳理一下,大概是如下几类。

一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

这类节日的主要内容是祭祀或游乐。

比如清明节、中元节,就是祭祀先人的时候。

而元宵节、三月三、重阳节等,基本是以游乐为主的。

也有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如端午节。

这些节日是老百姓放松、狂欢的时候,聚会,饮酒,赋诗,踏青,登高,赏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者广泛,有的简直就是全民的狂欢。

如今这些节日虽在,但都失去了原来的内容,剩下的只有节日的外壳。

二是现代设立的节日。

这类节日主要是纪念或教育性的。

如“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

它所纪念的是社会大变革中发生的大事件,是一个阶级一个政党取得胜利的里程碑。

因此每逢节日纪念、庆祝,让人牢记艰辛的历程、辉煌的成就,使后人受到启迪与教育。

这类节日往往是政党或政府主导,有关人员有组织地成就的一种活动。

它以庄重为主,娱乐为次。

三是为弱势群体设立的节日,这类节日主要是安抚或鼓励性的。

如“六一”、“三八”等,教师节亦属此类。

中国的教师在古代社会地位极高,祠堂里悬挂着供人顶礼膜拜的“天地君亲师”的匾额,即是证明。

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教师的地位沦落到最低点,排在“臭老九”之列。

八十年代仍没有走出这困窘的境地,于是有人提议并最终设立教师节。

其目的是为了抬高教师的地位,安抚尚在教师岗位上献身的人群,鼓励后来人加入这光荣的行业。

由于是人为设立的节日,是国家对教师的一种积极姿态,因此,每年教师节领导者与有关机构就十分忙碌。

9月10日,正是开学不久,教师必须在教室里坚守或在办公室坐班,他们之中只有部分代表去聆听领导的祝贺,只有更少的人去接受上级的表彰。

这种贵族式的节日活动,与绝大多数教师无缘,至于我这执教48年的退休人员,更是被弃置于被遗忘的角落。

原先,每逢教师节,总有一些被人怜悯的滋味,现在连这个滋味也没有了。

但今天毕竟是教师节,能有这些感想,只是表明自己曾经是个教师。

看来,我可能会把世上万事遗忘,但忘记不了自己赖以生活、生存的职业。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信夫!

信夫!

2013年9月11日阴

“老师,教师节快乐!

”接到学生发来的短信,十分高兴。

同时也对“老师”与“教师”这两个词产生了一些感触,引起一些往事的回忆。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高中老师,给我打电话,我问:

“你是哪一位?

”“我是石老师。

”听到声音,我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谁了。

我回答说:

“我的老师中没有姓石的。

”并挂断了电话。

是我不礼貌吗?

不,是对方错用了“老师”这个称呼。

“老师”,是对有良好道德、有较高知识才能的人的称呼,至少在称呼者的心目中是这样的,因此,老师所指的人群,比教师的外延大,他不仅指学校里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者,也包括对社会上没有师生关系的人群中,如社会生活中各类大腕等。

因此,老师是一个敬辞。

敬辞只能用于第一人称,决不能用于自称,这是基本常识。

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包括学校的一些老师,不懂得这一点。

他们对同行,哪怕是年高德劭者,也自称“我是某某老师”,对学生家长更是如此自称。

只是对上级官员因出于害怕,才不敢这样说。

我认为,即使是自己教过的学生,除了正在你麾下读书的求学者外,最好在介绍自己身份时,报出自己的姓名,以暗示现在我不能再以老师自居了。

这样作,表明为师者的谦虚,显示对以往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正确引导,它不但不会降低你的威信,相反还会得到学生的更加敬重。

这种用语不当的现象在学校里也是屡见不鲜。

例如,学校发通知,告诉老师开会,有两种书面形式。

一种是没有呼语的格式:

通知

今晚7点在会议室召开高二全体教师会议,请准时出席。

第二种是有称呼的形式:

高二全体教师:

今晚7点在会议室召开会议,请准时出席。

第二个通知中的“教师”二字就使用不当。

这里该用“老师”一词,以示对别人的尊重。

教师,是指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身份。

它是个中性词,如工人、农民一样,它用在不需要动用情感的场所,或公文之中,它的内涵指的是在各类学校从事教书育人的人或人群。

因此,教师节不能称为老师节。

“老师”、“教师”使用是否恰当,不仅反映了一的人的知识底蕴,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品质。

这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与此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为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提升我们的思想品质,发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大家如果都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和谐社会之梦,就不难实现。

2013年9月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

我的小学

1955年的春天,我6岁半了。

父亲决定送我上学。

学校在村子的西头,是个私塾的老学堂,老师教周亚杰,我和他同辈,习惯称他凯荣哥或凯哥。

他是从部队转业回乡的。

他原是国民党青年军的一个士兵,解放战争时,其部队向解放军投诚,改编后,成解放军队伍的一名文化教员,是个排级干部,因家里被划为地主成分,所以被复员,他的父母兄弟,被赶到离老家四里多的窝巴垅居住。

他回家后无处安身,就住在原本是他家的而现在已经归公的老学堂里。

老学堂三间,中间是堂屋,西边的一间是他的卧室兼厨房,东边一间隔为两半,已被分个别人作牛栏,有半间就属于我家。

教室里没有黑板,有一张大方桌,我们五六个学生坐在方桌的四周读书,老师坐在旁边的小条桌是办公。

上课时学生拿着课本向老师询问字词的读音,记住以后自己回到做位上去朗读,背诵。

一篇背熟,检查通过后,老师就教下一篇。

两个月的时间,我把一本书背诵完了,而比我大一岁的宝庆还在读第一课。

学堂的西边,有个大碾盘,篱笆边有一口埋在地下的大水缸,缸口与地面齐平,这就是我们的露天厕所。

有一次,同学焱成不小心掉到粪缸里去了。

我跟小伙伴们商量,要在缸边钉两根木桩,蹲在缸边时,两手抓住木桩,就能不会掉下去。

不过,这项改革并没有实现。

大概是五月份,发生了洪水。

我们村处在九个山垅的的下游,一到连续大雨,九垅之水汇聚到这里。

因此每年都遭水灾。

农村土砖平房里,离地面两米五六的地方安上横木,铺上木板,称为楼,楼上最高处可以站人,两头只有蹲下才能走近。

楼上放粮食、农具及杂物。

洪水袭来的那一天,房子的前后罗墙都倒了,全家躲到楼上,如果坐在楼边,脚可以伸到水里。

屋外风雨交加,洪水卷着树木、牲畜、杂物横冲直撞,对面山旁,无洪灾之虞的村民站在水边打捞各种漂浮物。

忽然,距离我家不到两米的而伯父家的房子轰然倒塌,一家三口从楼上滚落下来,倒下的墙壁堆成了一个高出水面的小坡,他们有幸落在残垣断壁上而没有受伤。

到傍晚雨渐停,水渐退,而全村大部分的房子都倒塌了,狼藉一片。

学校的房子也完全垮塌了。

村子无家的人,决定迁移到东边的丘陵上重建家园,我家把前后罗墙修复了一下,没有搬迁。

这一年只好辍学在家,我的第一次读书梦就这样破灭了。

1956年的的春天,与我村相隔千米的东边小村周桑下,办了一所小学。

校舍是借该村的村民周金明(绰号“铁矢”)的空出的家,有桌子、黑板,坐凳(我们叫书凳)自带,老师叫周雨朋,我应叫他“朋叔”。

怎样上课,一点印象都没有留下。

记得的是一件趣事。

老师有一个女儿名芙蓉,长得非常漂亮,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惹恼了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气呼呼地在教室外,把她狠狠地打了一顿。

转眼又到了五月份,有发洪水了,今年的洪水似乎比去年更大,周桑下地势比我村略高,村后是座小山,但是洪水把这个村基本摧垮了,灾后,举村搬迁到北边的周楼下这个大村子去了。

我的小学梦又一次半途而破了。

这一年的六月,我的胳膊下面长了一个大脓包,脓血肿起,就是不破口(俗称“穿头”)引流。

父亲带我到东南四五里之外的潘浩屋找郎中治疗。

返回时,经过柯岭,那里有一所公办小学。

学校坐东朝西,是原来一个旧祠堂改建的,一进两幢,每幢三间,中间是堂屋,两边是厢房,后来又在后幢的后面盖了一幢茅草屋,以弥补校舍的不足。

父亲走进学校堂屋,来到南边的教室,上课的老师叫汪树堂,是父亲的朋友。

父亲和他商谈我的读书之事。

老师叫我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觉得还不错,许我下年到想去插班读二年级。

九月开学,我和国忠、亚东等去学校报到。

国忠比我小两岁,亚东小一岁,他们都在一年级上课,一年级在学校前幢的堂屋里,我的二年级在后幢的茅草房里。

第一次上课的老师,胖大个子,大眼睛,大嗓门。

后来知道,他叫向济时。

我一看到他,心里十分害怕,于是下课后赶紧跑到一年级去,与兄弟们一起读书。

就这样,我在小学的读书时间推迟了一年。

1984年我在四中当校长,向济时老师常来学校聊天(他住在土桥),说起这件事,他感到十分诧异,连说:

不知道,不知道。

1957年2月6日,农历丁酉年正月初七。

因为出麻疹,我前几天都躺在床上。

这一天身体好了一些,于是起身,站在床上穿好衣服,下地后随人们到三四里外的刘道士村去看戏。

那天,有个演员头被撞破流血,他就是我后来的舅兄刘井平。

戏不怎么精彩,看了一会就独自回家。

途中经过一个大缺口,我大步垮了过去,渐渐地,右腿有点不听使唤,于是一步一步挨到叔父的家里。

他的家,在去年和好几户一起搬到舒湾南面的一个山凹里,我们把这个新的居住点叫新屋。

姐姐从戏场回来,把我背回家。

第二天父亲和姐姐一起背我到村西南不远的陈湾找医生陈松青,这个医生推拿水平很高,远近闻名,可惜有事外出,一时难回。

姐丈强训的父亲′方银火找到西边方墩的方延寿医治,方延寿是个武术教士,也是骨科医生。

第一次将我抬到(这时已知道不能背)西边方墩方延寿的家,医生认为是胯骨脱臼,做了简单的医治;

第二次抬到东边的方墩,即姐丈的家里进行治疗,基本愈合。

第三次接方延寿到我家做最后一次复手。

也就是最后的复手,造成了我的终身残疾。

方延寿艺术虽高,但医德不好,远近闻名,只因他与方银火老爹是朋友,使坏。

他来我家后,觉得饭菜不够丰富,据说,连鸡都未杀一只,于是心生怨恨,复手时,把我的胯骨推出臼外,向上约7公分,导致两腿长短不齐,只能跛行。

我的父亲一生节俭,至于吝啬。

他这个性格的形成,源自贫困。

当时我家5口人,姐姐已17岁,一起挤在30平米的小房子里,晚上,轮养的耕牛还要住在这间房子里,有时,牛把屎尿拉到灶台上。

由此可见贫穷的程度。

父亲实在无钱为我治病,只想借亲友之力省一点钱。

岂知方延寿并不顾朋友之情面,依然痛下毒手。

退未治好,性命尚在。

最难过的是姐姐,她认为这是她照顾不周,铸成大祸。

如果那天看戏,不让我独自一人回家,不让我独立跨越宽大的缺口,也许弟弟会逃过这一劫。

这一遗憾,伴随了姐姐的一生。

父母当然也十分难过,但又有一点庆幸。

因为他们多次为我算过命,命中注定我吧不易养大,只有破相,才能保住性命。

我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前三个都是女孩,且有两个已经夭折,我的出生让他们喜出望外,为防意外,特地花了两个银元买了一本《易经》给我枕头,辟邪消灾。

既然命该破相,比失去生命强多了,所以认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卑劣的医德,贫穷的家境,迷信的的观念,是造成我终身残疾的根本原因。

这一年,我蜗居在家,一年没有上学。

1958年的春天,我回到学校读二年级,班主任叫周宗文,个子不高,人挺精神,教了一个学期,就被调走了。

十多年后,在我的襟兄家碰到他,原来他是襟兄的姐夫,他当然记不得我这个学生,我还是恭敬地敬了先生一杯酒。

秋季,我上三年级,班主任老师梅端成,女性。

有个同学叫方金波,跟别人吵架,骂脏话,。

老师说:

“你怎么开口就是chuoniangdaoka?

”,我们农村习惯说“chuoniangdaobi”,从这里我知道,要根据身份和场合,说话要委婉。

还有一个刘老师年纪很大,教音乐,他把油印机拿到班上,谁要歌词歌谱,就用滚筒推一次,我感到新奇,也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张纸,印了一份《四季歌》。

1958年是个疯狂的年代,大办钢铁,大办食堂,粮食生产放卫星。

我们年龄虽小,也感受到甚至参加过。

为支援农业,学校做颗粒肥,在操场边的小坡上挖个坑,掏个门,安上大铁锅,把牛屎、猪粪和地皮土倒到大锅里,加上水,用大火煎熬,熬成糊状,我们这些小学生就抓起稀泥,搓揉成团,颗粒肥就制成了。

也就在那一天,一队挑着土篼,扛着钢钎的人,从校门口经过,领头的是个一步一拐的人,后来知道,他就是陈是迩校长。

他带领土桥中学的师生从学校出发,经过朱岭、插箕地、方墩、刘道士,过柯岭去马尾山开矿炼铁。

这条路是通往马尾山的最近路,但路面崎岖,只能步行。

学生中有马遂良等人原是柯岭学生毕业的,因此停下说话,我们才知道上述情况。

那时的大办钢铁是全民性的,我们村头唯一一颗近百年的大枫树被砍掉,送到远处烧炭炼铁。

各家各户建炼铁的土高炉,我家也做了一个,与现在的家用煤炉差的大小不多,为应付检查,用柴草烧火,把炉膛熏黑,以表明曾经炼过铁。

这一年的下半年,农村大办食堂,周竹林和舒塆合在一个食堂吃饭。

食堂设在舒官送的家里,我的父亲任食堂会计。

开张的那一天,有鱼有肉,极其丰盛,有个要饭的小孩经过这里,很自然地走进食堂,大快朵颐。

据说,现在已经进入共产主义,你到任何地方,只要碰到那里的身体开饭了,你就可以不需批准而无偿地就餐。

小孩子特别高兴,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孩觉得盛在碗里的饭不好吃,就立即把饭倒掉,重新在盛一碗,共产主义真是太好了!

可是这好景只持续了两三个月,到了年底就惨了,过年时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大跃进,办实体,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已是弊端百出了。

2013年9月17日晴

无值得记录的事,后天就是中秋,于是写《赏月》。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乐哉良夜,美哉赏月。

月色如银,万里空明;

冰轮慢转,高悬天镜;

秋风轻柔,无声有韵;

秋气温凉,润肤爽身;

桂影婆娑,广袖仙娥;

苏子妙词,李白浩歌;

醇酒甜饼,鲜果香茗;

望月怀远,嘱月寄情;

合家团聚,乐享天伦;

心如月朗,事如月满。

淡化劳乏,净化俗虑,深化情感,优化情趣,

雅化情操,高化行为,谐化人际,淳化社会。

2013年9月18日晴

许红告诉我,她在红安看见了陈新国和袁穏舟,但等她转个身俩人都不见了。

他们去红安,陈峰早就告诉我了,但他们在我面前,一个说去西安,一个区黄州,。

我佯装糊涂,不愿揭穿他们。

他们的目的是怕我也去,抢了他们的饭碗,其实,我要去的话,早就去了,陈峰为我早就安排好了。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李商隐的两句诗: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鸼竟未休。

晚上周伟来电话,请我明天到武汉去。

因为来去一趟,光高速公路收费就要一百七八十元,所以不让他开车来接,花七八十元乘班车去。

于是把家里卫生仔细打扫一遍。

2013年9月19日晴

今天是中秋节。

7点40分,周玲送我到车站乘车去武汉。

10点20下高速路周伟来接。

接着径直去武大珞珈学院,邀北遥一起吃午饭。

下午游中山舰景区。

晚上赴咸宁泡温泉。

夜11点30回到周伟在沌口的家里。

许丹和同文早已到孝感去了。

晚上写了两首诗以记游览所得。

游中山舰

与卫中山力,共图禹域新。

大江当日寇,金口殒忠魂。

盛世苍颜出,英姿浩气存。

欲圆强国梦,黄埔壮精神。

过中秋

中秋何处乐,父子泡温泉。

药液浸身爽,群鱼咬体鲜。

碧空悬玉镜,白发映红颜。

可惜来时早,难能浪里颠。

2013年9月20日晴

上午赴孝感参加许定安的乔迁宴会。

老许的新居在18楼,设计合理,装修不错,据说,同文和喜欢外公的新居。

海舟原本在家等我相见。

早晨来电说,他现在的老总的儿子结婚,另一老总欲去祝贺。

因其家远在恩施,于是,要求海舟同去,以便轮流开车,确保安全。

海舟叫我在孝感多住几天,等他回家一晤。

孙子同文见我,全然不理。

我与他今年只在6月16日晚上在汉口三五醇酒店见过一面,两岁的小孩根本不记得。

而对他的外公外婆则深情难离。

爱需要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其理信然!

2013年9月21日晴

海舟今天仍在恩施,回不了孝感,邓银成邀请吃饭,亦不能举行。

我决定回家去。

因为天热,换洗衣服不方便。

且在亲戚家,累及别人陪同,搅得别人不能休息。

即使在儿子的家里,也不如在自己家里随便。

总之,有一种拘束之感,与其受拘束,不如回家自由放松。

早饭后,祝杰赶来送行,买了麻糖和米酒,做礼物,我只得收下。

然后与周伟、许丹、同文一起离开孝感,经武汉,在万达广场吃午饭,5点钟到家。

晚上,周玲、田强带着鱼、肉、蔬菜来家做晚餐。

全家聚集,其乐融融。

2013年9月22日晴

早晨打豆浆,买油条、米粑过早,许丹对豆浆甚是喜欢,上午,一起到周玲的小店,小孩在吊床和帐篷中玩的十分开心。

中午,田强和周玲买来河蟹到安康酒店吃饭。

下午3点半左右,周伟一家启程回武汉。

临别,孙子同文说,爷爷快上车。

两天的接触,小孙子对爷爷有了感情,心中一热,险些掉下泪来。

2013年9月23日晴

从今天开始,又恢复了以往的牌戏活动。

桂仲秋未来,王金桥加入。

预报说有中到大雨,直到下午四点钟,才下了一场暴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气温并没有下降多少,空气显得清新,主要是灰尘减少了,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2013年9月24日阴

上午,给张玉尧打了一个电话,让胡青把今年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