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858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三.docx

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三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学年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三)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建议用时:

45分钟)

1.(20xx·云南昆明高三模拟)图示为根尖的结构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a区和b区的细胞

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应选择c区细胞

C.若①②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①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②过程长

D.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解析:

选C。

从图示可以看出,a为根冠,b为分生区,c为伸长区,d为成熟区,成熟区的细胞才有大液泡,可用于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A错误;只有分生区的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观察有丝分裂应选择b区细胞,B错误;经过①②过程细胞数目加倍,因此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先进行分裂间期再进行分裂期,因此①为分裂间期,②为分裂期,分裂间期所用的时间较长,C正确;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

2.(20xx·吉林长春质检)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分别培养蚕豆,观测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根据这两种碱基被利用的情况绘制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和U被大量利用的时期,细胞处于图乙中的A时期

B.人工诱变育种的各种因素主要作用于图乙中的A时期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乙中的A时期

D.用秋水仙素来人工诱导多倍体主要作用于图乙中的B时期

解析:

选C。

图乙中A时期表示分裂间期,B时期表示分裂期。

T和U被大量利用的时期,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图乙中的A时期,故A正确;人工诱变育种诱导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故B正确;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有丝分裂中期,即图乙中的B时期内,故C错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分裂前期,故D正确。

3.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解析:

选A。

分析上述四图中的染色体行为可知,图甲的染色体正在进行联会,说明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此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因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图乙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说明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不同,B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复制,而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该时期的染色体不进行复制,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图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只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错误。

4.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上的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解析:

选C。

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DNA分子复制使DNA数目加倍,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每个DNA分子中一定有1条母链和1条子链,C正确;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但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目正好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D错误。

5.

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是(  )

A.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

B.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解析:

选B。

由图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判断该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

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DNA的复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行为。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先减半(减Ⅰ)再暂时加倍(减Ⅱ后期),最后再减半,所以染色体数目不会超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6.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核裂解和重建过程。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①中完成DNA的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C.在③过程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十分突出

D.经过该过程,两个子细胞中的DNA含量可能不同

解析:

选D。

核膜消失和重现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末期,图中④→①,核膜消失,且含姐妹染色单体,故应是前期;②→③核膜重现,故应是末期,所以①→②→③→④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错误;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先形成细胞板再形成细胞壁,这一过程中高尔基体发挥重要作用,C错误;经过有丝分裂,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变,但由于细胞质中细胞器分配的随机性,可能出现两个子细胞中DNA含量不同的情况,D正确。

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各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的cd段不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B.乙、丙两图对应于甲图中的cd段

C.乙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

D.甲图中的cd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

解析:

选C。

甲图的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两个DNA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符合此特点,A错误;乙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不符合甲图中的cd段,B错误;乙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不含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D错误。

8.一对红绿色盲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有红绿色盲的男孩,下列不可能为致病来源的是(  )

A.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相同染色体未分开

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相同染色体未分开

解析:

选B。

由于该对夫妇均为红绿色盲,则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而该色盲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该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形成该男孩的卵细胞和精子的组合方式是XbXb+Y或Xb+XbY,若为前者,则XbXb的卵细胞可以来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C项),也可来源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同染色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D项);若为后者,则只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A项)造成的,若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相同染色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则只能得到含有两个X染色体或两个Y染色体的精细胞,故B项错误。

9.(20xx·甘肃兰州调研)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相同的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基本相同,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

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癌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为丙酮酸

B.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有氧呼吸

C.细胞癌变是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

D.癌细胞中增强的过程可能有①②③

解析:

选D。

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A错误;据题图可知,葡萄糖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在癌细胞内可以转化成乳酸或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细胞癌变的原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癌细胞能摄取大量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无氧呼吸强度强且细胞不断增殖,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原料脱氧核苷酸,所以①②③过程增强,代谢途径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能够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为合成DNA和蛋白质等重要物质提供原料,D正确。

10.在美国纽约伦斯勒的神经干细胞研究所工作的SallyTemple等研究人员发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也存在神经干细胞”,并将该成果发表在《细胞——干细胞》(CellStemCell)期刊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过程中只有部分基因得到表达

B.图中b过程中核酸的种类和含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C.富含脂肪的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物质

D.两种骨细胞代谢相对比较缓慢的可能原因与自由水所占比例较低有关

解析:

选B。

图示表示细胞分化,原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A正确。

细胞分化时,不同的基因转录生成不同的mRNA,所以核酸的种类和含量会有变化,所以B错误。

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颗粒,所以C正确。

新陈代谢强弱与自由水的含量有关,所以D正确。

11.脑缺氧、心缺血、急性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

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家淮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能够将细胞凋亡转换成细胞坏死,通过调控这个酶的合成,就可以调控细胞的死亡方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坏死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一些细胞的坏死对人体也有益处,比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死亡

C.抑制RIP3的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防御的作用

D.在人体的癌细胞中,也可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解析:

选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细胞坏死与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因此,细胞坏死受基因控制,A正确;细胞坏死对人体是有害的,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抑制RIP3的活性,就抑制了细胞坏死,而急性胰腺炎就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因此,抑制RIP3的活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防御的作用,C正确;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都应该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情况不同,D正确。

1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逐渐减少

B.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C.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仅发生于成熟个体体内

D.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

解析:

选D。

掌握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A错误;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衰老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如新生儿体中也有衰老的细胞和凋亡的细胞,B、C错误;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D正确。

13.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图________的变化特征。

此器官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________条。

(2)细胞甲、乙、丙、丁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的有________,具有2个染色体组的有________。

 

(3)曲线图中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段,CD段对应于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细胞。

解析:

(1)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并且图丙中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丙是初级精母细胞,只有在睾丸(精巢)中可以同时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4条,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最多,是8条。

(2)当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图中的甲和乙符合要求。

甲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丙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丁含有1个染色体组。

(3)曲线中AF段表示有丝分裂,而FI段表示的是减数分裂。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图中的FG段。

CD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应该是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甲细胞。

答案:

(1)睾丸(精巢) 丙 8 

(2)甲、乙 乙、丙

(3)FG 甲

14.下图甲表示人体中A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图乙表示A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某一时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若A干细胞是胚胎干细胞,B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则两者全能性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_;A干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若D细胞是吞噬细胞,则该细胞吞噬细菌时,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而该细胞内的小泡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

B、C、D三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很大,遗传物质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图乙所示细胞增殖方式是________,若②号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含有母方遗传信息的对应染色体的序号为____________。

(4)图乙所示细胞的前一个分裂时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逐渐降低。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时,可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结构特点以及细胞膜的识别或信息传递功能。

(3)图乙细胞两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②号染色体与④号、⑧号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若②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则含有母方遗传信息的对应染色体为④和⑧。

(4)图乙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前一个分裂时期是中期,故同源染色体对数、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2、4、8。

答案:

(1)B干细胞(或造血干细胞)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一定的流动性 识别或信息传递 溶酶体 相同 (3)有丝分裂 ④和⑧ (4)2、4、8

15.(20xx·广西南宁高三模拟)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发现了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而具备多能性。

下图是人体皮肤细胞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干细胞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4个不同作用的关键基因进入人表皮细胞的过程,其常用技术是____________;通过②过程整合到人表皮细胞的____________中,此过程涉及的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

(2)③过程的主要增殖方式是________。

(3)④过程称为____________,其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的方式是____________;某些淋巴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的加工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抗体的分泌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

解析:

(1)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技术是显微注射技术;把外来基因整合到人表皮细胞基因组中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诱导的多功能干细胞形成细胞群

体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的。

(3)④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甲状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实现对碘的吸收,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加工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的,抗体以胞吐的方式分泌,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1)显微注射技术 基因组 基因重组 

(2)有丝分裂 (3)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主动运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流动性

16.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

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

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_______器官。

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__死亡。

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__;从___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

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发生细胞凋亡的细胞数目越少。

②③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二者对照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与第③组相比,第④组注射IL18的时间不同,设置这一实验的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答案:

(1)免疫 抗体(溶菌酶) 

(2)编程性 少 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