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5984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方法

讲授法、游戏法、探究法等。

教学

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批注

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认识新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

(生:

认识!

)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

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

你们喜欢青蛙吗?

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

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

(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

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

图上画了些什么?

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

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

它们找到妈妈了吗?

它们的妈妈是谁?

(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

开头怎样?

过了几天怎样?

后来又怎么样?

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

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

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

叙述部分;

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

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

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

有一群。

)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

问:

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

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

(1)小题 

第二课时

再读课文,体悟情感

一、讲读第二段。

  1.看插图,提问:

现在我们的小蝌蚪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

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

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正面向前叫“迎”。

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

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

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提问: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师引导学生回答:

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

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

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

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

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

先读再说。

(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

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

(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呢?

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运用测试及书写。

(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五、巩固练习。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二《我是什么》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指的是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3.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了解水的变化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讲授法、游戏法、探究法等。

初读感知,认识新字

一、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词。

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

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启发思考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

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

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

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三、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

(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

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四、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五、读一读,演一演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如:

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

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

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

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水、汽、云、雨、冰雹、雪”的头饰,表演课文内容。

适当加上运用和表情。

(从读到说最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

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六、总结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知识,带领学生回顾。

课文三《植物妈妈有办法》

1.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通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奧秘的兴趣。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题目。

2.质疑:

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围绕课文题目提出问题)

3.梳理问题:

课文题目中的“妈妈”指谁?

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的。

配乐录像片,教师伴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小组轮流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学生,奖励一颗小星星,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再把课文多读几遍。

(4)开展“我会读”的竞赛。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后评议。

3.讨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

(4)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得棒极了!

这说明大家已经会开动脑筋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学习了!

2.老师示范,指导书写。

(1)老师对重难点生字进行示范书写,让学生仔细观察。

(2)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注意笔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文中种子把植物称作什么?

(妈妈)

2.“植物妈妈”指什么样的植物?

(已经成熟的植物)

二、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自读课文,思考:

你从文中读到了哪些知识信息?

画出相关的语句。

2.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3.教师:

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

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第2~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再互相交流、评一评。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

(1)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

(板书:

蒲公英)

①教师:

说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②教师(播放动画课件:

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乘着风”又是什么感觉。

风吹)

③你觉得这情景美吗?

请和同桌一起有感情地把这一节练读一下,说说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

④蒲公英娃娃乘着风纷纷出发了,有一位小朋友看到了,也想跟着它们一起旅行,他是怎样想的呢?

(2)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苍耳妈妈最聪明……”时:

苍耳)

①让我们去看看苍耳娃娃是怎样出去旅行的?

(播放动画课件:

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看了动画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

“带刺的铠甲”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

②直观感知:

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小礼包,请你们打开看看,老师送你们每人一粒苍耳,摸一摸!

这就是苍耳妈妈给孩子们穿上的铠甲。

想一想,苍耳还可以靠什么传播种子?

(学生摸、想、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③指名读这一节,谈读法——谁有不同的读法,再指名读——你喜欢谁的读法?

评一评——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3)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豌豆妈妈最聪明……”时:

豌豆)

①你最喜欢这一节中的哪句话?

说说怎样才能读好它。

指名读、说,指导感悟要点:

“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

指名再读,说说你读出了一种什么感觉。

(谈感悟,齐读句子)

②豌豆娃娃又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③同学们,你们出去旅行高兴吗?

现在,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小豌豆,谁来读读这一节?

(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愿意读的起立齐读)

5.小结。

请大家想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

(指名口答,总结板书:

风、动物、太阳。

6.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

自由读第5节,边读边想:

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读。

(2)讨论回答。

(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仔细观察。

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1.师: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说一说。

课件出示:

椰子成熟以后,椰果会自己落下来,落到水里就漂走了,漂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

石榴成熟了就会裂开,小鸟飞来会吃了它的种子,这些种子就随着小鸟的粪便排泄出去了。

2.师:

同学们懂得的知识可真多,把你知道的画出来或写下来,好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2.作业:

(1)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记录下来。

(2)熟读并背诵全文。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让学生在敢说、乐说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

一、创设交际情境

1.看图说语。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中有哪些动物?

(指名说)

2.“我说你猜”游戏。

规则:

用简单的话介绍

动物的独有特点,不说名字,让学生自己介绍。

师:

大家好!

我号称“万兽之王”。

我的头大

大的,长着金毛;

我有粗壮而有力的腿脚,一小时

能跑几千米。

力大无穷的我最爱吃新鲜的肉,森林里没有谁是我的对手!

别怕,从今以后,保护大家是我的职责!

希望大家喜欢我,和我交朋友哦!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猜猜看吧!

3.学生介绍动物的特点,其他同学猜动物

名。

比一比:

谁的介绍更生动,谁猜出的动物

最多。

4.总结:

自我介绍可以说哪些?

(1)汇报听到的内容。

(名字、外形、爱好、本领、生活习惯、称号等)

(2)做介绍时可说些什么内容?

试着介绍一下。

(板书)讲:

熟悉要讲的内容

听:

对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

二、汇报

说的人要做到介绍时声音响亮,抓住特点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听众在听的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听,不随意插话,听完后可以提问补充。

三、总结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

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有趣的动物,学会了在介绍动物的时候要把名字和特点说清楚,学会了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有礼貌、态度要大方,而且我们今天说的人说得清楚明白,听众听得认真细心。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同学们,你

们今天表现得很好!

老师希望你们平时多观察多看课外书,敢于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别人。

所以,老师留给大家一个小作业:

把你在课堂上了解到的有趣的动物介绍给更多同学和亲朋好友。

语文园地一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能用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3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作、法、都、别”,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梅花》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

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

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

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

为什么?

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

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

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

(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中心思想:

《梅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

通过写梅花凌寒独放、真纯无暇,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企鹅寄冰》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