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196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二)思乡类意象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穷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鸿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古人常常借鸿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

  典出《世说新语》。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念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之思”借指思乡之情。

如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三)愁苦类意象

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芭蕉》: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忧愁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中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代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赵嘏《忆山阳》:

“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古代神话中,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鸣,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凄,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商隐《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

阳、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7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

也指“小人、俗客、庸夫”。

如李白《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李白《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李商隐《隋宫》: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张可久《折桂令 九日》: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四)抒怀类意象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古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论语·

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唐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

王风·

黍离》。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

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雪、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

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三国人曹植的“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五)爱情类意象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音同“怜子”,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后汉书》载:

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又如王勃《滕王阁序》: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南史·

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

”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指军营。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记载:

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防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的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如王维《观猎》: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

“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请缨”喻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 遥望中原》: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

  陶渊明《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定风波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作者被贬黔中所作。

②鬼门关:

即石门关,今四川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③两谢:

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

(1)上片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气候特点?

这样的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上联出自《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

下联“士”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勤政楼①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②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③。

【注】①勤政楼:

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

②承露丝囊:

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

“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

③金铺:

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1)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1)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2)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夏日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

(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

(1)阴雨连绵,遍地是水,难以外出活动。

突出了贬谪地环境之恶劣,为下文的情感抒发作铺垫。

(2)塑造了一个不服老,不消沉,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的老者形象。

抒发了作者虽遭贬谪、身处恶劣环境,却不向命运屈服的豪迈之情。

2.

(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

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

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冢,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

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

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

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3、

(1)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废朝政的批评。

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晚唐的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

(2)对比(反衬)。

一二句主要以勤政楼此刻的衰败冷清与当年之繁华热闹相对比。

后两句主要是苔藓的繁盛与勤政楼的衰败荒凉相对比。

4、

(1)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

“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这些数量词体现了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感。

尾联回应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以及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

(2)同意。

“步月”,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看云”,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简朴优美的叙事语言写出了诗人这种夜立昼眠、坐卧不宁的反常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有“不言神伤之妙”。

5、

(1)寇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轻寒;

苏诗的显著特点是凉爽,充满生机。

(2)寇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孤寂惆怅之情;

苏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舒爽愉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