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50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改性沥青桥梁伸缩缝施工指南Word格式.docx

1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志,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

2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破碎砾石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应采用较大颗粒的砾石破碎,并至少应有两个以上破碎面。

3酸性石料用于铺筑公路路面时,应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检验其与改性沥青的粘附性,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抗剥离措施。

4本指南规定的集料应采用碎石,粒级分为两种:

14~19mm、6~10mm,不得有片状及风化的石子,粗料用于下层,细料用于上层。

5石料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2-1的要求。

表2-1石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要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13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15

视密度不小于(t/m3)

2.5

吸水率不大于(%)

2.0

对沥青的粘附性

5级

针片状不大于(%)

10

石料冲击值不大于(%)

20

6使用前,石料应彻底清洗,石子表面不得有残留的浮尘及泥土,然后彻底风干备用,见附图1。

2.4.2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应洁净、干燥,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规定的技术要求。

2.5改性剂

2.5.1本指南采用的是橡胶类改性剂、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稳定剂等。

2.5.2使用的改性剂及辅助外掺剂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技术与质量要求。

2.6成品改性沥青

改性沥青在使用前应取样融化检验是否有离析现象,确认无明显的分离、凝聚现象,且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本指南的要求时,方可使用。

2.7贮存

2.7.1沥青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规定贮存,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7.2集料应堆放在坚实、平整、具有铺面的场地上,并按粒径规格及材质类别堆放,并保持集料的洁净,防止污染,集料场地应具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2.7.3填料应在室内贮存,贮存过程中应保持干燥、洁净,防止污染,受潮结块的填料不得使用。

2.7.4改性剂应按产品所规定的条件贮存在室内,保持干燥,注意通风和防火,并按进库顺序使用,不应超过保质期。

2.7.8改性沥青成品的贮存应符合规定的要求,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保质期,经检验,确认已经发生离析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3改性沥青

3.1一般规定

3.1.1制备改性沥青时,应采用本指南规定的生产条件和方法进行,严格按照给定的改性剂剂量和加工温度,改性剂在基质沥青中应分散均匀并达到一定的细度。

3.1.2在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

需作短时间保存时,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进行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以保证改性沥青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使用质量。

3.2改性沥青结合料技术要求

寒冷地区桥梁伸缩缝用改性沥青为特种专用改性沥青,其技术指标见表3-1。

表3-1改性沥青结合料技术指标

改性沥青

延度5℃,5cm/min,(cm)

10.5-8.5

针入度25℃,100g,5s,(0.1mm)

20-25

软化点TR&B(℃)(0.1mm)

>100

P.I

>6.2

当量脆点(℃)

低于-45.6

比重

>1.2

弹性恢复率25℃(%)

>95

老化实验

质量损失(%)

<0.20

5℃延度比(%)

>73

25℃针入度比(%)

>92

3.3改性沥青制备

3.3.1采用一般的机械搅拌法。

3.3.2生产改性沥青的搅拌时间、温度、遍数等参数应根据不同基质沥青、改性剂及设备能力来设定,生产前应制订详细的生产工艺、操作步骤及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方法。

3.3.4改性沥青在施工现场随产随用;

需要短时间贮存时,应转入贮存罐并进行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在贮存期间改性沥青不得降低使用效果。

4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应按该类改性沥青所要求的工艺条件和生产方法进行。

当需要改变生产条件或生产方法时,应通过试验研究确定。

4.1.2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若因生产或其他原因需要短时间贮存时,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粗细集料颗粒离析。

当由于贮存而引起结合料老化、滴漏、混合料降温过多、粗细集料颗粒离析以及其他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时,应予以废弃并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4.2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改性沥青混合料包括上层改性沥青混合料和下层改性沥青混合料,上层改性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1:

4,石料粒径为(10~20mm:

5~10mm:

0~5mm:

矿粉=40:

20:

20);

下层改性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1:

2,石料粒径为(10~20mm:

20)。

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见表4-1及表4-2。

表4-1下层改性沥青混合料指标

混合料脆点温度(小梁弯曲试验)

---

劈裂破坏应变(με)

-40℃

>6500

劈裂破坏强度(MPa)

>2.80

破坏劲度模量(Mpa)

423-470

车辙实验

DS(次/mm)

>4500

最大变形(mm)

<

5.7

表4-2上层改性沥青混合料指标

弯曲强度(MPa)

弯曲破坏应变(με)

>2300

>

5000

1.9-2.3

浸水马歇尔实验

MS0(%)

95

冻融试验

TSR(%)

85

2.4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施工各工序的温度要求见表2-4。

表2-4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项目

温度

改性沥青加热温度

185~195

石料加热温度

190~200

碾压温度

150~160

5施工工艺

5.1一般规定

5.1.1施工前应按以下要求备好各类材料:

1集料

(1)应按设计要求准备各种不同规格的集料,对不同料场、批次的材料应进行筛析验收。

(2)集料应堆放于清洁、干燥、地基稳定、排水良好、有硬质铺面的场地上,不同规格的集料应分开堆放。

(3)集料宜采取分层堆放的方法,在整个堆料区逐层向上堆放,以防止集料离析。

2结合料

(1)沥青宜贮存在可加热与保温的贮藏罐中,根据不同沥青类型和等级采用不同的贮存温度,使用前应加热到适宜的加工温度。

(2)改性沥青应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宜随配随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3)对成品改性沥青,在使用前按表3-1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5.1.2正式施工前应准备好需用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成产、运输、摊铺、压实等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验工作。

5.1.3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其下层的质量,按规定涂刷底油。

5.2开槽

5.2.1根据桥梁跨径大小确定沟槽宽度(中小跨径一般为50cm),测出伸缩缝中线,以中线为基准,对称弹出伸缩缝开槽边线,采用切割机进行切缝。

切缝时,由专人使用切割机,保证线形直顺,不应出现折线和错茬,槽口偏差不得超出上口线3mm。

附图2。

5.2.2用切割机沿边线开槽,并开挖至规定深度,一般不小于10cm。

若开槽后,发现槽内混凝土质量不佳,应清除不良混凝土;

若原伸缩缝俩侧已破损,应已破损混凝土,并重新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伸缩缝施工。

5.3清理及修整沟槽

5.3.1首先拆除旧装置,在拆除旧装置时,避免野蛮施工,尽可能的使原结构少受损害,原结构有松动、损坏的部分一定要清除,不得留有隐患,见附图3。

(以上各步骤仅对旧有桥梁)。

5.3.2槽口有效宽度、深度内的浮动物体必须清除干净;

槽底及四壁用角磨机打磨或用钢丝刷清理,并用高压风泵反复吹几遍,以清除槽口混凝土表面浮尘,确保槽内干净清洁。

5.3.3用火焰喷射器将沟槽侧面烘干、烤热,注意火焰喷射器要以不小于200mm/s的速度摆动,不得集中烧一处,见附图4。

5.4涂底油

5.4.1用泡沫海绵塞住接缝,见附图5。

5.4.2涂刷底油前,应在槽口两侧铺设防护装置,防护装置一般采用聚氯乙烯膜或彩条布,并用宽胶带沿开槽线粘贴住保护装置,避免施工时污染路面,见附图6。

5.4.3浇入熔化的改性沥青结合料(190℃~200℃),并用刮板均匀的涂抹在槽口底面与侧面,涂刷时不得堆积和漏白,并用喷火器对其表面进行加热,使其结合料均匀分布,见附图7。

5.4.4用T型搭接钢板平稳地置于接缝当中,钢板厚度为5~8mm,宽度以缝口两侧各余50mm左右为宜,见附图8。

5.5铺筑沥青混合料

5.5.1将清洗过的粗石料烘干加热至规定温度。

5.5.2以油石比1:

2的比例,将沥青结合料与热的粗石料均匀的拌和在一起。

5.5.3从槽口一端开始,用拌好的粗混合料摊铺底层,底层的表面应距沟槽顶10mm左右,铺筑时应用锹铲等插捣沟槽边界,使边界处沥青混合料密实,铺筑后应及时用小平板振捣器压实。

继续按上述方法,直至整幅或半幅做完,要注意接缝处的结合。

见附图9。

5.5.4将细石料烘干加热至规定温度。

5.5.5按油石比1:

4的比例,将沥青结合料与热的细石料均匀地拌和在一起。

5.5.6用拌好的细混合料摊铺上层,上层的表面应高出路面1cm左右。

5.5.7用平板器进行压实。

见附图10。

5.5.8用溶化的沥青结合料刮面油、整平表层,成型,见附图10、附图11、附图12。

5.6开放交通

伸缩缝施工完成后,应使其在自然环境下冷却3-4小时后,方可开放交通。

5.7施工注意事项

5.7.1改性沥青结合料在使用前1h开始加温,加热温度至185℃~195℃,保温时间不得超过4h。

用不完时,应放出冷却。

5.7.2石料应在使用前10min开始加温,加热时间为5min~8min,温度控制在190℃~200℃。

5.7.3沥青混合料振捣要密实。

5.7.4槽底和槽侧面一定要烘干、烤热,避免雨天作业。

5.7.5使用火焰喷射器时,要以不小于200mm/s的速度摆动,以免局部过热,致使改性沥青结合料老化。

5.7.6严格控制材料规格及用量。

5.7.7施工时要注意防止烫伤,改性沥青结合料粘在皮肤上,可用柴油清洗,切勿硬揭。

5.7.8改造旧有伸缩缝时,一般半幅施工,不中断交通,故施工前应设立明显的安全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7施工质量管理

7.1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应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中的有关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其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7.2在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除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的检查内容、频度、质量标准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外,还应按相关规定对改性沥青的性质进行检测。

7.3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筛分试验等常规检测,并按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能检测。

7.4在施工质量管理中进行试验检测时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取样,对试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7.5改性沥青应在尽量靠近供拌和混合料使用的部位取样;

对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取样后应立即灌制试样并进行试验,不得在冷却后重新加热或用室内制作机械加工后再做试验。

7.6当采用抽提试验方法检测沥青混合料中的改性沥青结合料含量时,对不溶于试验溶剂的改性剂,应根据生产改性沥青时投放的改性剂剂量和抽提试验结果进行计算,以确定实际的结合料含量。

8、验收标准

8.1伸缩缝中心处改性沥青面油高出桥面5-10mm。

8.2表面平整,光滑有弹性,边缘整齐。

8.3表面无堆积的改性沥青混合料。

8.4表面无气泡。

8.5表面无老化现象。

8.6无界面裂缝。

附图1石料的清洗、风干

附图2开槽

附图3清除旧有装置

附图4用火焰喷射器将沟槽侧面烘干、烤热

附图5用泡沫海绵塞住接缝

附图6用宽胶带沿开槽线粘贴,避免施工时污染油面

附图7涂底油

附图8铺设钢板

附图9铺筑底层改性沥青混合料

附图10压实

附图11刮面油

附图12面层整形

图2-12开放交通后的伸缩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