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63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问:

找一找,你能发现什么?

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哪些不同点?

请学生找出两份作业不同的地方。

教师总结学生反馈的意见:

(一张作过修饰,美观;

另一张没作过修饰,不够美观。

)从而导入课题。

2学生自主学习:

师述:

现在你们自己想办法,看谁能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把刚才的作业修饰一下?

并且想一想你是怎么样来修饰文字的?

学生操作(文字换行、文字移动、文字居中、修饰字体颜色、字体、字号)

教师小结:

回车键:

换行;

空格键:

移动(右移);

退格键:

移动(左移);

删除键:

居中;

左对齐;

右对齐。

引入难点:

退格键和删除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移动文字(左移);

不同点:

删除键光标在前退格键光标在后;

作业布置:

在WORD中输入一首古诗,对排版进行美化修饰。

七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对学生实施研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尝试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文字的基本设置:

改变字体、字号和颜色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改变字体的操作过程,认识改变字体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全过程地看到字体变化前后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并学会独立思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务驱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设置自学任务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本课中重点是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学记事本时,已经学习了有关文字字体、字号、字的颜色等内容的设置,所以在此我鼓励学生自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不同软件中相同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更好的掌握修饰文字设置的方法。

3、练习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首古诗,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每个学生都充满了创作的热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通过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说出作品的创意,自己评价,并根据自己的创作讲述想法。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作品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遨游因特网

说课教师:

年级:

五年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下册《遨游因特网》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第一课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

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是教会学生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介绍九寨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

以查找“九寨沟有哪些特色”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

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九寨沟”的有关信息;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

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习惯;

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

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一——搜索信息的方法

(1)任务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结合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九寨沟》一课,书中介绍的九寨沟是一个人间仙境,非常得美!

如果老师现在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九寨沟,你有什么办法吗?

怎样才能在包罗万象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呢?

随即引出“搜索引擎”。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2)操作指导:

在网上查询信息也需要一个工具—搜索引擎,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中是没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网站:

搜狐、雅虎、新浪等,那么同学们可以跟我来看一看。

打开两个搜索窗口,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点?

一个是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窗口,一个是大型门户网站上(如搜狐)的搜索窗口。

搜索引擎常用的查询方法有两种:

关键字检索服务和分类检索服务。

教师解说以上两检索的区别:

目录检索适用于按主题(某一类别)查找信息,而关键字检索适用于按只言片语查找的信息。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可自主交互的网络课件平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搜狐:

;

中文雅虎:

新浪:

等一些相关网站;

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

还可以请同学们进入搜狐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助,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

(4)信息反馈:

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类检索的区别之处,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来查找信息的;

信息搜索记录有几条,查找到了哪些九寨沟的资料等等。

(5)归纳总结:

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

大家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么办呢?

2、任务二—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

把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把自己需要的内容保存到下表。

九寨胜景

九寨文化

九寨物产

九寨气候

九寨动物

九寨线路

学生在保存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时,可以将鼠标移到被选中的文字或图片上单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再打开word新建一个文档,将光标定位到新文档中,通过“粘贴”命令,被选中的文字或图片就被复制到word文档中去,再保存word文档。

教师操作演示。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老师的讲解。

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尝试新的创作,同时上课环境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这样就使得学生除了获得老师提供的信息资源外还可获取大量新的信息,通过整理加工形成自己所需的信息。

学生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填入老师布置的表格中,形式一份调查报告,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

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本课是对任务驱动和基于Internet资源型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的一次尝试,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习的主要资源不再是课本而是Internet这一拥有相对无限信息的资源,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信息的过程。

由于学习是由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控制的,因此我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特点,指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最直接相关的信息上,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最准确的信息。

3、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我在提供的课件中的辅导区里明确分类,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因为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4、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周而复始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

并对学生在网络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的侧重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教材分析

《文档的修改

(一)文字的插入与删除》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科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排版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Word排版知识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重点是利用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修饰文档,体现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其中一种操作方法,一半的学生能掌握多种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

难点:

学会在实例当中运用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

四、教法阐述

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

任务驱动法:

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巩固知识,发挥动手能力,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小组讨论法:

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学习,解决在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在探究中找到乐趣。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

两个学习任务:

任务1:

三个分别需在首、尾、中、插入词的句子及一个需删除词且插入另一个词的句子。

任务2:

四个分别需在首、尾、中删除词的句子。

两个需删除词且需插入新词的句子。

任务3:

一个需把词与词的位置相互调换的句子

七、教学流程

(一)将课堂中学生所用到的两个任务传送到学生(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机上。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2分钟)

1.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段话。

让学生去观察这段话,有什么发现。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一个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一个缺憾,引导学生发挥观察能力、运用语文所学知识引出课题1——插入文字。

(三)新课授知

a、插入文字

1.教师演示插入文字的操作方法。

(3分钟)

2.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并操作练习任务1。

(教师巡视并进行辅导)(10分钟)

3.总结任务1,提炼特点,引出课题2(1分钟)。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句子插入文字,并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操练,以达到在句子中插入文字的运用,在任务1在最后一个例子引出说明课题2——删除文字。

b、删除文字

1.教师演示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课本知识操作练习任务2,并带着是否可以有其他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去完成任务2。

3.收集学生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并独个演示操作(2分钟)

4.让学生用不同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去重新做一次任务2,并讨论哪一种删除方法去方便。

(5分钟上)

5.完成任务3(2分钟)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句子中删除多余的文字,并学会多种删除操作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操练,以达到在句子中删除文字的运用,在任务3引出下一课时的课题——剪切与复制

(三)归纳总结、结束课程(2分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展示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2、为了达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自己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讲练结合。

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主导的指思想。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

在抛出每一个任务时,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查看更多与本文《文字的插入与删除说课稿》相关的文章。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第2课时)说课稿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1、教材位置和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是中国档案出版社信息技术教科书初中第一册(上)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教学开机进入windows、认识windows的桌面和鼠标的基本操作。

第2课时,也就是本课要完成认识窗口和对话框并掌握对输入法、时间和日期以及显示属性对话框的设置方法。

2、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这一节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操作的起始章节,是理论与操作的衔接。

这一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对鼠标基本操作的实际应用,也是对windows图形环境认识的加深。

这一章节的教学对学生积极自主实践学习习惯的开始养成比较重要。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windows环境下的窗口和对话框,知道可以通过操作窗口和对话框来调整计算机的设置。

2、能力目标:

掌握如何选择输入法,设置时间、日期和显示属性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动手探索、善于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和行为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设置时间、日期和显示属性的方法。

如何对“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其它选项卡的设置。

【第二部分:

学情分析】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开关电脑其实已不成问题,但还没有真正开始在windows中进行过自主的设置,学生们在信息技术学科能力方面还是较参差不齐的,有少数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较好。

本课的新课设计只有针对占大部分的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进行,而实践练习的部分就能涵盖全体的学生对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还能在练习过程中起到带动作用,对其他同学会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部分:

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设计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应用性特点,我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NetSchool电子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实时演示、讲解。

同时,为突破难点,精心进行练习的设计,以练习为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积极地进行自主实践活动。

鼓励同学间围绕练习协同工作,既可以学习新知识,又增强了其相互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

为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的教学设计以“启发实践”为本,特别注意了在任务设置上的准备,着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让学生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体验,同时利用讨论交流、协同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的环节包括:

1、复习旧知(2分钟):

本课是第1课时中鼠标的基本操作的实际应用,也是第1课时中对windows认识的延续和加深。

主要复习上一课学习了的两个内容:

A.windows的桌面组成;

B.鼠标的基本操作。

[设计思想:

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要在旧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到新知识,必须首先巩固已有的知识体系,才能将新知识内化,对融合了新知识的认知体系进行重新的建构。

2、新课引入(1分钟):

我们要求电脑做什么就必须要电脑知道,那么我们如何与电脑对话,让它明白我们的意图呢?

今天我们就要研究这个问题。

3、新课讲述:

知识点

处理方法

设计思想

(1)认识窗口

打开“我的电脑”和“Word文档”两个窗口,通过观察对比,强调Windows窗口组成中共同的元素及特点。

通过鼠标指针在窗口中不同位置的形状变化来讲解窗口的移动和大小改变。

通过对指针停留时自动出现提示标签来学会了解窗口各部分名称并猜想其相应作用。

教材中只出现了一个Word窗口,容易使学生对“窗口”这个概念形成片面的认识。

通过比较可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和拓展对此知识点的掌握。

同时通过对鼠标的操作,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鼠标的基本操作的内容。

(2)认识对话框

(2分钟)

以“我的电脑”窗口“文件(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夹选项”对话框为例简要认识对话框。

它一般不像窗口那样可以随便调整大小。

本课紧随其后将着重学习对话框中的设置,此处仅加以初步认识。

(3)选择输入法

(1分钟)

通过演示选择输入法的过程进行感性认识。

强调输入法选择时弹出的矩形框既不是窗口,也不是对话框,我们一般称之为“列表”。

后续章节紧接讲解文字的输入,其必要环节之一就是要选择输入法,此处略处理。

主要是与窗口与对话框作区别,加深学生对前两者的理性认识。

(4)时间和日期

(4分钟)

在时间和日期对话框中,首先要学生划分出此对话框的功能分区,通过对各区域的文字名称的理解来设想其能达到的功能,再通过演示操作加以验证。

培养学生动手前先动脑和边动手边动脑的学习习惯。

通过操作验证,可以加强他们的动手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设置显示属性

(5分钟)

问题:

windows的桌面背景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画面,我们可以把我们喜欢的图片变为桌面的背景,你知道是怎样做的吗?

“屏幕保护程序”可以使我们的电脑屏幕在空闲了一定时间之后自动显示变化的内容,从而起到保护屏幕的目的,你知道怎样设置并启动它吗?

此知识点为本课的重点内容中的主要部分,对“时间和日期”的设置是操作比较简单的对话框,而对“显示属性”的设置则是比较复杂的对话框操作。

认识到复杂的对话框由多个选项卡(或称标签)组成,每个选项卡的内容不同,同一选项卡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

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白不管对简单的还是对复杂的对话框进行设置都要先弄清对话框的区域功能,做到先观察、思考,再动手操作。

4、启发实践(17分钟):

①我们刚认识了窗口和对话框,它们上面的按钮和文字等元素都有其固定的特点,比如颜色、字体等,我想让它们变得漂亮一点,怎样做?

②当我们暂时离开计算机的时候,不想别人查看到我正在进行的工作,你能让“屏幕保护程序”来充当你隐私的临时保护者吗?

③通过怎样的设置可以减少计算机屏幕对眼睛的损害?

④如何设置可以加快计算机的反应速度?

要求:

根据小组抽签得到的任务进行研究解决,要求小组内进行合作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