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74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raid配置加安装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Wizard,进入阵列设置向导。

ClearConfiguration(清除配置):

清除已有的配置信息,注意会丢失所有的数据。

NewConfiguration(全新配置):

清除已有的配置信息,并且全新创建新的配置。

AddConfiguration(添加配置):

保留原有配置信息,并且添加新的硬盘到原有的配置中。

(该配置通常不会引起数据丢失,但该操作有风险,建议先备份数据!

注意:

如果选择前两个选项(ClearConfiguration和NewConfiguration),会丢失所有

数据!

请先备份所有数据!

如果是新机,就不用担心此项了。

接下来,我们选择 

NewConfiguration,在左侧单击选中磁盘,然后选择addtoarray把它添加到右侧diskgroups中,一个组中添加两块磁盘,创建完第一组后点击acceptdg。

配置raid10需要创建两个物理硬盘数量相同的DiskGroup,如下图所示。

选择相应硬盘,配置完DiskGroup之后,点击Accept按钮。

然后点击Next按钮进入配置Span的界面,选择已有的DiskGroup点击AddtoSPAN按钮加入到Span中。

然后再点击Next按钮。

进入配置RAID10参数界面,根据需求修改相应参数。

如StripSize和RAIDLevel等参数。

(通常建议选择默认设置。

)配置完成之后,点击Accept按钮。

进入VirtualDisk预览界面,确认无误后,点击Accept按钮。

提示保存配置信息。

点击Yes按钮。

提示会丢失所有数据,确认后,点击Yes按钮。

配置完成后进入的界面。

点击Home按钮返回主界面时,可以看到目前所有硬盘的状态。

点击Exit,保存退出。

重启机器,放入系统引导盘就可以正常安装系统了。

补充:

RAID的几种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用。

(1)、RAID0最简单方式

就是把x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容量是单独硬盘的x倍,在电脑数据写时被依次写入到各磁盘中,当一块磁盘的空间用尽时,数据就会被自动写入到下一块磁盘中,它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磁盘的容量。

速度与其中任何一块磁盘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是单独使用一块硬盘的1/n。

(2)、RAID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块硬盘选择合理的带区大小创建带区集,最好是为每一块硬盘都配备一个专门的磁盘控制器,在电脑数据读写时同时向n块磁盘读写数据,速度提升n倍。

提高系统的性能。

2、RAID1

RAID1称为磁盘镜像:

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具有很高的数据冗余能力,但磁盘利用率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

RAID1有以下特点:

(1)、RAID1的每一个磁盘都具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任何时候数据都同步镜像,系统可以从一组镜像盘中的任何一个磁盘读取数据。

(2)、磁盘所能使用的空间只有磁盘容量总和的一半,系统成本高。

(3)、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

(4)、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5)、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1磁盘控制器的负载相当大,用多个磁盘控制器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

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4、RAID2

电脑在写入数据时在一个磁盘上保存数据的各个位,同时把一个数据不同的位运算得到的海明校验码保存另一组磁盘上,由于海明码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

但海明码使用数据冗余技术,使得输出数据的速率取决于驱动器组中速度最慢的磁盘。

RAID2控制器的设计简单。

5、RAID3:

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RAID3使用一个专门的磁盘存放所有的校验数据,而在剩余的磁盘中创建带区集分散数据的读写操作。

当一个完好的RAID3系统中读取数据,只需要在数据存储盘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块进行读取操作即可。

但当向RAID3写入数据时,必须计算与该数据块同处一个带区的所有数据块的校验值,并将新值重新写入到校验块中,这样无形虽增加系统开销。

当一块磁盘失效时,该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块必须使用校验信息重新建立,如果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已经损坏的磁盘,则必须同时读取同一带区中的所有其它数据块,并根据校验值重建丢失的数据,这使系统减慢。

当更换了损坏的磁盘后,系统必须一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的重建坏盘中的数据,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RAID3最大不足是校验盘很容易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对于经常大量写入操作的应用会导致整个RAID系统性能的下降。

RAID3适合用于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等。

6、RAID4

RAID4即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4和RAID3很象,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RAID4的特点和RAID3也挺象,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

7、RAID5

RAID5把校验块分散到所有的数据盘中。

RAID5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算法,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带区校验块的存放位置。

这样就可以确保任何对校验块进行的读写操作都会在所有的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从而消除了产生瓶颈的可能。

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

RAID5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但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

8、RAID6

RAID6即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它是对RAID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使用了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很少人用。

9、RAID7

RAID7即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它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和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

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实时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的需要。

允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可以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送信道以提高效率。

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

但如果系统断电,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统成本很高。

10、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它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象结构,可以达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

Raid0+1和Raid1+0

对于Raid0+1来说

如果同时损坏2个磁盘,并且这2个磁盘不在同一个Raid 

0中,那么这个业务就再也无法再提供服务,因为组成2个Raid 

0的2组磁盘的每个磁盘中都有一个损坏的磁盘,那么每一组Raid0也就失去了意义,虽然后面是Raid1技术,但因为Raid0的不可靠造成了整个阵列的沦陷,这是很悲催的!

现在数据可用的硬盘可以说是零个!

对于Raid1+0来说

如果同时损坏2个磁盘,并且整个2个磁盘不在同一个Raid1中,那么这个业务还是可以正常提供服务的,因为他的基础是Raid1,即使每个Raid1中都损坏一个硬盘,也就是5块磁盘,都不会造成业务中断,都可以由另外的硬盘继续提供服务,这个时候可以使用的硬盘是八个!

WindowsServer2008R2系统安装指南

天极网2009-09-1610:

51

分享到:

我要吐槽

  一般来说,Microsoft在研发现在的网络操作系统的时候,总是会分为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Server)两个版本来发布,如共用Windows2000名字的Professional/Server版本,分开名字的WindowsXP和WindowsServer2003,以及WindowsVista和WindowsServer2008,到了Windows7,对应的服务器版本不是Windows7Server也不是WindowsServer7或者WindowsServer2009,而是WindowsServer2008R2。

  

  WindowsServer2008R2会在10月22日和Windows7一起发布

  为什么叫WindowsServer2008R2而不是Server2009呢,因为Windows7其实并不是一个MajorRelease,如Vista这样的才是,Windows2000的内部版本号是NT5.0(NT产品线,NT是NewTechnology的意思),而WindowsVista/Server2008的内部版本号则是6.0,而Windows7/Server2008R2的版本号则是6.1,是上一个版本的升级版本,因此也有些人戏称Windows7为VistaSP3,不过,比起SP2来,Windows7的变化更多、更大,因此用SP3显然不对。

而Windows7的不少特性对于服务器版本来说并没有太大作用,因此仍然采用了Server2008的名称,只是加上了R2的后缀。

  WindowsServer2008R2介绍

  WindowsServer2008R2是微软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下一代版本,功能和特性上都基于现有的WindowsServer2008,并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和完善。

该系统开发代号WindowsServer7,也就是相当于Windows7的服务器版本,二者一脉相承。

WindowsServer2008R2将能更好的支持虚拟机迁移,正如微软所表示的,利用Hyper-V来缩小VMware架构的差距。

除了服务器虚拟化值得关注以外,还有IIS、网络和终端服务等也获得了极大提高。

  X64平台:

WindowsServer2008分别提供了32位和64位版本,不过在R2中将完全摒弃32位,只有64位版本。

在服务器领域32位处理器已经是明日黄花,64位处理器将是未来发展大势所趋。

这也是微软首款只具有64位版本的操作系统。

  支持256个逻辑处理器:

在08年的微软硬件(促销产品主营产品)大会(WinHEC)上,微软在介绍Windows7特性时表示Win7最高可以支持256个逻辑处理器,也提到和Windows7采用同样架构的WindowsServer2008R2最高也可以支持256个逻辑处理器。

作为对比,WindowsServer2008最高只能支持64个逻辑处理器。

所谓的逻辑处理器包括了超线程技术“虚拟”出来的处理器,本质上是说,WindowsServer2008R2的内核支持在256个处理器上进行任务调度,比上一代增加了4倍,这也符合现下Nehalem的超线程技术的出现和多核心的流行。

  支持实时迁移的Hyper-V2.0:

在WindowsServer2008R2中,微软的服务器虚拟化工具Hyper-v得到增强,新增了LiveMigration(实时迁移)技术,在几毫秒就可以实现对物理主机和虚拟机之间的实时迁移,而不会造成服务或用户链接的中断。

数据中心也实现了真正的虚拟化,从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对软件和硬件的管理,所有的操作都在单一的操作系统框架内完成。

Hyper-V2.0虚拟机对逻辑处理器和内存支持上得到增强,目前的Hyper-V可以支持24个逻辑处理器,而Hyper-V2.0中每个虚拟机可以支持32个逻辑处理器和最高64GB的内存。

  PowerShell2.0:

PowerShell是微软公司于2006年第四季度正式发布的一款基于对象的shell,PowerShell2.0也已经以测试版和用户技术预览版的方式发布了,它将在WindowsServer2008R2正式发布的时候完全融入到这个软件中。

Win2008R2包括一系列新的服务器管理界面,这些均建立在PowerShell2.0之上。

它新增了240个cmdlets命令集,新的PowerShell图形用户界面也增添了开发功能,从而用户能更简单创建自己的命令行。

而且,PowerShell将能够安装到Windows服务器内核。

  WindowsServer2008R2的"

R2"

采用了醒目的红色标出

  电源管理增强:

WindowsServer2008R2中包含一个“CoreParking”功能,可以评估多核服务器的处理工作量,并且能够在某种情况下终止向这些内核发送新工作。

然后,在内核闲置的时候,它可以让服务器进入睡眠状态,减少服务器的整个耗电量。

  IIS7.5:

WindowsServer2008R2中的IIS版本为7.5,在最新的PowerShell2.0的支持下其功能更加强大,包括故障切换集群的更新以及一些最近流行的IIS扩展(比如WebDAV和AdministrationPack),而且它也支持了更多的开发技术如SilverLight和PHP。

  直接访问和BranchCache:

WindowsServer2008R2中的直接访问(DirectAccessDA)功能允许用户在任何网络位置访问公司网络中的文件、数据或使用应用程序,而不必通过传统的虚拟企业网络VPN。

直接访问降低了终端用户的操作复杂性,并可以保证远程访问的安全性。

后者则是为基于HTTP和SMB通信的局域网减轻了由用户所使用的带宽,用来改善分公司生产力。

当远程分公司的使用者存取总部WindowsServer2008R2系统上的数据时,数据可以被储存在分公司端,因此若另一个使用者要存取同样的数据,就不用再连到总部,降低资源的耗费,这两大功能需要前后端搭配的操作系统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DHCP故障转移:

这是WindowsServer2008R2中的新特性,当DHCP出现故障后迁移到新的系统。

DHCP故障转移允许管理员通过WindowsDHCP服务器计划和部署一个高弹性的DHCP环境。

该特性还能应作为一个用来构建WindowsIP管理解决方案的平台,为管理员在管理他们的DHCP架构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体验。

  WindowsServer2008R2准备安装

  由于WindowsServer2008R2只具有64位的版本,要想在虚拟机里面进行试验,你的处理器必须支持IntelVT技术或者AMD-V技术,因为64位模式下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方式来保护内存:

  从VT-x到VT-dIntel虚拟化技术发展蓝图

  SunVirtualBox虚拟机

  虚拟光驱启动

  安装滚动条还是Vista的风格

  安装界面,不仔细看banner的话还看不出是WindowsServer2008R2

  WindowsServer2008R2安装过程

  官方下载的RTM版本,包括了Standard、Enterprise和Datacenter三个版本,并且都具有完全安装和服务器核心安装两种选择

  必须接受许可条款

  自定义安装其实就是全新安装

  安装完毕需要近10GB的空间

  展开文件约十多分钟

  展开完毕后会自动重启

  WindowsServer2008R2安装结束

  总算有了点新感觉:

Windows7也是这样

  第一次登录必须创建密码,并且必须是复杂密码,过于简短或者过于简单都无法通过;

用户可以在组策略管理器里面修改这个设定

  安装完毕不会再重起了,直接进入系统

  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