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69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docx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二本三跨初试390+经验交流新祥旭考研

  摘要:

4月2日,复试结束第二天,来国图写论文,趁饭后休息总结考研历程。

距离出成绩还有些日子,虽然一切未知,但还是想写下这篇经验贴、回忆贴和感谢贴,如果考上就发出去,考不上当做一次复盘也挺好。

本人二本三跨,英语70+,政治60,专一120+,专二130+。

  一、我为什么考研

  一年前的昨天我正式拉开考研大幕。

2016年三月中旬我和朋友还在北京南锣鼓巷做着实习,每天上下班穿过半个南锣,目睹着南锣从清晨空无一人到傍晚摩肩接踵,时不时偷瞄着牵狗的、牵手的美女,生活也是十分有趣。

  说来也是好笑,我和朋友从未想过能够走上考研这条路,毕竟两人自我认为实习经验很丰富,也算职场小鸟,未来找个好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但一切在这次实习中改变。

公司规模一般,但职员多来自名校,包括boss们多是麻省哈弗高材生,交往久了,便体会到了名校生的独特气质,自然有了名校情结,毕竟高中因为在考清华还是北大中犹豫不决,以至于错失两者,现在便是翻身复仇好机会。

  以上是玩笑,也是心里话,正式点讲,我考研原因有二:

  1.学历真的很重要,举个例子:

翻看招聘网站,同样岗位实习生,本科100/天,研究生140/天。

你如果以为只差这40块钱那就错了,人工作一辈子,差这读研两三年时间么?

出门便是江湖,没能力多是炮灰。

  2.读书太少,圈子太小,视野太窄,专业能力太差,不安于现状。

1与2实际同理。

  本科期间,自以为在校办社团、在外有实习很厉害,只是井底之蛙而已。

这样的想法在我复试前几天仍然存在。

直到和复试小伙伴交流时发现,他们的实习多是名企或者省市级电视台、在校拿过各种国奖、各种英语竞赛大奖......看到他们简历时真的恨不得把自己简历删减到只剩名字。

综合以上原因,我便毅然决定考研。

  二、考研准备

  考研是一场不容犯任何大错的征战,从考前信息收集到考中日程规划,再到考场上,任何一个环节如有大意,失败几率都将大大增加。

  考前,我们就像嗷嗷待哺的宝宝,对考研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只有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整理,才能逐步成长并尽可能避免雷区。

为此,我和好朋友专门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查看了网上能够找到的所有所有经验贴,并且试图情景带入,细心体会如果是自己会发生什么。

一句话说得好,不加思考就去努力,很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专业选择

  我首先考虑的是专业。

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便选择了新闻传播专业。

  专业的选择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情况。

比如我,不想走英语路子选择了跨考、畏惧数学选择了文学类。

在文学类三个专业中,文学专业需要良好的积淀,并非短期就能突破,果断放弃;法学专业,当时我总觉得相关职业很危险、责任很大,其次一想到厚厚的书籍便打了退堂鼓股,最终选择了新闻传播专业。

等我进入传媒这个方向后才明白,律师、记者、警察、医生是这个世界上责任最大,也是最身不由己的职业。

  2.院校选择

  学校选择至关重要。

  我首先考虑的是地域差别。

本科四年大家应该有所体会,好的区域享受好的资源,举个例子:

北京的创业公司不计其数,对于实习生这种低廉还能带来一定效益的资源自然需求很大,因此,在北京找实习,只要有点能力情商就能找到比较不错的企业;但在二线或者类似长春这种二线半的城市就不一样,大三上学期间本想在校找个实习,查找了包括智联、实习僧、拉钩、大街网等招聘网站,硬是没找到合适的岗位,当然能力欠缺是一部分原因,但以区域为关键词搜索仅能查找十几个公司是什么情况,大家也能想象到。

其次,还有各种文化、体育等优势。

我和朋友首先决定:

非北上广不考。

  然后,选择学校。

不是闹着玩,一开始还真是在想考北大还是考人大呢......在我现在来看(有点主观猜测),能考上北大、人大新闻传播的孩子,找个普通院校当个讲师啥的没问题,或者运气好的人也可以。

  学校的选择,简单说就是看实力的衡量。

北大人大放弃后,直接瞄准了中传,因为它有名气,招收的学生较多。

我参考了已有的报录比数据和所有的经验贴,然后厚着脸皮在微博加了十几个师姐(不是我不想加男的,是真没有男的啊,今年广电复试进52人,就5个男的,你自己体会),一个个问,最终决定以它为目标准备。

  这里我想感叹一下,等大家到了十一月份,你就会发现,不管是报考一本、211还是985的,有大批人都觉得自己考不上了,然后考名校的则感叹,早知道报个普通点的。

什么意思?

你的目标奠定你的努力程度,决定你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考研为的就是飞跃,请结合自己能力尽可能选一个好学校。

  三、考试规划

  考研是一场长征,细致到小时、日、周、月的规划十分必要。

一方面,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状况不断调整,尽可能保证计划有序进行,同时保证良好的睡眠、远离消极的人和事物,从而保证积极的情绪。

  后期觉得电子版有点麻烦,又改为笔记本日志,记录每天的心情和计划。

  我的每日时间规划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我倾向于将后期规划分享出来,因为后期规划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之后制定的;其次,后期政治加入复习规划后,会对总体规划,尤其是需要大量背诵的文学类专业学生来说,造成相当大的干扰,甚至打乱复习进程,十分闹心。

因此放后期以供参考:

  7:

00起床、洗漱、吃饭

  8:

00到图书馆

  8:

00——9:

00单词

  9:

00——11:

10专业课背诵

  11:

10——13:

30吃饭,午休

  13:

30——15:

30英语单词、阅读、其他

  15:

30——17:

00专业课/政治背诵(后期)

  17:

00——18:

30吃饭、休息

  18:

30——20:

00政治复习

  20:

00——21:

30专业课背诵

  21:

00——22:

30/23:

00回寝,洗漱,娱乐

  22:

30/23:

00——24:

00专业课背诵,睡觉

  1.英语

  英语72分,相比付出得到的少,相比估分得到的多。

虽然我是英语专业,但学得并不好,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一定不能沉浸在侥幸的情绪里,不然会死的很惨。

因此,从一开始决定考研,到出考场,英语单词和阅读都没有停过。

用一组数据来说:

单词一直背,十年阅读真题做了4遍(不多,我见过做十来遍的经验贴)。

  ①单词:

得阅读者得天下,得单词者得阅读。

等英语复习到后期,你就会发现,错的题开始从逻辑题转变为词义题,因为英语出题者每年都是一批人,阅读做几遍之后可以掌握相应的出题规则,但如果出现生僻词汇,尤其是出现在长难句中,还真的没辙,因此词汇量很重要。

单词复习一开始用的百词斩,把“考研英语词汇”背了一遍,后期还背了“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这为我消灭了一大部分生词。

  中期用的是新东方绿皮书,五百多页的单词,每天复习十页,划掉已掌握的词,抄写未掌握词,最终在十月份时有了自己的生词本。

之后便以自己的生词本为准背诵。

个人推荐百词斩、其次新东方乱序绿皮书,很多人用的朱伟恋恋有词,效果不错,我也尝试了段时间,但它得配一套五十多集的视频,我嫌费时间就没用,各有所需各有所爱,自己决定吧。

  ②阅读:

阅读啊~阅读......考研阅读占40分,纯客观题,在类似北京这种大牛阅卷,压分严重的城市,客观题便是主攻点。

阅读何时开始因人而异,我是在背诵完一遍考研词汇之后开始的。

最开始一个阅读5个题,每次错3-4个,气急败坏划卷子的情况也是有的;不要小看阅读,我做到第三遍的时候还有错的,同时也会出现其他问题:

有些题做到第二三遍,答案都记住了,很容易麻痹自己,然后换一套新的题错误率忽然很高打击信心。

  在这里,我建议留至少三年真题作为最后模拟,其余拿来练手。

我一开始没有想到这点,等到后期就16年真题可以模拟,16年真题还相当简单,模拟了73分,但心里反而很不放心,因此,多留几套模拟很有必要。

其次,不要做各种考研机构的模拟题。

出题组一帮大牛关在黑屋子几个月出几套题,而考研机构每天忙着捞金,百忙中短时间出几套题,再牛的人出的题还是有偏差,而且市场上模拟题偏难,相当打击信心,我十一月本来状态挺好,做了一套模拟题,错了好像12个吧...顿时觉得考研是个玩笑,自我安慰了好久才缓过来。

  ③字体:

考研大纲明确规定,作文卷面会影响评分级别。

我逻辑不好,阅读总是错很多,有自知之明,便寻求其他突破点,所以瞄准书写提升,最后一月买了英文字帖,练了几次,效果还行,在阅读错了6-8个的基础上拿72分,差强人意。

  2.政治

  60分......今年国家线53,差点栽了,所以也没资格给大家讲怎么学。

但说实话我复习政治下了不少功夫,从八月就开始复习,结果这样肯定是方法有问题。

后期做了些反思,以供参考:

  ①北京压分很严重,政治很难拉开分数,大牛除外。

我60,部分同学65-75,我看了本专业复试名单,52个人,政治75的就一个,最高的才比我多10分,我两门专业课259,一下追了上去。

  ②最近几年,大事件频发,每个机构押题都没差多少,所以盯住一家好好背就行!

个人还是建议跟肖大大。

我没有跟肖大大,后期步伐凌乱的不行。

  ③真想奔75+,好好看书是王道,政治要想考好,基础必须相当扎实,努力程度要求不亚于一门专业课复习,别跟风走捷径,把大纲解析好好翻看五六遍,再多模拟,出啥题、跟啥热点都不怕。

  ④如果你不愿意踏实复习,突击时间不要太早,我8月就开始复习的,9、10月每晚回宿舍还花一个多小时看政治网课,真的很用心,但后期专业课进入攻坚战,大量的背诵让我顾此失彼,政治全忘了,只能重新突击一次。

浪费了很多时间。

  3.专业课

  ①综述:

我专业课分别是125(史论)、134(业务)。

考研四门科目,有任何偏科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对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要根据目标学校和自身情况来定。

比如:

中传专业课背的好、练得多,就能拿分,年年都有250+,对我来说得专业课者得天下。

相反,有些学校真不能看重专业课,个别大牛院校主观性很强、题目刁钻,专业课阅卷不确定性太多,因此,保证公共课才是王道。

  关于专业课的复习书目什么的,XX掘地三尺自己找。

至于报不报班、报什么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报了“一航”,考研主要靠自己,别人都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

同时,我也见过400+什么班都没报的大神,每个人基础不一样,所以大家自行判断。

  专业课的复习,更多看中方法,考研是一个不断填塞的过程,中间会充斥着矛盾,我们需要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每个人的矛盾也不同,我希望授渔而非授鱼。

  史论包括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前沿、广播电视理论和前沿、传播学理论等,业务包括采写编评和前沿。

相比业务,史论是拿分最容易的一门科目,只要踏踏实实背,适当练习输出,基本就是高分。

我的史论125,最后30分论述没写完,写完的话再加5、6分没问题。

这也正是我考研输出练习过少导致,引以为戒。

  关于史论,个人建议有靠谱的参考资料的话,到手翻看两遍熟悉,然后直接背诵。

你要知道考研也是应试教育,你需要的是输入输出。

我和朋友一开始遍走了错路,认为需要反复看书才可以,于是在4-7月里都在反复看教材,浪费了不少时间,但到9、10月份开始接触真题时就会发现,看书只是让你了解了事物,但脑子里没有专业术语去答题,才铺天盖地开始背诵。

当然,看书多少也在输入,也并非没好处,只是考研时间很紧,效率为上。

  ②建议:

  专业课背诵第一遍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这是非常痛苦的一遍,你会发现早上背的下午忘,昨天背的今天忘,一定不要害怕重复,可以用用记忆曲线、提字法、记忆宫殿啥(XX有详细介绍,自己搜),我用了,也觉得很好用,一个知识点每天不重复个八九遍是记不住的。

有的学弟学妹们经常问我有没有合适的辅导班推荐的,之前在我复习的时候经常听研友提到一个叫新祥旭的辅导班,好像做的很专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

  ③方法(栗子):

  总结永远比瞎学有用,我借助花了两天总结了中传的十年真题,因此熟悉了中传的出题风格、方向、重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比看十天书有用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