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7152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doc

*****师范专科学校

基坑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科学校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师范专科学校建设项目文理科教学楼施工图;

1.3相关的建筑施工规范及规程;

1.4施工组织设计;

1.5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二、工程特点:

2.1基本情况

本工程为*****师范专科学校建设项目文理科教学楼工程,位于*****市绕城高

速公路南侧、同******北侧。

本项目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4层,建筑高度58.45米,总建筑面积(不含保温)为87101.22m2,占地面积为5544339.80m2,基础主要为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土方开挖量大。

2.2地质条件

2.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介于1070.38~1071.90m(绝对标高)之间,场

地所属地貌单元为*****盆地冲洪积平原。

2.2.2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

根据地勘资料,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四系全新统晚期人工堆积层(Q42ml)、第四系全新统早期冲洪积层(Q4lal+p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2.2.3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征

根据地勘资料,场地土可分为3层:

第层:

杂填土(Q42ml)

黄褐色、杂色、褐灰色,稍湿,结构疏松,具高压缩松,具湿陷性。

以粉质粘土、粉土、水泥、砖块、灰渣、碎石、植物根系及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回填为主。

该层分布于场地的表面,厚度变化大,层厚0.30~2.00m,层底标高1068.49~1071.30m。

第层:

黄土状粉土(Q4lal+pl)

褐黄色,中等~高压缩性,具湿陷性,含煤屑、钙质菌丝、零星钙质结核。

岩性以黄土状粉土为主,夹砂砾石层,稍湿,稍密~中密,有肉眼可见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低韧性,干强度低。

该层厚度变化大,层厚0.50~5.20m,层底埋深1.5~6.3m,层底标高1064.38~1070.10m。

第1层,砂砾石:

黄褐色,稍湿,中密,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级配较好,以粗砾砂、圆砾主,混中砂,最大粒径大于2cm。

该亚层以透镜体赋存于第层黄土状粉土中,部分地段缺失,层厚0.60~2.70m,层底埋深3.30~5.60m,层底标高1065.08~1068.40m。

第层:

砂砾石(Q3al+pl)

黄褐色,稍湿,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级配较好,以粗砾砂、圆砾主,混中砂,最大粒径大于2cm。

2.2.4场地地下水

根据地勘资料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2.5不良地质作用

本工程拟建场地15m范围内无饱和粉土、饱和砂土,因此该场地地基属非液化地基,地基土为非液化土。

场地及其周围未发现明显影响场地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三、基坑土方开挖施工

3.1施工前准备工作

根据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核对现场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会审图纸,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明确各专业工序之间的关系和施工工期要求。

为了便于土方开挖施工及有利于基坑边坡稳定,土方开挖前做好定位放线工作。

3.1.1对施工现场场地上的障碍物进行全面清查,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河流、气象、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电缆坑基、防空洞、坟墓、土洞、垃圾、树根、地面下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供水、供电、通讯线路,防洪排水系统等;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理方案幷采取有效地防护加固措施,综合考虑工程的现场情况、进度要求和土方施工方法以及分期分批施工工程的土方堆放和调运问题,划分并确定土方的最优调配区,减少重复倒运。

3.1.2构筑物的定位桩需经检验核准后方可施工。

3.1.3做好轴线定位的控制和校核,进行测量定位放线,控制点须用混凝土固定牢靠,经常查看校核加以保存,根据图纸复核轴线、标高、灰线等数据无误后方可开挖。

3.1.4为了便于施工及有利于基坑边坡稳定,土方开挖前先做好定位放线工作。

3.2基坑开挖土方边坡系数确定

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基坑开挖建议及结构施工图纸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基坑以1:

0.75放坡开挖。

3.3基坑开挖顺序

根据道路方面决定,为了方便施工,不引起施工阻塞,本次开挖分三层两部分,第一层整体开挖,深度为3米,第二层先开挖北边部分即~轴,再开挖南边部分,第一层土和第二层南边部分土方直接装车外运。

第二层南边部分土留作土方回填,堆放至是施工现场东侧或西侧。

3.4基坑开挖程序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工序。

3.5土方开挖方法

3.5.1本工程基坑选用机械开挖并由专人指挥,采取分层分段对称开挖,并严格遵守“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

3.5.2本工程采用2台挖掘机自东向西分层开挖,并留300mm厚土方由人工挖除、清理,以免土方受扰动。

在土方开挖时,安排2人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轴线、中心点和标高测量,确保位置正确和开挖土方时不得超挖。

3.5.3挖机在进入作业范围时,根据现场的开挖边线和修筑的土方运输便道位置,将挖机的位置停放在开挖边线和运输便道之间,然后从开挖边线开始向内取土,边退边挖,自卸汽车停在运输便道和挖机之间装运土方。

当挖机从一侧开挖退至运输便道时,再从另一边的基坑开挖线开始取土,边退边挖,直至挖机停在土方运输便道上,最后沿土方运输方向,后退开挖运输便道。

3.6土方开挖要求

3.6.1、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1/2。

3.6.2、夜间挖土时在边坡围栏立柱上设红灯警示,严禁挖土机械碰撞围护栏杆、定位控制桩点、轴线控制桩点等。

3.6.3、最后30cm土方应人工开挖,尽量减少对坑底土的扰动,应尽快分块施工完成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应延伸至基坑边,并抓紧施工承台及基础底板等。

3.6.4、基坑护栏

基坑坑边设置红白相间双色φ48钢管1.2M以上的双层围栏,立杆间距不得超过2米,并悬挂醒目标识,上下基坑设扶梯搭设宽1.2米φ48钢管扶梯设扶手,坡度不大于35度。

基坑周围设防雨水的240厚、240高砖砌挡水台,挡水台的迎水面用1:

2水泥砂浆抹面10㎜厚,做法详见《坑边护栏详图》。

3.6.5、土方车辆进出口处应设置水冲洗设施,以防泥土污染城市道路,冲洗下来的污水应排入专门设置的污水坑,待泥水沉清后排入下水道。

3.6.6、基坑人工清底以后,做好基底面的成品保护。

3.6.7、基坑土方开挖完以后,按照设计要求,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钎探。

钎探孔深2.1m、孔距1.5m,呈梅花型布置。

发现有涵洞、古墓、地沟等异常情况及时向设计联系并处理。

具体见基础施工专项方案。

3.7、土方边坡人工修整

基坑土方在开挖过程的同时,要组织人工用铁锹修整边坡,使基坑边坡的坡度满足规范要求的边坡坡度要求。

四、质量要求及措施

4.1、开挖前测量放线应按规定做好控制桩,放线完毕请设计、甲方、监理等有关部门进行验线工作,合格后再"测量放线记录"签字生效。

4.2、土方开挖后请建设单位组织设计、质检站、监理、地质勘察部门进行地基验槽工作,填写"验槽记录",签字生效,基础施工完毕,进行自检、自查工作,自查合格后请质量监督部门进行质量认证。

4.3、基坑土方开挖要严格按照方案制定的方法组织施工,基坑开挖成型好,必须做好基坑底面的保温覆盖措施,避免基底土受冻。

4.4、砂石垫层应分层铺设,每层厚度宜为200~300mm,每层压实量以50~70mm为宜。

4.5、砂石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粒径小于2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重的45%)。

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及杂质。

砂石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4.6、基坑内土方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4.7、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

4.8、砂石垫层施工完以后,及时进行基础垫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

五、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

5.1、挖土方开始后,在基坑四周用钢管设120cm高的防护栏杆。

5.2、土方开挖及灰土换填夜间作业时,现场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同时对各照明线路应架空,线路应经常检查,不得有裸露或拖地,车辆进出应做好保护措施。

5.3、基坑外5.0m范围内严禁载重车辆行驶或堆载重物,2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防止破坏基坑边坡稳定。

5.4、人员进入坑内必须戴好安全帽,同时不得进入挖机旋转范围内及车辆通道区,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5、开挖期间,除应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外,应另派员对基坑四周的边坡稳定等情况进行密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人员研究方案,及时处理。

同时应密切注意四周建筑物、管线的安全,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处理方案。

5.6、夜间施工时尽可能减少噪声,及工地灯火对外围的影响,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5.7、大门口设立专用冲洗设备,安排专人对出场车辆进到冲洗,不得带砂、泥出场,同时安排人员对道路进行清扫,确保市容卫生。

六、组织与协调管理及工期

6.1开挖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控制好人员、机械,确保开挖工序的稳步进行,施工员做好测量放线,控制好边坡的稳定,由专职安全员组织人员及时检查安全情况,边坡稳定情况由专业检测单位全天候检测,并及时上报检测数据。

  6.2现场协调由施工负责人负责,主要协调土方开挖的施工。

  6.3工期:

土方开挖计划20天。

七、应急措施

7.1、地面出现裂缝

地面出现裂缝,顺裂缝注入水泥与水玻璃混合液,地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在裂缝外侧布置钢筋钉,增加抗拉力,稳固变形土体。

7.2、水平位移大于25mm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水平位移大于报警值,应立即撤离基坑内作业人员,采取回填反压土或坑顶卸土的措施;或采用水平或斜支撑,在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可采用脚手架加水平支撑,限制水平位移发展;或在位移过大区域增加锚杆和加强筋,加强喷射混凝土面板的刚度,或立刻回填并临时补打超前土钉,其长度、密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7.3、坡脚滑移或基坑底隆起

坡脚滑移时采用砂石草包堆叠坡脚,阻止坡脚继续滑移。

基坑底隆起时,用砂石草包等增加坑底上覆荷载,平稳土压力,限制隆起。

7.4、应备有应急措施的材料及设备

砂袋、钢管、钢筋、水泥、喷浆机具及施工机具。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