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7155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气砼块砌筑施工方案.doc

砌体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该工程建筑及结构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记录》、结构图纸涉及的有关设计变更通知单和洽谈记录(技术核定单);

1.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GB11968-2006合格品标准.《蒸压砂加气混凝土(AAC)砌块和板材建筑构造》等现行标准和标准图集;

1.3本方案编制时部分内容参考《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我公司同类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

2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地质勘察,**公司总承包施工,**监理公司监理。

**工程位于**。

该建筑由主楼、东配楼、西配楼组成。

主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高度76.65米,室内外高差0.45米,一至四层层高5.1米,五到十四层层高4.2米,十五、十六层层高4.8米。

西配楼一至三层层高5.1米,四层层高11.4米,东配楼一至四层层高5.1米,四层夹层高度6.3米。

本工程建筑基底面积3465.47m2,总建筑面积29587.16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229.34m2。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主楼地上部分主要功能为应急事件调度平台、灾害模拟试验室、火灾勘验中心、消防技能训练用房、指挥中心业务用房、作战研究室、直属警勤中队业务用房、备勤用房等,地下室为设备用房。

配楼主要功能为防灾救灾宣传展览、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物资用房、消防技能训练用房,应急处理指挥中心,电池间、设备间等。

根据设计要求,±0.000以下内部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除标注外均为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干体积容重<7.0KN/m3,强度等级A3.5,使用Ms10的专用砂浆。

±0.000以下与土壤接触墙体为MU20蒸压粉煤灰砖,使用Ms10的专用砂浆。

±0.000以上为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干体积容重<7.0KN/m3,强度等级A3.5,用M5砂浆砌筑。

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国标《GB/T15229-2002》。

根据设计要求,砌体填充墙应沿柱高每隔500配置2ø6墙体拉筋,拉筋伸应沿墙全长贯通;当砌体边为抗震墙时,以此相同原则设置填充墙体拉筋。

墙高大于4m时在墙高1/2处设置水平系梁:

除图中注明外在悬墙端部、女儿墙及通窗窗台墙每隔3m及转角处、墙长超过5m时中部及转角处、小于1000的窗间墙中部均设构造柱(GZ)。

构造柱未注明者断面采用200x墙厚,4φ10纵筋,φ6@200箍筋。

构造柱纵筋锚入梁、柱或压顶内35d。

上人屋面的女儿墙顶压梁见上图。

较小墙垛处(<=100),砌体无法砌筑时改为现浇素混凝土与框架柱或构造柱一起浇筑。

填充墙与构造柱拉结做法如下图:

填充墙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由上而下逐层砌筑,或将填充墙砌筑至梁、板底附近,最后再由上而下待砌体沉实后再用斜砌法把下部砌体与上部板、梁间用砌块逐块敲紧压实,构造柱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捻实,其构造做法应按省标图集《11YG003》页19处理,既:

砌体填充墙顶部用砂浆铺满,墙顶用C15混凝土砌块填充逐块敲紧压实,其实际的几何尺寸按施工要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如下图所示

加气块砌体的砌筑应符合河南省标准05YJ3-4《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的要求。

楼梯间及前室等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

钢筋网片采用φ4@400x400,砂浆采用M7.5混合砂浆。

对于长度大于5.0m的填充墙,其顶部与框架梁的拉结做法如下图:

圈梁、压顶、过梁、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

过梁图

洞口尺寸

过梁尺寸

(宽*高*长)

单位cm

底筋

分布筋

面筋

箍筋

900

200*100*1400

2φ6

8φ4

1000

100*100*1500

2φ6

9φ4

1000

200*100*1500

2φ8

9φ4

1100

200*100*1700

2φ8

10φ4

1200

200*100*1700

2φ8

10φ4

1500

200*150*2000

2φ10

2φ6

12φ5

1800

200*150*2300

2φ10

2φ6

14φ6

过梁表

3施工准备

3.1砌体工程开始之前,施工电梯完成,并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砂浆搅拌机安装到位并经过试运转,工作状态正常。

3.2有关砌筑、构造柱、圈梁、压顶施工的技术方案和技术交底已经下发,并向有关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贯彻;

3.3施工人员已经到位,经鉴定其具有承担相应工作内容的施工水平;

3.4样板墙已施工完毕,经检查符合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可以开始大面积施工;

3.5砌体部位的拉墙筋、圈梁、压顶钢筋已植好,并经有关检测部门做拉拔试验合格;

3.6室内+50㎝标高线已按要求测设,砌体、构造柱的边线已放好。

4加气混凝土砌体施工

4.1施工准备

4.1.1材料

加气混凝土砌块:

本工程采用MU3.5、MU7.0型加气混凝土砌块。

砌块的规格分别为600㎜×200㎜×300㎜(长×宽×高)、600㎜×100㎜×300㎜(长×宽×高)使用,其生产龄期必须大于28d,加气混凝土砌块技术参数详表1。

机制水泥砖:

规格53㎜×115㎜×240㎜,强度等级为MU10,主要用于加气混凝土砌体下部(四皮)及上部斜砖。

砌筑砂浆:

±0.000以下使用MS10的水泥砂浆。

±0.000以上使用M5混合砂浆砌筑。

所有砌筑材料进场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且都必须经过取样复试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4.1.2机具

砌体施工所需要的主要机具如下:

机械:

施工电梯、砂浆搅拌机、手提切割机。

工具:

夹具、手锯、灰斗、大铲、小撬棍、手推车、水平尺、线绳等。

表1

加气混凝土砌块技术参数一览表

项次

项目

指标

B05级

B06级

B07级

1

密度(干燥状态)(㎏/m3)

500±50

600±50

700±50

2

立方体抗压强度(N/mm2)

≥2.7

≥4.0

≥4.7

3

干燥收缩值

(mm/m)

温度20±1℃

相对湿度41%~45%

条件下测定

≤0.5

≤0.5

≤0.5

温度50±1℃

相对湿度28%~32%

条件下测定

≤0.8

≤0.8

≤0.8

4

抗冻性

(冻融15次后)

重量损失(%)

强度损失(%)

≤0.5

≤20

≤0.5

≤20

≤0.5

≤20

4.1.3作业条件:

4.1.3.1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施工前,先剔凿下部混凝土浮浆,植好锚拉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砌筑。

砌体砌筑应先远后近,以利水平材料运输。

4.1.3.2放好砌体墙身位置线、门窗洞口等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预检合格。

4.1.3.3按砌筑操作需要,找好标高,立好标尺杆。

4.1.3.4搭投好操作和卸料架子。

架子应用钢管搭投。

4.1.3.5配制异形尺寸砌块;砂浆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准备好试模。

4.2操作工艺

4.2.1工艺流程:

 墙体放线→制备砂浆→砌块排列→铺砂浆→砌块就位→校正→砂筑镶砖→竖缝灌砂浆→勾缝

4.2.2墙体放线:

砌体施工前,应将基础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砌筑图放出第一皮砌体边线和洞口线。

4.2.3制配砂浆:

按设计要求的砂浆品种、强度制配砂浆,配合比应由试验室确定,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为水泥±5%以内,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4.2.4砌块排列:

按砌块排列图在墙体线范围内分块定尺、划线,排列砌块的方法和要求如下:

4.2.4.1砌块砌体在砌筑前,应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结合砌块的品种、规格、绘制砌体砌块的排列图,经审核无误,按图排列砌块。

4.2.4.2加气混凝土墙底部,按规范要求先砌四皮红砖。

4.2.4.3砌块排列应从砖面排列,排列时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的砌块,砌体中主规格砌块应占总量的75%~80%。

4.2.4.4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300mm,不应小于200mm,如果搭错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压砌要求,经管理人员同意后,采取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

4.2.4.5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如果不能咬槎时,按要求经管理人员同意后采取其它的构造措施;砌体垂直缝与门窗洞口边线严禁同缝,且不得采用砖镶砌。

4.2.4.6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一般为10-15mm,加钢筋网片的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为20~25mm,垂直灰缝宽度为20mm。

4.2.4.7,根据设计图纸,门、窗洞侧没有混凝土构件需设置砼砖。

4.2.5铺砂浆

4.2.5.1将搅拌好的砂浆,通过施工电梯、灰车运到砌筑地点,在砌块就位前,用大铲、灰勺进行分块铺灰,砌块最大铺灰长度不得超过1200mm。

4.2.5.2加气混凝土砌块在使用前的一天应先浇水湿润,浇水宜在地面上进行,湿水深度以15~25㎜为宜;也不宜过多浇水;铺砂浆前,应对砌筑面适量浇水湿润。

4.2.6砌块就位与较正:

砌筑就位应先远后近、先下后上、先外后内;每层开始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吊砌一皮、校正一皮,皮皮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和墙面平整度。

砌块安装时,起吊砌块应避免偏心,使砌块底面能水平下落;就位时由人手扶控制,对准位置,缓慢地下落,经小撬棒微橇,用托线板挂直、核正为止。

4.2.7竖缝灌砂浆:

每砌一皮砌块,就位校正后,用砂浆灌垂直缝,立缝灌浆时应双面加板,用砖刀将砂浆捣实。

待砂浆收水后,用ø20钢管握弯后将立缝和水平缝溜光(原浆勒缝),并用笤帚将墙面扫净,保持墙面整洁;

4.2.8加气混凝土墙与梁板交接位置采用红砖斜砌,且待加气混凝土墙充分沉降后再施工,一般加气混凝土墙砌完三天后即可。

4.2.9加气混凝土墙每天砌筑高度不能大于1.5米。

4.2.10门洞一侧或两侧为混凝土墙时,采用现浇过梁,两侧均为填充墙时,采用预制过梁。

60

60

200

马牙槎

4.3质量标准

4.3.1主控项目:

4.3.1.1使用的中型砌块的原材料,其技术性能、强度、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规定试验项目必须符合标准。

4.3.1.2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按规定制作试块,试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设计强度。

4.3.2一般项目:

4.3.2.1砌筑错缝应符合规定,搭砌长度不应小于200㎜,不得出现竖向通缝。

4.3.2.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与其它块材混砌。

4.3.2.3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筋或网片的位置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拉结钢筋或网片应置于灰缝中埋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

4.3.2.4填充墙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和20㎜。

4.3.2.5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4.3.2.6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移

10

用尺检查

垂直度

小于或等于3

5

用2m托板或吊线、尺检查

大于3

5

2

表面平整度

5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3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5

用尺检查

4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10

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4.3.2.7填充墙砌体砂浆饱满度及检查方法见表3。

表3

填充墙砌体砂浆饱满度及检查方法

砌体分类

灰缝

饱满度及要求

检验方法

水平

≥80%

采用百格网检查块材底面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

垂直

填满砂浆,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

加气混凝土砌块

水平

≥80%

垂直

≥80%

4.4成品保护

4.4.1砌体上的设备槽孔以预留为主,因漏埋或未预留时,应采取措施,不因剔凿而损坏砌体的完整性。

4.4.2.砌筑施工应及时清除落地砂浆。

4.4.3.拆除施工架子时,注意保护墙体及门窗口角。

5普通烧结砖与多孔砖砌体施工

5.1普通水泥砖砌体施工

5.1.1普通水泥砖施工要点

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烧结普通砖含水率宜为10%~15%。

选择砌砖

方法,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

设置皮数杆:

在砖砌体转角处、交接处应设置皮数杆,皮数杆上标明砖皮数、灰缝厚度以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皮数杆间距不应大于15m。

在相对两皮数杆上砖上边线处拉准线。

清理:

清理砌体处残存的砂浆、垃圾等杂物。

根据其厚度不同,可采用全顺、两平一顺、全丁、下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方法。

一砖厚承重墙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墙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应整砖丁砌。

砖墙的转角处、交接处,为错缝需要加砌配砖。

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但不应小于8㎜,也不应大于12㎜。

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垂直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的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墙面不应小于500㎜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

临时洞口应做好补砌。

本工程要求不得墙体部位设置脚手眼,砌筑采用钢管扣件式双排脚手架

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

宽度超过300㎜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

砖墙每日砌筑的高度不得大于1.8m。

砖墙的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置在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

5.1.2普通水泥砖砌体的质量要求

主控项目

Œ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Ž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当不能留斜槎时,除黑心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

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墙厚放置1Ø6拉结钢筋(120㎜厚墙体2Ø6放置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两皮砖;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1000㎜,末端应有90°弯钩。

普通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普通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

2

垂直度

每层

5

用2m托线板检查

≤10m

10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它测量仪器检查

>10m

20

一般项目

Œ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

水平灰缝宜为10㎜,但不应小于8㎜,也不应大于12㎜。

普通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普通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抽检数量

1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

±15

用水平仪和尺检查

不应少于5处

2

表面平整度

清水墙、柱

5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有代表性的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混水墙、柱

8

3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5

用尺检查

检验批洞口的10%,且不应少于5处

4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

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检验批的10%,且不应少于5处

5

水平灰缝平直度

清水墙

7

拉10m线和尺检查

有代表性的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混水墙

10

6

清水墙游丁走缝

20

吊线和尺检查,以每层第一皮砖为准

有代表性的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6构造柱、圈梁、压顶施工

6.1构造柱、圈梁、压顶模板

6.1.1施工准备

6.1.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8㎜厚胶合板(可用主体施工退下来的胶合板)、50㎜×100㎜方木、木楔、Ø48㎜钢管、3型扣件、对拉螺栓、铅丝、隔离剂等。

打眼电钻、扳手、钳子、铁锹、手推车等。

6.1.1.2作业条件

Œ弹好墙身+50㎝水平线,检查砌块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Ž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6.1.2构造柱模板

本工程构造柱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模板。

背面用50㎜×100㎜方木做竖向背楞,用2根Ø48㎜钢管和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对拉螺栓的直径不应小于Ø12。

对拉螺栓穿墙的洞要预留(或用电钻钻眼),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0㎜开始,每隔800㎜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100㎜处。

构造柱模板安装及加固详见图1。

为保证砌体的观感质量,沿构造柱马牙槎用双面海绵胶带粘贴,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

构造柱模板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6.1.3圈梁及压顶模板

图1 构造柱模板

圈梁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模板配置时高度可比圈梁的实际高度大50㎜,上口弹线找平。

胶合板背面用50㎜×100㎜方木做纵向背楞。

模板上口的标高必须与圈梁的设计顶标高一致。

圈梁(压顶)模板安装及加固详见图2。

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

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

为保证砌体的观感质量,沿圈梁下口用双面海绵胶带粘贴,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

根据本工程图纸设计要求,门窗过梁均采用现浇过梁,过梁模板安装见图3。

6.2圈梁、构造柱、压顶钢筋

6.2.1施工准备

6.2.1.1材料及主要机具

钢筋:

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

钢筋应片状老锈及油污。

铁丝:

可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

控制钢筋保护层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工具:

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6.2.1.2作业条件

Œ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

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另工配料单相同。

Ž弹好标高及水平线及构造柱、墙体的边线;

圈梁及构造柱、压顶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板内清理干净。

6.2.2构造柱钢筋绑扎

6.2.2.1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

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

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

箍筋弯钩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6.2.2.2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

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6.2.2.3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40d且不小于50公分,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

6.2.2.4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搭接部位的箍筋应逐个套绑,开口方向错开。

在砌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埋设两根ø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砌完砖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6.2.3圈梁钢筋绑扎

安装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预检,即可绑扎圈梁钢筋。

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

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

放箍筋后穿受力筋。

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

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钢筋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有关规范对钢筋搭接长度的要求。

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6.3圈梁、构造柱、压顶混凝土施工

6.3.1施工准备

6.3.1.1材料及主要机具

一次浇筑量超过2M3时,采用C25商品砼,低于2M3时可采用自拌混凝土.

水泥:

用32.5普通水泥;

砂:

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石子:

采用碎石,粒径10㎜~30㎜;

水:

采用不含杂质的洁净水;

外加剂:

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掺量由试验室确定。

6.3.1.2作业条件

Œ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规定时,要堵塞严密,并办完预检手续;

Ž钢筋办完隐检手续。

6.3.2构造柱、圈梁接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

圈(过)梁施工前应将与剪力墙的接触面凿毛,浇筑混凝土前先铺同比砂浆,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

6.3.3常温时,混凝土浇筑前,砖、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6.3.4混凝土搅拌

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的标量。

磅秤应定期核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

计量精度:

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3%,水、外加剂为±2%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砂、石、水泥必须严格按需要量分别过磅,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投料顺序:

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

掺合料在倒水时一并加入。

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搅拌第一盘混凝土,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

混凝土搅拌时间:

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少于90s。

混凝土坍落度:

一般控制在5~7㎝,每台班应测3次。

6.3.5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

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

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二次人工拌合。

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得90min。

6.3.6混凝土浇筑、振捣

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0㎝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浇筑方法:

用塔吊吊斗供料时,应先将吊斗降至距铁盘50~60㎝处,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铁锹灌入模内,不应用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

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可每层一次浇筑。

混凝土振捣:

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入。

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面斜角,斜向振捣。

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外墙砖、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使其损害,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

6.3.7表面抹平:

圈梁、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