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73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优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林业用地面积218.65万亩,耕地面积25.48万亩,其他用地面积80.67万亩。

人均耕地面积为1.71亩。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茶叶为主。

1.3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3.1人口及劳力

全县辖四乡两镇两农场,72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39494户,总人口165093人,其中:

农业人口148976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4%。

在农村人口中,农村全年劳力67926人,占农村人口的46.5%。

项目区勐勐镇有15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11418户,总人口4339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2%,其中:

非农业人口11132人,农业人口32267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4.3%。

在农村人口中,农村全年劳力15299人,占农村人口的47%。

1.3.2土地利用现状

2006年末,全县耕地面积25.48万亩,其中:

水田面积9.11万亩,旱地面积16.37万亩。

2006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04万亩,粮食总产5762万公斤,其中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种植面积7.26万亩,总产2827.7万公斤;

小麦种植面积4.17万亩,总产555万公斤;

玉米种植面积8.78万亩,总产1635.6万公斤。

经济作物:

甘蔗种植收获面积8,9万亩,总产38.6万吨;

茶叶种植面积8.365万亩,采摘面积6.987万亩,总产446万公斤;

水果面积2165亩,总产165万公斤;

橡胶面积0.51万亩,胶片产量4.36万公斤。

2006年末,项目区勐勐镇耕地面积5.43万亩,其中:

水田面积2.04万亩,旱地面积3.39万亩。

2006年勐勐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4亩,粮食总产1217万公斤,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

水稻种植面积1.46万亩,总产779.4万公斤;

小麦种植面积0.72万亩,总产68.8万公斤;

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266.9万公斤。

甘蔗种植面积3.05万亩,总产13.81万吨;

茶叶种植面积0.7万亩,采摘面积0.57万亩,总产30万公斤。

1.3.3农业生产水平

2006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平均单产:

粮食作物平均单产198公斤,其中:

水稻的平均单产389公斤,小麦平均单产133公斤,玉米平均单产186公斤。

经济作物中甘蔗平均亩产4.19吨,茶叶亩产41公斤。

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

2006年项目区勐勐镇主要农作物平均单产:

粮食作物平均单产246公斤,比全县平均单产高48公斤,其中:

水稻的平均单产534公斤,小麦平均单产95.5公斤,玉米平均单产151公斤。

经济作物中甘蔗平均亩产4.5吨,比全县平均单产高0.2吨,茶叶亩产52.6公斤,比全县平均单产高11.6公斤。

人均占有粮食339公斤。

1.3.4地方财政与农民人均收入

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5021万元,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2474万元;

农村经济收入25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6元,勐勐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元。

1.4甘蔗生产状况

1.4.1种植范围、面积及产量

双江县甘蔗推广种植海拔均在1400米以下,距糖厂距离不超过30公里,禁止坡度超过25°

陡坡种植。

甘蔗种植涉及及两乡两镇两农场,31个村委会,278个村民小组,人口4.7万人;

2006年/2007年榨季,全县甘蔗收获面积8.9万亩,甘蔗产量38.6万吨,入榨产量35.36万吨,甘蔗平均亩产4.19吨;

项目区(勐勐镇)甘蔗种植涉及13个村民委员会,2790户,人口14831人,甘蔗种植面积3.05万亩,占全县甘蔗种植面积8.9万亩的34.26%,甘蔗总产13.81万吨,占全县甘蔗总产38.6吨的35.77%。

甘蔗平均亩产4.5吨。

1.4.2甘蔗良种的推广状况

为提高甘蔗产量和糖份,降低制糖成本,1997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农业科技部门与制糖企业的紧密合作,致力解决制约糖业竞争能力的瓶颈一甘蔗含糖份低、单产低的结症,以优质优价政策为引导,以公司+基地+农户产业运行。

加快甘蔗良种引种试验、示范和良种扩繁,2006年甘蔗良种推广面积累计8.9万亩,良种面积占总面积的96%。

1.4.3甘蔗丰产栽培技术应用

双江甘蔗丰产种植技术,通过多年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精心探索总结出实用于本地自然资源气候丰产栽培技术,即“等高槽型、深沟板底、双芽单行、地膜覆盖”十六字栽培技术,比传统栽培单产提高15-20%。

这一栽培技术创新,称为“临沧市甘蔗丰产栽培经验”。

同时注重禁止甘蔗使用高残留的农药、化肥,培植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

1.5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1.5.1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一是全县农业水利化程度只有36.1%,大多耕地面积靠天吃饭,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作物产量低,复种指数不高。

二是耕地运输道路不配套,路面差,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小,生产物资、农产品大多只能肩挑马驮,农民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低。

1.5.2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

由于我县地处滇西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发展程度不高,农民经营管理中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大多小而全,观念不解放,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1蔗糖是我县的优势产业,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蔗糖产业每年完成工业产值13860万元以上,上缴税金2000万元左右,占财政收入35%左右,蔗农收入6600万元。

蔗糖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着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1.6.2双江糖业公司是善经营,懂管理、守信誉的一家优良企业,目前,公司有职工340人,企业总资产1.6亿元,固定资产值1.3亿元,资产负债率60.7%,加工生产设备达国内90年代初先进水平,生产能力3000吨/日,“三废”治理在全省率先达标排放,2006年至2007年榨季,蔗糖出糖率13%,无拖欠蔗农蔗款的情况。

1.6.3糖料不足。

双江糖业根据设计和目前的加工生产能力为3000吨/日,年需入榨甘蔗总产量45万吨以上,但目前全县甘蔗入榨产量35万吨。

主要的原因:

一是我县甘蔗种植区80%为为旱坡地,保土、保水、保肥差;

二是甘蔗水浇地面积小,抗自然灾害弱;

三是农民种植技术有待提高。

高产高糖蔗园开发建设是提高甘蔗总产量和糖份,确保糖料供给的有效途径,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单产,实行农民增产增收;

一方面可解决蔗区甘蔗下田与粮食和其他作物争地的矛盾,有利于蔗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项目区的选择

2.1项目区域概况

项目区选择于双江县勐勐镇的南宋、千福、大荒田、帮迈四个村民委员会,距县城4—42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年均气温20℃,年均降水量1015mm,日照时数2425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6%,项目区属南勐河流域,有河流2条即:

忙袜河、南宋河,平均流量1.49m3/s。

四村共有耕地面积面18846亩,分布在海拔1000—1600米范围,大多为冲积型土壤和红壤,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是最适宜发展甘蔗种植的村办。

项目区有小

(一)型水库一座(大棚子水库,库容量300万立方)四个村共有村民小组39个,农户1620户,人口7438人,劳力3814人;

甘蔗种植面积10091亩,占耕地面积54%,户均甘蔗种植面积6.22亩,甘蔗产量45409吨,,收入867万元,占农村总收入1566万元的55%,甘蔗产业已成为四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2.2项目区域选择依据

根据全市和双江自治县对甘蔗产业发展规划,种蔗区域规划在距糖厂半径不超过30公里,海拔在1400米以下,坡度在25°

以下,水资源有保障,土地集中连片,蔗农种蔗积极性高的区域内。

2008年规划建设的勐勐镇的南宋、千福、大荒田、帮迈四个村民委员会符合规划条件。

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

3.1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战略调整,突出优势农产品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针对薄弱环节,突出建设重点,集中资金,重点按标准化建设好高优蔗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鼓励机制创新,密切农业行业、科研单位,企业和农民的联系,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建设目标:

以双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利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通过5500亩高优蔗园基地建设和甘蔗良种示范推广,使项目甘蔗平均单产达到5.5吨,甘蔗含糖份提高到15%以上。

实现蔗农、企业“双赢”目标。

3.2建设内容、规模设想和工程量估计

3.2.1水利措施

修建大荒田村忙那大沟4.5公里,采用三面光衬砌,设计坡降1/800,流量0.3M3/S。

修建南宋村先锋大沟3.6公里,采用三面光衬砌,设计坡降1/800,流量0.3M3/S;

扩修大棚子沟(首段)全长2公里,采用三面光衬砌,坡降1/800,设计流量1M3/S³

/s。

蔗园引水沟渠一览表

工程名称

建设性质

沟渠长(km)

水源点

设计流量(m³

/s)

灌溉面积(亩)

工程措施

忙那大沟

扩建

4.5

新村河

0.3

1700

三面光衬砌

先锋大沟

3.6

南宋河

1500

大棚子沟(首段)

2

大棚子水库

1

2300

3.2.2蔗园机耕路:

修建回努蔗园机耕路1条,全长1.8公里,采用两侧衬砌石,设计路面宽5米,弹石铺路。

蔗区机耕路一览表

单位

长度

设计路面宽

备注

大浪坝机耕路

修建

Km

1.6

5m

两侧补砌、配套侧沟、砂石路面

3.2.3甘蔗良种繁育基地:

甘蔗新良种新品种粤糖00236扩繁及小品引进,品种扩繁、引进种植化肥、农药购买。

3.2.4甘蔗良种示范推广。

2008年项目区内示范推广新台糖20、22、25,粤糖93/159、00/236“双高”良种1000亩。

3.2.5主要工程量

项目名称

一般土方开挖(M³

沟心土方开挖(M³

土方回填(M³

M7.5#浆砌石(M³

C20素砼(M³

1:

2砂浆抹面(M²

弹石(M³

B40“U”槽型(M)

5544

450

3559

180

1350

2250

4435

366

2844

144

1080

1800

大棚子大沟(首段)

3566

4440

1528

4870

88

1200

回努机耕路

5400

580

68

850

3.3农艺、工程措施

3.3.1甘蔗原料生产种植技术,措施以选择高产高糖良种,实施“等高槽型,深沟板土,双芽双行,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实施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甘蔗产量和糖份。

品种选择:

甘蔗含糖15%以上,甘蔗平均产量在6吨以上的新台糖20、22、25,粤糖93/159、00/236为推广种。

新植蔗种植技术:

旱地蔗按等高线开挖,开挖定植沟为槽型,底宽30cm、高40cm、行距90—100cm,沟内无土见板底,采用双芽双行品字型摆植,亩确保8000芽,施足底肥,实行地膜覆,确保全苗壮苗。

甘蔗病虫草鼠害防治:

选用高效低残留,无公害新农药,禁止使用有机磷、有机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砍收方式:

用快锄低砍,不能损伤宿根桩,水田要入土5cm砍收,旱地要入土3cm砍收。

甘蔗收购标准:

收购的甘蔗原料不带泥沙、须根、叶鞘,没有嫩梢,不带杂质,采用竹条捆绑,砍收后24小时进厂。

3.3.2工程措施

针对我县糖料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蔗区水利化程度低,制约着甘蔗产量的提高,道路运输不畅,影响生产物资和糖料的运输。

2008年“高优”蔗园基地建设以水利措施为主,改善部分运输道路。

蔗区沟渠采用三面光衬砌,设沉沙池和分水口,灌溉方式成型梯地采用自流灌溉,坡地采用人工浇灌。

蔗区运输道路采用砂石路面,路面设计宽5米。

第四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4.1投资估算

4.1.1估算依据

主要参照《云南省建筑工程算定额》、《云南省基本建设文件汇编》,临沧行署关于转发《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规定。

同时,结合建设点交通和材料运输情况,进行投资估算。

4.1.2投资内容及总投资估算

4.1.2.1水利措施:

蔗区水利沟渠总投资288万元,其中:

①大棚子沟防渗加固2公里,采用三面光衬砌,开挖回填土石方9534立方,M75沙浆砌毛石4870立方。

投资120万元。

②忙那大沟修建沟渠4.5公里,采用三面光衬砌,开挖回填土石方5994立方,M75浆砌石3559立方,按装B40“U”型槽2250米。

投资85万元。

③先锋大沟全长3.6公里,采用三面光衬砌,开挖回填土石方4801立方,M75浆砌石2844立方,按装B40“U”型槽1800米。

投资68万元。

4.1.2.2农业措施,计划总投资93万元。

(1)机耕路

修建回努机耕路一条,全长1.8公里,采用弹路面,75#浆砌挡墙580立方,开挖土方5400立方,砂石回填1350立方,弹石1800立方,B30“U”型槽850米,投资60万元。

(2)良种基地

建设良种基地0.03万亩,繁育优质良种粤糖00236和新台糖22、25等品种,投资18万元,主要用于购种苗、化肥和农药补助。

4.1.2.3科技推广15万元。

用于项目区新台糖20、22、25和粤糖00/236等高产高糖良种示范推广,面积0.3万亩,投资15万元,主要用于购种苗补助。

4.1.2.4项目管理费10万元。

以上项目总投资376万元,其中:

水利措施投资273万元,农业措施投资78万元,科技推广15万元,项目管理费10万元。

4.2资金筹措方案

5500亩高优蔗园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376万元,按照投资比例,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投入198万元,申请省级财政配套89万元,申请市级财政配套1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9万元(其中:

投工折资75万元)。

第五章综合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甘蔗单产从现在的4吨增加至6吨,亩平均新增2吨,11000亩甘蔗面积新增总产11000吨,按现行糖料价每吨200元计,农民可新增收入220万元,户均增收1358元。

按现在13%的出糖率计,11000吨甘蔗可产糖1430吨,按现行精糖价3000元/吨价格计算,企业新增产值428万元,还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72万元。

5.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5500亩,蔗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以改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项目的建设不仅企业和农户双方受益,同时还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并促进其它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

通过良种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对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蔗农发展甘蔗的积极性和提高种植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社会效益明显。

5.3生态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新增糖料5500吨,按目前甘蔗单产4.19吨计算,可减少甘蔗种植面积1312亩,项目的实施对节约土地资源,加快退耕还林和还草,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而且能保障糖业公司的原料供给,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

第六章项目运行管护方案和措施

6.1组织机构设置

6.1.1县委、政府对项目的实施工作非常重视,并成立了“双高”蔗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局、农业局和勐勐镇领导任副组长,县发展计划局、水利局、林业局、审计局、技术监督局及糖业公司为成员单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财政局办公,由财政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6.1.2抽调县农业局、水电局、县糖业公司骨干技术员组成项目实施技术小组,负责项目区规划设计,项目工程测设,工程质量监督和甘蔗规范种植技术指导工作。

6.1.3健全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6.1.4项目资金按照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帐核算进行管理,并实行县级报帐制。

6.2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区的科技推广由农业局甘蔗技术推广站负责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由县农业局和水利局组织实施。

单项工程投资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实行招投标,工程投资不足50万元的实行邀标。

项目实行监理和合同制管理办法。

6.3项目运行管护方案和措施

6.3.1项目建成后,建立忙建、忙乐两个甘蔗生产专业村,工程建成后移交忙建、忙乐、红土寨、千蚌村民委员会管理使用,村民委员会应健全完善工程维修、使用管理制度,使项目区工程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6.3.2固定资产维修,由村民委员会与农户共同协商,收取工程维修管理费,用于沟渠,道路管理人员补助及工程维修,所收取的费用实行专款专储,不得挪用。

第七章环境影响与评价

7.1环境现状分析及影响

项目建设区规划在原有的耕地和道路基础上,耕地坡度小,陡坡地段有森林覆盖,因此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7.2对策及措施

沟渠、道路的陡坡地段要求在上下5米植树,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

桥函的河道设计满足洪峰通过,禁止占河道建设。

甘蔗种植严格控制超过25°

坡度。

同时要把坡度在25°

以上的耕地逐年退耕还林还草,为蔗园的糖料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九章结论

该项目的实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较好的组织和技术力量,有较好群众基础,措施可行,效益明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对巩固和提升蔗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振兴民族经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意义重大。

恳请上级部门给予立项支持。

附件:

1、双江县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高优”蔗园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2、双江县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高优”蔗园建设项目项目区位置图.

3、双江县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高优”蔗园建设项目项目区规划图.

 

双江自治县农业局甘蔗技术推广站

2007年10月20日

目录1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背景与概况1

1.2研究工作概述7

1.3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8

第二章市场预测15

2.1产品市场供需现状15

2.2产品目标市场分析17

2.3产品竞争力分析17

2.4市场风险分析17

2.5产品的细分市场与定位。

18

2.6产品销售收入预测18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9

3.1拟建规模和产品方案19

3.2建设规模选定的合理性说明19

3.3产品方案19

第四章厂址选择与总图布置22

4.1厂址现状22

4.2厂址建设条件22

4.3总平面布置原则23

4.4绿化24

4.5道路布置24

第五章技术、设备方案25

5.1技术方案25

5.2主要设备方案35

第六章运输与工程方案39

6.1主要原辅材料供应和运输39

6.2工程方案40

第七章节能方案49

7.1编制目的与设计原则49

7.2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49

7.3项目的范围与内容50

7.4项目主要能耗状况与能源的数量50

7.5项目节能效果对比分析50

7.6项目节能措施53

7.7能源管理制度及检测手段54

7.8节能结论55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56

8.1厂址环境条件56

8.2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57

8.3环境保护措施方案58

8.4环境影响评价58

第九章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59

9.1劳动安全、工业卫生59

9.2消防60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62

10.1组织机构62

10.2生产制度与人力资源配置62

10.3培训计划62

10.4劳动力来源63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64

第十二章招投标方案65

12.1招投标方案65

12.2招标内容66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8

13.1编制说明68

13.2投资估算依据及方法68

13.3建设投资估算68

13.4流动资金估算68

13.5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总投资69

13.6资金筹措69

第十四章财务分析评价70

14.1编制依据70

14.2计算期70

14.3销售价格70

14.4销售收入70

14.5增殖税和销售税金及附加70

14.6总成本费用70

14.7利润71

14.8财务盈利能力分析72

14.9盈亏平衡分析72

14.10财务风险分析72

14.11清偿能力分析72

14.12敏感性分析73

14.13评价结论73

14.14建议73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91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