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396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护理感染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消毒隔离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所有的医疗用品器械等在使用前,均应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要求;

同时对传染病患者、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特殊感染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医院感染。

(一)室内空气的清洁与消毒

保持环境卫生,加强病房的通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有效交换。

自然通风不良或不能开窗时(沙尘天气),必须安装排风扇(尽量低位)通风。

相关室内空气洁净度的标准按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环境窑洁净度的要求执行。

要求空气尽可能洁净的区域建议采用正压通气;

负压通气适宜于特殊污染区,如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感染患者的房间;

手术部(室)则多采用空气净化层流系统净化空气。

2、各类环境空气消毒要求

(1)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以通风对流为主。

(2)Ⅱ类、属于Ⅲ类环境的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血液透析中心、妇产科检查室、消毒供应中心(室)清洁区、急诊室每日消毒1次。

Ⅳ类环境按照区域不同,分区落实通风或空气消毒。

(3)普通手术间,每台次消毒1次,每日终末消毒1次。

(4)洁净区域按层流净化系统规范要求执行。

(二)室内一般物体素面的清洁与消毒

常规清洁消毒的目的旨在清除灰尘,减少微生物从器械、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到环境物体表面的传播。

主张湿式清洁,使用清洁剂可提高清洁的质量,尽量减少使用消毒剂清洁地面、墙面。

若有肉眼可见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区域,在清洁前要先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84液或0.2%过氧乙酸深液擦抹或喷洒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洁。

(三)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医疗器械、器具和其他物品根据其危险性分为关键器材、半关键器材和非关键器材。

关键器材是指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械如外科手术皮肤密切接触的器械物品如呼吸机、胃肠镜、体温表等;

非关键器材是指不与粘膜和破损皮肤密切接触的物品如床单、墙壁、地面和家具等。

消毒来菌时要求根据其危险性分别采取消毒灭菌措施:

对关键器材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对半关键器材使用前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对非关键器材可以不消毒或者达到代水平消毒。

(四)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监测内容与要求

(1)监测内容

1)手术部(室)、重症监护病室、层流洁净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导管室、烧伤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房、消毒供就中心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空气、物体表面等监测按卫生部相关规范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随机进行监测;

每季度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2)各科室每月须对灭菌后的物品进行抽样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对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对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每季度进行监测,其细菌总数<

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血液净化系统:

必须每月对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进行监测。

当颖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每3个月进行内毒素检测1次,含量<

2Eu/mL;

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监测要求

1)以上监测内容原则上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完成,或按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规定,确定人员完成。

其他需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内容由各科室自行监测。

如有问题可咨询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对超标项目必须认真查撕因,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整改措施,并进行复查。

3)紫外线灯需定期进行效果检测。

用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仪检测每半年1次;

用紫外线强度监测卡监测每两个月检测1次;

空气消毒机按说明书进行监测。

记录监测内容、方法及结果。

2、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细菌培养正常指标

3、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控方法及频率

 

三、医院感染护理防护技术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操作区域环境清洁、宽敞、明亮,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2、进行无菌操作前,操作者衣帽穿戴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右无菌包破损、潮湿、可疑污染时应视为有菌,不得使用。

3、操作时,操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域;

操作中,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无菌包应注明物品名称、打包者姓名、无菌器编号、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置于灭菌区域的柜内或货架上。

灭菌包过期应重新清洗、包装、灭菌。

6、取用非独立包装的灭菌物品时,必须用灭菌持物钳(镊)夹取。

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7、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8、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

(二)灭菌物品的管理

1、灭菌物品的储存与使用原则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灭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灭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灭菌物品存放区。

(2)灭菌物品存放架或柜距地面高度≥25cm,离墙≥5cm,距天花板≥50cm。

柜内洁净,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3)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4)灭菌物品发放前应确认无菌物口的有效性,植入物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供应中心无菌物品一经发放,不应返回无菌物品存放区;

发放记录具有可追溯性。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记录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5)无菌物品使用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6)运关无菌物品的器具应清洁干燥。

(7)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环境的温度、浊度达到“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

管理规范”的规定时,使用纺织品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一般为14日;

未达到环境标准,有效期一般为7日;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

使用医用一次性皱纹纸、医用无纺布、纸塑袋、设置安全锁装置的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8)无菌物品的启用期限开启的无菌包有效期为24小时;

铺好的无菌盘、未盛消毒剂的干持物筒有效期为4小时;

2%戊二醛浸泡的无菌持物钳及持物筒每周更换灭菌2次,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个月更换;

开启的静脉药物的溶酶有效期为2小时;

肌内注射溶酶、外用生理盐水为24小时;

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容器每周灭菌2次;

盛放清洁物品(压脉带、有包装的无菌物品)的容器每周消毒1次,保持清洁、干燥;

接触非完整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的器具每日灭菌。

(10)凡使用各种医疗用具,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

2、一次性作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相关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2)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发的“医疗器棋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布发的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

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有效证件。

(3)人库前的检查与登记检查每批产品外包装是否严密、清洁、有无破损、污渍、霉变、潮湿;

核查每箱(包)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及产品的检验合格证、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

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医疗无菌用品应具有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严禁发放使用过期、失效物品,检查后登记建账。

(4)病区(部门)专人负责一次性物品的领取、保管,定期清点,严格查对。

(5)高值耗材应由专人管理,做好使用登记。

(6)整箱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可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无菌物品库房。

必须去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消毒供应中心或科室无菌物品存放柜(架),与重复灭菌使用的无菌包分区、分架、分格放置。

(7)使用无菌物品在检查灭菌标识、灭菌日期、有效期,包装是否严密、清洁,发现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等,一律禁止使用。

(8)使用后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相关部门。

(9)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处置,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手卫生管理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1、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1)病区及各诊闰,科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医院应创造条件在各诊疗区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室、器官移植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配备清洁剂。

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

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混浊或变色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4)配备干手设施,如一次性纸巾、干手机,避免二次污染。

5)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2)外科手消毒设施

1)配置洗手池。

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其大小、高度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光滑无死角,洗手池每日清洁与消毒。

2)洗手池与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量,水龙头开关为非手触式。

3)配备清洁剂、清洁指甲用品、手卫生搓揉用品,如配备手刷,刷毛应矛软,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手刷一用一消毒。

4)手消毒剂应有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在有效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

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每周清洁与消毒2次。

5)配备无菌干手毛巾,毛巾一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

盛装消毒巾的容器每次清洗、灭菌。

6)配备计时钟、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2)下列情况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下列情况应先洗手,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排汇物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后。

3、手卫生技术

(1)洗手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指缝。

3)按六步洗手法,每步认真搓揉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搓揉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源码和指缝。

A、掌心相对揉搓;

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

C、手指交叉,在掌心中揉搓;

D、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E、拇指在掌中揉搓

F、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2)卫生手消毒取适量醇类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涂抹双手,揉搓至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为止。

(3)外科手消毒

1)洗手前,摘下戒指、手表和手镯等饰物,修剪指甲。

换上清洁的洗手衣,手术帽必须完全遮住头发,口罩必须完全庶住口鼻。

2)流动水湿润双手,取适量清洁剂涂抹于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上臂下1/3,认真揉搓2分钟以上,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上臂下1/3,用无菌毛巾擦干。

3)取适量外科手消毒剂涂抹至已洗手的每个部位、前臂、上臂下1/3,认真揉搓至消毒剂干燥。

手消毒剂的取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4)注意事项:

①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②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③洗手可使用海绵或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其用具应一用一消毒或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每日清洁与消毒。

(四)医务人员隔离防护措施

隔离防护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面向所有患者采取的标准预防措施;

二是针对传染病或颖似传染病患者,按其感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1、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状况,医务人员接触以上物质时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以及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也包括安全注射及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具体做到:

1)给每位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置污物之后均应用流动水洗手和/或卫生手消毒。

2)接触患者的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

手上有伤口时需戴双层手套。

3)护理同一个患者,从接触污染部位再接触清洁部位时,需要更换手套。

4)诊疗活动结束时,或怀疑手套破损时,及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并洗手和/或手消毒。

5)标准预防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具体要求见卫生部颁布布的《医院隔度技术规范》。

2、针对传染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隔离防护措施,见第三章“感染性疾病科病区管理要求”。

(五)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应急处理

1、锐器伤的预防与处理

参见第六章相关内容。

2、皮肤、黏膜暴露的防护与处理

(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使用医疗防护用品。

(2)护理人员手部皮肤如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当皮肤有肉眼可见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后,用皮肤消毒剂消毒。

(4)如发生黏膜职业暴露,用生理盐水冲洗;

高危科室如消毒供应中心等应配置洗眼装置。

(5)如皮肤有受伤的伤口,按锐器伤处理。

(6)凡职业暴露(含未破损者)须填报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

四、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控制

(一)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控制

1、外周静脉留置套管

(1)对穿刺、使用及维护导管的护士进行相关教育、培训、考核。

(2)遵照护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进行操作前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洗手。

(4)穿刺前或更换敷料时,采用2%磺酊和75%乙醇或聚维酮碘或0.5%氯已定醇类等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必须大于敷料的范围),皮肤等干后方可进行操作。

(5)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者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当产品或输液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6)留置导管后用无菌、透明、透气性能好的敷贴覆盖穿刺点,在贴膜上注明穿刺日期。

(7)每日评估穿刺局部情况,保持穿刺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淋水、潮湿和污染,必要时更换敷贴。

(8)外周静脉留置导管堵塞、部分脱出或穿刺部位发生渗出、静脉炎或局部感染(红、肿、热、痛)等现象,应拔除导管。

(9)留置导管时间依照留置针生产厂家产品说明。

成人外周短导管(留置针)留置时间以72-96小时为宜。

2、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1)-(5)同“外周静脉留置套管”。

(6)由具有PICC置管能力的护士穿刺,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护是行日常维护。

(7)在进行PICC穿刺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置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巾);

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及手消毒。

(8)妥善固定导管。

胶带不能直接粘贴在导管上;

脱出的导管不能再重新送入血管。

(9)按要求更换肝素帽,每次输液前用乙醇棉签擦拭消毒肝素帽,以清除缝隙血迹与异物。

(10)PICC置管后24-48小时更换敷贴,如用纱布敷料应每48小时更换1次;

在治疗期间每日进行导管及穿刺部位的护理;

在治疗间歇期至少每7日维护1次,包括更换接头、冲洗导管、更换敷料;

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敷料;

敷料松动和潮湿时应立即更换;

维护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1)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若导管拨除,应进行导管尖端5cm半定量细菌培养,外周静脉采集1-2套血培养;

若保留导管,应至少采集二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养;

若保留导管,应至少采集二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来自导管。

(12)记录PICC置管日期、时间及执行者,按要求填写PICC维护手册;

PICC导管保留时间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书面说明,一般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13)观察置管部位相关情况,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维护PICC的方法,发现肿胀等情况,及时报各。

3、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

(1)-(13)参见“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14)CVC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外周静脉导管更高,尤其是股静脉置管,应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有无相关感染的发生。

建议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

(15)根据产品使用说明决定CVC留置时间,尽量缩短留置时间。

(二)导尿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控制

导尿和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因素较多且复杂。

预防尿路感染,应严格执行下列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及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2、插管前必须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戴无菌手套;

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集尿袋放尿等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4、维持持续的密闭无菌引流系统,不轻易分离导尿管和引流管,采集尿液化验标本时要按无菌技术操作。

如出现接口分离、渗漏、污染,应重新消毒后连接导尿管和引流管或更换。

5、引流管道不高于膀胱水平,避免导尿管和收集导管扭典,规律排空集尿袋内尿液,定期更换集尿袋。

抗反流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或参考产品要求,尽量减少反复开启接口频次。

6、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用温开水质末洗会阴部。

会阴部有伤口、分泌物多或有污染时,用0.5^聚维酮碘棉球消毒尿道口,每日2次。

7、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不主张采用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遵医嘱更换或按导尿管材质(使用说明)更换导尿管的频次;

有感染者,建议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

8、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的目的。

(三)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控制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呼吸道生理屏障被破坏或改变,防御功能降低,导管对呼吸道的刺激和压迫,易致气管导管相关感染。

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相关感染。

1、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每日3次;

温度和湿度适宜;

减少探视。

2、复用气管内套管每班消毒1次,常用煮沸消毒或化学浸泡消毒。

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吸痰时,戴无菌手套,吸痰管一用一丢弃或一用一消毒。

当需在口腔和呼吸道同时吸痰时,应遵循先气管后口腔的原则。

吸痰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粘膜。

4、气管切开部位局部敷料每班更换1次,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若渗出多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5、气管套管口上覆盖两层湿盐水纱布,保湿并防止异物进入气管内,纱布每班更换,若有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

6、呼吸道湿化采用呼吸道内滴药、雾化吸入等湿化呼吸道,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及雾化器的消毒处理。

7、加强口腔护理,随时保持口腔清洁,配合胸部物理治疗。

(四)呼吸机相关感染的护理控制

1、呼吸机及配件的数量适宜,保证使用过程中更换、消毒及备用。

2、呼吸机外置管道及附件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3、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毛霉、HIV、HBV、MRSA、MRSE等耐药菌群感染等)应单独进行清洗、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

4、呼吸机外置回路管道消毒后,晾干或烘干装入水表毒清洁袋或带盖容器内,干燥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1周。

过期重新清洗消毒。

5、消毒后的物品应避免丙次污染,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的呼吸机管道应用无菌节煤馏水乇底清洗后备用。

6、呼吸机主机或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需定期清洗,一般每周1-2次(将过滤网从机器中取出,用清水清洁表面污垢后晾干,以防飞尘堆积造成细菌繁殖)。

呼吸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道应根据产品说明书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