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7400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6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doc

蜀都中心D3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投标文件【技术标】

第4页

“蜀都中心”D3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

投标文件

(技术标)

招标编号:

SDYT-D3-20100905

目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

第二部分承担勘察内容 1

1.勘察内容 1

1.1招标文件确定的勘察内容 1

1.2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 1

第三部分工程管理机构 3

1.工程组织管理机构 3

2.主要勘察人员配备情况一览 5

第四部分主要勘察技术方案 7

1.工程摡况 7

2.勘察等级和技术要求 7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8

3.1地形地貌 8

3.2气象特征 8

3.3区域地质概况 8

3.4地层结构 10

3.5地下水 11

3.6地震效应 12

4.本次勘察工作的依据 12

4.1本次勘察主要遵照执行的规范、标准 12

5.勘察技术工作方法 13

5.1工程地质资料搜集 13

5.2钻探 13

5.3原位测试 14

5.4取样及室内试验 15

5.4.1试验样品的采集 15

5.4.2室内试验 16

6.勘探点布置 16

7勘察成果 17

8.施工组织方案 18

8.1组织体系 18

8.2施工机具配置 21

8.3勘察工期 21

9.质量保证措施与安全文明施工 23

9.1组织及管理措施 23

9.2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24

9.3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4

10.勘察后期服务 25

第五部分勘察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 26

1.勘察现场质量保证体系 26

2.质量监督检查体系 27

3.质量保证措施 27

3.1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实施质量控制管理 27

3.2严格实施质量管理制度 28

3.3质量保证措施 28

第六部分避免勘察质量事故的措施及承诺 30

1.院的质量保障能力是避免勘察质量事故的关键 30

1.1质量保证能力 30

1.2专业勘察保证 30

1.3素质保证 30

1.4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有针对性地提高工程质量 31

1.5全面质量管理 31

2.避免勘察质量事故的措施 31

2.1严格进行技术交底 31

2.2全面贯彻质量责任制 32

2.3实行样板先行制度 32

2.4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32

2.5质量例会制度、质量会诊制度、质量讲评制度 32

2.6质量否决制度 33

2.7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 33

2.8勘察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34

2.9计量及试验质量控制 34

3.避免勘察质量事故的承诺 34

第七部分勘察进度保证措施 35

1.工期计划保证措施 35

第八部分勘察平面布置 36

第九部分劳动力安排计划、勘察机械和器具计划 37

1.劳动力安排计划 37

2.拟配备的主要试验/测量/检验仪器设备表 38

2.1拟配备的主要试验/测量/检验仪器设备表 38

2.1.1工程测量 38

2.1.2工程地质钻探 38

2.1.4原位测试 39

2.1.5室内试验室内试验配备的主要试验/测量/检验仪器设备表 39

第十部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施工安全指标及对施工安全的承诺 40

1.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40

1.1安全控制措施 40

1.2文明施工控制措施 44

2.职业健康管理 45

3.施工安全指标及对施工安全的承诺 46

第十一部分对后期服务的承诺 47

1.服务宗旨 47

2.服务内容与服务承诺 47

2.1服务内容 47

2.2服务承诺 48

蜀都中心D3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投标文件【技术标】

第46页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受成都蜀都银泰置业有限公司的邀请,我司参与天府新城D3地块“蜀都中心”岩土工程勘察的投标工作。

蜀都中心D3地块项目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地铁控制中心南侧、新会展中心对面。

拟建的成都天府新城D3地块商业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200000㎡,由1栋18F商务楼、1栋27+1F办公楼及两栋21、31FF住宅楼组成,设二层地下车库及地下室。

第二部分承担勘察内容

1.勘察内容

1.1招标文件确定的勘察内容

根据蜀都中心的总平图,本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勘察内容包括:

办公楼、住宅楼、商业裙楼及地下车库区域。

1.2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

本项目招标文件对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如下:

⑴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评价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

⑵查明场区拟建建筑范围内各岩土层的成因、年代、类型、地层结构及均匀性,尤其应查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特点等。

⑶选择基础持力层,提出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基础方案的建议(多方案)。

⑷查明邻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

⑸查明人防机涵洞的分布、走向及对该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⑹查明抗震设计所需的场地土类型,确定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

⑺分析评价场地可能出现的人工边坡、可能出现的滑坡部位、标高、性质以及地下室侧壁边坡的稳定性,提出支护措施建议。

⑻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第三部分工程管理机构

1.工程组织管理机构

项目管理机构框架图详见表1。

蜀都中心D3地块岩土工程勘察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图1

项目负责人

康景文:

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四川省勘察大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拟担任本项目的技术总监。

邬相国:

助理总经理,公司经理,工程师,负责项目与业主的协调、沟通和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后期服务。

赵跃平: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报告审定

朱赫宇: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报告审核

项目经理

黄练红:

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的现场技术、安全、工期、管理

项目HSE管理负责人

沈泽:

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

项目技术负责人

王亨林:

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

地质工程师

张洪:

高级工程师王武:

高级工程师

杨森:

助理工程师张伟峰:

工程师王祖锐:

技术员

专职安全管理

丁荣迁:

工程师,安全员

专职质量管理

郑德彬:

工程师,质检员

工程物探

负责人梁海,注册岩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工程地质钻探

负责人鲜宗能,钻探工程师。

原位测试

负责人曾雪松,工程师。

室内试验

负责人彭仕明,注册岩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抽水、压水试验

负责人吴福兵,高级工程师。

工程测量

负责人崔同建,工程师,组员有何宗荣、魏波等。

2.主要勘察人员配备情况一览

项目主要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表2

姓名

性别

在本工程拟担任的职务

资质情况

学历

专业

工作

年限

岗位

情况

康景文

49

技术总监

教授级高工

四川省勘察大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国务院政府津贴

博士

岩土工程

25

副院长

总工程师

邬相国

33

项目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硕士

工程地质

14

公司经理

赵跃平

55

项目负责人

教授级高工

四川省勘察大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国务院政府津贴

学士

岩土工程

27

常务

副总工程师

朱赫宇

43

报告审核

教授级高工

注册岩土工程师

硕士

工程地质

25

副院长

黄练红

43

项目经理

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学士

岩土地质

22

公司副经理

王亨林

40

技术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学士

岩土工程

19

主任工程师

沈泽

38

HSE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学士

地质勘察

15

公司副经理

张洪

44

地质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大专

工程地质

16

王武

40

地质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学士

水文地质

16

杨森

27

地质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学士

土木工程

4

张伟峰

31

地质工程师

工程师

硕士

岩土工程

9

王祖锐

24

地质工程师

技术员

学士

土木工程

1

丁荣迁

50

专职安全管理

工程师、安全员

中专

钻探工程

33

郑德彬

46

专职质量管理

工程师、质检员

中专

岩土工程

26

梁海

45

工程物探

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学士

地球物理勘探

23

鲜宗能

40

工程地质钻探负责

工程师

中专

钻探工程

21

曾雪松

34

原位测试负责人

工程师

学士

工程地质

10

吴福兵

38

抽水、压水试验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学士

岩土工程

16

彭仕明

53

室内土工试验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学士

工程地质

26

王少梅

45

室内土工试验技术员

高级工程师

大专

岩土测试

26

唐崇源

53

测量负责人

教授级高工

学士

测量工程

27

何宗荣

59

测量员

工程师

高中

工程测量

39

第四部分主要勘察技术方案

1.工程摡况

蜀都中心项目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地铁控制中心南侧、新会展中心对面。

拟建的成都天府新城D3地块商业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200000㎡,由1栋18F商务楼、1栋27+1F办公楼及两栋21、31FF住宅楼组成,设二层地下车库及地下室。

2.勘察等级和技术要求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甲级,场地及地基复杂程度均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此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

①对场地内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方案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依据。

②查明拟建场及附近有无影响场地和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存在。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成因、分布、规模、和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处理建议。

③查明拟建场地的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④对场地内的地基土的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征作出分析与评价,选择天然地基持力层,计算地基承载力;选择桩基持力层,提供桩周土的极限摩阻力和桩端土的极限承载力。

⑤查明建筑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以及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评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⑥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⑦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推荐适宜的基础方案及基础持力层;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评价,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提供合理的工程措施意见和合理的施工方法。

⑧在上述规范规定的基本要求条件下,还要采取有效物探手段对厂区特殊的沉积特征和人为活动对环境地质现状改造破坏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测试分析,对重要地段进行连续的面状测试解译。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二级阶地。

3.2气象特征

成都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网密布,土地肥沃。

素有“天府”之称。

据成都气象台多年观测资料表明,成都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6.2℃,极端最高37.3℃,极端最低-5.9℃;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mm,日最大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值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82%;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瞬时最大风速为27.4m/s,主导风向为NNE向,出现频率为11%;年日照时数为1200~1300小时,日照最小年份只有960小时。

流经成都市的主要河流有府河、南河及沙河,均属岷江水系。

岷江在都江堰分流以后分出许多支流呈扇形流入成都平原。

其中府河、南河和沙河顺着地势从西北向流入成都市,府河与南河在合江亭汇合,沙河在市区东南角汇入府南河,并向南流至彭山县境内再次汇入岷江主河道。

在府、南河治理前,每到洪水期,暴雨成灾,洪水泛滥。

1981年岷江特大洪水时本场地曾遭淹没。

上个世纪90年代成都市政府对府南河进行整治后,将成都市原来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两百年一遇的标准,周边环境大为改善。

3.3区域地质概况

成都在区域构造上处于龙门山山前断裂和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凹陷盆地东缘。

龙门山断裂和龙泉山断裂平行展布于成都坳陷盆地的两侧,在凹陷盆地内还发育有多条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插图二:

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

位于成都坳陷盆地西侧的龙门山断裂地震烈度大,频度高,但波及成都其影响均未超过6度;成都凹陷盆地内的断裂构造在中早更新世活动较为强烈,自晚更新世至今,活动性大为减弱,趋于稳定,即或存在发生5.5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其基本烈度也不会超过7度。

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奠定了本区地形地貌的基本形态,同时也是确定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主要依据。

插图二:

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

成都平原在构造上属第四纪坳陷盆地,成都市区位于该平原的中部东侧,由近代河流冲积、洪积而成的砂卵石层和粘性土所组成的一级、二级河流堆积阶地上。

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红色泥岩,成都市白垩系基底西部较深,向东逐渐抬升变浅。

其埋藏深度在成都东郊约为15~20m,市区20~50m,至西郊茶店子附近陡增至100多米,参加插图三:

成都市地质剖面示意图。

插图三:

成都市地质剖面示意图

3.4地层结构

根据我公司在拟建场地旁边蜀都国际勘察工程资料表明,场地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其下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成因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及卵石组成,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

(一)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1-1)杂填土:

杂色,褐黄色、松散,稍湿。

以建筑垃圾、少量卵、碎石及粘性土等回填而成。

层厚1.20~2.50m。

(1-2)素填土:

灰黄、褐灰色、灰黑色,稍密,稍湿。

以粘土、粉质粘土回填为主,偶见少量植物根茎及腐殖质,场地局部分布。

层厚0.60~5.50m。

堆积时间小于8年。

(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2)粘土:

褐黄色,硬塑,局部坚硬。

含铁锰质氧化物,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发育闭合裂隙,裂隙被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充填,裂隙间可见光滑镜面。

层厚为1.00~5.00m。

(3)粉质粘土:

褐黄、灰褐、灰黄色,可塑。

含铁锰质氧化物,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较多钙质结核,局部相变为粉土颗粒,裂隙不发育。

层厚0.80~3.50m。

(4)粉土:

黄色~褐黄色,稍~中密,稍湿~湿。

含铁锰质氧化物和少量粘性土,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层厚0.50~2.70m。

(5)细砂:

灰黄色~黄色,松散~稍密,湿~饱和。

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

该层分布不连续,主要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顶面以上。

层厚0.40~1.00m。

(6)中砂:

青灰色,松散~中密,湿~饱和。

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主要分布于卵石层顶板上或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其中分布于卵石层内的细砂含约10%的卵石、圆砾、层厚0.40~1.80m。

(7)卵石层:

灰黄色~黄色,湿~饱和,卵石成分以火成岩和石英砂岩为主。

卵石呈亚圆形、圆形,一般为中等风化,少量呈强风化或微风化。

充填物为中砂及圆砾。

卵石层在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卵石层顶面埋深为6.50~7.70m。

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其分为4个亚层:

(7-1)松散卵石:

灰黄色~黄褐色,松散,湿~饱和,卵石粒径一般2~5cm,呈亚圆形。

含50%~55%的卵石,充填中砂、砾石和少量粘性土。

N120修正击数小于2~4击。

(7-2)稍密卵石:

灰黄色~黄褐色,稍密,饱和,卵石粒径一般3~6cm,个别约7cm,呈亚圆形。

含55%~65%的卵石,充填中砂、砾石和少量粘性土。

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4~7击。

(7-3)中密卵石:

褐黄色~黄色,中密,饱和,卵石粒径一般4~8cm,个别大于10cm,呈亚圆形。

含65%~70%的卵石,充填中砂和砾石,含个别漂石。

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7~11击。

(7-4)密实卵石:

黄~黄褐色,密实,饱和,卵石粒径一般4~8cm,个别大于20cm,呈亚圆形。

含70%~80%的卵石,充填中砂和砾石,含较多漂石。

N120修正击数大于11击。

(8)泥岩(K2g):

紫红色~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成分组成,泥状结构,厚层状构造,分布连续。

场地内基岩顶面埋深为11.30~12.90m。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根据其风化程度,将其划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2个亚层:

(8-1)强风化泥岩:

紫红~暗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状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

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芯极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干钻可钻进。

该层内夹有薄层、风化呈土状的全风化泥岩和少量中风化岩块,层厚0.30~0.50m。

(8-2)中等风化泥岩:

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泥钙质胶结,泥状结构,巨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面较清晰,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或长柱状,岩质软。

局部地段岩芯较为破碎,沿水平结构面夹薄层强风化泥岩。

干钻钻进困难。

岩石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14.20m,本次勘察未揭穿。

3.5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和赋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水,其中孔隙潜水是本场地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其水位埋藏不深,水量丰富,对本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影响较大。

第四系孔隙潜水略具承压性,随着深度增加,卵石层中粘粒含量增多,透水性逐渐减弱。

场地地下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3.6地震效应

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在区域构造上属第四纪坳陷盆地,场地及邻近无大规模区域性活动断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成都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4.本次勘察工作的依据

4.1本次勘察主要遵照执行的规范、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工程岩体分类标准》(GB50218—94)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008版)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

《全球定位系统GPS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等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3.6)

5.勘察技术工作方法

5.1工程地质资料搜集

①调查场地附近蜀都国际的地质情况和地基基础资料,划分地层的层序及成因类型,特别是卵石土的颗粒组成情况(包括最大粒径、最小粒径、平均粒径、含砂及粘土情况、密实度等)以及地下水的类型、特征、流量、流速情况、补排条件、腐蚀性、降水措施等。

②调查可液化土层及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③调查有无古河道、人工洞穴情况。

调查地下水动态变化与地表水系的联系。

④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构造资料,调查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和构造活动情况,对区域稳定性作出评价。

⑤集拟建场地地区地震及气象资料,包括风玫瑰图,最大风速,湿度,最高、最低气温等。

⑥搜集当地水文资料、构造及地震资料。

我司在成都已有近五十年,在成都地区承担了大量的工程勘察和岩土施工工程,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和施工经验,搜集和研究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和经验,是我们前期勘察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现场踏勘及工程地质调查,利用所搜集的信息指导勘察工作。

5.2钻探

根据我司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分布的卵石层含有大量的漂石,因此,本工程对所有的钻孔拟采用XY-1型工程地质液压钻机,SD金刚石钻具单动双管回转钻进,并配合SM植物胶护壁钻探工艺进行全断面取芯,以便进行岩芯鉴别、取样和拍照。

钻探的目的是查明地基土结构、性质、鉴别土质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亚层的分布埋藏界线,采取原状或扰动土试样。

钻探工作的要求如下:

①钻探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1992)执行。

钻探须采用回转钻进(取岩芯)工艺。

②钻孔孔位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结合瑞士红外线全站仪严格施测,座标系统采用统一座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测量精度应达到图根点要求。

③详细记录钻进中的情况,如漏水、掉块、塌孔、埋钻、卡钻、缩孔等。

④按照要求及时采取样品,进行各种试验。

原状土样应减少扰动,土样应密封,岩样应蜡封,水样瓶口应密封。

砂样应尽量在标贯点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