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44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水稻分布示意图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

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

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

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

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

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

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

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

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

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

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

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

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

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

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稻谷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我国也是小麦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约有4500年的历史。

在我国平均粮食消费构成中,小麦约占1/4以上,其中北方居民的消费比重要高得多。

小麦是温带性旱地作物,品种较多,耐旱、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大类,我国以冬小麦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见图5-2。

图5-2 

中国小麦分布示意图

(1)春小麦区

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

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

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

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

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

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

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3.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

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4.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

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

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

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克山地区。

(3)薯类

我国以甘薯为主,其次是马铃薯。

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纬42°

以南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为主要产区,其中以四川和山东产量最大。

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地区,以东北、内蒙古产量最多。

(二)主要商品粮基地

商品粮基地,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以产粮为主,并能够稳定地提供数量较多的商品粮的农业地区。

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

包括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这些地区人多地少,但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集约化水平高,粮食单产和商品率较高,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各基地商品粮的6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

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本区土地辽阔,土质肥沃,人少地多,粗放经营,粮食单产水平低,但总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达35%,每年能向国家提供20%的商品粮,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3.西北干旱区商品粮基地

包括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

本区气候干旱,历来是依靠河流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旱涝保收的商品粮基地。

4.淮河平原商品粮基地

该商品粮基地,地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

虽然单产不高,但粮食商品率已高达20%,能为国家提供相当数量的商品粮。

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

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和人民生活吃、穿、用的农作物。

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

(一)纤维作物

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有棉花、麻类和蚕茧等。

1.棉花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国之一。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居经济作物之首,约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左右。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国防、化工、医药等工业也离不开棉花,棉杆可造纸,棉籽可榨油,棉籽饼是优质饲料。

所以棉花生产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棉花产地分布广泛,按照自然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和种植的历史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三个主要棉区。

见图5-3。

图5-3 

中国棉花分布示意图

(1)黄河流域棉区。

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

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

本区植棉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平坦,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2。

(2)长江流域棉区

本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

本区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充足,区内纺织业发达,运输条件便利,使该区成为全国棉花单产和商品率最高的棉区,也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

但秋天雨多,湿度大,日照较少,影响棉花吐絮,棉花质量不如黄河流域棉区。

(3)西北内陆棉区

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

本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条件优越,温差大,病虫害少,棉花品质好,是我国第三大产棉区,也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2.麻

麻类是一种古老的纤维作物。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麻国之一,也是麻类品种最多的国家,主要品种有黄麻、红麻、苎麻、亚麻等。

(1)黄麻。

喜温湿多雨,要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浙江等地。

黄麻纤维吸湿性强,结构疏松,是织麻袋的优质材料。

(2)红麻。

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对气候、土壤适应性较强,用途与黄麻类似。

分布十分广泛,南自广东,北到辽宁,东起浙江,西达新疆,都有栽培。

(3)苎麻。

是我国的特产。

有“中国草”之称。

性喜温湿,是多年生的宿根作物,主要产于江南各省,以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省为最多。

(4)亚麻。

主要产于东北,以黑龙江产量最多,集中于哈尔滨附近,其次是吉林,集中于延边地区。

3.蚕茧

我国是世界上养蚕最早的国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东方丝国”之称。

(1)桑蚕茧。

我国有三大桑蚕茧基地,即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其中太湖流域为我国最大的桑蚕茧基地。

(2)柞蚕茧。

我国柞蚕茧也有三大产地: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豫西山地。

其中辽宁省产量最多。

(二)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胡麻、大豆、向日葵等。

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

1.花生

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

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

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

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

2.油菜

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

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

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

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

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

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

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芝麻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

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4.大豆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扎根于华夏沃土,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

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历史,却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2000年产量达7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

而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达1400万吨。

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

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因而大豆在农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大豆是喜温作物,生长旺季需要高温,收获季节以干燥为宜,很适宜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

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最为集中。

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松花江、辽河沿岸和哈大线沿线。

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其单产和商品率居全国之冠。

5.向日葵

向日葵是一种出油率和营养价值都很高而又高产的油料作物。

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为向日葵油商品生产基地。

其中内蒙古的产量最高。

(三)糖料作物

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为主。

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

1.甘蔗

甘蔗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喜高温、喜湿、喜肥的特性,生长期长。

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

以南的地区。

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广东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2.甜菜

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

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

以北各省区。

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

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

甜菜生产基地有:

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四)其他作物

其他经济作物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烟草和茶叶。

1.烟草

烟草原产于南美洲,按初加工的方法不同,分为烤烟和晒烟两种,我国以烤烟为主。

烟草具有喜温、喜光、好肥、怕旱、怕涝等特点,生长期间对热量、水分、土壤、肥料等条件要求高。

我国烟草分布很广,河南、山东、云南、甘肃、湖南五省是我国重要的烤烟产地。

其中河南是我国最大的烤烟产区,其产量占全国的1/3,主要分布在许昌、南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地。

山东烤烟主要分布在潍县到淄博的胶济铁路沿线,以昌潍地区的益都、临朐两地最为集中。

云南的烤烟质量最好,分布在曲靖、玉溪、昭通等地。

2.茶叶

我国是茶叶原产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就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曾长期独占世界市场。

后来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年产仅4.1万吨。

建国后,我国茶叶生产恢复和发展很快,1996年茶叶产量达59万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省产量最多,是我国著名的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南、广东、湖北等省。

三、林业

林业是以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为对象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育林、造林、护林、采伐、集运加工等一系列环节。

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资源,破坏森林,会导致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致使多种自然灾害发生。

我国是森林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华东部分省、区,形成三大林区,华北和西北主要是防护林。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见图5-4。

图5-4 

中国森林资源示意图

(一)东北林区

东北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素有“东北林海”之称。

其木材蓄积量约占全国蓄积总量的1/3左右,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木材供应基地。

树木以红松、云杉、桦树、兴安落叶松等用材林为主。

过伐与资源枯竭问题严重。

(二)西南林区

西南林区主要包括横断山区、藏东南山地和滇南的各林区。

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也是我国树种最丰富的地区。

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铁杉、马尾松、油杉等,还有樟、楠等珍贵树种。

本区交通不便,开发较晚,成熟林、过熟林比重大,病腐严重,开发过程中对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严重。

(三)南方林区

南方林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山地丘陵,包括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九个省区。

是我国以人工林为主的林区。

树种除用材林外还富有多种经济林木,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林区。

品种主国有杉木、毛竹、油茶、油桐、漆树等。

但木材采伐以个体、集体经营为主,一般规模小,多为农林兼营,林区分布比较分散。

(四)防护林区

建国后,为了防风固沙,保护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我国营造了不少防护林。

主要防护林有:

(1)三北防护林。

197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建设一个大型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

它包括了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市、自治区,从新疆到黑龙江,总长达1.4万千米,形成一条“绿色长城”。

(2)冀西、豫东沙荒林。

这里是黄河、漳河、沙河泛滥的沙荒地带,建国以来,在这些沙荒地带上营造了沙荒林,现已泡桐成林,果树成片,改选了低产田,收到了多方面的经济效益。

(3)沿海防护林。

1988年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开始建设,在我国1.8万千米的海岸线上,营造起防风固沙、防浪护堤、保护农田、涵养水源等为主体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形式、多功能相结合,带、片、网、点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4)长江中下游防护林。

为了防止长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保护农田,防止生态失去平衡,198-9年国家规划在这一地区进行防护林体系建设。

四、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是畜群繁殖过程和饲草料生长过程的结合,因此,畜牧业具有深加工性质,发展畜牧业是改善农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战略措施。

(一)畜牧业生产类型

我国畜牧业生产一般以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祁连山脉—青藏高原东缘为界,此线以西以北为牧区,以东以南为农区。

1.牧区畜牧业

本区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甘肃、宁夏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以放牧为主,牛、马、羊、骆驼为其主要牲畜。

本区天然草场分布广,草地资源丰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放养牲畜提供了天然饲料。

西藏、内蒙古部分地区的按水草而牧的粗放游牧业,自给性强,商品率低,如今放牧方式已有改革,畜产品商品率逐渐提高;

新疆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比较集约化的牧业,实行分区轮牧和围栏放牧,以毛皮生产为主,商品率高,是我国毛皮的主要产地。

2.农区畜牧业

农区畜牧业位于我国东南部,分布于我国以耕作业为主的广大地区。

面积占全国的48%,耕地占全国的92%,人口占全国的近97%,牧畜总头数占全国80%以上,大大超过牧区。

本区以耕作业为主,畜牧业处从属地位,但畜牧业生产在全国畜牧业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以猪禽为主的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

经营方式以舍饲家畜为主,畜牧业品种齐全,猪、牛、羊、马、骡、驴及各种家禽都有,其中以养猪最为普遍。

3.城郊畜牧业

随着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和人口数量增加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肉、奶、禽蛋等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解决人民生活中肉、奶、禽蛋的供应,在城市和工矿区附近,建立起城郊型畜牧业基地,并朝着集中、大型、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主要畜牧业基地

1.大兴安岭两侧肉、乳和毛皮生产基地

包括黑龙江与吉林两省西部,内蒙古东三盟(呼伦贝尔、哲里木、昭乌达)及锡林郭勒盟东部。

是我国成片分布质量最好的天然草场,是发展牛、细毛羊、肥羔、马的良好牧场。

主要品种有三河牛、三河马、黑白花奶牛、细毛羊等。

是全国重要的肉、乳和毛皮生产基地。

2.新疆北部细毛羊、肉用羊和养马生产基地

这是我国荒漠草原发展畜牧业条件较好的地区,是阿尔泰山和天山垂直带天然草场地带。

新疆细毛羊、阿勒泰肥臀羊、伊犁马、伊犁牛等优良品种都分布在这里。

3.青藏高原东南部牛羊肉、乳、毛生产基地

这个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高山和亚高山草甸是主要的天然牧场。

目前以绵羊、山羊、牦牛和马等各种畜力为主,数量较多。

4.华北和西北农牧交错地区牛羊肉、毛生产基地

这里的自然条件较好,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草,适宜于细毛羊、肉牛发展。

5.以农区猪、禽、牛为主的肉蛋奶生产基地

包括长江流域主要盆地及平原、珠江三角洲、山东、河南等地区。

这里是我国猪禽生产的集中地区,也是调出猪肉和蛋品的主要地区。

五、水产业

水产业是在海洋和江、河、湖、沼等水域中从事捕捞或养殖水生动物的生产事业。

它包括了捕捞、养殖、保鲜加工和运销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一般以鱼类的捕捞、养殖和加工为主,故有时也习惯地称为渔业。

我国的水产业有淡水和海洋两大部分。

(一)海洋水产业

海洋水产业就是对海洋中的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和海兽类等水产资源进行人工繁殖、合理捕捞和加工利用的生产事业。

它包括了海洋捕捞业和海洋养殖业。

目前我国以海洋捕捞业为主。

我国海洋水产品中,鱼类产量最大,约占四分之三。

1.渤海海区渔场

渤海位于我国北部,南北西三面被陆地环抱,是个内海。

东南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总面积7.7万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个大海湾,有辽河、滦河、海河和黄河流入,带来大量泥沙和有机物质,使沿海浮游生物丰富,天然饵料多,成为鱼类的天然产卵场所和重要渔场。

有常见鱼类70多种,加上虾、蟹、贝、藻类,共计170多种。

主要水产有小黄鱼、带鱼、鳓鱼、对虾、毛虾及海蟹等。

渤海水浅坡度缓,发展养殖业潜力很大,但因捕捞过于集中及污染等原因,资源日见衰退。

2.黄海海区渔场

黄海位于长江口北角至济州岛西角一线以北,渤海以东海域,面积为渤海的5倍,平均水深44米,全部属浅海大陆架。

有各种鱼类200多种,是我国唯一有冷水性鳕鱼分布的海区。

主要经济鱼类有大小黄鱼、带鱼、乌贼、鳕鱼、鱿、鳓等。

黄海水产资源也有衰退趋势,现已采取措施,禁止滥捕,保护资源。

3.东海海区渔场

东海包括广东省南澳岛至台南鹅銮鼻一线以北、黄海以南的广大海域。

面积相当于黄海的2倍。

地处亚热带,为热带、温带过渡地区,因而南北鱼类兼而有之,以温带性种类为主,有各类鱼种700多种,东海海区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产区,主产全国四大经济鱼类即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已建有上海、舟山、宁波、镇江、温州、镇海、马尾和厦门等重要渔港。

其中浙江的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商品鱼数量约占全国1/2。

4.南海海区渔场

南海面积为东海的3倍多,南海四周较浅,中间深陷,是一个深海盆地,海域十分辽阔,是我国海洋水产的第二大产区。

鱼类种类众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兰园参、沙丁鱼、海蛇等,还盛产金枪鱼、鲨鱼等大洋性鱼类,海龟、海参、玳瑁等是南海的特产。

(二)淡水水产业

我国水域分布很广,有各种淡水水面3亿多亩,淡水渔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开展池塘养鱼最早的国家。

从渔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渔业生产现状来看,可将全国分为四大水产区。

1.长江、淮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