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7461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消防工程教案.doc

建筑消防工程

课程学习要求

一、课程目标

q课程性质:

是一门涉及到政策法规、消防安全技术、电子通信及弱电线路等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

主要讲述建筑消防系统的一般性质、规律和要求,它包括火灾起因和发展规律、建筑防火、火灾报警、防火减灾以及灭火系统设置等知识。

q学习目标:

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建筑消防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进行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分析、安装和调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系统集成与基本安装工艺,形成一定的消防设计、建审和系统安装、调试与管理等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授课安排

本课程采用两种形式组织教学:

v教师课堂讲授

v专题工程实例报告

三、教师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

(一)理论教学

Ø第一章:

建筑消防概论

Ø第二章:

建筑消防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Ø第三章:

火灾探测器

Ø第四章:

火灾报警控制器

Ø第五章:

自动水灭火系统

Ø第六章: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Ø第七章:

防火与减灾系统

Ø第八章:

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Ø第九章:

消防系统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

(二)专题工程实例报告

Ø某高层建筑消防工程要求及对策

Ø某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四、教师课堂讲授的学时分配

序号

内容

课时分配

合计

讲课

实验

第一章

建筑消防概论

2

2

0

第二章

建筑消防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4

4

0

第三章

火灾探测器

4

4

0

第四章

火灾报警控制器

2

2

0

第五章

自动水灭火系统

2

2

0

第六章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2

2

0

第七章

防火与减灾系统

6

6

0

第八章

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4

4

0

第九章

消防系统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

2

2

0

 

总计

28

28

0

1.第一章:

建筑消防概论

1)知识点:

A.建筑消防系统概述。

包括建筑消防系统的一般性质、规律和要求。

B.火灾起因和发展规律。

C.建筑消防灭火介质及消防系统的发展。

2)重点:

A.建筑消防系统灭火机理及工作方针。

B.火灾形成规律,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3)难点:

火灾形成过程及规律。

2.第二章:

建筑消防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1)知识点:

A.建筑消防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B.建筑消防系统供电。

包括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系统设计及接地。

C.建筑消防系统布线。

2)重点:

A.建筑消防系统构成及设置原则。

B.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要求及接地措施。

C.消防系统的布线要求及防火措施。

3)难点:

不同防火等级建筑中建筑消防系统的构成。

3.第三章:

火灾探测器

1)知识点:

A.火灾探测器的构造、分类及工作原理。

B.火灾探测器的使用与选择。

C.火灾探测器的布置与安装。

2)重点:

A.火灾探测器类型、灵敏度的选择及数量的确定方法。

B.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要求及安装做法。

3)难点: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布置。

4.第四章:

火灾报警控制器

1)知识点:

A.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结构及工作原理。

B.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使用与选择。

C.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布线与安装。

2)重点:

A.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

B.集中、区域报警控制器的选用原则及布置特点。

3)难点: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使用与选择。

5.第五章:

自动水灭火系统

1)知识点:

A.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构成及设计。

B.室内喷洒水灭火系统构成及设计。

2)重点:

A.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的控制及要求。

B.室内喷洒水灭火系统的控制及要求。

3)难点:

自动水灭火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及要求。

6.第六章: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知识点: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构成与分类。

B.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

C.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

2)重点: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容器及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B.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控制及要求。

3)难点: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及要求。

7.第七章:

防火与减灾系统

1)知识点:

A.防火门、防火卷帘及水幕系统。

B.防烟、排烟系统。

C.消防专用通讯系统。

D.火灾应急照明系统。

E.消防电梯。

2)重点:

A.防火门、防火卷帘及水幕系统的设置原则及特点。

B.防排烟设备选用、系统设计与调试验收。

C.消防对讲分机的设置要求及系统设计。

D.火灾应急照明系统的布置原则及设计要求。

3)难点:

各防火与减灾系统的设计要求。

8.第八章:

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1)知识点:

A.建筑分类、火灾保护等级、范围的确定。

B.消防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2)重点:

A.建筑防火等级及火灾保护等级分类特点及原则。

B.消防自动监控系统设计基本原则及步骤。

C.消防控制室的设置及联动控制要求

3)难点:

建筑消防系统的联动控制要求及实现。

9.第九章:

消防系统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

1)知识点:

A.消防系统安装的一般要求。

B.消防系统的调试开通。

C.消防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2)重点:

A.消防系统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应提交的资料和文件。

B.消防系统的调试开通的一般程序。

C.消防系统的正式启用时,使用单位必须具备的文件资料。

D.消防系统定期检查的原则及方法。

3)难点:

消防系统安装的工艺要求及内页资料整理。

五、课程基本要求:

1、熟悉建筑消防系统的组成与发展规律,掌握建筑防火保护对象的等级划分和建筑消防系统的设置原则。

2、熟悉火灾探测器和控制器的种类、工作原理与特点,熟练掌握火灾探测器和控制器的选择与设置要求。

3、熟悉常用灭火系统的种类、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掌握常用灭火系统的控制要求与方法。

4、熟悉常用防火减灾系统的种类、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掌握防火减灾系统的控制要求与方法。

5、熟悉建筑消防系统的安装、调试和验收方法,熟练掌握消防设备的供电方法和消防控制室(中心)的设计。

6、养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能查找资料、阅读建筑消防系统相关知识手册,可独立应用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进行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7、熟悉建筑消防系统工程设计、安装的技术规范规程,以及建筑消防系统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打好基础。

第一章建筑消防概论

第一节建筑消防系统

1.1概述

Ø建筑火灾的危害性

1.火的出现

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力→文明→灾害

2.火灾的危害

用火范围不断扩大→火灾发生频率随之增高→灾害程度不断加重

Ø火灾的预防与消灭

1.消防的基本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消防管理

消防效果在于人,在于对消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和人们对消防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

3、消防机理

骨牌原理:

从每一个环节入手

1.2消防法规

1、消防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

(3)其他消防行政规定

2.消防技术法规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4)《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1.3建筑消防系统的发展

v早期(雏形):

人工发现火灾→组织人工灭火

v中期(较为发达):

仪器监视火情→由仪器发出火警信号→用灭火器械灭火。

v现代(自动化):

自动监测现场→自动确认火灾并自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自动启动灭火设备→自动排烟,自动封闭火灾区,指挥灭火等。

随堂作业

一、形成火灾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二、火灾的起因有哪些?

第二节火灾形成过程

2.1火灾的形成原因

(一)火灾发生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氧化剂

3.可供燃烧的热源(引火源)

(二)火灾的起因

1.人为的造成火灾

a.吸烟引起的火灾

b.用火不当(包括蓄意纵火)

2.电器事故造成火灾

a.电器线路及设备产生发热、发火等故障

b.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3.可燃气体发生爆炸造成火灾

甲烷、乙烷、丙烷、乙烯、硫化氢、煤气、汽油、苯及甲苯等可燃气体发生预混燃烧。

4.可燃固体燃烧火灾

a.可燃固体在高温或明火作用下发生明火燃烧(表面燃烧)

b.可燃固体低温自燃(蒸发燃烧)

c.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因存放保管不当,产生分解,氧化而导致自然或爆炸,行成火灾(分解燃烧)

5.可燃液体燃烧造成火灾:

闪燃→爆炸(突沸)

2.2火灾形成过程

(一)按燃烧过程分

1.前期阶段(超早期)

〈1〉性质:

阴燃

〈2〉机理:

可燃物受各种起火因素作用而受热,产生热分解形成无焰燃烧。

〈3〉特点:

火灾尚未形成,无明火,但有一定的烟及焦糊味,基本上末造成物质损失。

2.早期阶段

〈1〉性质:

熏燃

〈2〉机理:

可燃物由于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并蓄积热量,可燃物延燃面扩大,从无焰向有焰燃烧发展。

〈3〉特点:

火灾刚开始形成,焦糊味增浓,烟量增大开始出现明火,造成了较小的物质损失。

3.中期阶段

〈1〉性质:

旺燃蔓延

〈2〉机理:

大量可燃物被燃烧,火势迅猛发展到全面燃烧

〈3〉特点:

火灾已经形成并迅速扩大,旺火迅速增长,伴随高温,浓烟出现,造成了较大的物质损失。

4.晚期阶段

〈1〉  性质:

属熄灭阶段

〈2〉  机理:

可燃物已经燃烧殆尽,热量大量外泻

〈3〉  特点:

火灾已经扩散并进入熄灭,火灾温度开始下降,造成了一定损失。

按燃烧过程分火灾发展曲线图

(二)按火灾温度曲线分(详见P4-图1-1)

1.火灾初始阶段Ⅰ(曲线AB段)

〈1〉性质:

相当于附图1中前期及早期阶段。

〈2〉特点:

房间内的温度不平衡,除局部燃烧点之外,其他各点温度均较低,燃烧面小,人员可从容疏散。

2.火灾发展阶段Ⅱ(曲线BC段)

(1)性质:

相当于附图1中中期阶段

(2)特点:

可燃物延燃速度大增,温度迅速上升,直到最高温度点C

3.火灾熄灭阶段Ⅲ(C点之后)

〈1〉性质:

相当于附图1中的晚期阶段。

〈2〉特点:

室内可燃物殆尽、破坏,热量大量外泻,火灾温度开始下降。

2.3建筑的防火方式

〈一〉被动式防火: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予以考虑)

1.概念:

指利用建筑的防火设施进行防火。

2.作用:

尽量减少起火因数,防止烟、热气流及火的蔓延,确保人身安全。

3.主要内容:

n防火结构

n防火分区

n非燃性及阻燃性材质

n疏散途径和避难区等

〈二〉主动式防火:

1.概念:

指利用自动防火工程中的报警、防灾和灭火系统进行防火。

2.作用:

3.主要内容:

n火灾报警

n防排烟

n引导疏散

n初期灭火等

2.4火灾发展规律与自动防火的结合

(一)第一道自动监视线

1.在火灾初始阶段(含前期及早期)具有烟多、味浓、温度低、火焰小的特点,这些参数为早期预报火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初始阶段中的烟、味参数可作为烟味类探测器的报警依据。

目前主要是用感烟探测器。

3.作为火灾预警和火灾核实的信号。

(二)第二道自动监视线

1.早期燃烧阶段除了烟、味加浓外,温度上升加快,可以启动差温探测器。

2.早期或中期中当达到一定温度值(如70--90℃)时,可以启动定温探测器。

3.作为控火及初期灭火的动作信号。

第三节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消防要求

3.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起火因数多

材料、能源多样性

2、火灾蔓延途径多

〈1〉坚井多→烟囱效应

〈2〉风力大→助燃

〈3〉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的延燃

3.疏散困难

〈1〉垂直疏散距离远、时间长

50层大楼,一般情况下疏散约需2小时11分钟,比烟气流动速度慢100多倍。

同时人员易被烟熏死或迷失方向(烟毒是火灾中造成人员死亡(40%)的主要原因)。

〈2〉人员集中,疏散设施少。

〈3〉起火时,普通电梯不能做安全疏散用。

a、电梯井易扩大火势

b、电梯井内浓烟冲塞,不能保证安全。

c、防止电气线路扩大火势,非消防用电应切断。

〈4〉楼梯是高层建筑中唯一的疏散设施。

若烟气闯入其间,后果不堪设想。

4、扑救困难

〈1〉登高困难,不易接近着火点

〈2〉用水量大,供水困难。

国产消防车供水高度不大于24m。

〈3〉需要特种登高,排烟消防车辆和抢险、救生设备。

国产云梯一般不超过23m,进口最高云梯车为56m,曲臂车为45.7m。

3.2高层建筑对消防系统的要求

1、结构上要求安全可靠,功能齐全,灭火能力强,抗干扰性能好,且有主动、自动转换功能。

2、控制与使用上要求灵敏度高,动作迅速准确。

3、产品的质量高、寿命长、安全可靠、且便于维修与更换。

第四节建筑消防用水及其他灭火介质

4.1水的灭火原理及应用

一、水的灭火原理

〈一〉水的冷却作用

1、物理作用:

加热汽化、吸取大量的热

2、化学作用:

〈二〉水对氧(助燃剂)的稀释作用

〈三〉水的冲击作用

二、水灭火介质的应用

1、消火栓灭火系统

2、喷洒水灭火系统

3、水幕水帘等系统

4.2其他灭火介质

〈一〉泡沫灭火剂

1、组成:

发泡剂、泡沫稳定剂、降粘剂、抗动剂、助熔剂、防腐剂及水。

2、用途:

主要用于扑灭水溶性可燃液体及一般固体火灾。

3、灭火原理:

形成无数小气泡→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阻燃热辐射、冷却、阻隔空气→灭火。

4.2其他灭火介质

〈二〉干粉灭火剂

1、用途:

用以扑灭各种非水溶性和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以及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的火灾。

2、灭火原理:

干粉喷出呈粉雾状→与火接触发生一系列化学作用→灭火。

4.2其他灭火介质

〈三〉二氧化碳灭火剂

1、组成:

液态CO2

2、用途:

广泛应用于补救各种易燃液体火灾、电气火灾以及高层建筑中的重要设备、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图书馆、珍藏库等发生的火灾。

3、灭火原理:

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对火灾起窒息、冷却和降温作用→灭火。

4.2其他灭火介质

〈四〉卤代烷灭火剂

1、组成:

CF2CLBr(1211)、CF3Br(1301)、CF2Br2(1202)、C2F4Br2(2402)

2、用途:

适合于扑救各种易燃液体火灾和电器设备火灾,而不使用与扑救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及能在惰性介质中由自身供氧燃烧的物质的火灾。

3、灭火原理:

液态卤代烷喷出→抑制燃烧的化学过程→燃烧中断→灭火。

第二章建筑消防系统组成及应用

第一节 建筑消防系统构成方案

1.1防火分类

一、民用建筑的防火分类

1、高层建筑

Ø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Ø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高层建筑分类---高规一类

Ø公共建筑:

1)、医院

2)、高级旅馆

3)、建筑高度超过50m或每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商业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

4)、建筑高度超过50m或每层建筑面积超过1500m2的商住楼

高规一类:

5)、中央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

6)、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楼

7)、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

8)、藏书超过4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9)、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

10)、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

高层建筑分类---高规二类

Ø十层至十八层的普通住宅

Ø公共建筑:

1)、除一类建筑以外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商住楼、图书馆、书库

2)、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

3)、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

2、低层建筑

Ø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Ø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

l随堂作业

1、防火保护对象主要分成几级?

2、消防系统主要由那些子系统组成?

二、防火保护对象分级

(一)、特级保护对象: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

(二)、一级保护对象:

1、高规一类建筑;

2、下列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民用建筑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1)200床及以上的病房楼,每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门诊楼;

2)每层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百货楼、商场、展览楼、高级旅馆、财贸金融楼、电信楼、高级办公楼;

3)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4)超过3000座位的体育馆;

5)重要的科研楼、资料档案楼;

6)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的邮政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

7)重点文物保护场所;

8)大型以上的影剧院、会堂、礼堂

9)电子计算中心;

10)省(市)级档案馆;

11)省(市)级博展馆;

12)4万以上座位体育场;

13)三级及以上旅馆;

14)特大型和大型铁路旅客站;

15)省(市)级及重要开放城市的航空港;

16)一级汽车及码头客运站。

3、下列工业建筑:

Ø甲、乙类生产厂房;

Ø甲、乙类物品库房;

Ø占地面积或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丙类物品库房;

Ø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地下丙、丁类生产车间及物品库房;

4、下列地下民用建筑:

Ø地下铁道车站;

Ø地下电影院、礼堂;

Ø使用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地下商场、医院、旅馆、展览厅及其他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

Ø重要的实验室、图书、资料、档案库

(三)、二级保护对象:

1、高规二类建筑:

2、下列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民用建筑:

1)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或每层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但不超过3000平方米的商业楼、财贸金融楼、电信楼、展览楼、旅馆、办公室、车站、海河客运站、航空港等公共建筑及其他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

2)市、县级的邮政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

3)中型以下的影剧院;

4)高级住宅;

5)图书馆、书库、档案楼。

6)大、中型电子计算站;

7)2万以上座位体育场。

3、下列工业建筑:

Ø丙类生产厂房;

Ø建筑面积大于50平方米,但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丙类物品库房;

Ø总建筑面积大于50平方米,但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地下丙、丁类生产车间及地下物品库房。

4、地下民用建筑:

Ø长度超过500M的城市隧道;

Ø使用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地下商场、医院、旅馆、展览厅及其他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

1.2建筑消防系统构成方案

(一)自动监测、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系统

1、系统规模:

高规模、高标准或中等规模、中等标准

2、组成: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全部或几种主要灭火设备的联动灭火系统及连锁减灾子系统。

3、适用对象及保护方式

〈1〉特级保护对象:

采用全面保护方式

〈2〉一级保护对象:

采用总体保护方式

〈3〉二级保护对象:

采用区域或总体保护方式

(二)、自动监测、人工灭火的半自动化消防系统

1、消防规模:

低规模、低标准

2、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消火栓灭火子系统

3、适用对象及保护方式

第二节 建筑消防系统构成

2.1消防系统方块结构图

消防系统结构组成及分类

〈一〉方块结构图:

包括自动报警(监测)子系统及自动灭火子系统

1、自动报警控制器

2、中控室火灾报警装置

3、消防联锁系统

4、联动装置

5、灭火执行器

6、灭火现场

7、检测反馈装置

8、现场火灾报警装置

9、手动控制装置

〈二〉监控系统分类

1、单级自动监控系统

2、多级自动监控系统

2.2建筑消防系统主要装置

〈一〉火灾报警探测器

1、自动探测器

〈1〉用途:

监测现场火情

〈2〉工作机理:

将现场火灾信息(烟、光、温度)转换成电气信号送至报警控制器

2、手动报警按纽

〈1〉用途:

发出火情信号

〈2〉工作机理:

 以人工方式产生机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送至报警控制器

〈二〉火灾报警控制器

1、用途:

接收火灾探测器送来的火警信号,经过运算(逻辑运算)、处理后认定火灾,发出指令信号。

2、工作机理:

采集信号送入中央处理器→与数据库类比→确认火警→启动接口驱动程序→开启相关接口→驱动相关设备

3、基本功能

〈1〉接收火警信号并确认

〈2〉启动火灾报警装置,如声、光报警等。

〈3〉启动灭火联动装置,驱动各灭火设备。

〈4〉启动连锁减灾系统,驱动各减灾设备。

〈5〉启动自动记录设备。

火灾报警控制器

〈三〉报警显示装置

1、组成:

故障灯、故障蜂鸣器、火灾事故光字牌及火灾警铃等。

2、分类:

〈1〉预告报警显示

〈2〉紧急报警显示

3、用途:

以声光向人们提示火灾与事故的发生。

〈四〉灭火装置

1、组成:

灭火器械和灭火介质

2、用途:

灭火

3、种类:

〈1〉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由消防蓄水池、管路及室内消火栓等设备组成。

〈2〉室内喷洒水灭火系统:

由自动喷洒头、管路、控制装置及压力水源等组成。

〈3〉水帘与小幕系统:

由喷头、管路及控制阀等。

〈4〉二氧化碳灭火器:

由贮存二氧化碳的容器(钢瓶)、瓶头阀、管道、喷嘴、操作系统及其附属设备等组成。

〈5〉卤代烷灭火器:

由贮存卤代烷的钢瓶、启动阀、控制阀及喷头等。

〈五〉减灾装置

1、用途:

有效地防止火灾蔓延。

2、种类:

(主要减灾装置):

〈1〉防火门

〈2〉防火卷帘门

〈3〉防排烟设备:

通常由排烟风机、风管路、排烟口、防烟垂帘及控制阀等构成。

〈4〉火灾事故广播网:

负责发出火灾通知、命令、指挥人员安全疏散。

主要由扩音机、扬声器及控制装置等构成。

〈5〉应急照明灯:

包括事故照明灯与疏散照明灯,通常采用白炽灯。

〈6〉消防电话(消防对讲通讯系统)

〈7〉消防电梯

2.3建筑消防系统构成模式

〈一〉区域消防系统

1、适用场所(对象):

建筑规模小,控制设备(被保护对象)不多的建筑物。

2、特点:

〈1〉该系统保护对象仅为某一区域或某一局部范围

〈2〉系统中只有一台区域报警器

〈3〉系统具有独立处理火灾事故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可实现楼层的纵向火灾报警及纵向联动控制。

〈二〉集中消防系统

1、使用场所:

建筑规模较大,保护对象少而分散,或被保护对象没有条件设置区域报警器的建筑物。

2、特点:

〈1〉系统报警和联动报警一般采用总线的方式

〈2〉系统应设置消防控制室,集中报警控制器及其附属设备应安置在消防控制室内。

〈三〉控制中心消防系统

1、适用场所:

建筑规模大、需要集中管理的群体建筑及超高层建筑。

2、特点:

〈1〉系统能显示各消防控制室的总状态信号并负责总体灭火的联络与调度。

〈2〉系统一般采用二级管理制度。

2.4典型建筑消防系统

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