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514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欲行火候,须知内景。

可以说,火候的准确运用和把握,是丹道修炼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于金丹火候,历代丹经道书都有涉及,但多藏头露尾,以种种譬喻隐语阐释,反而令人有莫衷一是、如入云端之感。

什么是金丹火候?

其中内涵究竟是什么?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正是揭示金丹大道至秘火候秘诀及完整体系的一幅玄门修行秘宝图。

一、《修真内外火候全图》内容介绍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以下简称《火候图》),是玄门内部准确完整揭示火候功程次第理论体系的一幅图。

它以图文形式,囊括天人性命大道,详细阐述了道家秘传性命双修金丹大道修行过程中的全部火候功程。

既然称为《火候图》,则以火候为环节,贯通天人性命,成就金丹大道无上正果,在千百年的丹道传承中,这种表述形式可谓非常独特。

要说《火候图》,先要知火候。

那么,什么是火候呢?

《火候图》注文中有一段话,对于火候的描述非常恰当,可谓点破玄机,直指本质。

文曰:

“天人正道,金丹大法,以火为枢,以候为机,以火候为功也。

盖火候十八般,各有妙用;

候有六候、三十六候及七十二候,则见机而用事。

须经千锤百炼,始可成就天人之正功也。

先贤云:

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

修真火候最隐微,必假象以示之,以显乾坤之机、圣真之垂范也。

故修真内外火候,以河、洛、为枢,以干支为脉,以八卦象数为机,法天象地以成其体,而金丹大道之次第功程,亦法天象地,各有其候,环环紧扣,以成其径也。

盖火候者,天地之真息,造化之枢机,金丹成败之关键也。

因其难言而亦难精,非口传心授而不能明,故从来少人知其机也。

修士须知火明候,循序渐进,方能步步有景,层层有验也。

”其实,火候正是对修炼中秘传修行方法的恰如其分的运用,是见机行事,是当机立断,是天地造化之真息。

故龙门派第八代伍冲虚真人有诗云:

“火候谁云不可传,随机默运入玄玄。

达观往昔千千圣,呼吸分明了却仙。

《火候图》是揭示的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文化的核心,其内容非常丰富,可谓包罗万象。

凡天文、地理、人文、物理,无不囊括其中。

其上层为天文星象神化之境,最下为地理九宫明堂图,而其中为乾坤交结而成之人文,以及天地杂物撰德所成之时物。

以五行生化、周天火候二图为二足,以禅杖、慧剑为二手,以丹炉、金鼎定乾坤,以烟壶、葫芦分虚实,以青龙、白虎为股肱,以灵鹫、凤凰为超脱。

其中人体又分三才,以应三花三境。

胸腹之中,则以洛书九宫居中心,十二月将、十二辰配以十二次,外包八八六十四卦以应周天火候,再以河图贯通六十花甲,二十八宿以定阴阳消息十二卦,以黄白二道贯通其外,以成大体。

又以日月而分居乾坤上下,以成水火匡郭之势,周流天下六合之中,环环紧扣,错落有致,而天文、地理、人文、物理无不了然于一图之中矣。

圣人治世之道备于明堂地道,圣真修身立命之道则备于人道,而神化之道则备于天文星象之天道也。

诚可谓:

一图可涵万卷书,囊括天地无穷极。

圣人之心法,无不周备其中矣。

二、《修真内外火候全图》与丹道其他诸图比较

在数千年的道脉传承、实践中,历代先祖口口相传,亲身实证,经过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理法兼备、系统完整、结构严谨、行之有效的天人合一性命文化体系,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其理论体系中,又以秘藏于名山大观之中的碑刻及道门珍藏诸图最具特色,一度作为镇观法宝,门内独有,秘不外示。

因其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对丹道修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亦为历代修行者所重视。

自古至今,丹道理论中各种图大约有数百幅之多,可谓形形色色,风格各异。

我们曾经搜集了三百多幅相关的图,并准备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

在这些图中,《修真图》、《内经图》、《火候图》、《武当山修性心法图》及《卫生性命法诀全图》,是经过几千年不断发展修订,在明清近代所形成的、体系最为完备的几幅丹道修行理论体系图。

它们是流传了数千年的道门秘宝、丹道修行的理论规范,也是道家性命双修天人合一文化体系的高度提炼和完整表述。

其中,《修真图》以《黄庭经》为依据而侧重于对身体脏腑及关窍的揭示,《内经图》侧重于对金丹修行所历天人之境的揭示,而《火候图》则详示金丹大道的内外火候功程。

所以说,丹道三秘,已尽泄于这三幅图之中矣。

这三幅图均以修命为基础,兼及性功修为之法,体系完备,直指修行实径,对指导实修意义非常重大。

《武当山修性心法图》则侧重于修性,对性功修行方法进行了高度概括,并作出别出心裁的描述。

可以说,前三幅图以道为核心,而后一幅则以德为核心,对丹道修行理论进行阐释。

所谓:

道不离一身,不远一身,不执一身,不私一身;

德不离一心,不远一心,不执一心,不私一心也。

道德者,身心之规范,金丹之根本也。

诚如儒门经典《中庸》所说: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易》曰: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可以说,道家丹道理论中其他林林总总的示图,都可以归入这四幅图的体系之中,不能出道德所囿。

而《卫生性命法诀全图》,则是以上丹道理论的具体化和落实之处,是天地道德落实到人的实修秘法,乃亲身实践修行中详细的法诀明指,是千峰老人所传丹道十六步功程的完整图示。

明清以后,《修真图》、《内经图》及《武当山修性心法图》相继面世,金丹大道理论体系日臻完美。

而《火候图》的面世,更使丹道理论体系完备无缺,天衣无缝。

《火候图》与《修真图》及《内经图》相互印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金丹大道命功部分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许多以前忽视的核心问题。

如我们以《火候图》来印证《修真图》,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些非常明显的刻写失误;

再以《火候图》来理解《内经图》,又会发现其中许多极其隐秘的天人内涵。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火候图》与千峰老人所传《卫生性命法诀全图》,是这几幅图中面世最晚的两幅图。

这两幅图,异曲同工,合辙同轨,关系犹为密切。

《火候图》侧重于理论阐述,而十六步功法图则是对方法的概述,两者配合起来,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兼备,可谓相得益彰。

三、《火候图》之来龙去脉

《火候图》,与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可谓一脉相承,同出一辙,相互印证,严丝合缝。

此图原秘传于玄门内部,历代祖师代代相传,自古未显于世。

即便在明清之后,丹道中其他三幅集大成之图(《修真图》、《内经图》、《修性图》)相继问世之后,此图仍一直以手抄笔绘的形式秘密授受于玄门内部,而不轻示于外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千峰派二代掌门弟子妙春子席春生先生因天缘所凑,获得此图,发现其中错误甚多。

为正本清源,他带领弟子耗时数年时间,对此图重新进行了系统、细致的修正,并对不少内容作了脱胎换骨的改动,重绘此图,始成今日之貌。

此图的来龙去脉,可从其后跋中略知一二。

“盖闻古有《修真内外火候全图》,为道中修仙秘宝,几代寻觅,无缘得见。

余自闻后多方搜求,幸得天缘,终获至宝。

然反复玩索,细究参悟,惊喜之余犹有所憾。

图中字体错杂,鱼鲁亥豕,洛书、卦象、关窍等处,错漏颇多,疑为年久代远传绘所致。

为正其原本,余苦心推敲,按道中秘传正要,一一更正,重绘此图,使之完整达意。

如后学能精研悟意,有缘得遇明师指点性根命蒂,行知黑守白颠倒之术,参透图中所述先天后天药物火候,脱病魔苦海,超凡入圣,免受旁门之害,吾愿足矣。

龙门后学千峰二代妙春子席春生后跋,时壬午年壬子月。

《修真内外火候全图》这幅道家至宝,经千百年来的秘密授受,今日得以重现于世,大放光芒,这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

如今,这幅图经过精雕细刻成碑,已正式矗立在京城西北凤凰岭的桃源观吕祖殿中,气势非凡,蔚为大观。

丹道修行及研究学者若有缘前往玄门宝地,亲眼目睹此碑,当知吾言不虚。

留心此碑,亦必自当不虚其行,心有弋获。

《内经图》,又名《内景图》,此图以图画的形式,暗示了内丹修炼的内容:

丹道周天的路径、修炼方法等,将道家丹道修炼的千古秘诀隐喻其中,各个关窍路径都以人物和动物的形式做了隐喻,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伟大结晶,实属罕世之瑰宝。

内经图详释

金兰观修真讲义

有些时候用万语千言来描述,不如以图像来表达。

盖以图像来显示情况,能使人一目了然、按图索骥;

若图文并茂,更能令人会意。

“内经图”描绘在人身之内,内炼“精气神”的途径;

以不同的人物进行各式的动作,喻示人身不同部位的奥秘,以内炼精气神而言,及其相互之作用;

以流水代表人身“精气”运化之渠道,以“城门、桥梁、重楼”代表精气之关窍;

内经图更以精妙诗句,吟咏出修真的重点。

修者可以按图中的提示,以自身实践验证,来参悟修真的理法。

吕纯阳师尊临坛,亦以内经图中的诗句来演道说法,更彰显此图的宝贵。

一、铁牛耕地种金钱

古今耕田种稻,必先松土地,以便播种插秧,每多借助耕牛之力,拖动锄来翻地松土;

图中以铁牛耕地,来比喻修炼下丹田。

或问:

耕田用畜牛足矣,何需“铁牛”?

答曰:

铁牛不怕鞭,难以驱动。

下丹田的作用是使精气神三合,生丹田炉火;

请看持鞭农夫的脚跟之下,有一铁炉,炉中火正盛炽。

要掌握丹田炉火之火候,非痛下两三年之苦功,难以炼出真功夫--首先,起火之时要得心应手;

其次,调控炉火之大小能如意,其难度与农夫驱役铁牛相若。

精气神三合的过程中,除了产生热力--丹田炉火之外,就是精气神还原成为“真元一气”,三清(精气神)本来就是由“一气”所化,所谓「一气化三清」,逆之则为「三清成一气」,真元一气是先天之物,其产生的位置就是在图中的“正丹田”。

正丹田之内,先天八卦设位;

图中的四个太极、阴阳,代表先天之真元乃溶合四个阴阳而成,发出辉华。

真元一气俗称铅,性属先天之金,因炼丹田而出,故云:

「铁牛耕地种金钱」。

二、阴阳玄踏车

古时没有电力抽水泵,若要抽水灌溉稻田,则须用人力脚踏水车。

玄者,北水也;

图中最底层的人物,若然细看,可以发现是一对少年男女,代表着阴阳,扶着横杆,一起脚踏着水车车水,故名“阴阳玄踏车”是也。

此玄踏车似是由脚力所转动,其动力之来源,实源自丹田之热力;

这原理在图中未能连贯,修者自知之。

神州大地,历来南水北调,将南方有余之天泽江河水,调济北方苦寒之地;

修真却要北水南调,由下元精府在北,抽往神府居南,所谓「坎水逆流」。

图中最底处所画,似是江水滔滔,实非人体普通水份,乃肾中之精,人身之至宝,逆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可修仙。

阴阳玄踏车附有诗句云:

复复连连步步周。

指出玄踏车的运作是连环不断,周而复始的,机关拨转水东流,常人顺凡境,只知向外耗损;

内修者逆炼,炼精化气,并以阳气开关展窍,发动机关,将坎水拨转,流向髓路,逆闯三关,万丈深潭应见底欲海波波,爱河滚滚,皆水浊而不清,唯修者应蓄精炼气,遣除凡欲,虽有如万丈深潭之水,但仍清澈见底,甘泉涌起南山头,南山头即灵山之峰,灵性之居所;

北方坎水,抽上灵山,如甘泉之涌起。

坎水逆流之流向,即人身脊髓之路,号曰曹溪,又名黄河,中有三关九窍;

三关者即尾闾关、夹脊关与玉枕关。

天地有四时,月有弦望晦朔,日有昼夜,此乃天地日月阴阳升降之循环,一次的循环是为一“周天”。

人身也有阳升阴降的周天,由“阴跷”起,沿髓路直至“泥丸”是为阳升的路径,师尊时常提及此路径中有三关九窍。

三关是分别在上中下的三个关卡,故令很多人误会“九窍”是九个不同的窍穴,原来“九”字只是形容词,九在数中有最高总持之义。

九窍分“下九窍”"

和“上九窍”;

下九窍即“尾闾关”,奇经八脉之“阳跷”在焉(今后论修真图时再细讨三关)。

上九窍即“督”,与医家所描述之督起于胞中,止于龈交有所不同,请看图中髓路最上一关,玉真上关即玉枕关,左旁有一空白圆圈,并有“升法之源”四字在侧,此窍即道祖所指的“玄牝之门”。

《道德经》第六章有云:

『玄牝(音频,低上声)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地万物之根源)。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太上道祖《内修篇》第十六:

玄牝之门章:

『玄牝之门,为先天之分界线。

人之入世,难与先天恒接者,因有此门之隔,故不能通。

生死之道,亦为此门所握。

举凡内修者,若不能透过斯门,则终日枯守黄庭,无法上达,周天不转,难了大还丹,故世称此门为督脉也。

顾名思义,自可见之(督有监管、率领之义,统率所有关窍),此门位于下三庭(面相学将面相分上中下三停)间,握人之主脉,常静不动。

若以禅功摄心炼气行之,因气之回环,必经此门之户。

气弱则旋转,气足则突兀。

此关之难越,有如窍关之难过者。

若气冲动时,此门必动,动时,人身之感觉,为之特异,愈动愈异。

气若稍平,动亦稍辄(音接),此作系住,欲其透过,必凭不断之元气,静心凝神定性而破之』。

又曰:

『能越斯门,黄庭之位,必然大开,九转庭穴,窍关不闭』,可见此窍作用之重大。

在此一提,内修者应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从下而上,由下丹田而修起,打好根基,不可好高骛远,自以为是;

所以内经图亦以「铁牛耕地种金钱」为起始。

内修者更应三省自身,道善二途勇为,积功立德,将功补过,消弭业障(人人皆有,大小有别),内修自然遂顺,通关展窍,所谓「内外咸通」是也。

若然一志不怠,真诚感动上天,得仙真佛圣之助,何愁道之不成哉?

刻石儿童把贯串“调心”是内修必经之路,盖心为人身之主使,统领精气神;

心之所向,精气神即随之。

譬如心中想着某事物,人身之精即感受其事物,产生精结,犹如摄影时,摄影胶卷菲林中之感光粒子,因感光而着于物相,记留于底片之中。

精有感则神必应之,譬如在阅读文章之时,眼睛虽看着(精感文字),心中却在了解及思索神应文意。

精感与神应皆用气能量,而受役于心。

所以内修精气神务必修心;

可惜人心不羁,机巧难驭,如孩童之滋事好动、言行无忌,是故内经图以“儿童”比喻人心。

古时为了纪录重要事情,多以刻石为记,易于注目及保存,古文化遗迹之中,多有石刻;

故又以刻石来比喻人心之“记忆”"

或“前识”。

图中刻石儿童所站者,即“绛宫”约在两乳联机之中是也,绛宫(即心宫)为气机之枢纽,亦为养丹之地,修真有以绛宫为中丹田。

上清道尊与北斗星君临坛,所默授之丹法,乃丹结绛宫之法丹法万千。

吕纯阳师尊有云:

『男女金丹地不同,阴阳一理实相通』辛巳年七月廿二日乩文,与绛宫也有关连:

男子养丹,初在下丹田,无何不妥;

但女子因生理不同,养丹之地,须上移至绛宫,以避月事之损。

修真对修心之要求如何呢?

是否应制心于不动?

或是心无所想,空空如也?

图中之刻石儿童,正在把石子贯串成“北斗七星”之排列,暗喻将“人心”串合“天心”。

北斗真经有云:

『世间一切帝王宰辅,贵贱众生,四象五行,含灵蠢动,莫不皆由北斗七元之所主宰』。

盖天中之北斗,无情无思,主张年命,统领乾坤:

斗柄所指,天心所向,万物所依,冬至正子时指正北,夏至正子时指正南。

人身亦有南北焉,若以一次炼功比一周天,人心如北斗,心中所发皆合天,则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矣!

三、经纬《内经图》释

 

一、关于《内经图》名称:

《内经图》或称之为《内景图》,其实按其内容与图示目的是很不相同的,当然也有相关性。

《内景图》严格讲是人体内脏的解剖图,其目的是要给予学习人体解剖、内脏关系的人以图示,而《内经图》则明显含有道家养生方法图示的目的。

《内经图》与《内景图》实际上可能都源于《黄帝内经》之有关内容,而《内经图》之命名,可能包含着“内丹修炼”经典之意。

二、《内经图》与中医学、道家的关系

从《内经图》的内容实质来看,所示人体脏腑经络生理与解剖部位关系看,与中医学健康长寿、养生养性学问关系密切,或即源于中医学内容之发展。

但从对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重新命名与界定、图示练功法要领来看,其语言特点其道家理论更为突出。

中医学的发展,在历史上与中国道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中医学养生的理论与技术,与道家长生不老的思想、习练方法等十分密切。

道家思想对中医理论源薮《黄帝内经》与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有着深湛的渗透。

或者说,道家关于健康、长寿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曾经指导过中医药学的发展。

譬如:

《黄帝内经.素问》开卷就以黄帝问天师曰: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何也?

”岐伯对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

”“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神农本草经》分药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多述服之轻身延年,不老神仙之服食炼丹之药品,几乎完全是道家炼丹服后以求健康长寿甚至成仙的理论。

古代著名中医学家晋.葛洪、梁.陶弘景、唐.孙思邈、明.李时珍等等,既是伟大的医学家,也是精于道家学理对道家养生养性颇有研究的大学问家。

他们不但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成就,而且在融道家养生养性思想与方法于中医学、促进中医学养生养性健康长寿的完善,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道家养生养性在追求不老神仙的目标上,在唐末、宋、明时期,他们日益将其内容、人体脏腑、经络、体位功能等神秘化,发展了含蓄、曲隐风格,谜辞隐语泛化,而且在命名、理论上日益众说纷纭,使一般人越来越难以理解与掌握,成为少数道师、道士的专利。

中医学在道家养生思想之影响下,逐步摆脱修炼成仙目标的制约,而对其有益于人体健康、防治疾病等思想与技术则充分吸收加以发展,从而日益成为比较科学养生养性的代表。

三、道家养生与《内经图》

道家关于追求健康,延年益寿思想与方法技术,集中表现在:

1.修炼长生不老丹药,寄希望服食不老丹药而成仙,即炼丹派,后称为外丹;

2.修练内丹,后世发展为静养功,即将外丹炼制方面的若干学理、学术语引入人体静养功法之中,或即现时所称的气功;

3.五禽戏和太极拳为代表的导引动功。

炼丹服食盛行于秦汉魏晋时期,由于引起服食者的广泛中毒而遭到医学家、学术界的反对声讨而衰落。

静功的气功与动功的五禽戏、太极拳等则继续得到发展和丰富。

《内经图》代表了道家静养功思想与技术的真谛,其廋辞、谜词、隐语在图示与论述上大量出现,更是道家宋明以来的典型风格。

据分析研究,《内经图》约彩绘于清初皇宫如意馆道家画师之手,《内经图》的创意依据,当源于明代气功学家尹真人佚名弟子于万历年间(1573—1619)所撰《性命圭旨》,有人将《内经图》与《性命圭旨》进行了比较,认为《内经图》直接继承了《性命圭旨》反照图等精美绘图的谜戏画风,使静功小周天法(内丹修炼)的图示更隐晦、更形象、更艺术化,使整个人体形象完全隐于一幅“山水风景”之中,从而以谜辞隐语结合精美图画,形象化讲述了道家“内丹修炼”的经旨、方法与技术。

所谓内丹:

是以人体喻炉鼎,精、气为药物,以神运精气,通过意念修炼而结丹药者,即内丹,亦称圣胎。

隋.苏玄郎称行气导引为内丹。

王夫子揭示内丹的特点“多隐其辞,托为龙虎,铅汞交媾之说,使以自悟。

所谓小周天:

全名为“阴阳循环一小周天”。

练功者闭目静坐,鼻吸清气,使吸入之气下降脐下(丹田),过肛门而沿督脉尾闾(下关)上行,经夹脊(中关)至玉枕(上关),到头顶之百会,入泥丸(上丹田,或以两眉间为上丹田),顺面部至舌与任脉接,至前胸部膻中(中丹田)而下,至下丹田,复沿原路循行,即一小周天。

练功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与疾病决定收气存想其处,以达到强身却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按道家认为:

上中下三丹田,上中下三关打通后,则任、督脉可循环周流,就能达到增强体力、抵抗疾病、延年益寿甚则不老神仙。

四、《内经图》主要术语简介

1.上丹田:

为百会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道家所指名称甚多,可以说是各自命名,众说纷纭,不过多指脑而言。

其中玄关所指在两目两眉与额、鼻骨之十字中心处,道家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或泛指气功基础,认为是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宝至贵。

2.中丹田:

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浆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3.下丹田:

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

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

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都是练功中之术语。

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4.尾闾关:

为下关,在人体尾骶骨之末节,或指长强穴之所在,为任脉向督脉过渡之处,亦为任脉之阴与督脉之阳交会之所,《金丹大成集》:

“水火之际曰尾闾关。

”亦叫虚危穴、尾闾穴,或称为天人合发之机,子母分胎之路,精气聚散常在此处,水火发端也在此处,阴阳变化也在此处。

道家认为此穴“系人生死岸头”,仙家称为生死窟,可见其多么重要,也是修炼通关最难处。

5.夹脊关:

即辘轳关,为中关,释意资料很少,仅知为练功阴阳和合上行的第二关,按《金丹大成集》命名为辘轳关,似有提升上行之喻意。

6.玉京关:

为上关,即玉枕,位在枕骨粗隆上缘。

《金丹大成集》:

“脑后曰玉枕关”。

由此上行则可会于泥丸宫,完成任督二脉通,达到任督二脉循环周流,当然也至关重要。

“铁牛耕地种金钱”,以铁牛耕地,比喻修炼下丹田,精、气、神三合与通过尾闾关之不易,三合生丹田炉火,即农夫脚下有一铁炉,炉中火十分盛炽,使水火相济,水火相交。

图中有丹鼎,炉火正旺,下有男女童子车水,喻促进水火相交,心肾交,阴阳合,坎离交媾而生丹药之意。

此任督交会之处,能否通关是十分关键的,故以“铁牛耕地种金钱……”一段作为比喻。

《内经图》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对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与胆、小肠、大肠、膀胱、胃、心包等六腑,以及任督脉与十二经脉循行的生理功能、解剖关系与相互间关系按道家丹经理论,将人体设计成为一个小天地,并不断加以神化、神秘化、形象化。

不同时期的道师们,以抽象的廋辞、谜词、隐语各自命名比喻,也可能与道、道家逐渐转为道教理论相关,从追求健康长寿而妄图轻身不老神仙有关,或许还因为与道长、道师、道士与道人们不断使之神秘化以求得历代最高统治者宠信,求得道家的发展,求得与佛教的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关。

总之,这个神秘化与当初道师们的意图,恐怕所能获得的效益正相反,它逐渐使自己更加孤立,神秘化的过程也促进了非科学内容的不断渗透。

我的专业是研究医学发展史的,平素对道、佛、哲学思想与医学发展的关系也涉及甚少,为求得对《内经图》的透彻了解,我希望当今道家学术的研究者,道教的师长们以及广大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们,大家共同参与,大家点击求证,使《内经图》所示,更多的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