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531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

  释义: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

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

教学过程(续):

 

(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不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

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板书设计:

牧童舟过安仁

场景:

草原广阔无垠,笛声悠扬悦耳结果:

两个小渔童收篙停棹坐在船中

人物:

牧童晚饭后躺在月夜的草地上原因:

小渔童张开两伞使风让船前进

作业布置:

1.背诵《牧童》和《舟过安仁》,默写《牧童》。

2.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小短文。

教学后记:

通过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大增,都能理解意思,一部分同学很快就能背出来。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3节第课时年月日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

清平乐。

  (

3)村居,词的题目。

“居”什么意思?

(居住)“村居”呢?

(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读正确,流利。

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

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

读读、看看、想想。

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

(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

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知道。

你感到了什么?

(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

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

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

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

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或背诵。

  四、课外拓展,延伸“美”

屋内:

一对白发夫妇在说话取笑

大儿子在除草

清平乐.村居屋外:

二儿子编鸡笼

小儿子剥莲蓬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通过读,学生能悟出词的意境!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4节第课时年月日

6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1.认识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激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之情,学会珍惜生活。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启发引导式

自主合作交流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

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A.“学骆驼咀嚼”

      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②“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③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④生交流:

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⑤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想象驼铃用处”

      ①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

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②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

”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③“不是的,爸!

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

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

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

      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想一想:

“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

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

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

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

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

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学法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1——4)

想象骆驼用处(5——9)

想替骆驼剪毛(10)

追问骆驼去处(11——14)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学生对文本很感兴趣。

预习生字较好,通过读,可以说出内容大意!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5节第课时年月日

1.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

    回忆本课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

  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

   A.“想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1)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2)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追问骆驼去处”

    

(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3)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4)分角色感情朗读。

  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

“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

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①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

      ②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③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联系全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品读感悟,降低理解难度,获得真切感受。

  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

(再次响起《送别》)

    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

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想象驼铃用处

想替骆驼剪毛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追问骆驼去处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学生能运用学法的迁移学习剩下的课文,但还是说得少!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6节第课时年月日

7 *祖父的园子

 1.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自主探究、讨论

电脑平台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熟读课文、抄写喜爱句子

通过读,学生能体会到“我”的快乐。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7节第课时年月日

8 童年的发现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通过自读——再读——精读的过程读课文,层层递进,完成学习目标.

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学习理解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

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

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7.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找到答案——得到证实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预习情况好,能读写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8节第课时年月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

  3.小组讨论哪三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

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总结全文。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1.读拼音,写汉字。

2.按要求改写句子。

学生很感兴趣,能读通文章,找出三件事。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9节第课时年月日

9* 儿童诗两首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导学法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一、谈话引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