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63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词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意象反复出现,具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

古诗词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暗示

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则暗示离愁别绪,抒发思乡之愁;

鸿雁则表达了游子思乡羁旅之

情。

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国人的思维。

掌握

这些意象的含意,就能大体抓住整首诗的意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诗词的主旨。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虽简短但并不简单,能够在有限的文字里尽可能多地表达意味。

不管

是意象、题目,还是作者、注释,无不把诗人的情感精妙地暗示出来。

(选自《由<

谈中国诗>

谈古诗暗示情感》,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钟书认为中国诗的艺术欣赏简短如闪电,却可于尽头处望见“无垠”,此观点与宋代诗

人梅尧臣形近意远的诗词观相近。

B.冯友兰认为,正因为同一艺术作品很难兼有暗示与明晰两个方面,诗歌、绘画及其他中

国艺术形式都富有暗示性,而不够明晰。

C.诗人创作时常文字简约,惜墨如金,是由于中华民族内向的民族心理以及儒家讲求内敛

的处世主张,影响到诗人对外物的敏锐感触。

D.钱钟书认为陶渊明得到生活的真谛时却欲辨忘言,正是诗歌“暗示性”的表现,在语言文

字的表达尽头,引人思索,静默中神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诗歌行文上也体现出“暗示性”安排,诗人在行文不了了之时,运用一些词语引入遥

思远怅,于不明朗中铺开丰富的想象。

B.钱钟书先生认为中国诗比西洋诗更懂得利用疑问语气来表情达意,“问而不答,以问为

答”带给读者的又何止是一种思考。

C.中国人的性格不喜直白、坦露,这影响到诗歌创作,表现为多用暗示性的语言,促成了诗

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古诗中的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与统一,也就是指意象既是客

观的物象,也是诗人主观情思的流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钟书先生在他文章《谈中国诗》中着意从语言文字、行文结构和巧用句式三个方面分

析了中国诗歌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B.正因为中国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也就给后世鉴赏古诗留下了诸多可循之迹,比如

意象、题目、作者、注释等都可能有暗示。

C.中国诗歌语言的简短特色,并不代表诗歌内容的简单。

这不仅透露出中国文人对文字

极致的追求,也是对丰富情感的理想化表达。

D.诗词中冰雪暗示心志的忠贞,鸿雁表达羁旅思乡,这已是约定俗成的意义,只要掌握这

些文化密码,我们就能完全掌握中国的古诗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跋涉者与中国的路

艾青到常州女子师范教国文和图画。

学生喜欢听他的课,幽默,风趣,自由。

一个学期,艾

青便被解聘了,女校长怕他再传播革命思想。

艾青之后到上海以卖文为生。

艾青渴望着出版诗

集,当时他已因《大堰河——我的保姆》而闻名,但出版商却认为这既无钱可赚,又要冒政治的风

险一一便纷纷退避三舍。

从1936年下半年到1937年上半年,艾青以诗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向

着黑暗社会冲击。

艾青以诗人的机敏预感着,在预感之后呼号着。

1937年早春。

龙华一年一度的桃花开

了——带着血的红色。

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的就义,艾青写了一首《春》:

这些血迹……爆开了

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

春从何处来?

/我说:

来自郊外的暮窟。

艾青坚信着

春天一定会从墓窟里走来,从艾青的预言中不难看出,艾青的信念因为有了抗日火炬的点燃,因

为有了理想的追求而变得坚定。

1937年7月6日,在去杭州的列车上,艾青望着掠过车窗的土地,读着当天的报纸,我们中

华民族的土地终究要复活的预感油然而生。

他写下了《复活的土地》。

艾青问自己:

“如何才能

让自己的呼声,真的成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

艾青到了武汉。

1937年岁末,日本侵略者向武汉迫近。

一个异常寒冷的夜晚,客居武昌的

艾青预感到要下雪,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百万人争诵的诗篇。

诗写完,艾青从昏暗

的灯光下抬起头时,窗外真的飘飘洒洒地落下了雪花。

这是一首不知跋涉的泥泞与艰辛便绝然写不出的诗。

这是一首有着哲人预言的诗:

中国的

路,是如此的崎岖泥泞呀!

1938年4月,奔走在崎岖而又泥泞的道路上的艾青,完成了抒情长诗《向太阳》的写作。

是一首使抗敌将士热血澎湃的诗。

这是一首像风一样传播开来?

在无数的爱国青年心中广为流

传的诗。

武汉还是失守了。

在1938年的又一个茫茫的寒夜里,艾青走了。

1939年初,艾青到达桂林,在《广西日报》编副刊。

不久,官方容不下艾青这样的抗战诗人,

便想方设法,用“广西妇女”“广西卫生”等栏目来挤副刊,艾青火了:

“这副刊快成公共厕所了!

愤然辞职。

1939年冬,艾青离开桂林,穿过重重大山,在衡山乡师执教。

短短的蛰居山野的几个月,艾

青写了《旷野》《愿春天早点来》等寄托着艰苦求索、追寻太阳的短诗。

山乡宁静,旷野寂寥。

远方的呼唤,是大山挡不住的。

1940年春,艾青离开新宁,起道夫夷,到邵阳后改乘长江轮,直奔重庆。

(选自徐刚《史青传——昔坛圣火》,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题目“跋涉者与中国的路”中的“跋涉者”是指艾青,这里将其与“中国的路”结合起

来,体现了艾青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B.艾青在《广西日报》编副刊时,官方想方设法挤副刊,容不下艾青这样的抗战诗人,而艾

青愤然辞职的行为有些任性,不利于当时的抗战。

C.艾青在衡山乡师执教之时,虽然时间并不长,但这里的山乡宁静,旷野寂寥,抚慰了艾青

那颗漂泊已久的心,此时的艾青生活十分惬意,诗作频频。

D.文中大量引用艾青的诗作,既丰富了传主艾青的内心世界,又体现了艾青与时代之间的

关系,还体现了人物传记中的真实性这一基本文体特征。

5.文中写艾青在崎岖而泥泞的道路上奔走的事例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6.文中写了艾青的哪些预感?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刘国芳

老李家里有只狗。

老李人很老实,从来不多事。

他走出来,不声不响,在人堆里站半天,也没人注意到他。

李还胆小,早年记工分,他人高马大,是个强劳力,但村里一直给他记八分,他也没意见。

村里以

前分东西,最差最少的那份,总是他的。

而做起事来,最苦最累的那份事,也总是他去做。

有一

个人说,像老李这种人,你就是无缘无故打他两巴掌,他也不会生气。

对这种说法,村里人深信

不疑。

但是老李家的狗不同。

老李家的狗是一只十分厉害的狗。

它见了生人进村,总要发一声吠扑过去,极其凶猛的样

子。

有几次把人家吓着了,便有人扛了锄头去老李家,跟老李说,你那瘟狗,吓着我家孩子,我一

锄头打死它。

老李胆小,他说你打吧,我绝没有意见,打死了有狗肉吃。

老李这样说,人家倒不

好真动手了,只把手里的锄头冲狗晃一晃,吓一吓它。

村里还有其他的狗,但那些狗和老李家的狗一比,就显得窝囊了。

老李家的狗喜欢惹是生

非,总是出去找另一些狗打架。

开始还有几只狗会跟它打上一架,但往往被打得落荒而遮。

来,就没有狗敢跟它打了,见了它,远远地躲开。

这样一只狗,和老李比,反差太大了。

老李有一回扛了锄头去地里,在村口一条路上,村里

一个年轻人骑摩托车撞了他一下。

按说,那年轻人应该跟老李说一声对不起,但那年轻人不仅

没说,反而骂老李挡了他的路。

老李挨了骂,也不生气,只笑着退到路边上。

边上有人不服,骂

那年轻人欺负老实人。

骂过后,又看着老李说:

“老李呀,你怎么这么老实呢,是他撞了你呀。

说着话时,老李那只狗倏地扑向了另一只狗,十分凶猛。

那人见了,又说:

“老李呀,你连你

家的狗都不如。

老李也不答话,只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这之后不久,乡长下来检查工作。

这乡长不是东西,在全乡乱摊乱派,弄得全乡怨声载道。

摊的那些钱,乡里没修路没盖房,只买了几辆小车。

多余的几十万,吃了喝了。

乡里的学校八九

个月没发工资了,一天乡中心小学的老师去要工资,这个生得五大三粗土匪一样的乡长二话不

说,居然动手打起老师来,当即把一个老师打得爬不起来。

这个老师,就是老李他们村的人。

里人在路上把人抬回来时,气愤得很,都骂乡长不是东西。

有人甚至说要是那乡长来我们村,让

老李家的狗咬死他。

这个乡长,还真来了。

乡长是坐着小车来的,乡长下车时,老李家的狗恰好在边上。

村里人见了,真把希望放在狗

身上了,巴不得那狗过去咬他一口。

那狗还真发一声吠扑了上去,极其凶猛。

但乡长没被吓着,

他看了看边上的人,跟他们说:

“这狗反了,敢跟我叫。

”说着,抬起粗大的腿踢过去。

但奇怪的

是,这回乡长一脚踢过去时,那狗竞倏地蹿开了。

随后,老李家的狗再也没叫一声。

不仅没叫,

它还一直跟着乡长,摇头摆尾很听话的样子。

乡长见那狗听话,十分高兴,不时地用手在狗身上

摸摸,还说:

“这是谁家的狗呀,蛮温顺的。

村里人很失望,都小声地说:

“这狗竟然也怕恶。

和这狗恰恰相反的是村里其他的狗,这些狗没一只跟在乡长屁股后面,它们远远地看着,时

不时“呜呜”地叫一两声。

乡长走了后,村里出现了一幕好看的景象。

村里几只狗,忽然和老李家那只狗打起来了。

老李家的狗开始还能招架,跟那些狗咬来咬去,但到底寡不敌众,随着村里围来的狗越来越多,

老李家的狗哀哀地叫了几声,往家里逃窜了。

但才到家门口,老李一锄头打在狗身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写了一个人对老李的评价以及村里人对此都深信不疑,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

手法,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

B.乡长用乱摊乱派捞来的钱购买了小轿车,剩下的吃了喝了,表明了这种腐败现象的普遍

性,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C.乡长不仅没有被老李家凶猛的狗吓着,反而抬起粗大的腿踢过去,这一细节描写主要是

为了表现乡长胆子很大。

D.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锄头,锄头是小说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道具,也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

串联全文内容的作用。

E.从全文来看,作品表面上写狗,其实是以狗喻人,批评了欺压百姓、横行乡里、阿谀奉承、

巴结领导等不良行为。

8.小说中的老李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写“老李—锄头打在狗身上’’,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探究。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

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十六年,使西域。

十八年,帝崩。

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陈睦。

龟兹、姑墨数发兵攻

疏勒。

超守盘橐城,与忠为首尾,士吏单少,拒守岁余。

肃宗初即位,以陈睦新没,恐超单危

不能自立,下诏征超。

超发还,疏勒举国忧恐。

其都尉黎奔曰:

“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

耳,诚不忍见汉使去。

”因以刀自刎。

超还至于窴,王侯以下皆号泣曰:

“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

去。

”互抱超马脚,不得行。

超恐于窴终不听其东,又欲遂本志,乃更还疏勒。

疏勒两城自超去

后,复降龟兹,而与尉头连兵。

超捕斩反者,击破尉头,杀六百余人,疏勒复安。

建初三年,超率疏勒、康居、于窴、居弥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斩首七百级。

超欲因此

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

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

以徐干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以下锦

帛。

李邑始到于窴,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疏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

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

超闻之,叹曰:

“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

”遂去

其妻。

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

“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

”令

邑诣超受节度。

诏超:

“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

”超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

徐千谓超

曰:

“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它吏送侍子乎?

”超曰:

“是何言之陋也!

邑毁超,故今遣之。

内省不疚,何恤人言!

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节选自《后汉书·

班超传》

【注】忠,疏勒王的名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

志/上疏愿奋身佐超

B.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于素与超同

C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

D.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成年了才取名定字。

B.崩,君王时代指帝王去世。

《礼记》记载“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

C.建初,文中指年号。

古代除了用皇帝年号纪年外,也常用天干地支纪年。

D.疏,上奏皇帝的一种奏章;

上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超孝顺勤劳。

班超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孝顺,为人恭谨;

居家常施行勤俭,不认为辛

苦劳作是耻辱的事。

B.班超忠于职守。

焉耆攻陷陈睦,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班超固守盘橐城,与疏勒王忠前

后呼应,坚守了一年多。

C.班超不畏危险。

肃宗害怕班超势孤力单会有危险,于是召他回朝,但班超因种种原因,

不顾危险回到了疏勒。

D.班超宽容正直。

李邑诋毁班超,皇帝不悦,诏命班超留下李邑,但班超仍然派李邑护送

乌孙侍子回京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

(2)以邑毁超,故今遣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南乡子·

舟行记梦①

辛弃疾

欹枕②舻③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

梦里笙歌花底去;

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注】①词可能作于淳熙五年(1178)秋,时稼轩由临安赴湖北任职,舟行江上,感梦而作。

②欹(qī)枕:

倚枕。

③舻(lŭ):

同“橹”,摇船用具。

14.此词题为“舟行记梦”,请结合全词,分析本词的写作顺序。

15.有人认为本词结句与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异

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闻道有先后,

▲”。

(2)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两句是“▲,▲"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这高增长的年代,我们要脱颖而出,必须不断地端正谦逊的学习态度;

而心智是一个人

有先见之明的关键。

②钱钟书被誉为“学贯东西,博古通今”的学者,写作时自然是说东道西,文坛掌故,名人轶

事,无不信手拈来。

.③同学聚会时,大家回忆起初三那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

千,有的还流下了泪水。

④路途漫漫,时时翻检,化重为轻,化繁为简,带上生命中那最初的重量前行,你就能拥抱最

美的人生。

⑤杂文以其短小精悍与语言隽永的特点,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发挥着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喉

舌作用。

⑥智能制造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过程,不能一挥而就;

要在考虑企业效益的前提下,用投入产

出经济学理论审视实施智能制造,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学校组织的这次军训活动,我们班的同学都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纪律观念和一定的

吃苦耐劳精神。

B.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且具有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

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C.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贫困县的扶贫工作十分重视,工作力量和资金项目重点都

投向了那里。

D.一些同学这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刚开始还不适应高中的学习生

活造成的。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不少人感喟道德滑坡、价值缺失的当下,民众对高校毕业致辞的热衷,①让我们

感到欣慰。

当然,说和做,②不是一回事。

一次致辞,③多么精彩,④不可能解

决现实中的问题。

走上社会的学生们,注定将面临现实风云的洗礼;

⑤是他们的导师,

⑥不经受理想与现实的抵触?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说起故乡的山梨,并不像一般梨子那样①;

反之,它倒是一身酸味,皮厚得像一层老

布。

你们也许很以为怪了,这样的山梨,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呢?

不,我觉得故乡的山梨特别

叫我不忘的地方就是②!

如果让植物学家来解释的话,山梨的酸味和粗厚的外皮,正可

以说是为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才长着的,因为山丛之中,③,如果它生得又嫩又甜,怕不

待成熟早让虫子们蛆光了。

21.请根据下表,写出全国居民2014年9月份至2015年9月份消费价格涨跌幅情况的两条结

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6年9月7日,26岁女演员徐婷因患淋巴癌去世。

从上大学起她便打工赚学费,五

年内拍了几十部戏,酬劳全给家里。

她曾自述“五年来拼命地拍戏挣钱、无数次熬夜、累得腰

间盘突出仍大冬天泡在冰水里、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微博中也曾说:

“别觉得还年轻就

去消耗生命,任何事都比不上自己的身体重要。

淋巴癌、肝癌、肺癌被列入“累出来”的癌症前三名。

医生表示,过度劳累虽不直接导致

癌变,但会导致肝病和肺病反复发作、不断加重,并最终诱发癌症。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2016-2017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名校联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正因为同一艺术作品很难兼有暗示与明晰两个方面”错,原文没有这一因果关系)

2.B(“中国诗比西洋诗更懂得利用疑问语气来表情达意”表述错误,原文是“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

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

3.D(“只要掌握这些文化密码,我们就能完全掌握中国的古诗词”表述绝对化,原文是“掌握这些意象的含意,就

能大体抓住整首诗的意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诗词的主旨”)

4.D(A项艾青的作用体现在用诗作唤醒人们的斗志方面,对抗战有一定的作用,说“不可或缺”不当。

B项“行

为有些任性,不利于当时的抗战”错误,愤然辞职是一种抗争的情绪表达,不能看作是任性。

C项“十分惬意,

诗作频频”于文无据。

文中有艾青写了寄托着艰苦求索、追寻太阳的短诗,因此,不能说此时的艾青生活十分

惬意)

5.①在常州女子师范教书因传播革命思想而遭到解聘。

②艾青到上海以卖文为生,出版商退避三舍,艾青以诗

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向着黑暗社会冲击。

③1938年,奔走在崎岖而又泥泞的道路上的艾青在武汉写出了《向

太阳》等使抗敌战士热血澎湃的诗。

④到达桂林,在《广西日报》编副刊,因官方容不下抗战诗人而被挤。

⑤无奈蛰居山野,在衡山乡师执教时虽苦闷仍求索。

(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6.①为纪念左联五烈士的就义,艾青写了一首《春》,预感着人间的春天终要从墓窟里走来。

②写下《雪落在中

国的土地上》,预感到要下雪,并从中道出了“巾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泥泞”。

③写下《复活的土地》,预感中

华民族的土地终究要复活。

(每点2分,给满5分为止)

7.A、E(B项“表明了这种腐败现象的普遍性”说法不妥,有些夸大;

C项“这一细节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乡长胆

子很大”错误,应是表现乡长的霸道,也为下文写狗的趋炎附势作了铺垫;

D项“也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串联

全文内容的作用”错,“锄头”并不是文章的线索)

8.①谦让老实:

干苦活累活拿很少T分也不计较;

别人撞了他骂他也不还口;

狗吓着别人的小孩,别人要打死他

家的狗他也没意见。

②刚正:

他看到自家的狗趋炎附势,跟着乡长摇头摆尾,在它受伤逃回家时,不仅没有照

看,反而一锄头打上去。

(每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