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7766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铝热焊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地铝热焊作业。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及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某些特殊工作必须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技术人员上场,及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某些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施工队伍进场,安排好施工队伍的住宿;施工机械设备及各种小型机具进场及调试。

3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设计速度:

250km/h。

4工艺流程(如下图)

现场铝热焊接工艺流程图

拆除砂模与推瘤

轨道的准备工作

到焊接现场前的施工准备

在焊接现场的施工准备

钢轨端头的准备

钢轨端头的对正

砂模的准备

浇注

预热

焊药包的准备

热打磨

冷打磨

质量检查

收尾工作

5施工要求

现场不同轨种之间及淬火轨与普通轨的单元焊与锁定焊采用铝热焊工艺。

5.1到焊接现场前的准备工作

在出发到现场之前,检查并落实是否已备齐铝热焊接所必需的所有工具、材料、设备、以及资料。

5.1.1动力设备

锯轨机、液压钢轨拉伸器、液压推瘤器、钢轨仿型打磨机、棒砂轮机及打磨架、角砂轮机。

5.1.2焊接设备与机器

预热器及支架、氧气乙炔气瓶、调压表、防回火塞、气焊炬、保温罩、钢轨对正架、起道器、可调扳手、扣件拆装器、钢轨定位器、捣固棒、铁铲、钢丝刷、木楔子、直撬棍、大铁锤、手锤、热切凿、侧模夹具、金属侧模夹板、金属底板、废渣盘、坩埚叉、焊渣铁板。

5.1.3消耗性材料与备件

为每个焊头准备一套焊剂(两箱:

一箱焊剂、一箱钳锅)、多备用三套焊剂、密封膏、砂模封箱泥、点火引信、足够的氧气及乙炔气、足够的燃油、备用切割锯片、打磨砂轮、备用机械易损配件。

5.1.4安全防护用品

焊工护目镜、焊工手套、护腿、急救包、防火设施、防护标识牌、防风板。

5.1.5测量器具

焊工直尺(1米)、锥形轨缝卡、轨温计、跑表、塞尺、点式轨温计、硬度仪、探伤仪、钢卷尺、记录表格。

5.2在焊接现场的准备工作

材料及机具到达现场后,将所有机具及工具放置到位。

对任何可能导致火灾或安全事故的隐患务必进行清除。

检查安全及火灾隐患将可能引起火灾的干草及灌木丛以及所有易燃的物品打湿。

铝热焊接区域内及废渣弃置坑附近要保持干燥。

检查道砟是否潮湿,如果钢水一旦泄露遇水可能会引起爆炸。

5.3轨道准备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钢轨在对接、对正、以及焊接的过程中发生移动。

5.3.1检查待焊长钢轨的水平与长平。

5.3.2检查轨缝大小(25±2mm)与位置(距轨枕边100mm以上)。

5.3.3测量轨温。

将轨温计放在钢轨背光的一侧。

5.3.4刨开接头轨下200mm范围内的道砟。

5.3.5轨端锯轨时,不垂直度<1mm。

5.4钢轨端头的准备

仔细检查钢轨端头,并做好焊接前的清理工作,使其达到铝热焊接所应具备的条件。

5.4.1尽可能不要让轨端间隙位于轨枕之上。

5.4.2用钢丝刷清洁轨端100-150mm。

5.4.3焊接区域为轨缝两侧各0.5m的范围。

5.4.4轨面如果锈蚀,应在一米范围内清刷。

端面手砂轮除锈,避免产生氧化层。

5.5轨端对正

正确做好轨端间隙的设定,垂直对正和水平对正,并消除钢轨端头间的不等倾斜。

5.5.1在进行单元焊轨端对正时,应在轨端间隙两侧20m范围内每隔4m用短枕木头支垫,被焊钢轨在12.5m范围内至少有三个支承,以轨顶面和作用边为准对齐端头,绝对避免错牙。

5.5.2安装钢轨对正架,将各调整螺栓就位(触及钢轨即可,不得上紧调整螺栓)。

5.5.3用直尺检查轨端对正情况,按对正架操作程序,松紧相应的调整螺栓对正轨端(水平对平,纵向对直扭转对正)。

5.5.4调尖峰

⑴将直尺置于钢轨顶面、并以轨缝居中。

⑵用楔形垫板在轨缝两侧的轨枕上(胶垫已去除),将轨端上调(轨底的两侧同时打进楔形垫板,以防钢轨侧移)。

亦可用对正架调尖峰。

⑶尖峰值暂定为1.6mm,即直尺为水平状态时,直尺两端尺下间隙均为1.6mm,注意不得用直尺一端贴紧钢轨,而另一端翘起3.2mm的方法来检查尖峰值(这样检测容易忽视两边的钢轨不均匀上抬的因素)。

⑷重新检查一遍,轨缝间隙、尖峰值、纵向对直、钢轨无扭转。

5.6砂模的准备

5.6.1检查砂模无受潮,无裂纹,无变形,各组件不缺件,状态良好。

5.6.2将侧砂模在轨缝处进行摩擦,使其与钢轨密贴,清除浮砂。

5.6.3将底砂模置于金属板中,将密封膏挤入底砂模两侧的槽中,将底砂模与金属底板架于轨底,并以轨缝居中,拧紧金属底板的固定螺丝(同时在底板下侧轻轻敲打,以使底板与钢轨密贴)。

5.6.4最后一次确认轨端的对正。

5.6.5将两侧的砂模装入侧模夹板中,再将侧模置于底板上,并以轨缝居中(有废渣出口的侧模位于钢轨的低侧)。

5.6.6套上侧模夹具,注意不要用力过度而夹裂侧砂模。

5.6.7将砂模上部开口盖住。

5.6.8用封箱泥封堵缝隙,外面再加一层封箱泥进行加固。

5.6.9放上灰渣盘在砂模灰渣流出口及夹具螺纹上抹一层封箱泥。

在灰渣盘底部,垫一层干砂。

5.6.10在轨枕盒内放一块铁板,并撒一层干砂。

5.6.11准备两根堵漏棒(在末棍端部包以封箱泥)。

5.7预热

5.7.1测量并记录轨温。

天气寒冷时,如果轨温低于15℃,则应用焊炬加热至37℃,焊缝两侧应加热范围见下表:

轨温

两侧各应加热的长度mm

-9℃─15℃º

760─910

-15℃─-9℃

910─1220

如果轨温低于15℃,则两侧钢轨加热后用毯状物或保温罩予以保温,并在推瘤之后用保温罩扣在焊缝之上保温十分钟。

5.7.2安放预热器支架,并调整它的位置,使预热器处于砂模的中央、高低适中。

5.7.3氧气及丙烷气压力调节

⑴在氧气及丙烷气钢瓶上,将调节器的压力完全释放,使压力表指针归零。

⑵将气焊炬的两个阀门完全打开。

⑶慢慢地并且完全地打开氧气和丙烷气瓶,利用调节器增大压力,使得丙烷气的压力为0.07MPA(0.7kg/cm2),氧气压力为0.49MPA(4.9kg/cm2)。

⑷关掉气焊炬上的两个阀门(此时压力调节完成,如果钢瓶上的调节器不被调乱,则无须再重复此调节过程)。

5.7.4火焰调节

⑴在砂模外稍许打开焊炬的丙烷阀门,点燃火焰并将丙烷阀门再稍许开大些。

⑵慢慢打开焊炬的氧气阀门,调整两个阀门的开度,直到丙烷气阀门完全打开,而氧气阀门也开到一个适当的程度,使得焊炬的火焰获得一个在约12mm长的焰心(通常为蓝色)。

5.7.5将焊炬迅速放在支架上,并将焊炬置于砂模的中央定位,火焰从砂模的两侧均匀地冒出来(若火焰的声音发生改变时,关掉焊炬的氧气阀门,并重新打开约三分之一转)。

5.7.6火焰稳定之时,按下跑表计时,60kg/m轨预热时间为5分钟。

5.7.7将分流塞置于砂模边缘进行加热,有刻字的一侧朝向火焰,并使其靠近火焰但不在火焰中。

5.7.8不间断地注视整个加热过程,到规定的预热时间,(跑表按停,确认时间,填入表中),将焊炬从砂模中取出,此时轨头,轨腰应为颜色发红。

注意不要预热过度。

5.7.9将分流塞放到砂模顶部的中央开口处,并用木棒轻轻捣实。

5.7.10确认预热问题,先关氧气阀门,再关丙烷气阀门。

5.7.11在低温和大风的天气中应采取适当的保温与防风措施。

5.8焊药的准备(与预热同时进行)

5.8.1检查钳锅不得受潮,无损伤,钳锅内无杂物。

5.8.2检查焊药包是否有破损或受潮。

揭下焊药编码标签,并将其贴在焊接报表中。

5.8.3将自熔塞安在其位(钳锅底部中央)。

5.8.4打开焊药包,将焊药倒入钳锅内,用手将焊药搅匀,并将其顶部做成锥形。

5.8.5插入点火引信,将钳锅盖上。

5.9浇注

5.9.1将钳锅放在砂模上,并使其在砂模上居中。

5.9.2打开钳锅盖,点燃点火引信,将点火引信插入焊药中(最深为25mm)重新盖上钳锅盖(在预热结束后,焊药必须在30秒钟之内点燃)。

5.9.3手持防漏棒,站在两侧准备堵漏。

5.9.4浇注完毕,当废渣停止流入灰渣盘(砂模中流出最后一滴多余钢水)时,按下跑表开始计时。

5.10拆模及推瘤

5.10.1浇注以后5分钟开始拆模作业。

⑴撤走钳锅及灰渣盘。

⑵拆走侧模夹具,夹板和金属底板。

⑶用热切凿切除焊头的顶部,推入铁铲中、并清理轨顶面、侧面的封箱泥。

⑷将外侧钢柱敲掉。

⑸安装好推瘤机。

5.10.2浇注以后6分半钟开始推瘤(6分半钟未到之前不要推瘤)。

5.10.3将小钢柱从轨侧推开,并从柱基处切除。

5.11热打磨

5.11.1浇注后十分钟,可以对焊缝进行热打磨,打磨时穿戴好防护用品(防护眼镜、护腿等)。

5.11.2热打磨后,焊缝顶面及内侧面必须高出轨面0.8mm以上。

5.11.3浇注后15分钟,撤掉调尖峰用的楔形垫板,以便让焊缝冷却至水平(对正架亦在15分钟后拆除)。

5.12冷打磨

5.12.1浇注后1小时可进行冷打磨作业.此至尖峰应完全消失,经冷打磨后,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即轨顶面不平度<0.3mm/m,轨内侧工作面不平度<±0.3mm/m,轨底不平度<0.5mm/m。

5.12.2冷打磨作业过程不得出现使钢轨发蓝的现象。

5.12.3现场打磨钢轨(含粗打磨与精打磨)采用仿形打磨机,打磨钢轨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

5.12.4打磨轨底使用棒砂轮,利用打磨架对轨底进行反向打磨,用镜面反照监督打磨的全过程并检查打磨的质量,操作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5.13收尾工作

5.13.1恢复轨道、道床的原有状态。

5.13.2废弃物不得乱扔,收入蛇皮袋中统一处理。

5.13.3做好焊接接头的标识,注意区分单元焊与锁定焊,位置不得倒错。

5.13.4清理所有设备、机具。

5.13.5认真及时填写铝热焊接头焊接记录表。

其中接头编号一栏的填写应注意编号的完整性(以确保接头编号的可追溯性),即在现场接头编号的基础上增加单元轨节的流水号与股别号。

5.14其它几种情况

5.14.1现场铝热焊要求必须进行正火,则在热打磨之后,当焊缝处轨温降至500℃以下时,再用专用的正火加热装置在焊缝周围均匀地加热,使焊缝处轨温升至850℃─950℃(通过型式试验确定具体值).焊缝的冷却速度(从850℃─950℃降为560℃之前)不得大于3℃/s。

5.14.2连入焊时若轨缝宽度大于27mm,则需用钢轨拉伸器将前面的钢轨尾端往回拉伸,每拉伸1mm需松开25m钢轨的扣件(暂定),拉轨时,轨下应每隔10m垫入一个滚筒(轨底面高出胶垫10mm以上)。

拉够长度后随即撤除滚筒,上好轨距块及弹条再检查轨缝宽度,轨缝宽度稳定,不变后,才能进行焊轨作业。

5.14.3天气寒冷时,松开无孔钢轨接头后应注意轨缝的变化,轨缝宽变化不稳定,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5.14.4若在使用钢轨拉伸器的同时,需要进行焊轨作业,则轨温必须降至370℃以下,才允许撤除钢轨拉伸器,而且在焊轨作业过程中,拉轨器必须保压良好,必须附有压力表,失压不得超过原有压力的1%(暂定)。

6劳力组织

劳力组织表

工种

人数

备注

铝热焊轨班

12

2组

探伤

2

必须持有二级以上无损探伤证书

指挥

1

合计

15

7施工机具

施工机具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位

备注

锯轨机

HC355

2

液压钢轨拉伸器

LG-900

1

对正架

GR57型

1

液压钢轨推瘤机

EGH2型

2

钢轨仿型打磨机

FMG2.2A

1

钢轨超声波探伤仪

CTS-60B

1

棒砂轮机

2

角砂轮机

2

点温计

500-1000℃

2

10

轨端打磨机

GDM1.1

2

11

对正钢直尺

2

12

预热设备

2

13

拉伸器加长杆

1.8M

2

14

帐篷

2

自制

15

铝热焊耗材

1

砂模、焊剂等

8质量检验

8.1焊接接头表面质量检查。

8.2型式试验

钢轨焊头试生产时、采用新钢轨新钢种及调试工艺参数时、周期性生产检验结果不合格时,要进行型式试验,焊接过程中要进行周期性检验,具体执行TB/T1632-91有关规定。

8.2.1静弯试验

钢轨类型

60kg/m(非热处理轨)

受力状态

轨头受压KN(tf)

1176(120);4根

轨头受拉KN(tf)

1176(120);1根

挠度mm

≥10

试件长度m

>1.2

支座跨距m

1

连续不断根数

10根(5根一组)

钢轨放置要求

焊缝居中,并承受集中载荷

8.2.2疲劳试验(按照TB1354执行)

钢轨类型

60kg/m(非热处理轨)

载荷KN(tf),Pmin/Pmax

68/343(7/35)

载荷比R=Pmin/Pmax

0.2

支座跨距(m)

1.0

试件长度(m)

>1.2

循环次数

200万次

连续不断根数

3

钢轨放置要求

常温,焊缝居中并承受集中载荷

8.2.3抗拉试验

钢轨类型

60kg/m(非热处理轨)

取样部位

焊头及相应母材

试件长度

相比TB/T1632-91应再加长

试验根数

2

试件加工

见TB/T1632-91

拉伸率(相对母材)

≥60%

备注

无缝线路特殊地段应提供特殊数据

8.2.4冲击试验(试验方法按GB2106执行)

钢轨类型

60kg/m(非热处理轨)

取样部位

见TB/T1632-91

试验根数

2根,1根作焊缝,1根作热影响区

冲击韧性ak(相对母材)

≥60%

8.2.5金相试验

钢轨类型

60kg/m(非热处理轨)

取样部位

在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各分别在轨头、轨腰、轨底取样

试件加工

在冲击试样上进行

组织

P+F(少量),显微镜放大100倍时不得有W及P(粒状),焊头不得有过烧组织

8.2.6晶粒度检验

钢轨类型

60kg/m(非热处理轨)

取样部位

轨头

试件加工

在冲击试样上进行

要求

与母材相比差值不大于一级

8.2.7探伤

钢轨类型

60kg/m(非热处理轨)

探伤根数

逐根检查

标准

不得有未焊透、过烧、裂纹、气孔、夹砟等有害缺陷

要求

1.探伤前应对探头进行检查;2.探伤时工件温度在50℃以下

8.2.8硬度试验

钢轨类型

60kg/m(非热处理轨)

试验方法

布氏硬度(HB)

取样部位及尺寸

见TB/T1632-91

试样加工要求

磨光并用5%硝酸酒精腐蚀

打点距离

3~10mm

试验根数

2

计算公式

F—试验力D—钢球直径d—压痕直径

HB(相对母材)

≥90%软点硬度的平均值不低于母材硬度平均值的80%

备注

应包括两侧熔合线外60mm范围,纵、横各做一根

8.2.9外观检查

钢轨类型

60kg/m(非热处理轨)

根数

10

打磨方向

纵向打磨

轨顶面

0~+0.3mm/1m

内侧工作面

±0.3mm/1m

轨底

0~+0.5mm/1m

表面要求

不得有明显压痕、碰痕、划伤缺陷;不得有低接头

8.2.10断口检查(按GB1814)

钢轨类型

60kg/m(非热处理轨)

取样

利用静弯、落锤、疲劳试件

要求

不得有裂纹、未焊透、过烧、气孔铸造金属及可见夹砟等缺陷

备注

当用宏观方法难以判断断口缺陷性质时,做微观检查

8.3现场检验

8.3.1每个焊缝均应进行超声波探伤。

8.3.2探伤时钢轨接头温度必须小于50℃。

探伤员必须持有二级及以上无损探伤证书。

8.3.3探伤前必须用标准试块对探头进行检验。

8.3.4钢轨接头不得有未焊透、过烧、裂纹、气孔夹砟等有害缺陷。

8.3.5表面平直度允许误差见前表《工地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几何偏差》。

9安全及环保要求

9.1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范、规则及细则等,严格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

9.2各种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和其他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

9.3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机械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9.4施工时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现场防护,配足防护人员和防护用品。

9.5遇到有工程列车通过时,要停止一切操作,及时恢复线路,人员和机具要及时撤到安全限界。

现场指挥检查确认一切无误后,方可通知防护人员放行列车。

9.6所有机械操作人员及配合施工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品,确保作业安全。

9.7雨天、刮风天进行铝热焊作业时,必须要有可靠的遮盖防护措施,风力过大时应停止一切作业。

9.8严禁氧气瓶、丙烷瓶及油料同车运输。

焊接作业时燃气具要摆放在焊接侧风上方各相距5m以上,丙烷瓶要远离火源10m以上。

9.9进行锯轨和打磨时,非操作人员应离开作业区至少5m以上。

9.10工地焊接后的废渣、废物等,要集中堆放,统一清理。

9.11其他事宜应遵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有关规范、规则、规程和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