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784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水土资源丰富,资源组合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的农业后备资源省区。

具有可利用荒地1.47亿亩,占全国宜农荒地面积的27.60%;

可利用草地7.20亿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5.50%;

地表水年径流量88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36亿立方米。

经过5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粮食、棉花、畜牧和林果已成为新疆农业的支柱产业。

由于历史、地域的原因和传统的生产观念、落后的经营机制,在农业经济发展步入持续、高速增长后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今天,显现出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发展极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营分散粗放,发展后劲不足。

主要表现在:

①主要农产品市场疲软,主导产业发展受挫。

粮食库存积压日益增大,转换率低;

棉花品质不高,流通滞后,销售困难;

以肉、蛋、奶为主的畜产品产量虽然有较大的增长,但是区内市场的封闭性、分散性和狭窄性,消费容量有限;

②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较差。

由于主要农产品的加工环节薄弱,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加工附加值高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精品少,缺乏名牌产品,品质结构、质量结构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

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产业化进程迟缓。

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健全,各项农业经济政策的不配套,造成现有产业规模小,市场培育意识差,加上缺少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得不到转换,尤其特色产品形成不了规模优势。

产业化进程迟缓已成为制约新疆农业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

2000~2010年为新疆经济的转型和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调整和优化结构是提高农业经济总体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

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经济效益为中心,农区畜牧业和林果业为重点,形成粮、棉、糖、油、肉、毛、皮、乳、瓜、果和特的主导产业。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粮食、棉花、畜牧业、甜菜、林果产业化和红色产品产业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是,培育和建立主导产品龙头企业,使之成为联结农村与市场的中心环节;

优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

依靠科技进步,走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农业的路子;

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完善市场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增强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领导,推进产业化协调发展。

根据新疆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将加快草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的战略转移。

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

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是,专业化养殖基地和畜产品基地的建设,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强化畜产品加工产品的开发,增加花色品种,提高品质,创造品牌产品,积极开拓内地省区市场,扩大销售,通过拓展市场带动产业化的发展。

肉类新疆畜牧业的主导产品,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伊犁、****、阿勒泰和喀什等地区的肉牛生产基地建设。

加快品种改良,提供优质肉源,扶持农区和城市郊区规模养殖的专业大户、专业村和专业乡,建立高起点、高技术含量的肉类外销、出口创汇基地。

培育和发展大型良种繁育企业集团,配合饲料加工企业集团,大型现代化肉类加工企业,实现肉类产业化。

1.2.2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五大基地为突破口,发展特色农业。

1998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明确指出:

“新疆是我国西北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省区,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下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成经济优势的进程。

”现在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地区,农业又是新疆优先开发的重点。

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给新疆农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立足水、土、光、热资源的组合优势,位居亚欧大陆桥腹地,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和14个对外开放陆路口岸的地缘优势,依靠现有产业基础和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讯网络条件有步骤地建设具有国际地位的优质棉基地、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畜产品基地、糖料基地和瓜果基地,发展新疆的特色农业,尤其是把畜牧业和林果业的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具有区域优势、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

1.2.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目前,新疆农产品供需关系虽然从长期全面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的转折性变化,但从全疆出现结构性的剩余和区域性的卖难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低档大宗产品多,高档优质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低,严重地阻碍了农业向高效、优质方向的发展。

新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差距,必经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在侧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强化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全球性共识,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在生产、加工、保鲜、储藏、包装和营销等产业链中以科技为先导,重点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通过现代科学管理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产品深加工向现代化迈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创造品牌产品是实现新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1.2.4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开拓市场的主体,也是广大农牧民联结市场的纽带。

新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中,将扶持和引导一批高起点、高技术、辐射面宽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生产企业作为农产品深加工、保鲜、运输、销售为主的大中型农业骨干企业,在产业链中发挥核心的龙头作用,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

龙头企业一头连市场,扩大优势产品销售;

一头连基地和农牧民,促进农产品生产。

以名牌产品带动龙头企业,靠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靠优势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3项目业主概况

****地区鑫农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新疆新界生态园林科技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位于****市21公里处。

公司主要从事畜牧良种牛繁育、养殖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开发经营企业,目前公司组织机构已经健全,拥有良种生产母牛200头,牛舍、仓储库、屠宰车间、公共设施、青贮窖等只需简单修复就可使用,公司已配备了青贮机、绞肉机、地中衡、机井配套工程、冷气设备、屠宰设备等,饲草料地也已规划完成,现公司已形成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

1.4研究工作依据和范围

1.4.1研究工作依据

(1)****地区(2000~2005年)西部开发畜牧业发展规划

(2)****地区西部大开发(2000~2005年)规划暨实施意见

1.4.2研究工作范围

根据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分析研究项目的产业政策、市场导向、投资环境和可行性;

(2)项目建设必需的资源条件、自然环境、建设环境和社会、经济配套条件;

(3)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和实施内容;

(4)估算项目建设投资和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5)测算和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

1.5研究结论

(1)优质牛肉产业化生产项目抓住国家当前产业结构性调整和实施开发大西北战略的机遇,立足新疆畜牧资源优势,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牧工贸一体化,种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将对促进****市乃至全地区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以良种繁育中心为依托,通过项目区技术服务体系,向农牧民提供包括优良种质材料供应、繁育养殖指导、加工肉牛的收购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项目区良种肉牛的繁育和发展;

对肉牛进行深加工,肉制品通过项目区建立的营销体系推向市场。

以此促进项目区内部形成一个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畜牧产业链。

(3)项目建设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培植特色名牌产品,走名牌兴业之路,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4)项目依托高新技术成果,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为手段,建立以良种化繁殖为母体,肉业为主体,产品深加工为中心的现代化、龙头型畜牧业经济群体,使之成为****地区养牛业的“集团军”。

(5)项目实施后,通过向市场提供千吨/年以上的优质肉制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体系和设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的销售服务网络,为企业走向市场、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

(6)项目实施后,将向社会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对促进社会稳定,提高再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7)项目建设原料有保证,配套条件具备,产品有市场,技术方案可靠,社会、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可行,建设是必要的,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可行性

2.1.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自治区产业调整规划思路和政策扶持的保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水土及草场资源丰富,是发展畜牧业的潜力和优势所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制定了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把畜牧业发展作为新疆的优势产业,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农业和能源的开发建设,在2010年发展规划中,计划将我区建设成国家级畜牧业基地,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新疆的经济发展给予倾斜。

在产业布局、基础建设、财政信贷、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这为新疆畜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2.1.2项目建设单位基础设施较完善,技术、资金力量雄厚。

该项目建设单位****地区鑫农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有畜牧技术人员26人,其中:

高级畜牧兽医师2人,畜牧师6人,初级畜牧师10人。

该公司的总公司有多年从事肉牛的选育改良和肉制品加工经验,现该公司育种中心有西门塔尔牛核心群牛存栏200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场有基本的牛品种改良设备,同时建有牛圈12栋、屠宰车间2座,其它公用设施基本完善,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便利和基础条件。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对土种牛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促进其发展的需要。

****市农牧区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业已形成,农区养殖专业户的日益增加为农区畜牧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牧民定居和牧区生产条件的改善及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已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产业化建设项目以加工带动养殖,以繁育带动发展,以此促进项目区养牛业的发展。

2.2.2项目建设是人们生活消费的需要。

牛肉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猪、羊、禽肉,历来为世界各国广泛食用,国际上高档牛肉一直是紧俏商品,目前世界牛肉贸易量为1000多万吨,其中高档牛肉约为50%。

从个人消费情况看,全世界年人均占有牛肉为9.67公斤,发达国家为40公斤以上,我国仅为3.45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22公斤,是发达国家的十三分之一。

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产品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大。

第三章市场分析和预测

3.1牛肉市场现状

牛肉营养丰富,含较高蛋白质,历来为世界各国广泛食用,国际上高档牛肉一直是紧俏商品。

目前世界牛肉贸易量为1000多万吨,其中高档牛肉约为50%。

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欧共体的一些国家是高档牛肉的出口国,而北美、澳洲、日本、欧洲一些国家为主要消费国。

从世界牛肉产量和消费看,牛肉产量和消费总量在逐年增加。

发达国家肉类产量人均占有量78公斤,人均消费量达到62公斤左右,其中牛肉占35%。

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低,仅为发达国家的15%左右,但逐年增长趋势明显。

①香港喜欢鲜牛肉,八十年代初从大陆进口活牛21万头,近几年已降到15万头,饭店消费的高档牛肉每年进口50万吨以上,其中大陆进口量从最初1万吨上升到目前的10万吨以上。

②近几年独联体国家因经济和政治等原因,畜牧业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反之出现倒退,牲畜头数锐减,肉制品及乳产品大量进口。

哈萨克斯坦1991年牛存栏969万头,1999年7月统计存栏为220~350万头。

同年哈萨克斯坦食品进口量占商品进口总量的25%~30%,其中进口比重最大的是奶粉、炼乳及肉类食品;

塔吉克斯坦地区冲突不断造成物质匮乏,尤其是食品。

目前中亚国家进口的食品主要来自中国、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

③目前日本、韩国两国的牛肉消费量为140万吨左右,其中50%需要靠进口。

近几年我国对日本、俄罗斯的肉牛出口量每年达到40万头,肉牛产品在韩国和欧洲颇受欢迎。

④东南亚和中东地区,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经济的发展,对高中档牛肉的需求量以每年10~15%速度在增长。

3.2国内畜产品市场

(1)我国是世界上的畜牧业大国,1999年我国畜牧业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肉类总产量增长了6倍,禽蛋总产量增长了近10倍。

肉类总产量、猪肉、羊肉、鸡蛋、蜂蜜等产量上名列世界第一位,牛肉产量名列第三位。

根据统计,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5950万吨、禽蛋2080万吨、奶类总产量782万吨。

人均肉类产量达4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10多公斤。

其中:

猪肉31.49公斤,超过世界水平;

牛肉3.69公斤,与世界水平相差很大;

羊肉1.87公斤,接近世界水平。

但是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1990年肉类人均消费量76.70公斤(其中牛肉26.80公斤,羊肉2.80公斤,猪肉29.80公斤)的水平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2)目前,随着畜牧业生产力的发展,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已由从一家一户的散养的家庭副业逐步转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和生产,逐渐转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4%,上升到31%左右,部分省市已超过40%,主产省有相当一部分县(市)已超过50%。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经济发达国家情况看,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像丹麦、荷兰、瑞典等人多地少的国家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80%左右。

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目前只有31%左右,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畜牧业比重仍然偏低。

我国肉制品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1999年我国的肉制品产量约为24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3%。

人均肉制品占有量为1.88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并低于世界水平,在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均大于农业产值,一般为2~3∶1,相比之下,我国农业产值远大于食品工业产值,1997年的比重为1∶0.33。

由此说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虽然在牲畜存栏数上和肉类总产量名列世界第一位,但畜产品品质和卫生标准方面与国际市场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一是牲畜出栏率不高。

我国生猪出栏率为127%,而法国、英国和德国分别达到173%、158%、163%,差距很大。

我国牛出栏率为26%,俄罗斯、美国、德国分别达到46%、37%、30%;

二是胴体重量低。

我国猪胴体重为76公斤,而德国、英国、法国分别达到92公斤、87公斤、84公斤。

我国牛胴体重为136公斤,世界平均水平204公斤,日本达到399公斤。

三是防疫治病差。

1999年我国有83种疫病,猪死亡率为8%,家禽18%,每年因疫病损失100多亿元,而发达国家猪、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10%以下。

从目前我国肉类产销状况和国际市场情况看,虽然我国肉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8%,但是每年肉类出口量仅为总产量的1%,进口量超过出口。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肉类产销将立足国内市场,还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影响我国肉类出口的主要原因:

一是在防疫问题上兽医卫生质量不过关,有些疫病时伏时起,难以断根。

二是饲料添加剂违禁滥用,农药、兽药、激素等残留及金属元素有时超标,污染肉品质量。

三是在屠宰、加工环节及环保要求方面,国家还未出台新的与国际接轨的肉品卫生检验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

对屠宰场的设置国家还没有严格规定和具体要求,尤其是在环保上的要求,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仍然不小。

很多企业还没有通过lS09000质量认证和HACCP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没有保证,影响了出口。

同时,我国在畜禽屠宰设置和环节的检验程序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尚无严格的法规。

四是肉类出口无序竞争严重,尤其在肉类出口中出现外商得利而自己亏损的现象严重。

目前国内牛肉市场,可分为高档牛肉市场、优质牛肉市场和普通牛肉市场。

高档牛肉市场主要对于星级宾馆和高档餐厅,优质牛肉和普通牛肉主要供应快餐业和餐饮业以及城市居民。

星级宾馆和高档餐厅每年需要大量的高档牛肉,而我国生产高档牛肉的企业仅二十余家,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我国牛肉的质量及卫生均达不到要求,因而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牛肉。

3.3新疆畜产品市场

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我国伊斯兰教集中地区之一,人民群众主要以食用牛羊肉为主。

1999年,新疆肉类消费中牛肉占26.70%、羊肉占44.60%,猪肉占15.10%,禽兔肉占7.50%,其中牛、羊消费高于我国其它地区。

1991~1999年,新疆城镇人口人均肉类消费量年均增长6%,农村年均增长2%,人均产量年均增长9%。

考虑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和在未来收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肉食消费水平将会有不断提高。

根据国内外消费发展特点和新疆消费增长情况分析,新疆人均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将从1999年的46.20公斤增加到2010年的70.00公斤左右,年均增长3.85%;

全疆肉类总产量和总消费量达150.00万吨,将比1999年新增68.64万吨。

3.4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及趋势

3.4.1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

(1)据国家有关部门对2000年和2020年我国居民畜产品的消费需求预测,1995~2000年肉类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和蛋类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均为3%左右,2020年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为1.8%。

2000年,人均消费量为53公斤,全国消费总量为6800万吨;

2020年,人均占有量为55公斤,消费总量要达到8000万吨以上。

随着人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对畜禽鱼产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口感纯正、脂肪含量低的牛肉产品将会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

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和畜产品及牛肉消费量增加等因素预测,①仅人口增加一项就可使我国畜产品消费量每年新增45~60万吨肉类,牛肉按10%的比重测算每年需要4~6万吨牛肉。

②按目前我国12.8亿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增加0.5公斤的牛肉消费量,将需要增加64万吨牛肉的生产量才能满足要求。

③当前我国畜产品的消费还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占80%以上的农村人口,每年消费的肉蛋奶数量不足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也会增加,如果达到城市居民1990年消费水平,全国肉类产量就需要增加900万吨,约占1999年我国肉类总产量的15.13%。

④我国肉类加工业虽然发展很快,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的加工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肉类的精深加工的水平很低。

1999年肉类加工品年产量为240多万吨,人均占有量1.3公斤,仅占肉类总产量的4%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40%~70%,人均占有量大大超过我国。

可以预见,我国的畜产品消费市场仍然蕴藏着极其巨大的潜力以及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2)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强力冲击,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将是机遇和挑战共存。

根据专家分析,我国的畜牧业比较优势强于种植业,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口众多,价格相对低廉,因而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

目前我国牛羊猪的生产成本均低于国际市场,其中牛肉低80%,羊肉低54%,猪肉低50%。

因此,加入WTO以后,我国畜牧产业将通过增加出口而受益。

①到20005年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时,国际市场为畜产品的大量出口提供了需求空间,对此,利用我国畜产品生产成本竞争优势,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潜在的日本、韩国、中亚、中东和欧洲市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②由于畜产品出口的增加,国内市场价格随之攀升,使目前价格低迷的局面被扭转。

畜产品价格的提高,无疑会调动农民饲养禽畜的积极性,促使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3.4.2畜产品消费趋势

畜产品的供给状况是一个国家、民族消费水平、营养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内容。

虽然我国目前的畜产品市场已处于暂时性的相对饱和状态,但从城乡消费水平比较、畜产品消费结构和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我国的畜产品消费市场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从统计资料分析,199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0元,收入水平相当于90年代初期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但农民畜产品消费总量仍然停留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畜产品消费的平均状态上,农民畜产品消费水平明显滞后于收入增长的水平。

因此,同样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差距巨大。

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加工食品的需求量呈不断增加趋势。

根据调查分析,城镇居民收人在1700~7200元时,各类畜产品尤其是加工食品的家庭消费呈快速增长之势;

在7200元以上时,生肉食品消费需求基本稳定,但加工制品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只是增长速度大为降低。

可以看出,人均收人水平从1727元增至7171元时,家庭生肉(不包括半成品,下同)消费量由28.2公斤增至43.9公斤,增长了55.7%;

人均收入水平在7171元以上时,家庭生肉的人均消费量基本稳定在50公斤左右。

在加工食品中(包括半成品与熟食制品),人均消费量由2.6公斤增至7.9公斤,增长了2倍多;

7171元以上居民的加工食品消费量增加幅度虽说有所下降,却也增长了47.5%。

  ②从不同收入阶层加工食品消费占畜产品消费量的比重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肉食品的消费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加工食品的消费比重不断上升;

最低收入户中加工食品消费量占畜产品消费总量的比重为8.4%;

达到7171元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其加工食品的消费比重提高至15.6%,最高收入阶层的比重将近20%。

可见,今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畜产品加工食品的消费将大有潜力。

③随着畜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各类肉制品投入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对于牛羊猪肉等还大多以胴体上市,基本属于传统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肉食品需要正在向高卫生、低脂肪、低盐、低糖、高蛋白、质量佳、保存期较长、精、熟、营养方向发展,尤其目前市场流行的真空包装鲜牛肉及蒸煮袋方便肉食品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所以生产符合当今人们要求的高品质的肉食品前景非常广阔。

综上所述,随着居民的营养平衡意识的提高,在我国未来的肉类消费中,牛、羊肉消费所占比例将会明显增大。

第四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4.1建设指导思想

(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署,利用****盆地畜牧业资源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发展优质、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