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81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基础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很难保证被调查者的认真合作和坦率、真实的反应。

很难保证回答者具有代表性。

很难保证被调查者的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访谈法的优缺点

可以提高回答问题的准备程度。

研究者可以控制会谈的进程,减少遗漏问题。

可以考察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真实程度。

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提出临时应变的问题。

缺点:

在一定时间内只能会谈数量有限的对象。

研究者必须训练有素。

研究者的言语不当,可能被拒答或谎答。

研究者的言、行可能有暗示作用。

测验法

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按内容可分为:

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按形式可分为:

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按测验规模可分为:

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等。

(5)、个案法

对某人或某团体进行全面深入了解.

要注意的问题:

案主报告的真实性;

研究态度的客观性;

个案的典型性;

研究的全面深入性.

4、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源头:

西方古典及近代哲学;

兴起于18世纪的西方生物学和生理学.

诞生标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

5、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

奠基人:

冯特

代表人物:

铁钦纳

基本观点:

●主张研究意识经验,使用实验内省的方法,旨在揭示意识的结构;

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意识经验可以被分析为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元素.

(2)、机能主义

创始人:

詹姆斯

杜威;

安吉尔

●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提出“意识流”观点;

●反对科学研究脱离生活实际,提倡科学为生活服务

(3)、行为主义

华生

斯金纳

●主张研究行为,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客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和口头报告法等,反对内省法;

●行为由环境刺激决定,个体之间的行为差异源于环境刺激的不同,与遗传无关

(4)、格式塔主义

创始人:

韦特海默

代表人物:

柯勒;

考夫卡

●主张同时研究意识和行为反对元素主义,强调心理的整体和完形;

通过实验揭示了知觉的心理组织,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并为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主要研究课题:

人的知觉的过程、学习和思维(问题解决),顿悟.

(5)、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主张研究人的潜意识,旨在分析一个人当前观念和行为的潜意识根源;

●主要方法有移情、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层次:

意识的三个层次、人格结构学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等。

(一)意识的三个层次

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描述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1.意识:

是指个体可以直接感知到的部分。

2.前意识:

是指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那部分内容.

3.潜意识:

是指自己意识不到的、处于内心深处的那部分内容。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认识

(1)弗洛伊德认为,意识部分不很重要,重要的是潜意识。

(2)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层面通常包含了大量的原始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和与各种本能有关的欲望。

(3)弗洛伊德认为,由于意识的检查作用和对潜意识压抑作用,潜意识的内容一般不容易进入意识当中。

(4)弗洛伊德认为,虽然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内容不出现在意识中。

但潜意识的内容并未消失,而是通过梦、遗忘、记忆错误、口误等表现出来。

(5)潜意识的欲望和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疾病产生的基础。

(二)人格构成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构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

本我代表着人最原始的一面,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

(生物性)

2.自我:

自我是与真实的外界世界相接触的部分(现实原则)

3.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道德或正义的部分。

(社会性)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关系

本我位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本我受到自我的检查。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另一方面又受着超我的控制。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与本我直接对立。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交互作用着。

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这三种人格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的。

(三)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是一个泛性论者,他认为,性本能是人类一切心理和行为发生的主要基础。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时期开始到青春期共划分为五个阶段。

即口欲阶段(0—1岁左右)、肛欲阶段(1—3岁左右)、性器欲阶段(3—6岁左右)、潜伏期阶段(6~12岁左右)、青春期阶段(12~18岁左右)。

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发展受阻是心理异常和精神疾病发生产生根源。

(四)焦虑与防御机制

1.焦虑

本我欲望要求和超我控制间的潜意识矛盾冲突通常引起一种弥漫性的恐惧感,称为焦虑。

弗洛伊德认为,任何焦虑是一种不安的磨难,因此个体往往会利用防御机制来逃避焦虑。

2.心理防御机制:

自我会发展各种方法去阻止由于本我欲望要求和超我控制间的潜意识矛盾冲突引起焦虑,这些手段就叫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幻想、压抑、合理化、投射、反向、转移、情绪性分离、抵消、退行、过度补偿以及升华等。

(五)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

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主要有五种。

1.自由联想

2.梦的分析

3.抗拒的分析

4.移情的分析

5.解释

(六)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1.贡献

(1)他第一次提出人的内在心理冲突也同样能造成心理异常。

(2)他强调本能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是推动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动力。

(3)他提出的心理的“防御机制”的概念。

(4)他建立了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技术。

2.缺点

(1)他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

(2)他的“泛性论”观点。

(3)他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生物属性看成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4)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有些原理、原则完全是出于猜测,或是纯粹虚构出来的,缺乏科学根据。

(5)他对梦的解释过于牵强。

阿德勒荣格

个体心理学分析心理学

自卑感与补偿集体潜意识

(6)、人本主义

马斯洛;

罗杰斯

●主张研究人性的积极面,旨在促进人的潜能发挥和价值实现;

●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方法为中心

人格的自我理论,患者中心疗法(以人中心疗法)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感觉与知觉的定义

(一)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红色,圆形,甜的,有一定的重量)

(二)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个体依据自我知识和经验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这是一个红苹果)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一)区别

•产生的来源不同

感觉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

•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生理机制不同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二)联系

•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感觉的简单相加之和

3、掌握并创造性的应用感觉与知觉的规律

感觉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记清楚概念)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变化的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能引起差别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阀限。

对差别感觉阀限的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知觉

(一)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人的器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二)知觉的选择性

一定时间内,人总是选择地以某个事物为对象,显得格外清晰,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主观因素—动机、需要、兴趣、情绪、经验等

客观因素—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复现等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赋予它确定的含义,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从而把它标志出来的特征,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者知识越丰富,知觉就越丰富。

知觉的理解性可以用隐匿图形和不合理图形来说明。

(四)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在众知觉中,视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突出,主要体现为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应用

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的途径

1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

2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觉规律

3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象易被感知的规律

4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

5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

第四章注意与观察(主要考注意)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

人的心理活动所具有的选择性(方向性)。

注意的集中性:

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

(强度或紧张度)

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

区别

指向性主要是指反映一定范围的对象,离开其它对象而言,而集中性则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对象反映得清晰、完善和深刻程度,以及对其它事物的各种干扰加以抑制程度。

3、注意的功能

(一)选择功能

既表现为对心理与行为方式的选择,也表现为对心理活动对象的选择。

(二)保持功能

将注意对象的一项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中,一直到完成任务。

(三)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4、注意的种类(重点)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

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

动物也有无意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

(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相对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的对比.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在静止的背景上,刺激的运动与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

(人本身的状态)

人的需要:

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刺激物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情感:

情绪也直接影响无意注意.

兴趣:

符合人们兴趣的事物,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过去经验:

过去经验也明显影响无意注意.

人的身心状态、对事物的期待:

(二)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

由于它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显示了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又称它为积极的注意。

为人所特有。

在种系发展上,有意注意出现得较晚。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具体的任务

2培养间接兴趣(活动结果)

3合理的组织活动(智力活动与某些外部活动)

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顽强的人格、自我提醒)

(三)有意后注意

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

通常是有意注意转化而成的。

例如,在刚开始做一件工作的时候,人们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件工作上,但是在对工作发生了兴趣以后,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了,而这种注意仍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

例如,人们熟练地骑车,熟练地打毛衣等活动注意都是有意后注意。

5、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稳定性

指在同一对象环境或同一活动上的注意持续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注意起伏现象: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现象,2-3秒至12秒.(两可图形)

☐注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

复杂的,变化的,活动的注意对象有助注意的稳定.

与人的积极性有关:

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有助注意的稳定.

(二)注意的广度

就是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集中与分散)

2个人的知识经验

3个人的活动任务

(三)注意的分配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

1对活动的熟练程度:

如:

看电视时打毛衣

2活动间的关系

几种活动通过练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它们同时进行就容易成功。

(边歌边舞)

3活动的性质

如果同时进行的活动属于动作技能,则注意的分配比较容易。

如果同时进行的是两种智力活动,注意的分配就比较困难。

(四)注意的转移

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去。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包括

1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

2对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

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反应快,思维敏捷)

4已有的习惯。

(注意力不集中)

 

第五章记忆与遗忘

1、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个体的过去经验保持在大脑中的印象。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经过编码,结合复述等操作予以存储,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提取的心理过程。

2、记忆的类型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sensorymemory)是指当外部物理刺激停止作用于感觉器官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中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

瞬时记忆(0.25秒-4秒)

感觉登记(以感觉信息的原有的物理特征编码)

放映机效应

(2)短时记忆(sensorymemory)是指感觉记忆中经注意的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电话号码记忆

⏹功能

☐存储

☐加工——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

⏹短时记忆是人在当前一刻的意识状态,是我们心理上的现在,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我们意识不到的,它们只有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检测、组织和思维。

(3)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简称LTM)是指信息长时间保持的记忆。

⏹大部分信息来自短时记忆

⏹少部分信息由于印象深刻

☐闪光灯效应(引人震撼的事件)

☐莱斯托夫效应(独特和特殊的事物)

⏹保持时间很长

⏹信息库

3、记忆的过程

☐编码(encoding)是指信息的最初加工,将外界信息转换成心理表征的过程。

☐存储(storage)是指经过编码的材料随着时间在大脑中的保持。

☐提取(retrieval)是指被存储起来的信息在后来某个时间的恢复。

4、遗忘的原因

⏹记忆痕迹衰退:

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材料间的干扰:

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詹金斯和达伦巴希的实验)

☐倒摄干扰:

后学的内容抑制对先学内容的记忆

☐前摄干扰:

先学的内容抑制对后学内容的记忆

⏹压抑: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创伤性经历导致的心因性遗忘)

⏹编码与提取一致性

☐线索依赖性遗忘:

☐编码特异性原则:

提取线索的情景。

☐情绪依赖性遗忘:

情绪状态的一致性效应。

第六章思维与问题的解决

1、思维的含义、特征

(一)定义

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感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二)思维有两个最基本特性

☐概括性

☐间接性

(1)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它不是反映个别事物或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2)间接性是通过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外界事物。

感觉和知觉只能使我们觉知当前的具体事物,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维可以通过其间接性来反映事物.

2、思维的种类

(一)凭借物或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可分为: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

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

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具体的问题.

形象思维:

是用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思维的过程。

文学家,艺术家经常使用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由于要借助语言,符号来思考,因而也称为语言逻辑思维.

(二)探求目标方向不同: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聚合式思维:

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的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

其特点:

求同.

发散式思维:

分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

求异与创新

(三)是否有清晰的思维过程:

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

直觉思维:

非逻辑思维,它是头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它属于创造思维,具有敏捷性,直接性,突然性等特点.(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理)

分析思维:

逻辑思维,是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四)思维的创新程序:

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常规性思维:

再造性思维,是指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除了问题本身的难度和问题解决者本身的能力水平之外,还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知觉的特点

一个人的知觉特点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2)定势的影响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无论情境中显示的客观条件如何,个人总是先以其主观的经验与习惯方式去处理问题,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心理定势.

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3)功能固着

是一种思维活动刻板化现象.这类现象使我们趋向于以习惯的方式运用物品,从而妨碍以新的方式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或者是指解决问题时,个人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从而干扰了问题的解决。

(4)情感与动机

问题解决者的动机强度(唤醒水平)与解决问题的效率呈倒U型曲线.

情绪因素对问题的解决也有明显的影响.良好的情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5)个体差异

个性差异也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个性中智慧品质明显影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理想远大,意志坚强的个体比缺乏理想,意志薄弱的个体解决问题的效率要高。

想象力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6)迁移作用

知识概括性的程度越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原型启发

原型是指对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

原型质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是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由某种共同点。

“照相机与眼睛”

4、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叫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或者产生新颖独创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活动,是发散性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培养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横向思维

3.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4、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个性

第七章知识与迁移

1知识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知识及其含义

主体与其(客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

知识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知识是一种知觉建构。

(二)知识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根据知识与言语的关系)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依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多变程度)

☐陈述性知识:

关于事实和事件的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知识:

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知识分类

按照知识与领域相关的相关的程度

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强方法):

特定性

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弱方法):

普遍性

根据程序性知识执行的自动化程度(意识的参与性)

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

熟手

有意识的程序性知识:

生手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比较

●在记忆中的表征形式不同;

●功能不同;

●静态与动态之别;

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

●获得速度不同;

陈述性知识获得快,程序性知识获得慢。

●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陈述性知识修正容易,程序性知识修正较难。

●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或起步阶段;

●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获得陈述性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