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脊梁材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8171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脊梁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脊梁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脊梁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脊梁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脊梁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马脊梁材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马脊梁材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马脊梁材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马脊梁材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马脊梁材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脊梁材料.doc

《马脊梁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脊梁材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脊梁材料.doc

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精细化人性化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同煤集团马脊梁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经验材料

马脊梁矿是一座具有近60年辉煌历史的老矿。

也是一座新型现代化特级安全高效矿井。

近年来,随着矿井的飞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矿井连续8年产量达到360万吨以上,实现了设计生产能力的翻番;利润累计达到10.6亿元,成为了同煤集团举足轻重的主力矿井。

全矿先后荣获了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十大科技创新型矿井、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全公司首家被命名为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文明单位。

面对辉煌的历史和空前的荣誉,为了扎实推进全矿的质量标准化工作,该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和实施了《马脊梁矿质量标准化管理考核办法》、《马脊梁矿技术创新、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马脊梁矿“双基”建设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使全矿的质量标准化工作驶入了精细化、人性化的快车道。

一、立足以人为本,在制度上求突破

为了使马脊梁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在高起点上有更大的发展,有效调动干部、员工扎实推进标准化工作的自觉性,该矿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标准化建设再上台阶。

1、因才施用、以岗选人。

去年以来,根据标准化工作的需要,全矿对基层队组进行较大范围的人事调整,把一大批德才兼备,想干、能干、会干、敢干的青年干部提拔到生产队组的重要岗位上来,矿上与他们签订“军令状”,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指标量化承包考核,明确了目标和职责。

对于能够全面完成规划目标和任务的予以重奖,管理平庸或者未能完成规划任务的予以处罚。

去年以来,共对标准化管理滑坡的5名区队干部给予了免职处理。

2、依靠机制、激活潜能。

为了使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质的飞跃,激发出广大干部的管理潜能。

全矿建立了《采掘一线正职质量标准化年薪考核奖励办法》,规定采掘一线正职在安全指标达标和质量标准化建设达到规划精品工程目标的可以享受6万元/年的标准化年薪,质量标准化年薪实行单独考核,每月由企管科先对基层单位进行考核评分,然后由矿领导及各生产科室组成的考评组对当月各队组质量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实名投票表决,当月考核、当月兑现。

表决通过的单位正职在当月工资的基础上,另加5000元的标准化薪酬。

这一诱人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投身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全矿迅速掀起了干标准活、上精品岗的热潮。

3、明确责任、奖罚到人。

针对以前质量标准化建设奖罚上存在的职责不明、责任不清问题进行了整改,使质量标准化建设管理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奖罚打破了只针对区队而不对责任人的区队大锅饭做法。

借鉴机电系统“包机制”做法,把建设项目明确承包到队干部个人头上,存在的问题与生产队组干部收入直接挂钩考核,充分调动了队组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4、以质计价,按量付薪。

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实行15%的切块工资制。

15%的切块工资与标准化评分紧密结合,对质量低劣的工作面严厉处罚,不达标的工作面不能交工,未达标的准备面不得投入生产,不合格的巷道不得结算工资,限期整改未达标的队组,享受最低工资”;例如:

今年3月份,因个别队组管理松懈,标准化管理没有达到当月规划的分数,经联合检查组严格考核,给予月工资总额5%的罚款;单位的正职月工资未超过一千元。

二、以精品盘区建设为龙头,在模式上求创新

去年以来,该矿以精品盘区建设为龙头,确立了“12345”建设目标。

即:

建设好一条精品运输大巷(1136大巷)、两个精品盘区(14#层305盘区和14#层406盘区)、三个精品工作面(综采一队、综采二队、综采三队精品工作面)、四条精品巷(机掘二队、机掘三队、机掘四队、普掘三队精品巷)、五个精品峒室(14#层305盘区候车室、变电所、无极车房、14#层406盘区变电所、无极车房)。

今年以来,全矿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三条精品线路,完成55项人性化、精细化精品项目的任务和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提高认识

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首先引导各级干部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对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认识。

改变质量标准化工作靠临时突击,大检查大准备、小检查小准备的做法,要求质量标准化工作步入常态化、动态化轨道。

鼓励大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项目进行攻关、创新,要求越是难点越要做出特色。

比如:

针对井下电缆进出变电所和过巷交岔点等难点项目,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性作法,而是强调要精心排列、精细吊挂,横平竖直、角圆棱方,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对井下监控、通讯线缆和各种牌板进行了全面整理,一改以前小线成捆乱挂,牌板随风飘摇的状况,取消井下铅丝吊挂,全部统一实行与顶板平行线夹吊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加大投入

该矿立足于盘区、大巷、工作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对两个盘区两帮补喷浆,铺设了水泥绿色通道,换塑料电缆钩,改造五个机电峒室,统一标准制作图牌板、护网、人行过桥,综采工作面安装海洋王灯、皮带头、盘区轨道巷安装照明、泵站列车改造等,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总投入达到800万元以上。

3、注重科技

在质量标准化精品项目建设上,该矿时刻注意科技水平与质量标准化的结合。

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来促进标准化管理的升级。

特别是在集团公司领导和机电等相关处室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为综采三队配备了胶轮车运输系统、新增设了大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和斜井强力皮带断带保护系统,还有正在施工的运输线信集闭系统。

另外,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两个盘区设立了反光路标、反光里程牌、反光警冲标等设施,这些新技术手段极大地改善了全矿安全生产条件。

4、文化引领

在建设精品线路、精品盘区、精品工作面、精品项目开始,就注重质量标准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强调在创建中体现文化、在氛围中体现人文。

为此,在各主要巷道悬挂企业理念牌板600多块,在305盘区增设了240米文化长廊。

全矿实行了员工集体出入井,定点交接班,深入推行了安全“就近管理”、“班组全程管理”和“程序化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项管理”是该矿首创的安全管理有效模式,就近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本原则,在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岗位的每个员工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具体的管理者,主动参与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

就近管理也充分发挥了每个岗位个体的能动性,提高了个体的工作效率,而且通过对人与物的规范、环境的安全控制,达到设备的高效动作、环境的安全稳定。

实施班组全程管理,充分发挥班组长兵头将尾的作用,以统一的班组责任目标形成的统一行动,做到从入井到出井都是一个责任,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去年以来,全矿积极开展班组竞赛活动,共评出精品班组130个,有力地促进了员工良好素质、良好纪律、良好行为的养成。

实施程序化管理,就是告诉工人作业时的具体工序和注意事项,让工人学习、掌握、运用标准,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作业动作,从而减少误操作事故,达到安全、高效、有序生产。

三、以精细化项目要求为突破口,在微观上求特色

在夯实安全质量标准化宏观基础建设的同时,该矿又从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上和精细化项目上做文章,力求做出特色。

采煤方面继续推行“三到位、四目标、一实现”的管理思路和“三直、两平、六条线”的管理目标,无论是正规的工作面,还是正在搬家的工作面,都是同一标准,加大了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力度。

通过技术改造单轨吊,焊接电缆托槽,使泵站列车与转载机的有机结合,解决电缆杂乱无章事故多的弊病;采掘共用里程牌提高复用效率,减少重复浪费;工作面增设钢板人行道,有效地保护推移油缸;规范皮带过桥,研制转载机感应防坠装置统一水泵窝标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使综采工作面的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掘进方面,继续推行“一争、二平、三整齐、四做到、五严格、六抓好、七条线”的数字化掘进工艺,通过上尺上线验收,欠挖超过10公分就必须抵扣进尺,各巷道锚锁施工实行编码记号,施工质量一包到底,对质量问题绝不姑息迁就。

支护质量的验收,一要有拉力试验,二要使用力矩扳手,并要检查排间距排是否有序,否则也要扣除一定数量的进尺,去年5月份,普掘二队原队长因支护质量差,思想认识低,被免职,其队当月进尺被扣30米,全队当月工资总额的2%被扣除。

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做到了矿井质量标准化从掘进源头到最终生产整个过程的层层达标。

机电方面紧紧围绕全矿工作部署,以动态达标为目的,坚持“严细实”工作作风,管理在现场,“三定”问题在现场。

一是坚持每周四的机电例会;二是进一步完善机电各类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队组机电队长和技术员的考核管理,采取必要的经济奖罚手段,去年以来奖罚总额达38500元;三是严把设备入井关,把好各类保护整定关,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搞好机电技术创新,规范小绞车安装,上全、各种保护、接线盒托板、电气挡淋水装置、水泵配重设施、皮带过桥等;五是率先在机电系统建立了机电专家组,吸收各方面有机电专长的大拿11名,负责会诊解决全矿机电疑难问题和培养机电技术后备人才,矿给予他们每人6—12万元的年薪。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机电标准化管理水平。

运输方面积极推行“两区、三化、三高、一服务”的管理目标,一是建立健全了各种运输管理制度;二是完善了基础装备、基础设施等建设。

对井下500台轨道运输设备,20种小型电气1000台,所有运行的矿车,实行编码管理。

对10000米轨道,200组道岔实行分段分片责任制管理。

更换水泥轨枕3000根,调整轨道5000米,严把毫米关,上尺上线、精心施工,使付斜井、1136大巷和14#层406、14#层305两个盘区轨道质量合格率都达到95%以上,道岔合格率达到90%。

在矿井主要运输线路上安装机车线路通讯系统,各种道岔信号指示器,自动停送电开关、司控道岔;三是建成14#层406和14#层305两个精品盘区轨道巷,候车室、无极车房、水泵房、变电所装饰一新、精彩纷呈。

通风方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贯穿全程、关键落实”的宗旨,保质保量构筑各种通风设施,继续推广使用顶板绕道式风桥,强化监测管理,加强综合防尘。

首先是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二是每月定期召开“一通三防”例会,研究解决存在问题;三是严格生产制度考核,根据文件对违反“一通三防”制度的采掘队组和责任人进行严肃追查,累计罚款12.5万元;四是建立健全通风干部24小时井下值班制度,对矿井各供风地点进行巡回检查;五是以稳定通风系统为中心,全力做好通风系统的调整工作,保质保量及时构筑各种通风设施,特别在巷道贯通上必须先筑设施后贯通,开口巷道40米必须形成系统方可继续施工,在综采队组安设先进的自动联锁风门装置,确保通风调整的及时性、可靠性;六是加大瓦斯管理力度,做到超前防范,实行瓦检员入井量化考核,严格执行“三对口”;七是强化监测管理,确保准确可靠,自动控制,井下生产队组全部安设瓦斯传感器,实行风瓦电闭锁,瓦斯传感器覆盖率保持100%,在综采工作面安设语音声光报警装置,断电控制上安设馈电装置;八是加强综合防尘,改善作业环境,在综采队安设使用喷雾泵,皮带头液枪自动水幕,卷闸式捕尘网,在炮掘巷道安设了放炮自动喷雾装置。

安全培训方面始终把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放在安全管理的重要位置,从思想和行为上构筑牢固的安全防线。

一是发挥安全理念的先导作用。

利用电视等多种媒体和班前安全会、周三安全活动等阵地,采取专门培训、专题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算账对比、事故分析、现身说法、写安全信、自编《讲述》安全系列专题片等形式,让员工牢固树立“四安”意识,“安全第一、超强预防、贯穿全程、关键落实”、“人人都是通风员”等一系列内涵丰富的安全理念。

同时,深入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

在每天早上的碰头会、下午的生产作业会、区队的班前会上开展了每日学习一道安全知识题活动,并定期进行抽考。

用员工自己的话说,“每天一道安全题,一年下来了不得”。

通过加大对安全理念的灌输、渗透,使每位员工都能够正确认识安全理念的实质内涵,做到了牢记、接受、遵循、养成。

二是狠抓安全培训。

培训部门加大了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力度,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去年以来,共脱产半脱产培训3904人次,业余培训4100人次,外出培训1099人次,总计9103人次。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扎实开展,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基础,截止今年6月10日,该矿累计实现安全生产2323天。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