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8243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6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高校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doc

某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

编制单位:

**设计研究院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 5

1.2项目背景 5

1.3项目建设单位情况简介 5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1.5报告编制的依据、原则及可行性研究范围 7

1.6项目概况 8

第二章项目法人介绍 10

2.1项目法人 10

2.2项目承担单位 11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3.1学校关于后勤建设的发展规划 13

3.2学校食堂总面积无法满足基本就餐需要 13

3.3原有**学生食堂年代久远已成危房,目前已停止使用 14

3.4**学生食堂原有热源系统落后,设备改造势在必行 15

第四章项目建设用地、规模及建筑规划 16

4.1项目选址 16

4.2建设的自然条件 16

4.3建筑规模 17

4.4单体建筑规划 17

第五章公用配套工程 30

5.1供电工程 30

5.2给排水工程 30

5.3暖通工程 30

5.4消防工程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5绿化工程 30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31

6.1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31

6.2污染防治措施 33

第七章节能 37

7.1所需能源分析 37

7.2节能措施 37

第八章工程实施方案及招标方案 40

8.1工程实施方案 40

8.2招标方案 42

第九章投资估算 44

9.1项目总投资估算依据 53

9.2投资估算编制范围 53

9.3项目总投资估算 54

9.4项目资金筹措及投资使用计划 54

第十章效益分析 55

第十一章结论及建议 59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59

11.2建议 59

附图一:

**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修编)

附图二:

**学生食堂方案

附件一:

**大学“十二五”基本建设计划

附件二:

**大学**学生食堂结构安全检测鉴定报告

附件三:

全校餐饮在用面积统计表

附件四: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附件五:

**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大学国有土地使用证

附件六:

**城市规划管理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关于本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附件七:

**城市规划管理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关于本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件八:

**大学2008~2010年度资产负债表

附件九:

**大学关于**学生食堂可行性报告的请示(校基【2008】2号)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学生食堂可行性研究

1.2项目背景

**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涵盖理、工、医、文、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随着学校近年来的发展,目前的学生数量已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增长,根据学校的宿舍的调整计划,到2011年底,东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数将达到1万人,加上教职工和培训人员,就餐高峰人数将达到12000人,而东区到目前只有**食堂和**,常常人满为患,无法满足东区学生和职工的就餐需要。

原有**、**学生食堂建筑已经到达使用年限,多面墙体及屋架都处于危险状态,一些设备简陋,原有煤锅炉亦急待更换为燃烧天然气锅炉。

鉴于此,学校拟拆除现有**、**学生食堂,在原址上扩建三层食堂一座(含清真食堂),其中一二层作为学生就餐场地,三层作为食堂员工办公、管理之用,按6000人就餐需要,总用地面积11605m2,总建筑面积8900m2。

1.3项目建设单位情况简介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大学,法定代表人为**。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原有学生食堂已至使用年限,房屋安全性不能保障;同时还存在设备老旧等问题。

原有**、**学生食堂建筑已经到达使用年限,多面墙体及屋架都处于危险状态,一些设备简陋,原有煤锅炉亦急待更换为燃烧天然气锅炉。

(2)现有就餐面积不足。

东区现在有学生宿舍20栋,实际住宿的各类学生有8000多人,若全部住满,可入住学生近9000人,加上各类在校培训学习的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三个食堂的实际就餐人数日平均为9700人,高峰时超过12000人(特别是中餐)。

目前,该区域内食堂总面积为5328平方米,生均面积约0.64平方米,实际就餐人均面积只有0.549平方米,按标准化食堂的生均就餐面积不小于1.1平方米的标准,计划缺口为3783平方米,实际缺口为5762平方米。

(3)东区食堂设施落后,影响食堂服务质量的提高。

**食堂始建于1982年、***食堂始建于1985年,功能布局和基础条件与现行卫生规范相差甚远,且目前学校东区食堂伙食结构品种单一,与学校其他区域悬殊很大,而此区域主要住宿的是在校研究生,学生对此区域食堂的意见非常大。

因此,新建的**食堂既考虑了满足普通学生需求的大伙食堂,又考虑了东区少数民族学生的专用食堂,还考虑了满足不同口味、不同消费需求的学生需要而建的特色风味餐厅。

1.5报告编制的依据、原则及可行性研究范围

1.5.1报告编制的依据

1.5.1.1**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

1.5.1.2本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5.1.3本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设计条件

1.5.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5.1.5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

1.5.1.6类似工程项目及国家和地方相关费用标准。

1.5.2报告编制的原则

**学生食堂的建设本着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保证建筑结构和功能布局的前提下,尽量赋予食堂大楼以符合时代要求的面貌,在某些方面保持适度超前;在利用原有设备基础上,适当补充更新各项设备。

1.5.3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研究范围主要为**学生食堂的改扩建建设。

1.6项目概况

1.6.1建设地点

根据**大学学校总体建设规划,拟定原**学生食堂原址上新建新的**学生食堂,总面积约8900m2。

1.6.2建设规模

通过调查与论证,确定**学生食堂的建设面积为8900m2,其中一二层餐饮面积6600m2,三层管理用房2300m2,规划用地面积11605m2,建筑占地面积为3376m2。

投资估算总额为1980万元(不包括专用设备、二次精装修、空调)

1.6.3资金筹措

本工程所需建设资金拟通过下面方式筹措:

1.申请国拨资金1365万元;

2.其余615万元学校自筹。

1.6.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11605㎡建筑系数:

29%

总建筑面积:

8900㎡绿地率:

35.2%

总占地面积:

3376㎡容积率:

0.77

1.6.4结论及建议

为完善高校后勤保障和服务体系,改变目前的学校餐饮面积不足的困难局面,重建**学生食堂对进一步增强**大学学生餐饮服务能力,为学校的快速、稳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后勤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明确,资金来源有保障,建设条件具备。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建议教育部尽快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利学校尽快实施,促成项目的早日建成。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做好细致周密的部署,组织强有力的班子,保证高质量建设好本项目。

第二章项目法人介绍

2.1项目法人

2.1.1单位名称:

**大学

2.1.2单位住所:

**省****区**路1037号

2.1.3开办资金:

(人民币)15000万元

2.1.4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高等教育专业范围及教学研究范围包括: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史学、农学等11大门类,高等专科,本科,研究生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博士后培养,相关学科研究,专业培训与学术交流。

2.1.5举办单位:

教育部

2.1.6法定代表人

**

2.2项目承担单位

2.2.1项目建设承担单位

**大学基建管理处成立于2000年8月,其基本的部门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代表学校行使甲方职能);协助学校规划办公室制定好校园规划。

基建管理处下设处办公室、工程科和计划前期科。

 

*****

2.2.2项目建设负责人

项目建设负责人:

****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学校关于后勤建设的发展规划

3.1.1**大学关于后勤建设的基本定位

近几年,随着高校后勤事业迅速发展,**大学对后勤事业的重视与投入与日俱增,为建成现代化、高水平的后勤保障和服务体系,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改善膳食条件。

3.2学校食堂总面积无法满足基本就餐需要

**大学主校区现有各类在校注册学生约53000人,现有正式在册教职工约7800人,其他就餐人员约20000多人(离退休人员,家属、子女、在职学习人员、附中、附小学生及学校各单位的外聘人员约40000多人),合计在校内食堂就餐人数约为80000人。

扣除**、**食堂,校内现有学生食堂总面积为42853m2,详见附件三“全校餐饮在用面积统计表”,实际生均建筑面积为0.7m2。

在《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高等学校标准化食堂、标准化学生公寓、园林式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高校学校标准化食堂人均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1m2。

而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学校目前仅学生食堂面积的缺口约有23000m2。

这一基本设施条件的缺失,已成为当前影响学校食堂服务质量提高和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

3.3原有**学生食堂年代久远已成危房,目前已停止使用

原**学生食堂系五十年代初期建的砖混木结构建筑。

**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于2006年4月26日至5月5日对**学生食堂进行了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

鉴定结果如下:

该楼部分外墙开裂,裂缝未见贯穿,外墙裂缝7墙体开裂严重,此处墙体为危险点。

混凝土柱碳化深度平均值在5.5~15.0mm范围内,梁碳化深度平均值在20.0~35.0mm范围内;钢筋保护层厚度柱、梁分别为30mm、25mm,有一根梁的钢筋轻微锈蚀,其余构件钢筋基本无锈蚀;但由于混凝土碳化深度较大,已逐步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其耐久性能逐步降低。

该楼8榀屋架杆件、连接杆件严重劈裂,全部8榀屋架两端入墙处由于长期受雨水浸湿,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状态,部分屋架受雨水浸湿已受潮变腐;大多数檩条严重劈裂,靠近外墙檩条大多严重腐烂。

由于木结构开裂、受潮变腐,其承载力因受截面变化有较大程度的削弱。

由于该建筑设计资料不全,无施工资料,原有结构设计体系及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等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期间又历经多次翻修、改造,且使用年代久远,已超过设计年限,维修加固量较大,因此鉴定单位建议业主在条件许可时考虑拆除重建或维修加固后观察使用。

**学生食堂外墙多处裂缝,屋架存在危险点,已构成危险构件,因多面墙体和屋架都处于危险状态,对进餐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出于保证使用者的安全考虑,学校已于2006年10月关闭了**、**学生食堂。

3.4**学生食堂原有热源系统落后,设备改造势在必行

**学生食堂建于五十年代,原有食堂热源主要选用一台8t/h燃煤锅炉,供周边食堂,澡堂及开水房使用,因设备使用多年,设备磨损严重,检修工作量很大。

为了储存燃料和灰渣,需建立庞大的储煤场和储灰场,占用较多土地。

煤炭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多种污染物,如烟尘、SO2、NOx、CO2、CO、烃类、醛类、痕量金属、放射性物质,以及大量的灰渣,严重污染环境,而天然气是一种高热值的清洁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很少,基本上可视为洁净燃烧,SO2生成量极少,燃烧时NOx、CO2、CO等的生成量也比煤炭要少得多。

根据国家环保部门关于禁止和清查使用燃煤锅炉使用的要求,本次建设将一并改建为燃气锅炉。

相应建设方案设计按适应新的热源及燃烧系统要求设计。

综上所述,因东区学生食堂的面积严重不足、设备老化和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应该尽快建设**学生食堂。

本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

第四章项目建设用地、规模及建筑规划

4.1项目选址

根据**大学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大学东部原有“**学生食堂、**餐厅”为该项目的选址,详细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东面是超市、澡堂、锅炉房,南边是运动场,该项目是在原有食堂位置新建,不存在拆迁方面的问题,其土地利用性质和用途亦未改变,从总体上其布局与该校园内总体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相符,项目建成为周边学生提供方便的后勤服务,适合该项目的建设特点。

4.2建设的自然条件

4.2.1气象条件:

位于长江中游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且持续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6.8℃,极端高温41.3℃;冬季气温较低,极端低温-18.1℃。

年平均无霜期245d,年均降水量1220mm,年均雾日数28.3d,年均相对湿度约80%,全年主导风向东北,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向年平均风速2.7m/s。

4.2.2地质条件:

参照本场地周边教学楼地质勘察报告,本场地地质情况良好,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布为:

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④粘土;⑤强~中风化岩。

4.3建筑规模

经过多方论证,对拟新建学生食堂的建筑面积、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规划。

拟建的**学生食堂为三层框架式结构建筑(其中一、二层为学生食堂,三层均为员工宿舍,办公管理用房),总建筑面积为8900m2。

考虑到学校东、西两边学生和教工的分布情况,对于新建的**学生食堂,将主要以学生基本大伙食堂、清真食堂为主;其中清真食堂作为独立部分,以满足清真学生就餐要求,同时在新建的食堂内还将推出不同口味的地方饭菜以满足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饮食习惯的学生需要。

4.4建筑方案技术说明

4.4.1建筑方案

结构方案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85)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版;

其它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

1、总平面布置

**学生食堂四周均有环行消防通道,宽度满足消防车出入。

学生主入口设在西边。

南边和北面为次入口和疏散出口。

东面为厨房货物入口和食堂员工出入口。

主入口前设计有硬质铺地广场。

学生进餐出入口和员工住房出入口功能分工明确,便于管理。

2、功能及交通组织

底层平面为大餐厅和厨房操作间。

餐厅可容纳固定座位人数为772人,操作间满足饮食公司提供的工艺要求,设有值班室、更衣室、主食库、副食库、洗碗、消毒、大白案间及档口十二间。

底层餐厅主入口设在西边和两端转角处,便于来自三个方向学生进出。

西边两部大楼梯可直接进入二层餐厅,楼梯造型设计宽大醒目。

引导学生直接进入二层餐厅,与底层进餐学生互不干扰。

从大楼梯的休息平台处可进入员工宿舍。

员工宿舍出入与餐厅隔离,便于管理。

非进餐时间可将餐厅大门关闭。

底层和二层平面共设有五部疏散楼梯,两个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500平方米。

任何一点至疏散楼梯的距离小于等于30米,在餐厅右上角局部设有特级复合防火卷帘,用于划分防火分区。

疏散楼梯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食堂卫生间设在东南角和东北角。

距离餐厅较远,与厨房隔离。

避免视线不雅。

二层平面为普通食堂,餐厅可容纳固定座位人数为856人。

厨房设有三套粗加工、精加工、荤食加工、出售间,还设计有办公室、值班室、洗碗、消毒、餐具库、副食库、饮料库等等。

三层平面设有员工宿舍46间,可共368人入住。

员工宿舍均为南北向,均有直接采光通风。

日照间距符合规范规定。

员工宿舍分区设置,男员工集中在北边,女员工分区在南边。

两边均设有卫生间、淋浴间。

三层平面还设有员工活动室、图书室,丰富后勤员工的业余生活。

方案设计以人为本,尽可能的多考虑员工的生活需要。

该层还设有值班室和管理用房。

3、建筑造型

**大学整个校区的建筑都是现代风格。

**学生食堂东面超市,为一层建筑,长远看可能会被拆掉重建,因此食堂采用现代风格。

该建筑西立面、南立面、北立面均为主要立面;西立面从建筑轮廓线看,偏长、偏矮。

构图时利用楼梯间高起,打破低矮的视觉效果。

楼梯间的造型设计,既是造型需要,也是功能需要。

该食堂一二层采用商用空调(天井式布局方式),必须要有两处集中放置主机的空间。

两楼梯格栅处就是放置主机的地方,以免外墙上到处悬挂空调主机,影响建筑物美观。

西立面,三层由于是员工宿舍,所以设计尽量避免开大窗,以防西晒。

三层的实墙面与底层、二层的外廊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

转角处高大的雨蓬大立柱延长了南立面、北立面的视觉效果,使南立面、北立面看上去也是主要立面。

南立面利于楼梯间设计了大片实墙,与竖向玻璃幕墙形成虚实对比。

整体立面设计简洁,比例适当、现代、雕塑感强。

建筑物外墙采用藕灰色色调,与**大学建筑物主色调相协调。

4.4.2结构方案

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楼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肋梁楼盖。

本工程位于6度抗震设防区,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因无地质勘察报告,参考临近建筑物地址勘察资料,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或人工挖孔扩底墩基础。

外墙体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体,饰面面砖,主体屋面防水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屋面保温用挤塑性聚苯乙烯板,外墙采用彩色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和平板玻璃窗,外门采用铝合金钢化玻璃门,内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饰面采用涂料面层,楼地面采用地砖铺面层,内门采用夹板门。

结构体系及材料、施工工艺均较为成熟,可有效降低建筑结构的成本及日常维护费用,确保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结构耐久性能满足规定要求。

4.4.3给排水方案

1、给排水设计方案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2、给水系统

校区给水管网接口点的压力按0.25Mpa计。

给水拟从校区管网引入两条给水管进入建筑,并和校区管网形成环网,校区内给水管为低区生活给水、室外消防水共用管路,其管径应按生活用水及室外消防用水流量之和进行计算。

建筑生活给水全部由校区管网直接供水。

总生活用水量

 Qd总=(360+73.60)×1.15=500T/d

序号

用水类别

数量

用水量

标准

最高日用水量(m3/d)

用水时间(h)

小时变化系数Kh

最大时用水量(m3/h)

备注

1

就餐

6000人

75(三餐)

450

16

1.5

42.1875

2

员工宿舍

368

150

55.2

24

3.0

6.9

3

绿化浇洒

约3000m2

2L/m2次

6

3

1

2

4

未预见水量

按总用水量的10%计

51.12

5.10

5

总计

562.32

56.20

消防用水

消防用水量

火灾延续时间

一次消防用水量

6

室内消火栓

15L/s

2小时

108m3

7

室外消火栓

25L/s

2小时

180m3

8

一次消防总用水量

288m3

室外埋地给水管采用钢丝缠绕网骨架聚氯乙烯复合管,电热熔连接;室内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接或法兰连接;

3、排水系统

污、废水排水

建筑室内排水采用污、废分流,排入室外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室外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食堂生活污水经隔油池隔油处理再经户外三格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系统。

卫生洁具选用节水型。

本工程为公共建筑,污、废水最大日排水量为505.2T/d。

雨水设计重现期为P=1,雨水收集后排入小区雨水管网,最终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内。

q=155x0.65x7.28=733.46L/s·ha。

4、热水系统

热源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校区蒸汽锅炉蒸汽经换热作为辅助热源提供热水,厨房操作间供应热水,热水温度50oC,热水管材为铜管,供水采用与冷水系统同程方式,上行下给式,屋顶设冷热水箱。

序号

用水类别

数量

用水量标准

最高时用水量(m3/d)

备注

1

就餐

6000人

15L

90

2

淋浴

60人

40L

2.4

3

员工宿舍

368人

80L

29.44

4

总计

121.84

Qh=∑qh(tr-tl)ρrnobc

=250(60-10)x1x20x1x4.187+400(60-10)x1x12x1x4.187+300(60-10)x1x24x1x4.187=1046750+1004880+1507320=3558950kJ/h

5、煤气系统

建筑内部需使用天然气,加设煤气表计量。

室内气管道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室外气管道由**煤气公司负责设计。

6、消防系统

消防给水采用校区管网直接供应。

建筑内无送回风管道。

室外消防系统采用低压制,设计流量为25L/s,室外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并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并距水泵接合器15~40m。

单体楼内设置消火栓系统,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火灾延续时间2h。

室内消防水量及水压均由水泵房内的消防水泵及消防水池保证,消防初期用水由高层屋顶上9T的消防水箱保证。

建筑内部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设置有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建筑内部室内消防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丝接或卡箍连接;

7、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称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消防部分

1

消防水泵接合器(地上式)SQ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