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842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广东各市模拟化学实验与实验探文档格式.docx

已知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

(1)装置Ⅱ的试管中不装任何试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浸泡在5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Ⅲ和装置Ⅳ的作用是探究本实验气体产物成分。

请完成实验设计,填写检验试剂、预期现象与结论。

限选试剂:

L-1H2SO4、6mol·

L-1NaOH、0.5mol·

L-1BaCl2、0.5mol·

L-1Ba(NO3)2、0.01mol·

L-1酸性KMnO4溶液、0.01mol·

L-1溴水。

检验试剂

装置Ⅲ的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SO3。

装置Ⅳ的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Ⅴ的作用是防止尾气污染环境,烧杯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33.(16分)

(1)防止溶液倒吸入装置Ⅰ(2分)防止SO3液化或凝固(2分)

(2)(10分)

装置Ⅲ的试管中装有BaCl2溶液。

装置Ⅳ的试管中装有酸性KMnO4溶液。

若溶液紫色褪去,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SO2;

若溶液紫色无明显变化,证明气体产物中不含SO2;

或:

装置Ⅳ的试管中装有溴水。

若溴水橙色褪去,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SO2;

若溴水橙色无明显变化,证明气体产物中不含SO2;

(3)NaOH溶液(2分)

(佛山一模)33.(16分)纯碱、烧碱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烧碱

溶液发生了反应:

将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此时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若其它操作不变,将A与C连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向100mL2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一定量的白色固体。

试设计实验确认该白色固体的成分。

①提出合理假设。

NaOH和Na2CO3;

假设2:

只有Na2CO3;

只有NaHCO3;

假设4:

____________。

②基于假设1,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证明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

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及仪器:

1moL·

L-1HCl溶液、1mol·

L-1MgCl2溶液、0.5moL·

L-1BaCl2溶液、1mol·

L-1Ba(OH)2溶液、甲基橙试液、酚酞试液、试管、过滤装置。

(步骤可不填满也可增加)

33.(16分)

(1)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2分)

2OH–+CO2=CO32–+H2O(或OH–+CO2=HCO3–)(2分)

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2分)

(2)Na2CO3和NaHCO3(2分)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足量0.5moL·

L-1BaCl2溶液(2分)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2分)

过滤,取2mL滤液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2分)

溶液变红色,说明固体中含有NaOH(2分)

(佛山二模)33.(16分)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

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溜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

方法二:

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Na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I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3)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6分)

方法一:

(1)稀H2SO4、铁屑(2分)

(2)煮沸(2分)

(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3分)

(1)稀H2SO4、铁屑(3分)

(2)NaOH溶液(2分)

(3)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I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4分)

(肇庆一模)33.(16分)某同学为了验证Fe3+是否能氧化H2SO3生成了SO42–,他用50mL0.1mol/LFeCl3溶液吸收制取SO2气体的尾气后,进行以下实验:

(1)检验吸收液中的SO42–:

,证明Fe3+能够把H2SO3氧化成SO42–。

(2)请配平并完成上述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

2FeCl3+SO2+==+H2SO4+,反应中的氧化产物是(写化学式)。

(3)吸收液中除了含有H+、Cl–、SO42–以外,对其它成份(Fe3+、Fe2+、H2SO3)的可能组合进行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

溶液中存在Fe3+、Fe2+;

溶液中存在

②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

试管、滴管、0.1moL

L-1KMnO4、0.1moL

L-1KSCN溶液、品红稀溶液。

用试管取样品溶液2~3mL,再用滴管取

若出现血红色,则假设1成立;

若未出现血红色,则假设1不成立(或假设2成立)

33.(16分)

(1)(4分)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1分),先滴入足量的稀盐酸(1分),再滴入氯化钡溶液(1分),如果有白色沉淀(1分)

(2)(5分)2H2O(1分)2FeCl2(1分)2HCl(1分)H2SO4(2分)

(3)(7分)①Fe2+、H2SO3(2分)②

步聚1:

0.1mol/LKSN溶液向试管中滴入1~2滴(1分)

另取3~3mL样品溶液于试管中(1分),滴入1~2mL品红稀溶液(1分)

若品红溶液红色褪色,则假设2成立(1分);

若品红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不成立(或假设1成立。

1分)

 

[说明:

(1)验证“假设2”不能使用KMnO4溶液,因它可以同时氧化Fe2+和H2SO3;

(2)由于用FeCl3溶液吸收制取SO2气体,Fe3+可以氧化H2SO3,故Fe3+与H2SO3不能共存,溶液中有H2SO3就一定有Fe2+。

所以用品红验证了H2SO3的存在就不必再验证Fe2+。

]

(肇庆二模)33.(16分)下面是某同学检验海水中溴离子的实验,请你参与他的探究:

(1)由于溴离子在海水中浓度很低(0.067g/L),要先取海水样品(设取70mL)进行浓缩,浓缩时下面的仪器是不需要的(填编号):

A.玻璃棒B.三脚架C.酒精灯D.蒸发皿E.100mL烧杯

(2)取浓缩后的海水(假设剩余10mL左右)进行氧化和萃取。

①下列试剂都可以氧化浓缩后海水中的溴离子,实验中最好选(填编号):

A.氯水B.双氧水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②加入一定量氧化剂后,对氧化后的溶液进行假设和实验:

溶液中全部为Br-;

溶液全部为Br2

溶液中。

③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请在表中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以不填满)。

10mL量筒、小烧杯、试管、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无水乙醇、裂化汽油、苯、0.10mol/LAgNO3、0.10mol/LHNO3

用量筒取样品溶液6mL于试管中,再取

若上层有机层出现橙色或橙红色,则假设2或假设3成立;

将上述液体倒入

33.(16分)

(1)DE(或D与E其中1个都给2分。

因为一般蒸发皿最多可装70mL,有老师提出可以分次蒸发)

(2)①B(2分)②同时含有Br2和Br-(2分,错一个0分)

③(10分)

足量(过量)苯加入试管中(1分),充分振荡(1分),静置(1分)。

若上层有机层仍然为无色(或未出现橙红色),则假设2、3不成立(或:

可能假设1成立,1分)。

分液漏斗中静置(1分),分层后放2~3mL下层溶液于另一试管中(1分),用胶头滴管滴加2~3滴0.10mol/LAgNO3于该试管中(1分)、再滴入2~3滴0.10mol/LHNO3(1分)

若出现浅黄色沉淀,则假设1或3成立(1分);

若没有浅黄色沉淀,则假设1、3不成立(1分)。

(说明:

在含Br2的溶液中加AgNO3溶液,也会有AgBr沉淀,因为Br2+H2O

HBr+HBrO)

方案二:

[因为海水中Cl-浓度比Br-浓度大,步骤2加入AgNO3溶液AgCl干扰,可能不容易看到浅黄色。

有可能学生在限选试剂外的第

(2)问中选H2O2来氧化后再萃取。

这种情况有教师建议也给分]

足量(过量)苯加入试管中(1分,或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1分),静置(1分)。

分液漏斗中静置(1分),分层后放2~3mL下层溶液于另一试管中(1分),加入适量H2O2(1分)、再滴入一定量的苯(1分)

若苯层出现橙红色,则假设1或3成立(1分);

若苯层没有出现橙红色,则假设1、3不成立(1分)。

(汕头一模)33.(16分)某同学利用铁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固体溶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试剂1的化学式是;

加入试剂1后呈红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某一同学在实验中由于加入了过量新制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深红色褪去,为了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另有四位同学进行了下表的猜想,你认为丁同学的猜想会是什么?

编号

猜想

溶液中的+3价Fe又被还原为+2价Fe

溶液中的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

新制的氯水具有漂白性,将该溶液漂白

为验证乙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请你根据结论完成下表的实验设计方案。

(可选用试剂:

浓硫酸、1.0mol·

L-1HNO3、1.0mol·

L-1盐酸、1.0mol·

L-1NaOH、0.1mol·

L-1FeCl3、0.1mol·

L-1CuSO4、20%KSCN、蒸馏水)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说明乙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

(1)Fe3O4+8HCl==2FeCl3+FeCl2+4H2O(3分)

(2)KSCN(2分),Fe3++3SCN-===Fe(SCN)3(2分,其它式子合理均可得分)

只答对其中一方面均可得分

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20%KSCN溶液(3分)

溶液变红色(2分)

或取少量褪色后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0.1mol·

L-1FeCl3溶液

溶液不变红色

(3)2Fe2++Cl2=2Fe3++2Cl-(2分)

(4)丁的猜想是:

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2分)

(汕头二模)33.(16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实验时把SO2通入装有BaCl2溶液的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浑浊物。

(1)实验小组的同学查阅了工具书上的相关数据,经过计算推导得出:

即使把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也不可能生成BaSO3,故白色浑浊物只能是BaSO4。

你认为所查阅的数据为:

SO2饱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SO2的溶解度以及。

(2)小组同学对白色浑浊物成分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各种合理的假设,并分别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如下:

假设

实验验证方法及现象

假设1

白色浑浊物是BaSO3。

假设2

白色浑浊物是BaSO4,造成原因是

把BaCl2溶液煮沸,冷却后滴加苯液封,再通入SO2。

出现轻微浑浊。

假设3

反应开始前,先向制取SO2的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2,再把产生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

不出现浑浊。

请把上表填充完全。

(3)写出在验证假设2的实验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请你再提供一种假设。

白色浑浊物是BaSO4,造成原因是。

33.(16分)⑴(3分)BaSO3的溶度积或BaSO3的溶解度

⑵(6分)

在白色浑浊物中加入过量盐酸,变澄清(2分)

BaCl2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2分)

SO2中混有空气,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2分)

⑶(4分)2SO2+O2+2H2O=2H2SO4或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2分);

H2SO4+BaCl2=BaSO4↓+2HCl(2分)(三种答对两即可)

⑷(3分)BaCl2溶液中混有Ba(OH)2或含有Ba(NO)3、HNO3、H2O2、Fe3+等均可。

(江门二模)33.(16分)今年1月12日,广东91市县挂寒冷预警,京珠北路段要撒融雪剂,预防路面结冰。

某融雪剂可能是由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铜、醋酸钾中的两种物质组成。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其组成,取少量的融雪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将融雪剂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

(1)提出假设

融雪剂成分为氯化钙、醋酸钾;

融雪剂成分为;

融雪剂成分为。

(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1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填写下面表格。

2mol·

L-1HNO3、0.01mol·

L-1KSCN、0.1mol·

L-1NaHCO3、0.5mol·

L-1Na2CO3、澄清石灰水、品红试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蒸馏水。

预期现象与结论

有关反应离子方程式

从小烧杯中取少量融雪剂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

33.(16分)

(1)假设2:

氯化钠、氯化钙假设3:

氯化钠、醋酸钾

(各3分,共6分,不分顺序,合理即给分)

(2)(10分,不分顺序,合理即给分)

向A试管中滴加入少量0.5mol·

L-1Na2CO3溶液(2分,试剂用量、名称各1分)

若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含有氯化钙。

(1分)

Ca2++CO32-=CaCO3↓

(2分,化学式错漏0分,漏↓扣1分)

向B试管中滴加入1-2滴酚酞试液(2分,试剂用量、名称各1分)

或向B试管中滴加入1-2滴石蕊试液

若溶液呈浅红色,

说明含有醋酸钾。

若溶液呈蓝色,

CH3COO-+H2O

CH3COOH+OH-

(2分,化学式错漏0分,可逆符号错扣1分)

(潮州二模)33.(16分)纯碱、烧碱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利用右下图所示装置可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发生了反应:

将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此时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向100mL2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结晶,得到少量的白色固体。

该白色固体为NaOH和Na2CO3;

该白色固体为只有Na2CO3;

该白色固体为只有NaHCO3;

该白色固体为____________。

1moL·

L–1HCl溶液、1mol·

L–1MgCl2溶液、0.5moL·

L–1BaCl2溶液、1mol·

L–1Ba(OH)2溶液、甲基橙试液、酚酞试液、试管、胶头滴管、过滤装置。

(1)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或:

水倒吸进入烧瓶)(2分)

2OH–+CO2=CO32–+H2O(或OH–+CO2=HCO3–)(3分)

(2)Na2CO3和NaHCO3(3分)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0.5moL·

L–1BaCl2溶液至过量(2分)

过滤,取少量滤液(或:

静置,用胶头滴管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2分)

(揭阳一模)30.(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

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

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装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假设1:

白色物质是Na2O。

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

(请你写出)。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的白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为Na2O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此处不要求填写)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

(1)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2)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成立。

你的理由是。

(3)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

你是否同意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由:

30.(16分)

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2分)

(1)Na2CO2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2分)

(2)假设2(2分);

点燃

方案2①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是CaCO3,所以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有Na2CO3存在;

方案2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没有Na2O存在(4分)

(3)4Na+3CO2====2Na2CO3+C(3分)

(4)不同意,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3分)(其他合理解释也给分)

(揭阳二模)33.(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次氯酸钠溶液的性质时发现:

往过量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NaClO溶液,并加入适量硫酸,溶液立即变黄。

请你协助他们完成该反应还原产物的探究。

(1)甲同学推测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Cl2;

乙同学推测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2)你认为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请用简要的文字或离子方程式说明理由。

根据乙同学的推测,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

要求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以不填满):

(1)Cl-(2分)

(2)不正确(2分)因为FeSO4过量,反应中有剩余,而Cl2与Fe2+不能共存,因此还原产物不可能为Cl2(或2Fe2++Cl2=2Cl-+2Fe3+)(2分)。

2Fe2++ClO-+2H+=2Fe3++Cl-+H2O(3分)

(3)(7分)

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A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静置。

(2分)

有白色沉淀生成(1分)

取试管A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几滴稀HNO3和几滴AgNO3溶液。

(2分)

若有白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