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530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docx

924周末导学单学生版

江苏海门中学证大校区高一语文第四周周末导学单

班级:

________姓名:

_________学号:

_____

一、周知识概要

1.字音

廿()黏()合什()刹()海酥()骨静谧()搭讪()熠熠()闪光墟()场悠邈()田塍()褪色()魂牵梦萦()发轫()桑梓()三匝()侘傺()()蕞()尔迁徙()唏嘘()()安土重()迁扉()页抛锚()按捺()铩()羽而归打夯()酒阑灯炧()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当年广药队具备了冲超实力,不过因为内部种种关系没能理清,最终功败垂成,建业队和绿城队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B.继去年年底拍摄古装喜剧《十全九美》铩羽而归之后,尝到甜头的李湘和导演王岳伦继续投资制作了第二部电影《熊猫大侠》。

C.民间要求医疗改革的呼声不绝如缕,可是国家的医改方案总是“难产”,专家称这主要归因于权力和财力之争,各方利益难以均衡。

D.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3.选出下列各局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2月3日凌晨零点发生的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火灾事故的原因,是由燃放烟花引发外墙可燃物燃烧引起的,两名嫌疑人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B.国务院成渝经济区规划出台后,成都和重庆的绝大部分二级城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产业布局、升级方面,其资源分配将更合理。

C.社科院今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变为减速阶段。

D.虽然史铁生已经离我们而去,如今的地毯早已经修整,再不是他笔下的那个地坛了,但这些都不要紧,地坛早已成了读者心灵家园的代名词。

二、典题变式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使心脑血管病人顺利_______春节这个特殊的时期,南京康复医院的内科专家们给心脑血管病人总结了过春节需“四防”。

②每当高考临近,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开始紧张________起来。

③没有高潮的电影,就像缺乏激情的婚姻一样________。

A.渡过焦躁淡而无味

B.度过焦虑淡而无味

C.度过焦虑索然无味

D.渡过焦躁索然无味

2.判断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正确

①安适想北平,更想北平的匀调、宁静和安适,更想北平让人自由喘气,为人解乏、使人快乐的氛围。

()

陶渊明放弃了高官厚禄,在桃花源中过着安适的日子,怡然自得。

()

②功败垂成2011赛季的热火队比赛一直是跌宕起伏,有时是大胜告捷,有时是功败垂成,有时却是大败而终。

()

尽管深圳队对泰达队的防守已经做到很好,但比赛最后时刻还是在泰达队机敏的端射下功败垂成。

()

③休戚相关我们的党和军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

由于实行阶梯电价一事与亿万群众休戚相关,此事自然也引起全市市民的关注。

()

三、错题重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焦躁盘缠钟磬涌挤不堪

B.抛锚震憾简陋罄竹难书

C.朦胧篇幅戈壁索然无味

D.劳顿宏大掂念如痴如醉

2.《想北平》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相似的句子。

例句:

我是一条漂泊他乡的船,家是我宁静的港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槁暴(pù)慰藉(jí)真知灼见(zhuó)蓬勃

B.炽热(zhì)狭隘(ài)丰富多彩共振

C.符箓(lù)麻痹(bì)文采斐然闲暇

D.谚语(yàn)戕害(qiānɡ)金石可镂(lòu)饴笑大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荟萃铮友唇枪舌剑感恩戴德

B.表帅编辑食不果腹负屈含冤

C.脉搏蜜饯背信弃义死心塌地

D.惊蛰服帖风生鹤唳名门望族

3.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洪亮)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B.而闻者彰(清楚)或师焉,或不焉(或者)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假舟楫者(借助)

D.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跟)君子不齿(提及)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南沙,山水相接,气象万千,既有浩瀚的零丁洋、狮子洋,又有精致的小桥流水人家。

B.河南的刘倩同学给校园话题来信,说自己的父母天天把别的孩子挂在嘴边,就是视而不见自己的优点。

C.学生不要盲目做题,一定要先领会“学法”,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D.房价一天天地膨胀再膨胀,真正想买房居住的人只能望洋兴叹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蒋副总工程师在参加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时表示,中国的智能电网和国外的完全不一样,主要原因是由中国的自然环境因素所造成的。

B.尽管中国猪肉的生产已经完全实现自给,但每年仍需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大主要猪肉出口国进口数量可观的猪肉。

C.江苏盐城市长李强强调,“十二五”时期,盐城要坚持把城市化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乡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推动城乡共同发展。

D.淘汰赛遭遇劲旅韩国队,队员是否在赛前就产生了悲观情绪,不抱任何希望了呢?

面对这个质疑,主教练给出了否定回答。

6.语言运用:

仿照画线的句子,再选择两个意象写两个句子,揭示生活的内涵。

(6分)

生活是什么?

有人说:

生活如同一片神奇的大海——倾听,骇浪惊涛;正视,浪静风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积累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里有句话说: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B.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C.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

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D.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E.在元春省亲的宴会上,宝钗建议宝玉把“绿玉”改成“绿蜡”。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贾元春是荣府的大小姐,因为德才兼备,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B.秦可卿死后,她的丫鬟名宝珠者,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

贾珍以孙女之礼殓殡。

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D.秦氏死前给凤姐托梦。

凤姐心中似戳了一刀。

宝玉听说秦氏死了吓了一身冷汗。

E.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3.宝黛初会时,宝玉摔玉的原因是什么?

表明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知预习

《江南的冬景》

1.作者描写了那几幅画面?

这些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1.结合全文,我们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法结构成分分析

(一)主语

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范围、时间、处所等。

例如:

A他吃了西瓜。

(施事)

B西瓜被他吃掉了。

(受事)

(二)谓语

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例如:

A会议开始了(动词作谓语)

B主席作报告(动宾结构作谓语)

(三)宾语

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或事件的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

宾语与动词性成分相对待。

从语义上看,,宾语可以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处所、,结果等。

例如:

A他读英语。

(受事)B我家里来了客人。

(施事)C他写毛笔。

(工具)D我住四楼。

(处所)E,发明计算机。

(结果)

(四)补语

补语是谓词性词语后边起补述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样/多久”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常常由“得”引出。

结果补语还有可能式,其肯定式为:

动词+得+补语,否定式为:

动词+不+补语。

其中的“得”和“不”表示有没有能力实现动作的结果。

例如:

听得清楚 听不清楚 喝得醉 喝不醉

写得完 写不完 看得懂 看不懂

(五)定语

定语是体词性偏正结构中的偏项(也叫修饰语),常带“的”,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思。

与定语相对的成分叫中心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

A.(暖和)的阳光照着(平静)的湖水。

(形容词作定语)

  B.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数量词作定语)

  C.(今天)的报纸看过吗?

(名词作定语)

  D.(我们)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代词作定语)

(六)状语

状语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

状语的书面标志——“地”

例句:

(括号内为状语)

A.他[已经]走了B.咱们[北京]见C.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例如《左传•鞌之战》:

“从左右,皆肘之。

”句中的“肘”是胳膊肘,名词,这里却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带宾语“之”,是“用肘撞”的意思。

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是针对实词而言。

古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以活用为其他词类。

一般常见的活用类型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下面就针对这几种类型中常见的活用现象,做简要的讲解与梳理。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A.由于名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当名词在句中带宾语时,就活用为动词。

如: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蹄”本为名词,蹄子,但在这个句中带了宾语“之”,“蹄”就动词化了,可译为“用蹄子踢”。

再如: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孔雀东南飞(并序)》)“槌”本为棒槌,名词,此处带了宾语“床”,就动词化了,整句话可译为“捶着床勃然大怒”。

B.由于名词不能受副词修饰,动词则可以受副词修饰,所以当名词受副词修饰,而又找不到另外的动词时,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特别是否定副词“不”后面的动词全都变为动词。

副词+名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它一般不能修饰、限制名词。

如果名词用在副词之后,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如: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王”在这里受副词“不”的修饰,活用为动词,译为“称王”。

C.两个名词相连,如果不是并列、偏正关系,它们的前面又没有动词时,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名词。

如: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和“秦军氾南”是两个主谓短语,而在主谓短语里,两个名词相连,后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此处的“军”当译为动词“驻军、驻扎”。

D.同一名词迭用,它们前面又无其他动词时,其中一个用作动词。

如:

“单于使使晓武。

”(《苏武传》)前一个“使”作动词,译为“派遣”,后一个是名词“使者”。

E.由于连词“而”一般不能连接名词(主要是连接动词、形容词),所以,当名词前面或后面有“而”字连接,又带有动作或变化的意义时,就活用为动词。

如: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伶官传序》)此句中的“前”即活用为动词。

F.能愿动词+名词。

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如“能、会、应、肯、要、愿、须”等。

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之后,当活用作动词来讲,义为"游泳"。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

沛公欲王关中。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G.助词"所"+名词。

我们知道"所"加上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

"所"后加上名词,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了。

如: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记王忠肃公翱事》)"货"原来是名词,义为"财物",用在"所"字后,活用作动词,义为"买",前后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

这种名词活用的情况比较少见。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H.名词+代词"之"。

"之"作代词,大多作宾语(有时作兼语,但不作主语),名词带了宾语"之",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

如: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之"指代"五人之头","函"的原义为"匣子",用在代词"之"之前,活用作动词,义为"用匣子装"。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I.名词+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充当补语,说明动作的处所、时间。

名词加上作补语的介词短语,就要活用作动词。

如: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名词"舍"后面带有作补语的介词短语"于其址","舍"就要活用作动词,义为"筑舍定居、居住"。

有时介词"于"省略。

如: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军"后省略介词"于","(于)霸上"构成介词短语,作"军"的补语,"军"活用作动词,义为"驻军、驻扎"。

2.名词作状语。

A.由于名词一般不能修饰动词作状语,所以当名词直接置于动词之前,且在意义上不能认为是主语时,一般活用作状语。

如: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此句中的“雾”和“星”可分别译为“像雾一样”“像繁星一样”,充当“列”和“驰”的状语。

B.由于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动词,所以当名词直接置于动词之前,且在意义上不能认为是主语时,一般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所用的工具以及对人的态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如: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此句中的“内”作状语,译为“在国内”,表处所。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成为(或产生)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译为“使……”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课文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3、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吕氏春秋•上德》)

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5、舍相如广成传舍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

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

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

 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

活用二:

名词的使动用法。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A.不做宾语前置和取消主谓独立性的结构助词的“之”字后的动词,活用为名词,充当宾语。

如: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秋水》)此处的“闻”,本为动词,这里作名词,译为“见闻”。

B.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如果没有名词、代词,这个词往往活用为名词,充当宾语。

如: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流”字用为名词,意为“水流”。

2.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动词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人或物)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动词后面的宾语(人或物)发出的,其结构形式是:

“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译成现代汉语,在主语后面都要用“使”“让”“把”或意义相应的词。

如:

“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动词的为动用法

1、等死,死国可乎                 (课文《陈涉世家》出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伏清白以死直兮                 (课文战国•屈原《离骚》)

3、夫人将启之                     (《左传•隐公元年》)

4、巳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课文《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从以上下划线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动词,并且它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虽然如此,它也会活用,这一点和名词不一样。

这种活用,变为“为宾语怎样”,成了动词的为动用法。

概言之,动词处在它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也会活用。

活用二:

动词的为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即形容词放在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包括介词的宾语)。

A.在及物动词(或介词)的后面,如果只有形容词而没有名词,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作名词,充当宾语。

如: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氓》)此句中的“贫”字,本为形容词,这里作名词,意指“生活贫困”。

B.形容词处于主语的位置上,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作主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这里的“圣”与“愚”都处于主语的位置,作名词,可译为“圣人”“愚人”。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A.代词前边的形容词,一般都活用为动词。

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齐桓晋文之事》)第一个“老”用在代词“吾”之前,作动词,意为“尊敬”。

B.名词前面的形容词,如果不起修饰作用时,便转化为动词。

如: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赤壁赋》)“襟”为衣襟,名词,“正”置于“襟”之前,用作动词,意为“整饬”。

四、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

动词一般不用意动。

用如意动的词可译为“以……为……”、“认为……是……”或“把……当做……”等等。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的主观上认为(以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是什么样子,其基本结构形式是“以……为”,含有“认为它怎样”或“将它看成什么”的意思。

如: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名词“侣”和“友”在此句中均为意动用法,可分别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

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该句中形容词的“美”即为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美”。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第一册《勾践灭吴》)服,使……臣服。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第四册《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

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第二册《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第一册《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第二册《过秦论》)弱,使……削弱。

【小试身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和其他三项不同是一项()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四美具,二难并。

D.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请选出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的一组()

A.惠等哭,舆归营。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3.请选出和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例: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D.物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命题作文审题

审读题目,就是判断题目属于哪种类型,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