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663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

23鸟的天堂(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教师口述:

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硕大的榕树,纷飞的众鸟,迷人的风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师生交流:

1.看图交流:

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上的景物。

2.教师小结:

同学们,小鸟天堂在广东行新会县城南郊7公里的天马河中。

它四面环水,为椭圆形。

面积约18亩左右。

岛上长着历五百春秋,盘根错节的古榕。

在枝繁叶茂,碧绿婆娑的古榕冠部,栖息着数以千计的鸳鸯、八哥、斑鸠、绣眼等十多种鸟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

前者朝出夕归,后者夜作昼息。

每当晨光熹微或暮色苍茫之际,群鸟比翼展翅,上下翻飞,盘旋起舞,嘎嘎而鸣,蔚为奇观。

游人盛称此乃飞禽之王国,小鸟之天堂,南国之奇观。

3.展示资料:

小鸟天堂原名“雀墩”。

小鸟天堂是怎样来的呢?

相传在明朝景泰2年(公元1451年),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生产的发展,当地村民为了解决吃水难和村前连年受旱“望天田”,故在村前开挖了一条大河。

后来,因连年灾荒和瘟疫,村民们挣扎于饥寒之间,一些迷信风水的人说,这条河把全村的丁财都冲跑了,应建塔以镇之。

于是,在景泰末年(公元1457年),由村民集资,河口处建了一座“定宝塔”。

但是,建塔后两年,村民的困境毫无解脱。

这时,卜算者又说,要保丁生财,非要在河中垒一个“罗星凸”不可。

于是在乡绅的筹划下,由村民凑钱买了两艘木船,将土石盛于船舱,把驶至河中,然后将船凿沉于河底,再在沉船上面填土,使之垒成一个土堆,这就形成了“罗星凸”。

而在当时填土的过程中,村民用小艇把泥土运到土堆时,因水流湍急,小艇不易固定,有一村民在村边一棵榕树上砍下一枝,插在土堆中,作为系绑运泥小艇的木桩。

后来,这枝榕树木桩就在土堆上。

次年,榕树木桩竟在那肥沃的土堆中生根发叶,青翠异常。

村民就把它当成“风水树”悉心保护。

还定下民约,凡经过“罗星凸”的农艇,要向凸上投土。

年复一年,“罗星凸”的面积不断扩大,凸上那棵榕树,也从小树生长成为婆娑成荫的大树,由于环境幽静,鱼虫虾蟹丰富,觅食容易,于是,各种鸟类便在树冠上建巢安居,繁衍后代,“罗星凸”也就变成了“雀墩”。

该村的百姓,出于爱鸟之心,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在“雀墩”半径3公里内,不许射猎飞鸟。

从而为鸟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今天,“雀墩”的面积已达到18亩,栖息在“雀墩”上的鸟数以万计达10多种,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赏览小鸟天堂,1983年秋,县政府拨出专款,在“天堂”的南面建了一座观鸟台。

它四面留空,北面可瞰“天堂”的鸟儿栖息飞翔,东、南、西三面可观赏附近的田园景色和波光塔影。

1997年,市政府为保护这一堪称“南国奇观”的旅游资源,专门制定了《新会市保护小鸟天堂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将该市行政区划为禁猎区,在禁猎区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搜捕、销售和其它妨碍小鸟天堂主要鸟类生息繁衍和活动。

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资金在小鸟天堂北面开挖了一条长280米、宽30米的人工河,并利用人工河和原有的旧河围成一个面积约20亩的新小岛,在岛上种满榕树和竹子。

此举不仅为小鸟天堂增添了景观,而且大大扩阔了小鸟生息繁衍的空间。

此外,市人武部积极支持该市发展旅游事业,向小鸟天堂捐赠了两艘15马力的游艇,方便游人环岛观鸟,使观鸟者乐而忘返。

导入课题:

1993年,一个年轻作家来这里游览,开始是失望,后来是惊喜,当许许多多白鹭、灰鹭、画眉在这片榕树林上空欢腾时,他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

再后来,当年这个年轻作家巴金最终成了举国闻名的文学大师,他的这篇散文也被选进了小学课本,一代又一代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了这篇课文。

从此,也永远在记忆里保存了这片神奇的绿洲,还有那数不清楚的小鸟。

(板书课题:

23.鸟的天堂)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设计理念:

借助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鸟的天堂,激发了学生为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而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简介作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

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

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船桨树桩应接不暇

(重点指导生字“桨、桩”是后鼻音。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

划(huàhuá)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huá用桨拨水使船行动,如划水、划船、划艇;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如划算;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如划一道口子。

huà分开,如划界、划分、划时代意义。

设计,如计划、筹划、策划、出谋划策。

②练读一读。

我和爸爸计划(huà)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湖里划(huá)船。

(3)学习多音字:

数(shùshǔshuò)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shù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如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几,几个,如数人、数日;技艺,学术,如“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命运,天命,如天数、气数。

shǔ一个一个地计算,如不可胜数、数九;比较起来突出,如数得着;责备,列举过错,如数落;谈论,述说,如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屡次,如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②练读一读。

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经数(shuò)见不鲜了。

(5)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陆续不忍舍弃或离开。

展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意思。

不禁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抑制不住,禁不住。

留恋指我国的南部。

只用在书面语言中。

应接不暇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本课指在微风的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灿烂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茂盛光彩鲜明耀眼。

缝隙(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颤动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逼近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天堂靠近、接近的意思。

不可计数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后来也用来泛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3)理清顺序

第1至4自然段:

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5至9自然段:

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10至13自然段:

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

最后一个自然段:

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桨榕纠桩涨塔梢暇眉抛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准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桨”,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榕、纠、桩、涨、塔、梢、暇、抛”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桨”和左右结构的字“榕、塔”,学生练写。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主干、缝隙、红霞、竹竿、波浪、榕树、枝干、巢、木桩、桨、树梢、翅膀、画眉鸟、叶丛、高塔、乡村

(2)表示动作的词语:

逼近、展示、纠正、照耀、颤动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

灿烂、陆续、白茫茫、一簇簇、茂盛、不可计数、茂盛

(4)叠词:

白茫茫、一簇簇、渐渐

2.练习运用:

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抽出或浸说话。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感受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

 

(5)

 

(3)

 

(6)

(7)

 

(8-13)

 

(14)

 

(15)

 

(16)

(17)

 

(18-30)

 

(31)

 

(32-3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

教师范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引导学生简单交流: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鸟的天堂。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鸟的天堂真美!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

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形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

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4)试着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3.谈话过渡:

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鸟的天堂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

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

【设计理念:

从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落入手教学,旨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为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小组交流,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1—4自然段。

(1)小组交流:

通过朗读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①“我们”在什么时间出游?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们”出游的时间是傍晚。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了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②“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是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这部分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热气已经退了”体现了傍晚的清凉,再加上天边“一段灿烂的红霞”,使得环境更加优美,为下文“我们”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作铺垫。

③“我们”出游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我们”出游时的心情是愉快的。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把有规律的划桨声比作一支乐曲,写出了划桨声悦耳,表现出河面的平静及“我们”出游时愉悦的心情。

④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3)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幽静,在朗读中表现出“我们”愉快的心情。

【设计理念:

课文运用了很多好词佳句。

重点训练学生体会“用词准确”的好处,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5—9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板书:

榕树。

  

(2)读课文时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榕树?

(板书:

高大、茂盛。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是因为榕树占据了河道,所以河面“变窄了”,从侧面表现了榕树非常大。

初见大榕树,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绿和茂盛,并且作者猜想它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组成的,可见这个榕树非常的大与茂盛,为下文写榕树的大与茂盛埋下了伏笔。

  ②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在经过两个朋友的争辩,作者认为这是两株榕树,就算是两株,在作者眼里每一株也是足够大的,为下文只是一株榕树做好了铺垫。

  ③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为什么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从“卧”字感受到什么?

<从这个“卧”字上就足以感到榕树之大。

④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这一句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这是这一段的中心句,点明这一段都是围绕榕树的茂盛来描写的。

b.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你感受到什么?

<(通过“堆”“簇”“不留一点儿缝隙”感受到榕树之茂盛,通过“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体会到榕树茂盛的生命力。

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榕树的?

(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介绍榕树的。

)分别写了榕树哪些特点?

(首先,作者写从远处看到的大榕树树叶“绿得可爱”,从“我们”的争论,侧面衬托榕树非常大的特点。

然后,作者写从近处看到的枝干“不可计数”、根“垂到地上”表现榕树的大,又具体描绘了榕树叶颜色绿得发亮,继而从翠绿的颜色中感受到生命力在涌动,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充满生机!

(4)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对大榕树的喜爱之情。

(5)指名读课文第九自然段。

思考:

为什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

作者没有见到鸟。

当时心情很失望。

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2.教师小结: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

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

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

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作者感到遗憾的是:

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3.指导朗读:

自由朗读课文5—9自然段,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和喜爱,在朗读中表现出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的遗憾。

【设计理念:

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三)学习课文第10—13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

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板书:

鸟)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作者是怎样把鸟多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从两个“到处”感受这儿的鸟特别的多。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从大小、颜色和姿态上感受这儿的鸟多。

(3)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①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②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③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设计理念:

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批注的习惯和能力。

(4)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

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

有的停着,有的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非凡。

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

)(板书:

多)

(5)“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板书:

快乐)

(6)第一次去鸟的天堂,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对榕树进行了静态描写。

在这里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动态景象的?

首先,介绍了早晨鸟儿刚刚开始活动的情景: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接着,用排比句介绍了鸟儿的一系列活动: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然后,用拟人的手法对一只画眉鸟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