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8911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②一个更有争议的问题在于,人民币何时将成为能够与美元---的储备货币。

③韩国对于活字印刷是做过贡献的,但是他们的这些成就与我国古代对活字印刷的贡献相比,是不能---的。

A.分庭抗礼平起平坐等量齐观 

B.分庭抗礼等量齐观平起平坐

C.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等量齐观 

D.平起平坐等量齐观分庭抗礼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荷蓧(tiá

o) 

哂笑(xī) 

皋陶(tá

箪食瓢饮(dān)

B.畏葸(sī) 

墦间(fá

n) 

弑君(shì

) 

曲肱而枕(hò

ng)

C.孳孳(zī) 

粢盛(zī) 

朝觐(jì

ng) 

啜菽饮水(shū)

D.邪慝(tè

怵惕(tì

车毂(gǔ) 

稗官野史(bà

i)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任重道远 

舍瑟而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B.莞尔而笑 

不悱不发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C.弃甲曳兵 

缘木求鱼 

日出而做 

日入而息

D.法家拂士 

侧隐之心 

钻燧取火 

鲧禹决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世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是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6、不少唐诗最后一句有“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的艺术特点。

下面四首诗中,没有这个特点的一首是(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D.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其他(题型注释)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

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C.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

D.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三、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成长过程中,_______________。

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也有利于挖掘我们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______________。

我们只有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考试压力,学会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掌握正确应对考试压力的策略,_____________,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

四、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

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

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

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

“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

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

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

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

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

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

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

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习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B.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C.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

D.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B.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D.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

C.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

D.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

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

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

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

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

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

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

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

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

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

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

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

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

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

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

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

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

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

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

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

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

一是比较生活化;

二是有点自由派;

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

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

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

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

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竞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

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

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

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

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

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

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

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

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

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我对此比较宽容。

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

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10、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地思索:

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

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

D.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11、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12、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

‘善哉问也!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

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

‘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盖《徵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

‘畜君何尤?

’畜君者,好君也。

(《孟子·

梁惠王下》)

1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豫:

游乐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度:

打算

C.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说:

通“悦”

D.畜君者,好君也 

好:

喜爱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B.师行而粮食

C.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D.从兽无厌谓之荒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谈到国君不应自己沉溺于物欲享乐之中,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这样才能天下归心。

B.本文写了孟子、晏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

C.文章紧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D.文章举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为例做进一步论证,在晏子的谈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2)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六、默写(题型注释)

17、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孔子强调了学习和思考必须有机结合的治学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用浮云作比喻表明自己对富贵看法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

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

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

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

济源,今河南济源。

这首词写于诗人与朋友在济南团聚赏景三年之后。

1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整首词以设问句开篇,交代了游览的地点、节令。

B.“红妆翠盖”描写游人盛装,引出“人物更风流”。

C.下阕“千里”、“三年”分别从时空角度抒写离愁。

D.上阕忆游览之景,下阕抒怀念之情,情与景交融。

E.这首词写出了对友人无尽的愁思,哀而不伤。

19、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八、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20、为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将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华诵·

经典唐宋诗词诵读”大赛。

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

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

60个字左右。

九、材料作文(题型注释)

21、西农附中的高二年级学生这学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很多同学选出了以下他们喜爱的先贤名句:

(1)当仁,不让于师。

(2)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于上面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请你从上面句子里选出两句或三句形成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D

6、C

7、C

8、 

承受考试压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考验 

而过度的压力则会妨碍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 

才能在考试的战场上运筹帷幄

9、B

10、BC

11、一是林清玄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二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国学热的问题的,三是林清玄是如何理解生活的,四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商业炒作的。

12、①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②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

③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

④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

13、B

14、D

15、B

16、

(1)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

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

(2)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见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

秋天视察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两句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8、BE

19、词人希望情意深厚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寄情于景,以景结情,不仅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而且更形象含蓄,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20、有的豪放壮阔,如奔涌的长江狂泻不已;

有的清新自然,如淙淙的泉水欢腾跳跃;

有的低沉晦暗,如漫天的飞沙遮天蔽日。

孟浩然《过故人庄》田园生活、白水青山的美好,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的雄壮,李白《将进酒》钟鼓馔玉、纵酒狂歌的热闹。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历史的画卷,因岁月的冲洗,显得枯黄陈旧,将历史的足迹点点抹淡。

然而,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总有些像《论语》一类的书籍虽早已褪去了华丽的色彩,显得古老陈旧,但实则它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

——题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卫灵公》。

《论语》中有许多简单的道理需要我们去感悟与实践。

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但其蕴含的道理绝不会同表面一样容易。

就像《论语·

卫灵公》中记载的,孔子的学子之一子贡,曾问了孔子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意思是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使人终生奉行的呢?

孔子用商量的语气对他说:

“其恕乎!

”什么叫“恕”呢?

孔子又用了八个字解释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那么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