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9044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docx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纲

第二章背景分析

第三章资源评价

第四章定位与战略规划

第五章功能布局规划

第六章重点项目策划

第七章市场营销策划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九章绿化规划

第十章景观规划

第十一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十二章工程管线规划

第十三章环卫及安全保护规划

第十四章旅游容量估算

第十五章分期规划及投资估算

第十六章旅游经营启动建议·

前言

一、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旅游风情小镇开发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被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旅游发展热潮。

同时,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提速,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唤起了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渴望。

远离城市,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毗邻景区的风情小镇越来越成为高端休闲人群和异地置业者的青睐。

目前,风情小镇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特别是“成熟景区+旅游风情小镇”的组合将是未来旅游系统构建的重要布局方式。

风情小镇“宜文、宜居、宜业、宜游”的特点决定了它将成为大景区的重要补充,并促成当地现代服务产业链条的形成,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的同时有效解决当地的各种“民生”问题。

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诸多特点都将在风情小镇这一载体中得到实现。

二、低碳经济引领下的浮来山旅游发展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未来。

自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低碳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环保、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

莒县应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十二五”期间,旅游发展采取低碳旅游战略,建设山水生态型休闲旅游区。

具体表现在重点旅游区及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尽量做到各方面“低碳”甚至“零碳”;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尽量采用低碳原材料、设备;在旅游市场拓展发面,努力推介、宣传、促销低碳旅游路线;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重视“低碳”;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增强“低碳”教育,培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的“低碳”意识。

第一章

规划总纲

一、规划范围

现有浮来山风景区北部预留片区,总规划面积约2000亩,作为浮来山风情小镇规划用地。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有效期限为2011年—2020年,分近期和中远期两期实施规划建设。

近期:

2011年—2014年。

中远期:

2015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

(二)旅游法规及其他相关法规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50298-1999);

(三)其它依据

1、《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山东省日照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3、《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4、《莒县浮来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7)》;

5、《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审议稿);

6、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四、规划原则

1、生态融合的原则

充分领悟人与生态融合的概念,设计一个具有休闲、娱乐、生态教育、文化传播等功能的度假休闲聚集地。

2、文脉传承和文化升华原则

美丽而古老的莒国历史悠久,历代均有杰出文化艺术人才,创造并延续了灿烂的莒文化,与齐鲁文化并称“齐鲁莒”文化,成为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我们在规划中,应挖掘并再现这美好高尚的齐鲁莒文化,吸纳齐鲁莒文化,在文化表现上采用陶文、太阳、凤鸟等元素来展现建筑和景观的文化特色。

3、立体化的景观设计思想

充分利用场地的现场资源,通过山、林、湖、构筑物等景观元素多层次的结合,实现立体化的景区景观。

4、特色鲜明的设计构思

设计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同时与整体环境相协调,打造新颖的生态景观形象,增加浮来山风情小镇的知名度。

五、规划指导思想

1、先易后难,对见效快的项目,可先行建设。

2、初步启动浮来山风情小镇的旅游市场,树立浮来山风情小镇的旅游形象,逐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旅游市场的多样化。

3、体现教育性、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和情趣性等特点。

4、使古老的齐鲁莒文化得到体现,并焕发时代的光彩。

六、规划目标

1、与浮来山风景区携手打造国家5A级旅游区;成为日照市的王牌旅游景点;

2、中国一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空间;鲁南地区休闲度假型旅游区的扛鼎之作;

3、独具特色的文化与艺术天堂,中国(莒国)古老文明与现代潮流文化交流互动的前沿阵地。

 

第二章背景分析

一、日照市旅游发展概况

日照拥有灿烂的文化,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现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1934年发现的两城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

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为中国文字始祖;莒文化曾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

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之瑰宝。

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与上海金山县、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

日照旅游业蓬勃发展。

2009年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74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

其中,国内游客1723.7万人次,增长18.8%;入境游客18万人次,增长18.8%。

在入境游客中,外国人17.91万人次,港澳台同胞984人次。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1.7亿元,增长2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6.1亿元,增长22.3%;旅游外汇收入8168.2万美元,增长84.3%,其中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外汇收入的比重为26.8%。

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39家;国际、国内旅行社11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

全市有A级景区7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0个。

2009年,日照市因出色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划而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殊荣。

二、莒县旅游发展概况

莒县,又称莒州,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属新亚欧大陆桥头堡日照市,面积1951平方公里,到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111.1万人,人口和区域面积分别居全省第10位和11位,总人口约占日照市的五分之二。

其中非农业人口19.1万人,占总人口的17.3%。

古城莒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近年来,莒县以促进文化传承为依托,创新旅游发展举措,丰富文化旅游内涵,不仅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秀美的浮来山、享誉天下的银杏古树、源远流长的莒文化、厚重深邃的历史遗存,无不向世人展示着莒县这块文明厚土的神奇与瑰丽。

随着文化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战略地位的显著提升,古老的莒州文明成为旅游产业的强力支撑。

莒县在日照大旅游区的组群结构中处于优势位置,是日照旅游三大板块中的重要支点。

受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会有相当一部分客源分流到莒县。

另外,在日照大旅游区中,古莒文化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与日照海滨、五莲生态形成较好的资源搭配,形成一种“异性相促”的市场态势。

三、大浮来山旅游区概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地质遗迹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并被评为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

浮来山景区主要由飞来、佛来、浮来三峰鼎足而成,拱围相连,形似卧龙,独具清雅灵秀之神韵,千年古刹定林寺、天下银杏第一树、世界之最檀根王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曾接待过宋平、吴官正、吕正操、王丙乾、钱伟长、张思卿、胡启立、丁肇中等数百位国家领导人和中外名人。

浮来山风情小镇地块坐落在浮来山东部和北部片区,是浮来山景区在东北方向的延展,区内林木葱郁,碧波荡漾的石坑湖点缀期间,显示出一派苍茫辽阔的景象。

1、地理位置

浮来山,又名浮丘,坐落在莒城西六公里处,海拔298.9米,处莒西平原尽头,扼莒县、沂南、沂水交界。

规划地位于浮来山风景区东北部区域与北部预留片区。

2、气候水文条件

浮来山位于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由于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又具有海洋气候的特点,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916mm,年平均气温为+10℃,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9小时,无霜期214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3、地质地貌特征

浮来山地质构造独特,有四至六亿年前的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岩层剖面,成为解读地球沧桑历史的“典籍”。

浮来山是山东省四大地质公园之一,也是地质科学术语“浮来山组”的诞生地。

4、交通概况

浮来山风景区位于莒国故城西6公里处,距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市62公里。

336省道、335省道、206国道在莒城交汇,与景区相连。

连接京沪、京福高速公路的日东高速在莒县有两处出入口,胶新铁路在莒县县城设有二级客运站,公交车直达风景区。

5、旅游资源

在奇秀玲珑的浮来山上,有西周老树、晋代古刹、隋唐庵庙、古藤绕树、松柏参天、美禽栖枝,令人心旷神怡。

莒鲁国君盟于浮来、东晋高僧竺法汰讲《禅定》、慧地校经、昙观送舍利、三丰傅丹术……尚有遗迹存在,志乘可查。

千年古刹定林寺是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寺内“天下银杏第一树”树龄近四千年,树高26.7米,占地900多平方米,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堪称生物界中的“活化石”。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此树进行专题研究并向全世界播放了其近影。

寺内三教堂为山东省唯一一座三教寺。

6、旅游基础设施

浮来山的基础设施交通、电力、电信系统较为健全,其他服务设施可依托县城发展。

旅游接待设施较少,现有的浮来山庄大酒店远远不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要,缺少游客中心。

7、当地物产

浮来山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寒暑适中,物产丰饶。

是全国粮食、油料、果品、蔬菜、生猪、肉食兔等重要生产基地。

柠檬酸、速冻保鲜蔬菜、冻肉兔、花生系列产品、工艺美术品、抽纱、地毯、蚕丝、丝绵被等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四、浮来山风情小镇在日照市及莒县旅游中的作用

1、有利于增强日照市旅游的竞争力

日照旅游以“阳光、海水、沙滩、清洁空气”这些国际流行元素闻名于世,以“休闲、度假、健康、生态”作为当地旅游的最大卖点。

但从世界旅游发展来看,凡条件优越的海滨城市,无不把休闲度假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

就近来说,威海利用1000公里的海岸线着力打造“东方幸福海岸,旅游度假基地”,在2006年山东(国际)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威海列出的40个招商引资项目就有23个休闲旅游度假项目;烟台则提出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把烟台建设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滨海生态旅游名城;邻近的青岛定出“海滨度假、世界知名”的目标。

不仅是海滨城市,就连莱芜也提出建设“山水生态乐园、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目标。

从目前日照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现状看,缺少具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龙头项目和精品项目,如果在这一点上没有突破,整个旅游产业就不会有大的突破。

所以日照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求有一批精品项目的带动,以进一步拉动日照市旅游资源开发、提升旅游档次、增强旅游竞争力。

2、有利于丰满日照市区域旅游形象

作为海滨生态旅游城市,日照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并且在国内市场形成了一定区域品牌影响力。

浮来山风情小镇的建设,有利于将日照“山、海、城”浑然一体的城市特点进行整体梳理,为日照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拓展新的空间。

风情小镇在规划上,以“运动•阳光、低碳•生态、文化•体验”为主题,致力于营造集“餐饮娱乐、休闲体验、度假空间”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风情小镇。

它的建设与日照城市主题形象相契合,因此浮来山风情小镇建成后有望成为承载日照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之一。

3、有利于丰富莒县的旅游产品,提升莒县旅游产业地位

浮来山风情小镇位于莒县城西九公里处。

近年来,莒县以促进文化传承为依托,创新旅游发展举措,丰富文化旅游内涵,不仅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秀美的浮来山、享誉天下的银杏古树、源远流长的莒文化、厚重深邃的历史遗存,无不向世人展示着莒县这块文明厚土的神奇与瑰丽。

随着文化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战略地位的显著提升,古老的莒州文明成为旅游产业的强力支撑。

但是,在莒县旅游业的转型过程中,莒县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新型参与性项目较少,不符合当前旅游潮流的弱点渐渐显露了出来,观光型景区急需要增加互动体验项目,拓展景区新功能,塑造景区品牌。

浮来山风情小镇建设以后,可以成为浮来山景区的服务区,成为景区升级转型提升服务档次的重要配套,而且可以为莒县增加多种互动体验性产品,与莒县浮来山景区相得益彰。

 

第三章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赋存

根据《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8972—2003)分类,浮来山景区共有46个旅游资源单体。

类型分布涉及6大主类、11亚类,19基本类型,资源类型以地文类、建筑设施类为主(参见表3-1)。

 

表3-1浮来山景区旅游资源调查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序号

旅游单体

等级

A地文景观

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ACB独峰

1

佛来峰

4

2

飞来峰

4

3

浮来峰

4

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4

怪石峪

3

5

啁鸡岩

3

6

仙书石

3

ACF岩壁与岩缝

7

云龙崖

3

ACL岩石洞与岩穴

8

琵琶洞

3

B水域风光

BB天然湖泊与池沼

BBC潭池

9

积水潭

3

BD泉

BDA冷泉

10

卧龙泉

3

11

救生泉

3

C生物景观

CA树木

CAC独树

12

银杏树

5

13

刺槐

2

14

黄栌

2

15

火炬

2

CAA林地

16

松林

2

CAB丛林

17

柏林

2

E遗址遗迹

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BA历史事件发生地

18

莒子会盟处

5

F建筑与设施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19

定林寺

4

20

朝阳观

4

FB单体活动场馆

FBB祭拜场馆

21

大雄宝殿

3

22

泰山行宫

3

23

三爷殿

3

24

三教堂

3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CH碑碣(林)

25

武中奇题字碑

2

26

王丙乾题词碑

2

27

吴阶平题词碑

2

28

郭沫若题字碑

2

29

隐士慧地题字碑

2

30

十六王子造像碑

2

31

重修定林寺碑记

2

32

重修定林寺记

2

33

贰佛殿记

2

34

莒守陈全国诗碑

2

35

万古流芳碑

2

36

接官厅石刻

2

37

怪石峪题记

2

38

浮来山八观碑

2

39

重修定林寺记

2

40

刘勰年表

2

FCI广场

41

福寿广场

3

FCK建筑小品

42

山门

2

FD居住地与社区

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43

刘勰校经楼

4

FE归葬地

FEB墓

44

莒子墓

4

H人文活动

HA人事记录

HAA人物

45

刘勰

4

HAB事件

46

刘勰与文心雕龙

4

 

1.资源构成与分类

浮来山景区共有旅游资源单体46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17个,人文旅游资源29个,人文景观占主导优势。

在六大类旅游资源中,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最多,为26个,占总量55.6%;其次为地文景观类,为8个,占总量17.8%,两项累计超过总量的73%。

基本类型中碑碣(林)、祭拜场馆、独树、独峰与奇特与象形山石最多,分别为14个、4个、4个、3个和3个,分别占其总数的31%、8.9%、8.9%、8.9%、6.7%和6.7%,三项累计超过总量一半,大部分旅游资源的类型集中在建筑与设施类的三种基本类型,资源的重现率较高。

2、资源等级与品位

浮来山景区共有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26个,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20个。

其中,特级旅游资源单体2个,四级旅游资源单体9个,三级资源单体13个,占全部资源总数比重的52.2%;二级旅游资源单体22个,占全部资源总数比重的47.8%;大部分旅游资源的等级集中在二级、三级和四级旅游资源,特级旅游资源数量较少。

3、资源空间分布

浮来山风景区的景点主要分布在浮来、佛来、飞来三峰范围之内,有20多景点,集聚度相当高。

二、旅游资源评价

1、人文资源历史悠久、知名度高

浮来山风景区的定林寺始建于晋代,有近千年的历史;天下第一银杏王有3300多年的树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活化石”。

2、自然资源整体竞争力较差

景区内山势起伏平缓,线形分布,景区缺少纵深;植被品种单一,以柏树、刺槐及板栗、火炬为主要树种,观赏性差。

3、资源特色显著,内部组合略显不足

浮来山风景名胜区是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有3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有历史名刹——定林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浮来山山体秀美、植被茂盛,有独特的地质遗迹奇观,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但是,浮来山的资源特色与游客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作为一座自然景观占主导的山体,山、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浮来山虽然三峰独立,森林遍布,但是地表可见水体极少,显得缺乏灵性,缺乏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观质量。

4、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利弊兼具

浮来山主要的旅游资源集中在浮来峰、佛来峰和飞来峰三座山峰,其他区域则数量稀少,分布很不平衡。

此种特点在空间开发上利弊兼具:

有利的一面是集中连片开发,利于形成合理的旅游功能区,便于组织游憩活动,基础设施投资也较节省;不利的一面是实际开发地区面积偏小,生态容量不足,游客体验比较拥挤,大片地区仍处于未开发状态,不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浮来山风情小镇位于大浮来山风景区的东北部,资源背景即为浮来山景区,依托莒文化,深挖文化内涵,才能促使浮来山景区和风情小镇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第四章定位与战略规划

一、总体定位

浮来山风情小镇是一个以“莒国文化”为依托,结合浮来山“福寿文化”,融入现代“零碳、生态、环保”概念,集“餐饮娱乐、休闲体验、度假空间”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旅游风情小镇。

在规划设计上,引入“零碳”概念,构造生态型山水休闲度假区,并充分利用水流的循环系统,构成灵动的景区线条,一改浮来山“秀山缺水”的局面,形成山清水秀的氛围。

在整个平面布局上,利用景观意向,以“莒”字进行功能区布局划分:

错落有致的水系,将规划地块自然划分成若干个功能区;石坑湖水面,仿若一颗颗镶嵌在浮来山风情小镇中的珍珠;苍茫林木,将度假别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在游赏项目设置上,按照“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的游线进行布置,观赏型景点配合水体较大相对静止的景观空间,参与性强的景点配合水流较细相对流动的景观空间,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景观轴线和游赏线路。

因此,浮来山风情小镇的总体定位为:

——中国一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空间;鲁南地区休闲度假型旅游区的扛鼎之作;

——独具特色的文化与艺术天堂,中国(莒国)古老文明与现代潮流文化交流互动的前沿阵地。

——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低碳旅游示范区;成熟景区与旅游社区和谐开发的经典之作。

二、形象定位

儒雅小镇,莒国新城

三、发展战略选择

“外地人看来很乡土,本地人看来很时尚”——这是风情小镇开发的最终目标。

小镇建成后,是本地人优先选择的居住、商业圈,又是外地游客向往的神秘文化小镇。

当地居民是小镇的主体人群,不失当地文脉传承,当地居民的参与,也能使小镇的人气长盛不衰,从而导入对外旅游人气的持续跟进,形成旅游综合开发的良性循环。

浮来山风情小镇以当前国际倡导的“低碳、生态、乐活”为面板,深层次的表现莒国古老文化、和谐人居内涵和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塑造呼应历史的小镇,创造展示文化的景观,形成黄淮地区的文化景观高地。

1、充分利用山东省的经济、文化、人才、科技和政策优势,创建国内一流的山水文化休闲胜地;

2、着重展示莒国文化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溯源的大本营之一;

3、延展“联合国人居奖”精神内涵,构建环境友好型旅游社区;

4、以市场为导向,以智慧为保障,把“浮来山风情小镇”品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知名品牌之一。

5、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把浮来山风情小镇发展成山东半岛的极限运动交流基地和婚庆拍摄外景地。

四、技术路线选择

浮来山风情小镇具备了独特的创意、高雅的品牌和极大的市场吸引力。

好的创意是旅游项目成功的关键,就浮来山风情小镇项目而言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创意新颖、独特,它以时下流行的“大景区+旅游风情小镇”开发形式,集“餐饮娱乐、休闲体验、度假空间”多项功能为一体,引领了目前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满足了旅游市场的需求,符合浮来山景区升级转型的要求,必将成为莒县乃至整个日照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游憩地。

五、旅游市场定位

(一)客源市场分析

浮来山风情小镇的客源市场可分为近、中、远三个阶段,近期客源市场为区域性的,时间1—5年,中期为全国性的,时间5—15年,远期为世界性的,时间15年以后。

下面对近期客源市场作具体分析。

1、日照市客源市场分析

日照市现辖东港区、莒县、五莲县,岚山区、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6个街道,46个乡镇。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94元,城镇居民出游率达到150%。

另外,日照每年还接待大量的游客,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174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和24.0%,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和游客人均花费均创历史新高。

其中,游客总量中,重品质、消费高的自驾游游客占40%以上。

因此,日照客源市场将是浮来山风情小镇的重要市场,同时,浮来山风情小镇也将强势分流日照的现有客源市场。

2、黄淮地区客源市场分析

黄淮地区主要包括豫东、鲁南、苏北、皖北地区,主要城市有济南、德州、聊城、商丘、菏泽、徐州、淮南等地。

这个市场这个消费市场容量较大,消费水平较高。

该类市场游客特点是:

出游动机以休闲、度假为主,消费水平较高,出游率较低,以周末与节假日为主,且对旅游环境、服务、安全、配套设施等要求较高。

3、长三角和环渤海客源市场分析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和铁路的贯通,浮来山风情小镇和长三角市场与环渤海市场的对接将更加紧密,这给规划地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该类市场的特点是:

出游动机以商务、商贸、休闲、度假为主,出游率较低,但出游时间比较集中,消费层次多元,消费水平较高,对旅游环境、配套设施、服务水平、信息诉求等的要求也较高。

(二)市场定位

从浮来山风情小镇的项目吸引力和竞争因素来看,浮来山风情小镇的市场区位近期是区域性的,应以日照市周边大中城市为主,包括苏北、皖北、豫东和鲁南地区。

中远期应发展到长三角和环渤海这两大中国旅游重点客源市场,并考虑开拓国外旅游市场。

1、一级客源市场

周边县市,日照及周边青岛、潍坊、莱芜、临沂、连云港等城市,为项目的基础市场。

2、二级客源市场

环渤海、长三角各城市,以及陇海沿线,为项目的核心市场。

3、三级客源市场

到鲁南旅游的旅游者、到山东旅游的其他省市的旅游者,尤其是在日照市进行区域旅游的旅游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