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9256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

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这篇课文历来深受师生欢迎。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

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二、单元字词汇总

5.黄河颂

烽fēng火:

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

魄力;气势。

体魄:

体格和精力。

巅:

顶。

澎péng湃pài: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

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

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哺bǔ育:

喂养,培养。

狂澜lán: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谰斓)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岭、岛屿等)。

九曲连环:

曲折,回环,多弯道。

发扬滋zī长zhǎng

6.最后一课

诧chà异:

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

喧哗热闹。

懊悔:

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

婉转:

形容抑扬动听。

惨白:

(面容)苍白。

惩chéng罚:

严厉的处罚。

踱duó:

慢步行走。

祈qí祷dǎo:

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赚zhuàn钱攒zǎn钱钥yào匙shi

思量:

动词,考虑。

哽gěng住

字帖:

供学习写字的人临摹的范本。

(贴)

7.土地的誓言

蕻hóng(端木蕻良)蕻hòng(菜蕻)

碾niǎn谷(辗zhǎn转)挚zhì痛:

诚恳而深切。

泛滥:

动词,汹涌。

嗥háo鸣:

(野兽)大声嚎叫。

呻shēn吟:

由于痛苦或兴奋,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

斑bān斓lán:

灿烂多彩。

谰lán语:

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n:

奇怪,古怪。

亘gèn古:

远古。

默契qì: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丰饶:

形容词,富饶。

(求饶挠)白桦huà树(喧哗huá)

镐gǎo头:

刨土用的工具。

(蒿hāo篙gāo)

田垄lǒng:

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蚱zhà蜢měng:

昆虫,像蝗虫,是害虫。

污wū秽huì:

肮脏的东西。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木兰诗

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

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

又。

②当:

对着。

③户:

门。

④机杼声:

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⑤唯:

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

①忆:

思念。

②军帖:

军中的文告。

③可汗: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

征兵。

②军书:

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③十二:

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④爷:

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②鞯(ān_jiān),南市买③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

集市。

②鞯:

马鞍下的垫子。

③辔头: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头,

①旦:

早晨。

②但:

只。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胡骑(jì)鸣②啾啾。

①燕:

当时北方的名。

②啾啾:

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②度若飞。

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寒光照⑤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

战事。

②度:

越过。

③朔气:

北方的寒气。

朔,北方。

④金柝:

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⑤铁衣:

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

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②策勋:

记功。

③强:

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欲:

想要。

②用:

愿做。

③愿:

希望。

④千里足:

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①红妆;

①红妆: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弟闻姊来,磨刀①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②著(zhuó)我旧时③裳。

①霍霍:

磨刀的声音。

②著:

穿。

③裳:

古代女子的下裙。

当窗理①云鬓(bìn),对镜②帖③花黄。

出门看④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①云鬓: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②帖:

同“贴”。

③花黄:

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④火伴:

同伍的士兵。

雄兔脚①扑朔,雌兔眼②迷离;双兔③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

①扑朔:

动弹。

②迷离:

眯着眼。

③傍地走:

贴近地面跑。

④安:

怎么。

(二)重点句子翻译(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三)课文分析

1.整体把握。

主要情节:

①停机叹息,决定从军。

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

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

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

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

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

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

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根本原因: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度若飞。

8.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2.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4.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

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

__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

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

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17.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巾帼英雄。

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