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444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docx

浅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

(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刘志鹏、熊志杰)

摘要:

我国存在大量的既有建筑,改造需求将持续增大,对于既有建筑的改造,是赋予城市建设新生命,不成功的改造就是破坏,就是资源浪费,所以要以旧换新,焕发既有建筑的活力,同时满足功能要求。

根据本公司在既有建筑改造中施工与技术管理的工程实践经验,具体介绍一下既有建筑改造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准备工作,施工组织,工艺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

既有建筑改造加固技术施工技术技术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将城市发展重心由新城建设向旧城改造转移,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升级。

既有建筑的改造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或改变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改善室内外环境,提高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同时,也是对历史风貌的保护和传承,对城市或周边人文环境的有效衔接。

未来20年,将是我国建筑工程改造的高峰期,我国建筑业也从“大兴土木”逐渐步入新建与加固、改造并举的阶段。

2、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类别

既有建筑物需要进行改造,通常因为建筑物超出使用期限,或即将超出使用期限,亦或结构功能或使用条件的变化,需要进行改造。

根据改造的原因和出发点,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主要进行以下改变:

(1)体量改变:

包括水平向的扩建和垂直向的扩建,改造将使建筑的水平荷载或垂直荷载发生变化。

(2)功能改变:

改造的目的为功能的改变,包括改造后是相同功能和不同功能也包括单一用途和混合用途。

(3)性能改变:

性能改变包括修复和革新,革新包括设备更新、管线改换等修复也包括外檐与室内的整修等。

图1既有建筑改造的基本类型框架图

3、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

3.1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特点

既有建筑物在结构功能或使用条件发生变化,构建承载力不满足使用要求,结构损坏严重、老化严重,或需要提高耐久性等级时,通常都会进行改造。

由于针对的是既有建筑,其施工环境特点与新建工程是不同的。

这种工程的结构或构件已经存在或正在使用,施工时受周边客观条件约束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主要表现在:

施工现场经常因生产设备、管道和原有结构、构件的限制,空间狭窄、拥挤,甚至无法施工作业。

建设方要求施工时不能影响被改造建筑物内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这更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施工前结构或构件本身就存在隐患,施工中对构件的修整更增大了破坏的风险。

3.2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工作

在加固、改造施工前,由于施工单位应对现场踏勘的时间很短,对设计图纸、检测鉴定报告的熟悉程度有限,以及对既有建筑物周边环境的不了解,致使施工单位在进场前很难对建筑物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很难编制出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为了更好的开展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应该在施工招标前对施工组织有一个初步的、专业的、科学的构想,将改造的主要部位、改造的主要工艺、结构加固拆除的难点、改造顺序、改造工期安排、工地管理原则纳入到施工招标文件中,提前将既有建筑的基本情况,设计的思路,建设单位的要求告知施工单位,引导施工单位更好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在施工单位进场后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进行准备工作:

(1)拆迁原结构上及周边影响施工的管道、线路及其他障碍物。

(2)根据设计和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卸除原结构上的荷载。

(3)搭设便于施工操作、安全可靠的工作平台和安全支撑等。

(4)若原结构表面处于潮湿或渗水状态,除特殊情况外,应进行疏水、止水处理。

采用支顶措施卸载时,条件允许时最好与工作平台的搭建和安全支撑的设置共同考虑,这不仅可以节约材料,也为施工操作提供了尽可能大的空间。

3.3改造工程的施工组织与安排

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施工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机械设备,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要处理好人与物,空间与时间,专业与协作,供应与消耗,工艺与设备等各种关系和矛盾。

必须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否则就会互相干扰,造成现场混乱,工程施工进度缓慢,材料和人力浪费,安装质量低劣,工期延长,工程成本飙升。

为了更好的开展施工作业,需要对施工现场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合理安排,其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总进度计划,用以确定施工顺序和工期。

(2)主要的施工方法,用以确定施工方案。

(3)安装人员、施工机械、运输设备、主要材料的准备。

(4)施工总平面图,安装用施工图纸等技术文件。

3.4改造工程的施工程序管理

因为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与新建建筑项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新建建筑现有的实施程序无法适用于改造项目,所以根据建筑改造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针对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全过程进行系统性、结构性的研究与设计。

具体详见下图:

图3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总体实施框架图

4、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技术管理

4.1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

由于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类别繁多、施工技术多样,本文主要研究通用性较强的混凝土结构为代表的既有建筑物改造施工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施工技术:

(1)增大截面加固技术,也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它是增大结构构件截面面积并增配钢筋,用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刚度的一种直接加固方法。

(2)粘贴钢板加固技术,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建筑结构胶黏贴钢板,使其如同原构件受拉(受压)钢筋一样,参与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以提高构件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

图2粘贴钢板加固

(3)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技术,是通过树脂胶结材料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粘贴于混凝土表面,通过两者的共同作用达到加固补强、改善受力性能的一种结构外部加固技术。

(4)预应力碳纤维材料加固技术,是将碳纤维布张拉至设计值,用粘结材料将其粘贴到混凝土梁的受拉面,使其与混凝土结构共同受力。

(5)纤维复合材料嵌入式加固技术,是将纤维复合材料放入结构表面预先开好的槽中,并向槽中注入粘结材料使之形成整体。

(6)外包钢加固技术,是采用横向缀板或套箍为连接件,将型钢或钢板抱在原有构件表面、四角或两侧,以减轻或取代原构件受力的一种间接加固法。

(7)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是剔除原构件低强度或有缺陷区段的混凝土至一定深度,重新浇筑同品种但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进行局部增强,以使原构件的承载力得到恢复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8)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一个分支,这种加固方法是沿结构构件表面铺设预应力筋,通过合适的预应力值,改善原结构的应力变形状态,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9)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技术,是近几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是钢丝绳网片通过粘合渗透性聚合物砂浆,与原本的混凝土形成一体共同工作整体受力,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加固原理和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法相似。

实际工程中,经常根据需要,对钢丝绳施加预应力。

(10)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是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空气,将按一定比例配合的混凝土拌合料,高速喷射到需加固结构(构件)表面进行加固补强的一种方法。

(11)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技术,是指通过增设支点(柱与托架)的办法,使结构受力体系(即计算简图)得以改变的加固法,因而也称为增设支点加固法。

4.2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技术管理内容及要点

技术管理工作的各种要素构成了技术管理的对象。

首先,在工程施工前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会审,施工图纸进行审查。

待施工单位进场后,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然后又设计单位专业设计负责人给施工单位工程师做施工交底、技术检验等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最后,对施工单位提交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会审,结构拆除和加固方案还需要召开专家论证会,论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在设备安装前,负责编制技术标准和安装规程,特别是原有设备部分保留部分改造的项目,尤其需要重点研究设备安装顺序和程序。

在施工中要对工程质量进行技术检查、技术核定。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技术措施、技术处理等技术工作,他们是构成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

其中,拆除施工作业时,要严格控制拆除顺序,不能随意拆除结构构件。

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拆除机械设备,必须严格选用施工方案中注明的施工机械,不可选用功率过大的拆除机械和设备,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工程施工成果的好坏,虽然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材料质量,然而技术的作用能否真正发挥出来,又同技术管理工作密切相关。

要使施工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作用是把整个改造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保证技术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开展起来,从而完成技术管理任务,满足改造施工要求。

技术管理的具体工作有如下几项:

(1)熟悉施工图纸及技术文件。

因为施工图纸是既有建筑改造施工的重要依据,明确图纸的要求、明确规范的要求、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思路、掌握既有建筑改造的目的,以便正确无误的组织施工。

(2)施工前,要严格审查图纸。

审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和更正图纸中的差错,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正,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深入理解。

(3)管理好施工图纸,明确图纸版本。

因为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比新建工程要多,所以导致不可避免的设计图纸、施工要求变更量很大。

保持所有参建单位图纸的一致性,是施工图纸管理的重点工作。

因为它反映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中的图纸修改标志、技术状况、质量状况,妥善保管以备工程交工,交付使用,维护管理使用。

(4)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在工程施工前进行,由专业技术设计负责人认真详细的向参加改造施工的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讲解改造工程设计的情况、结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

以便他们详细了解改造的施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关键环节,避免发生指导错误及安装错误。

(5)核实既有建筑主要结构构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理解建筑内部荷载传递方式。

因为既有建筑不同于新建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建筑主要构件和图纸上标注的完全不同,为了正确的施工,应尽快组织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到现场进行会商,解决尺寸偏差、形状差异、位置偏离等问题,坚决杜绝野蛮施工、野蛮作业。

(6)考虑标准件、非标准件及材料代用问题。

有些改造材料、配件是国内没有的,或者国内生产的材料不能满足工程要求,这样就需要考虑材料的进口以及进口检验问题,或者采用代用材料。

以便正确合理的使用标准件、非标准件或代用材料,保证工程质量。

(7)改造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必须按照施工规程、验收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竣工工程按标准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8)配合合理的技术人员。

由于既有建筑改造施工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为了做好技术管理工作,需要配备大量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

(9)在落实了人、财、物之后,还要有技术管理的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技术领导,从而保证配合有力、功过分明,充分调动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在施工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管理要按科学技术的规律执行,要尊重科学、尊重技术,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去进行技术管理。

(2)保证施工过程符合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要求,保证加固、改造施工按照正常的程序执行。

(3)通过技术管理,使施工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之上,从而保证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4)认真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技术标准。

(5)通过技术管理关注技术工作的效率,要不断的更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材料。

由于既有建筑存在或多或少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改造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意外事件,为了更好的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人员对技术和技术疑难问题、例外事件有权做出决策,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做好经常性、意外性的技术业务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顺利进行施工创造条件。

5、结束语

改造后的既有建筑会给社会、企业、百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既有建筑改造,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既有建筑改造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为城市增添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01]邸小坛,《旧建筑物的检测加固与维护》,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02]范锡盛,《建筑物改造和维修加固新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03]唐业清,《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04]既有建筑改造年鉴编委会,《既有建筑改造年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05]段晓丹,《建筑改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06]王菁菁,《历史性建筑改造》,科学致富向导,2012(29)

[07]王敏,技术改造中的工程施工与技术管理,轻金属,2001(08)

[08]孙治海、朱荣亚,上海市人委礼堂改建设计介绍,建筑学报。

1963(07)

[09]夏新欣,浅谈旧建筑的改造手法,山东工业技术。

2011(18)

[10]殷惠君,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综合技术研究,同济大学。

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