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702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②“无家可归”论者没有看到哲学是科学的基础③“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④“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

心灵手巧”,“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哲学工作者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基于

①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②哲学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8.“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不变论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9.下列对子中能正确反映哲学基本派别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我在故我思”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10.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万物在概念中运动②运动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④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

11.2017年9月,某大学新生报到宿舍分配现场,有家长在发现孩子的宿舍门牌号“424”“454”等带有两个“4”的数字后,声称宿舍号码不吉利,拒绝让孩子入住并坚决要求负责安排新生宿舍的辅导员调换宿舍。

下列观点与学生家长的世界观吻合的是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D.物是观念的集合

12.明代王阳明说: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下列名言中与此蕴含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南北朝•范缜

B.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宋•朱熹

C.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战国•孟子

D.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明•王夫之

13.在古代中国,一些人对天地的理解是:

天在上,地在下;

天为阳,地为阴;

天为金,地为木;

天性刚,地性柔。

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乏科学依据,否定意识能反映物质

B.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C.缺少辩证法思想,没有看到物质世界是发展的

D.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14.“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

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

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

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

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 

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扎西拉姆·

多多的这首《见与不见》

①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②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③认为事物的变化不受外界影响④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下列观点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与“胜败天注定”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④“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与“飞矢不动”

17.恩格斯说: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这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

①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来指导人们的世界观③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④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行动纲领出发来指导实践

18.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B.“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与“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19.爱因斯坦谈到自己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别是由于阅读了戴维·

休谟和恩斯特·

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

这句话表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思想和一般方法

C.哲学和具体科学讲的都是一般的方法论

D.戴维·

马赫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揭晓,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获奖。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进一步佐证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终极性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其同一性

③认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21.以下游戏台词属于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是

A.“恶人终有恶报!

(盖伦)”“生与死,轮回不止。

我们生,而他们死(内瑟斯)”

B.“经过我的推导……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

你会输!

(黑默丁格)”“不要害怕未知的事物(易大师)”

C.“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不要挑战命运的意愿。

”(玛尔扎哈)“击败自己,就能击败一切。

和平来自内心(卡尔玛)”

D.能死在我的脚下,是上天给予他们的恩赐。

(潘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此乃天意!

(崔斯特)

2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把握了时代脉搏,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能够直接推动全面小康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

③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有利于推动时代前进步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本原④物是感觉的集合

A.③→②→①B.③→②→④C.②→①→③D.②→③→①

24.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

“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活火。

”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

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25.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下列关于科学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②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③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6.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它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客观唯心主义 

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7.“什么是本原?

是精神,还是自然界,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这个问题,同人类的认识起点即同蒙昧时代人类的最初世界观的最简单的内容相一致,它就根源于原始的观念中,甚至连近代哲学关于最高问题的阐述方式也留有原始观念形态的痕迹——思维对存在,正是灵魂对外部世界的思考方式的深化。

”材料表明

①哲学发展史是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史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④存在不能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

2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按照19大的要求,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污染防治等攻坚战,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两山”理论,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未来,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这反映了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③哲学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的科学

29.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辩证法法则,就会懂得人生的幸福就是内心的和谐淡定与满足,就会有怀抱天地的胸襟,包容万物的情怀,去小气养大气,不汲汲于名,不戚戚于利;

就有姜子牙垂钓渭河边的专注,诸葛亮躬耕隆中的从容,安然于“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冷清和“独上高楼”的寂寞。

这说明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万能的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0.继“中国天眼”(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10月16日晚22时,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它验证了爱因斯坦百年预言,为人类探索宇宙配上“耳朵”。

这表明

①思维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②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31.我国宋代存在理学与心学之争。

理学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心学则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者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两者都把物质与精神看作独立的本原

③两者的观点在根本上都是错误的④两者都是在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

32.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的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

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具有批判宇宙观的功用……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

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

”这一段话体现了

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③

33.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

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则说:

“如果人的身体源于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4.我国西周初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即道德是天命得失的根据,夏商因“惟不敬厥德”而灭亡。

战国时期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古代“天命靡常”与“天行有常”之争辩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②哲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③“天命靡常”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

④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5.“勇敢地将认识问题归之于理智直观,彻底取消了物自体,是一种绝妙的灵感。

”这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对他的老师约翰·

戈特利布·

费希特的评论。

下列与费希特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观点是

①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②“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

③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④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

36.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

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

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①都认为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②都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都认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④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37.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根据“旅行家们的记述”,推断亚洲没有温带,只有炎热与严寒,并据此进一步指出,“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

”下列评述正确的有

①孟德斯鸠通过他人记述了解中国气候,是不可取的

②孟德斯鸠依据他人记述推断中国气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③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3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这表明它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哲学优秀传统思想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类才有了正确的世界观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9.在纪念5·

12汶川地震9周年祭之际,2017年5月11日,“新疆5.5级地震”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据最新统计,地震已造成8人死亡,23人受伤,受灾群众2460户,受灾房屋2500间,死亡受伤牲畜800余头。

可见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更加谨慎,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A.哲学给人智慧、使人避免灾难B.哲学源于人们对灾难的思考

C.真正的哲学就是对生活本身的思考D.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40.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这表明真正的哲学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②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③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④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1.“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

”“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下列对此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与物质相互分离③二者都有唯心主义倾向,都坚持认为思维决定存在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以主观精神为唯一的实在

4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强调“改变世界”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4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

“我们所确实知道的唯一存在物就是知觉,由于这些知觉借着意识直接呈现于我们,所以它们获得了我们最强烈的同意,并且是我们一切结论的原始基础。

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这一观点属于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不可知论④可知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4.孟子说: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所体现的世界观一致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C.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

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

D.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45.中国海军在南海捕获一艘美国的无人潜航器。

美国军事官员辩称只是用于测量海洋条件。

中方军事专家明确指出,这就是水下间谍器。

在美国,“美国例外论”思想根深蒂固,总强调对外的目的是为正义而不是谋求世界霸权。

从哲学角度,材料体现了:

①世界观是对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③人们的活动总是受世界观的支配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6分)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爱因斯坦说:

“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

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以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

等到这种已经接受了的观点被推翻以后,又会有一种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发展,它又成为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源泉。

(1)爱因斯坦的这段话阐述了什么基本观点?

(2)简述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作用及表现。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五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